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县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报告2023年,XX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着力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做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基本情况XX有省定重点帮扶村13个、市定重点帮扶村13个、县定重点帮扶村18个。截止2022年11月10日,全县有建档立卡脱贫户9766户30093人,监测对象671户2210人,监测对象人数占比7.34%,监测对象风险消除412户1318人,监测对象风险消除人数占比59.63%o二、工作开展情况(
2、一)严格落实防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1.落实常态化监测帮扶工作机制。紧盯“四保障”政策落实、增收困难户、突发困难支出激增户等致贫返贫风险,严格落实“农户自主申报、部门数据比对、干部常态摸排”三线预警工作机制,建立台账清单,逐村逐户逐人落实跟踪监测,责任到人头,做到受灾必查、上学必问、生病必访、有诉必核。2023年,开展了两轮集中排查和信息采集,覆盖农户127882户489845人。行业部门监测中,认真落实了行业部门数据信息的互通共享机制,与民政、人社、医保、教育等部门进行定期数据比对、信息互通,主动做好工作,做到预警监测信息精准,符合监测条件的农户纳入及时,应纳尽纳,
3、应扶尽扶。截止今年10月20日,XX有建档立卡脱贫户9768户30116人,监测对象663户2179人,监测对象人数占比7.34%,全省占比8.0%,上饶市占比6.8%。监测对象风险消除409户1318人,监测对象风险消除人数占比59.63%o2,落实分类层级针对性帮扶措施。按照风险类别、发展能力、现实需求等制定帮扶计划,重点是进一步强化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把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带不了的保起来。对有劳动能力的以产业、就业帮扶为主,对没有劳动能力以兜底保障帮扶为主,完善短期救急、长期提升帮扶模式,脱贫户、监测对象实现了收入稳定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脱贫户、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增幅14
4、.8%,增幅较2022年同期增加5.1个百分点。XX前三季度收入下降脱贫人口2585户7836人,占25.9%,全省平均占比23.2%。收入下降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2536元,下降幅度17%,全省平均下降幅度16%。1万元以下低收入脱贫人口收入下降占脱贫人口占比9.2%,全省平均8.0%。8000元以下低收入脱贫人口收入下降占脱贫人口占比2.6%,全省平均2.7%o3.落实各项优惠帮扶政策。组织开展住房和饮水安全情况摸排,对新增饮水、住房不安全问题立行立改。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学生控辍保学工作,按学期及时发放教育资助,没有错发漏发的情况。持续关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保参保、医保报销
5、的政策落实和乡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的配置管理,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保参保100%。对通过常规帮扶举措仍然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纳入农村低保、特困救助和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纳入农村低保、特困救助做到了应保尽保。强化防贫保险的监督和管理,督促人保公司按要求及时落实防贫保险理赔等工作,充分发挥防贫保的保障作用。截止10月20日,全县防贫保险共理赔10笔2199.4645万元。(二)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1.把稳定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目标,抓好“两业”帮扶。一是培育发展产业帮扶。用好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
6、兴补助资金等帮扶政策,继续扶持发展产业帮扶,2023年度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发展方向预计7000万元,同比去年增长7.6%o抓好产业帮扶带动经营主体和村级(联村)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和带动监测,坚持以产业发展建设富民基地,结合各地资源特色,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发展。如,怀玉乡玉峰村充分利用高山盆地区域小气候特点和绿色、红色、古色旅游资源,发展民宿经济,玉峰村现有村民经营民宿农家乐54家。在每年夏天,周边县市很多退休老同志结伴来玉峰村避暑长住,每人每天住宿餐饮收费在100-120元,经营民宿农户此项年增收在5-10万,经营较好的如罗满堂家,每年接待600-700人,毛收
7、入达50-60万元。民宿经济的发展,同时带动了玉峰村常规种植养殖产业的发展,以前村民种植自己吃不完的蔬菜,成了外地游客追捧的无公害高山蔬菜,村民散养的家禽,也成了外地游客争相品尝的“土货二如,六都乡小番茄种植,集中流转土地,引进在浙江湖州从事生态农业的乡友试点种植小番茄,目前已经发展到涉及5个行政村连点成片的1800亩种植大棚,利用小番茄等果蔬和水稻生长周期特性,实行稻蔬轮作,2月中旬到6月中旬种植小番茄,6月底到11月种晚稻,全年小番茄产量100O余万斤、水稻60万斤,年产值达7000余万元。小番茄种植基地带动当地就业400余人,人均年工资增收3万余元,收益分红覆盖9个村脱贫户、防贫监测户,
