从四川凉山暑期支教实践的角度浅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1598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四川凉山暑期支教实践的角度浅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四川凉山暑期支教实践的角度浅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四川凉山暑期支教实践的角度浅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四川凉山暑期支教实践的角度浅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四川凉山暑期支教实践的角度浅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四川凉山暑期支教实践的角度浅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四川凉山暑期支教实践的角度浅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从四川凉山暑期支教实践的角度浅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2022年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追忆往昔,对过去峥噪岁月的成就进行深刻总结;高瞻远瞩,对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复兴事业谋篇布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的未来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放在一起单独成章、系统论述,对比党的十九大教育思想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将劳动教育加入教育体系中,提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2、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尊重劳动,让新时代的青年融入田间地头,感受劳作,感受乡村,这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将城乡之间用教育联结也是缩小差距、振兴乡村、优质均衡发展的独到方式。此外,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所谓高质量在新时代新阶段的标准就在于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大力支持创办职业教育,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方略;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让每位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模式。但在新发展阶段下,问题导向自绝对贫困全面清零后转为相对贫困,偏远民族山区的教育现代化实现问题成为最大短板。如果地区、城乡、学校间教育发展差距过大,就会严重制约中国

3、式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所以探究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偏远民族山区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策略问题,是助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性战略支撑。笔者有幸在2022年暑假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瓦厂镇夺卡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支教实践,木里藏族自治县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自治县,属多民族杂居区,以藏族为主、包括彝、蒙古、纳西等21个民族,总人口达13万人,地域辽阔,全县平均海拔3000米-3500米。它曾是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山区,虽然已经实现全域全民全面脱贫摘帽,但受经济交通、民族文化差异、人口分布结构等各方面因素制约,高质量教育体系尚未完备,优质

4、均衡发展尚未达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相对缓慢。据笔者走访了解教育情况,各村有幼儿园教学点,各乡镇有寄宿制小学,初中经改革汇编后多数集中在木里县城教学,高中只有木里中学一所完全中学,并无特殊职业教育学校。此外,据凉山日报了解到,近年来政府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2亿元,实施项目103个,新建、改扩建运动场12万平方米,全县36所中小学都已配备综合运动场、教学综合楼、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各项设施均得到极大改善。木里藏族自治县教育发展可作为整个偏远民族山区的缩影,所以,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新论断和笔者山区支教实践经历,为偏远民族山区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策略路径浅谈几点思考。首先,引入劳动

5、教育,以多元化模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笔者支教期间了解到,山区乡村的孩子童年生活与城市大相径庭,城市童年是游乐园、益智娱乐、少年宫兴趣班等,乡村童年则是活跃在山坡田野,打猪草、采花椒、喂猪、放牛等,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也导致了城乡学生之间见识的差异,所以引入劳动教育课程,让城市的孩子们体会农耕劳作的辛苦,阅读自然田野之书,与山村孩子们交流互动成长,将有利于孩子们全面发展。此外,开展劳动教育也可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纽带,正如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发布的中小学生“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方案,组织全区4.4万名学生到实践体验基地参加劳动,依托“农户+”和“村镇+”两种模式,让学生进农村、入农户、下农田,

6、让农民当劳动课老师。这种模式不仅带动了山区乡村多元化的经济,而且农民也一改劳苦形象,实现双重人生价值。其次,创办职业教育,以多样化选择补齐城乡人才缺口。笔者在支教期间了解到木里藏族自治县仍有很多贫困家庭,有的是因病返贫,有的是家里主要劳动力因故逝去,一时无法负担孩子的学杂费用,所以少部分孩子在义务教育结束后就早早外出打工。此外,还有一些残障儿童因为家境困难得不到精准救治和特殊教育,无法获得生活技能,而且木里藏族自治县全境没有一所职业教育院校和特殊教育学校,一些劳动力就这样淹没在大山之中,沦为社会底层贫困人员。因此在教育办学政策上,政府应向偏远山区倾斜,开办相关职业技术学院和特殊教育院校,为乡村

7、振兴企业点对点培养技术性人才,与此同时优化公共交通设施也是输入输出人才的关键要素,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扫除通勤障碍。对于贫困学生采取免学费或者助学贷款等普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更加多样化的选择职业和自己未来的发展,也为城乡经济融合发展补齐基础型实干型的人才缺口。再次,优化资助体系,以对称性重点帮扶山区真贫家庭。笔者通过访问木里中学的老师得知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并不是很完备,政府资助资金大多数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教师高寒津贴补助,而特困学生的学杂费用大多数是靠社会募捐公益支持,还有少部分公益和企业个人组织会不定期向学生捐赠物资,如棉衣、书包、图书等一系列生活用品。通过在

8、夺卡村走访了解,村里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兄弟姊妹每人初高中的学杂费和生活费加起来一学期需要大约五千块钱,家里靠种地和镇上做维修小工还有卖牲口可以勉强达到年收入四万元到八万元。所以,优化教育资助体系是帮扶山区真贫家庭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应大力开展基层干部助学走乡村的活动,实地调研了解受教育阻碍点,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公益组织机构和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形成扶贫助学合作,并给予信息对称性一对一帮扶,实现覆盖全学段资助体系,让山区的孩子也能像城市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不必过早的懂事,担起家庭的重任。最后,均衡资源配置,以协调性策略缩短城乡现实差距。

9、笔者在夺卡村担任小学组英语教师时了解到,山区学生六年级才接触到英语课,基础十分薄弱,日渐失去学习兴趣。反观城市,从胎教、早教再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英语,甚至好多父母不惜花重金聘请外教,培养孩子的语感和表达互动性。见微知著,透过英语教学资源的落后可以看出山区教学体系与城市之间的现实差异,所以均衡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是协调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提升乡村教师吸引力,山区教育工作者多数是本地年迈教师,秉承传统方式教学,不使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而年轻教师一般过渡几年就会选择调走或离职,所以应提升山区教师薪资待遇、高寒补助和家属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汇聚到山区教育事业中来。另一方面要注重优质均衡教学资源,政府和相关帮扶企业应大力建设与城市同步发展的教学后援系统,保障教学要素的完备性,组织山区学生与城市学生定期交流互换,检验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全面与否,以协调性策略逐渐缩短城乡现实差距。纵观以上几点思考,在偏远民族山区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强调,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真正缩短城乡现实差距,将教育公平和教育阻贫深深写在祖国三区三州的大地上,才能精准实现乡村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吉林师范大学谷宛桐上版下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