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设计5.10大学生面对的人际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设计5.10大学生面对的人际关系.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名称项目三: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任务1:大学生面对的人际关系课程名称大学生安全教育授课对象学时授课地点授课形式内容分析本节课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人际关系,了解人际交往的效应,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大学生面对的人际关系的种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人际关系,了解人际交往的效应,以及大学生面对的人际关系的种类。技能目标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素质目标对大学生面对的人际关系有较全面的了解教学重点了解人际交往的效应,以及大学生面对的人际关系的种类。教学难点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教学策略1 .翻转课堂:组织学生在课前学习课程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完成知识微课学习,并通过智慧课
2、堂平台进行课前测试考核。2 .自主探窕:通过课前任务学习单的学习,改变传统学生“被动吸取、机械储存、强迫再现”的学习过程为“积极探索、主动转化、求实创新”的学习方式;3 .信息化教学:通过视频、短视频等平台的使用,为翻转课堂奠定了基础,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有限时间内无法对所有同学进行评价的缺陷,也为无纸化教学评价提供了可能;同时大量的优质段视频也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库,弥补学生原有经验的不足。4 .小组研讨:小组研讨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自主学习法教学实施【导入与互动】1.名人名言导入:戴尔卡耐基说
3、:“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与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为人处世能力。”导入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启发学生思考: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打算呢?【理论讲授】一、人际交往的效应(1)首因效应:“首因”也可以说是第一印象,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对人们交往印象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2)近因效应首因效应一般在交往双方还彼此生疏的阶段特别重要,而随着双方了解的加深,近因效应就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了。近因效应是相对于首因效应而言的,是指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导地位,掩盖了以往的评价,也称为“新颖效应”。(3)晕轮效应所谓
4、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评价他人的时候,常常喜欢从某一点特征出发来得出或好或坏的全部印象,就像光环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因此有时也称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对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晕轮效应常使人出现“以偏盖全”、“爱屋及乌”的错误,影响理性人际关系的确立。(4)刻板效应我们在评价他人时,往往喜欢把他看成是某一类人中的一员,而很容易认为他具有这一类人所具有的共同特性,这就是刻板效应。比如,北方人常被认为性情豪爽、胆大正直;南方人常被认为聪明伶俐、随机应变;商人常被认为奸诈,所谓“无奸不商”;教授常常被认为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的老人(5)投射效应投射效应,就是“以
5、己论人”,常常以为别人与自己具有同样的爱好、个性等,常常以为别人应该知道自己的所想所思。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它是由怀疑引起的对别人人格的歪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投射效应的典型写照。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交往愿望强烈当代大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氛围,决定了其人际交往较之中学时代具有更大的广泛性、互动性和多样性,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愿望比中小学生更为迫切,他们力图通过交往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学会处世以表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获得情绪的稳定,保持足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交往,富于理想情感,讲究情投意合、融洽相处。大学生
6、人际交往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这与高年级学习负担加重、与工作联系更加紧密有关;另一方面,大学生兴趣、人格逐步走向固定,从多元化向一元化发展。(2)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大大地强化,大学生年轻、有干劲,“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有冲劲和活力的一代,他们参与社会交往,不仅可以增长见识,也可以增长社会财富。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注意力都集中在高考学习上,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很多的人际交往;进入大学后,他们走出家门,认识、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信息,接受更多的新思想,与社会的接触比中学时更加频繁与密切,人际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式交往趋势。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目标,即学好高等课程,提高
7、自身素质,争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相互之间的人际交往必须符合这个共同目标,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显得特别有力。(3)交往内容多样性大学生交往的内容除了专业知识以外,人际交往频繁,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文学、艺术、体育、政治、外交、人生、理想、爱情和社会问题等各个方面。大学生交往频率提高,由偶尔的相聚、互访发展到较为经常的聊天、社团活动、聚会、体育活动、娱乐、结伴出游以及其他一些集体活动。交往方式、手段更多,由原来的互访、通信等转向使用一切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交往工具、交往场所等交往手段。利用现代化手段仍离不开人与人的交流,但在大学这个教学、科研中心,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
8、要,形式化的东西不仅不能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反而打消了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4)交往范围较大,但仍以同龄人为主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际间的交往不能局限于亲缘群体之内,人际交往的范围随之扩大,大学生交往对象由以前的亲戚、邻居、成长伙伴转向大学同学和在社交场合认识的其他人,其中又以同学交往为主。大学生过着朝夕相处的集体生活,众多的交流机会、相似的人生经历、共同的学习任务,使得大学生的交往对象主要选择在同寝室、同班级、同乡同学之间,围绕学习、娱乐、思想交流、感情交通而展开。他们较少受社会经验和传统思想的束缚,思想开放活跃,力图突破现有的交往圈,不断以新的眼光和标准去扩大交往范围,寻求更多更好的伙伴;交
9、往能力强的同学交往不局限于同班同学,更多的大学生突破班级、年级范围,发展到同级、同系、同校高低年级可认识的所有同学及外校、社会上的朋友,进入各式各样的校园交际环境。不仅是同性之间的交往,异性交往也很经常。(5)交往注重自立,不依赖家庭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普遍增强,不仅理性地思考、判断、处理自身的问题,也关心社会,批判地接受知识,批判地看待其他事物,有着强烈的体现个性的见解和疑问。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和社会关系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开始树立自我的个性,支持自己的主张,以独立的人格和态度处事,积极自主地开展人际交往活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抱负与志向鲜明,对于家庭往往已不再依赖,而是以成人的眼光参与和处理家庭事
10、务,充分体现个人的意志和性格,这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东西,更容易受社会思潮的影响。“首因”三、大学生面对的人际关系的类别(1)师生关系(2)亲子关系(3)同学关系(4)舍友关系(5)网友关系(6)朋友关系【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对大学生来说,理解人际关系,了解人际交往的效应,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大学生面对的人际关系的种类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的。善于利用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形象非常重要,此外,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1)交往愿望强烈(2)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强(3)交往内容多样性(4)交往范围较大,但仍以同龄人为主(5)交往注重自立,不依赖家
11、庭等特点,大学生要了解常见的人际关系:(1)师生关系(2)亲子关系(3)同学关系(4)舍友关系(5)网友关系(6)朋友关系2 .小组讨论: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思考你应该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好人际关系?课后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你应该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好人际关系?目标达成检测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简答)2 .大学生常见的人际关系类型有哪些(简答)教学总结对大学生来说,理解人际关系,了解人际交往的效应,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大学生面对的人际关系的种类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的。善于利用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形象非常重要,此外,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
12、1)交往愿望强烈(2)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强(3)交往内容多样性(4)交往范围较大,但仍以同龄人为主(5)交往注重自立,不依赖家庭等特点,大学生要了解常见的人际关系类型:(1)师生关系(2)亲子关系(3)同学关系(4)舍友关系(5)网友关系(6)朋友关系大学生要在思考应该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好人际关系?教学反思1 .优点采用讨论,展示,再探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感知,内化,外显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不足(1)课前学习部分的内容,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留于知识点表面;(2)在小组合作和讨论环节有部分同学有畏难情绪,参与度不高;(3)本次的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好人际关系对学生而言需要运用综合的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3 .改进方式(1)在课前的学习引导中可以设置从易到难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度思考;(2)多关注小组活动中较弱的个体,多给与帮助和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成就感中获得学习自信,提升学习动力:(3)在后续的课程中课进行“双导师”指导模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参考文献高等院校通识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XX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年“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x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XX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