8、户均约1500元。小番茄种植产业初步确立了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加强就业监测,做好稳岗就业服务。制定出台稳岗就业“实施措施”,加强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拓宽就业渠道,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劳动力就业8897户12445人,发放一次性县外就业交通补贴344.7万元。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159人。交办各种技能培训44人。抓好搬迁后扶,聚焦1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现有的334户Iwo名搬迁脱贫群众,持续推行“点长制”,共帮扶135户156人发展产业、274户562人稳岗就业,促进脱贫群众稳增收。XX前三季度人均生产经营性净收入占比9.9%,同比增3.2个百分点。脱
9、贫户按照年人均纯收入7800元(月人均650元)标准测算,收入进度75%以下的XX有2户。2.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稳步推进乡村建设。一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数字乡村建设。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专项行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处理利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持续开展村庄整治清洁行动。2023年共计投入资金25475.62万元、安排项目357个。实施数字乡村建设,重点打造玉山数字乡村指挥中心,以实时传感、系统对接、协同应用三大方式归集农业农村各领域数据资源,形成XX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
10、以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对农业农村基础资源、农业产业、主体、美丽乡村、公共服务、高标准农田等各类业务数据有效整合、统一规范,绘制出数字乡村“一张图”,实现一图观三农,以图管农,依数而策。加快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融展示、咨询、监测、预警、收集、分析等功能为一体,对全县农业信息化的动态监管和对农业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实时预警监测。通过智慧农业指挥调度中心,构建了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打造出“供销e家”“三清故事”等一批助农兴农平台,紫宝香糯、玉山黑猪、香樨、姜宅红糖等一批农字号“网红”品牌。玉山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成功通过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终期评估,获评全国数字乡村优秀试
11、点县称号。二是着眼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强化村级党支部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班子示范引领作用,建设好基层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好村级监测员队伍。以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为骨干,村民小组长、党员、新乡贤等为成员,每月定期入户走访调查,聚焦各类致贫防贫风险点,分析研判。建设好乡镇专干队伍。强化乡村信息管理员业务培训,确保吃透政策,弄懂指标,熟悉流程,熟练运用。加强对乡村专干工作指导,切实提高基层干部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效能。稳定帮扶干部队伍。规范驻村帮扶干部日常管理,严格落实考勤制度,规范请假流程,严格请销假制度。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考勤情况报送驻村队员派出单位和县委组织部进行备案。注重驻村
12、工作队成员的学习培训。各驻村工作队定期组织学习乡村振兴新政策、新理论、新要求,安排乡村振兴工作,做到有学习、有安排、有计划、有落实、有结果、有效果的“六有”工作模式。落实关爱机制。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足额拨付驻村工作经费和驻村生活补助,确保驻村期间后勤有保障。关心关爱驻村帮扶干部思想工作和家庭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驻村干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选人用人上向乡村振兴一线人员倾斜,大力提拔乡村振兴一线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能够挺身而出的驻村干部,树立“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的正向激励导向,提高了驻村帮扶干部的执行力,营造了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三是改进乡村治理,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
13、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思想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对脱贫人口、低保对象、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特困人员等人群的关爱服务,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开展好家风建设,持续落实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推进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培育“四点半课堂”等一批基层宣讲品牌,完善村规民约,推广积
14、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村民理事会等经验,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三)聚焦问题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县委、县政府扎实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和省考发现问题整改工作部署要求,坚决扛起问题整改政治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整改谋划部署,全面对照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和省考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清单,实行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双责任”、“双台账”、“双销号”、“双问责”的四双机制,全力补齐短板、强化弱项,问题整改取得扎扎实实成效。对照省、市问题整改工作清单,结合XX实际共细化为53个具体问题81条整改措施,全部按照时限
15、要求整改完成。四双机制具体做法是:1.压紧压实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工作“双责任二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传达全省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整改文件精神,及时召开研究部署、调度推进工作会议。明确县直部门、乡镇(街道)党(工)委、村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整改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导,推动问题整改工作有序有效落实。2 .梳理列出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存留问题“双台账”。各责任单位及乡镇(街道)认真对照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建立问题台账,确保举一反三,把玉山存在的问题找准找全。县直行业部门对照梳理建立涉及本部门职能和帮扶职责方面存在的问题台账;乡镇(街道)除对照认领对点个性问题外,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开
16、展自查,建立问题台账。全县共梳理汇总53项问题清单,对照举一反三排查,找准找全存在的问题,推动问题全面彻底整改,杜绝同类问题重复发生。3 .对标确保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存留“双销号”。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认真对照梳理列出的具体问题,一一回应,深入剖析问题根源,细化实化具体整改措施,按照既定整改目标,坚持“一个问题、一项措施、一套人马”,将整改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台账推进、挂账销号,扎实做好问题整改,提升整改工作实效。4 .对照具体整改作风问题实行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双问责”。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常态长效的责任落实、定期调度、暗访督导等工作推进机制。抽调相关部门干部成立问题整改专
17、项督导组,分别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带队,下乡进村对问题整改开展常态化督查督办,全面准确掌握信息,对整改不及时、进度迟缓的,督促抓紧推进。县乡村振兴局抓好整改工作的日常调度,协调组织行业部门到乡村一线指导帮助推动整改工作,切实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确保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整改合力。对问题整改工作落实不力的,约谈乡镇(街道)党政主官、分管领导、问题整改责任人以及问题涉及的县直行业部门负责人。整改期间,共约谈乡镇(街道)党政主官7人次。2023年,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顺利完成阶段工作任务。但存在的问题不足也比较突出,主要是农村劳动力和人才
18、严重不足,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乡村发展人力资源难以保障,尤其是产业发展型人才匮乏。大学毕业生大多留在了城里工作,乡村精英基本没有回村,村里留下来的多为劳动能力弱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普遍文化水平偏低,见识少,观念陈旧,选培基层组织后备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难,严重制约农村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举措的落实推进,直接制约着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三、经验做法(一)点燃生活的希望让搬迁群众生活无忧。“十三五”期间,XX共建设农村集中安置点17个,累计搬迁351户1183人。玉山结合本地搬迁户实际情况,探索实施管理员代办制、改善人居环境、盘活存量资产等一系列后续帮扶措施,让搬迁群
19、众向“收入好、生活好、精神好”的幸福目标迈进,实现“安置”与“安心”同在,“安居”与“乐业”同行。一是推行管理员代办制,提高社区服务效率。积极做好搬迁群众的迁入地、迁出地协同管理工作,实现两地管理服务无缝对接。在迁出地,由村委会负责统筹整合搬迁群众原有的“三块地”(宅基地、耕地、林地)资源,进行统一流转,有效盘活土地资源,让搬迁群众可获得租金收入。其中,搬迁群众原有的林木收益权和自留山使用权等权益,由村委会继续承担管理和服务职责,让搬迁群众依法享受农村土地、山林的各类农业补贴和生态补偿,切实有效保障搬迁群众的相关权益。在迁入地,为了让搬迁群众更好地适应社区新生活,大力推行“管理员代办制”,将迁
20、出村的村干部设为安置社区的管理员,在安置社区公示栏公布工作人员联系方式,便于搬迁群众联系反馈需求。配齐安置社区办公场所,管理员实行轮流值班制度,随时了解群众诉求,及时办理业务,做好群众问题回复工作。此外,除了日常走访入户排查以外,管理员还将宣传告知、健康监测等“送去”群众家中,方便搬迁群众的社区生活。二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统筹推进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搬迁群众生活便捷、安全、洁净、温馨。一方面,结合美丽集镇改造、美丽村庄建设等工程,新建污水集中处理厂、农贸市场等生活配套设施,对安置社区周边道路、绿化、亮化等进行全面改造提升,使安置社区更加宜居宜业。另一方面,
21、持续完善安置社区配套基础设施,紧密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和乡村建设行动,做好安置点供排水管网、供电、供网、供气、便民充电桩、天网、消防等配套设施检修升级,将安置区内雨污分流、强弱电下地等工程升级完善,切实提升安置社区人居环境质量。此外,定期安排乡村两级干部对“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聘请特保人员对农民安置区建房和其他建造物进行定期巡查,对违规搭建、乱堆乱放等行为及时制止。通过微信、上门宣传等形式,增强群众维护公共环境卫生意识,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清扫房前屋后,保持自家卫生清洁,自觉摒弃污染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和生活陋习,引导搬迁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力争以宣传动员“小切口”,营造
22、“家家户户齐上阵、全民参与共治理”的“大氛围”。三是盘活存量资源,多渠道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改造闲置、低效用地、厂房、校舍等,将存量闲置资产建设为就业帮扶车间、“微田园”产业基地。其中,就业帮扶车间采取政府建厂房、企业拎包入驻、政府出地企业建车间、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建、就业帮扶车间直接入驻安置社区等多样化模式,共建设13个就业帮扶车间,主要发展油茶、金银花等产业帮扶项目,积极吸纳搬迁群众就近稳定就业。“微田园”产业基地将闲置土地资源承包给种养殖大户,目前,“微田园”产业基地面积约为500亩,主要种植小番茄、马家柚、中药材等作物,打造“田园化”的同时吸纳搬迁群众就业,进一步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
23、全县334户In)O名搬迁群众开心搬、安心住,帮扶135户156人发展产业、274户562人稳岗就业。(二)巧用衔接资金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如何将衔接资金用于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是各级乡村振兴部门工作的重点、难点,也是巩固住拓展好脱贫成果的关键点。XX委、县政府围绕“强龙头、育基地、富农户”的发展思路,依托玉山实际情况,巧用衔接资金,推动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香椎、瓜蔬、中药材等种植产业企业、基地。其中,在六都乡培育发展起来的小番茄种植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发展成流转土地1800余亩,建成智能温控番茄种植大棚86个,带动周边5个行政村村集体及140多户脱贫户和“三类监测对象”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增收,
24、年产值达7000万以上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小番茄种植产业初步确立了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已经成为XX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富民强村产业。具体做法,一是持续扶持壮大产业。XX自2018年引进在浙江湖州从事生态农业的乡友试点种植小番茄以来,每年在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乡村振兴衔接(扶贫)资金的安排使用方面,把小番茄种植产业作为扶持重点。根据小番茄种植产业年度发展计划,按照50%左右的投资比例安排下达项目扶持资金,扶持资金以建设种植大棚物化为项目建设所在村村集体资产提供给企业使用,企业每年度按照扶持资金额的5%给予村集体收益分红。小番茄种植基地所在村集体每年从企业获得的收益分红和土地租金,少的村
25、有十几万元,多的村有五十余万元。2018年以来,XX用于扶持小番茄种植产业的上级专项扶持资金共2000万元,小番茄种植产业也由在六都乡华山村试点建设时的100亩种植大棚,发展到在湖村桥村、清溪桥村等连点成片涉及5个行政村的1800亩种植大棚。二是完善机制良性发展。XX在企业入驻之初,就非常注重协调好企业与村集体、企业与农户、村集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首先,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和租金缴付机制。企业生产用地,由村集体统一集中连片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再租赁给企业,企业每年向村集体缴纳土地租金,村集体按照每户流转土地情况将租金打给农户一卡通。这个做法既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减少了土地抛荒现象,提高了农
26、户土地经营收益,还理顺了企业用地与农户个体要求不同难以协调的关系,减少了矛盾纠纷。第二,明确企业一般性集中雇佣劳动力的约束性条件。要求企业在小番茄种植、采摘、剪枝等方面的集中用工需求,企业要优先雇佣基地所在村土地流转农户、脱贫户和防贫监测户中的在家劳动力,稳定为外出务工困难的在家劳动力、弱劳力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有效增加了工资性收入。为有效防范出现返贫新致贫现象提供了有力措施。第三,建立完善村集体收益二次分配机制。对上级扶持资金物化的集体资产收益分红,明确了具体使用途径。主要用于支付村保洁员、文化室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疏浚村庄排水沟、灌溉支毛渠等小型公益性项目建设,救济突发困难户。三是
27、选准项目保障安全。XX在安排下达上级专项扶持资金方面,认真筛选,严格选择适应当地实际,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项目进行培育扶持,从产业良性发展和扶持资金投入物化固定为具体资产两个方面来保障资金使用安全高效。XX六都乡小番茄种植产业在这两个方面得到了具体体现。第一,产业培育从小试点开始,逐步发展成为XX发展前景良好带动力强有区域优势的主导产业,已经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将长期发挥扶持资金扶大扶强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效益,确保了上级专项扶持资金使用高效。第二,扶持资金物化为小番茄种植大棚,作为基地所在村集体资产,有效防止扶持资金流失,从根本上保障了上级专项扶持资金使用安全。(三)探索创新建立健全防贫监测帮扶工
28、作机制。借鉴和创新应用脱贫攻坚期间建立的工作体系,出台了XX防止返贫预警监测联席会议方案,建立动态监测、动态管理、动态清零,每月一次定期检查、定期回访、定期研判的“三动态三定期”工作制度。一是严格落实“三线”并行预警监测工作机制。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联动监测方式,一方面宣传引导群众通过“精准脱贫”APP自主申报、帮扶干部帮助申报自下而上填报防贫监测对象信息;另一方面定期比对卫健委、医保局、教体局、民政局等行业部门信息,自上而下筛选异常户,推送给乡镇(街道)入户核查信息。明确了各乡镇(街道)村居干部为防贫监测责任人,要求每月开展脱贫享受政策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排查跟踪工作和一般
29、农户排查工作。县乡村振兴局每月将医保、民政等部门比对预警信息反馈村居核实。每月组织召开县防贫监测预警联席会议,对调查比对信息进行分析研判,确保及时发现、应扶尽扶,确保不误报、不漏报、不重报。二是严格执行规范程序要求。按照户申请、村研判申报、部门比对、乡镇(街道)审核、乡村公示、县审批的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定监测和帮扶对象,做到及时发现、精准帮扶、动态监测。(四)扶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有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当前,由于大多数农村青壮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等原因,农村劳动力短缺,土地摞荒问题比较严重。为破解制约农村发展困局,XX积极扶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谁
30、来种”的问题。具体做法:一是扶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2018年,吸引3名大学生返乡创办XX达康种植专业合作社,2020年4月组建XX农三强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发展成为具备“耕、种、防、收、销、管”等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可以为水稻种植户提供育秧、耕田、播种、施肥、无人机飞防、收割、运输、粮食烘干、加工等一系列的现代化农机服务的农业服务企业。目前公司有员工2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名,大专学历8人,退役军人12名。有新型有序抛秧机2台、插秧机12台、育秧机2台、大型耕田机16台、收割机16台、烘干机10台、病虫防治无人机3台、运输车2台,碾米机3台。有农机仓库800平方米,维修车间30平方米,
31、多功能培训教室120平方米,育秧大棚50亩。二是稳固联结服务主体实现公司与农户互利共赢。采取“服务组织+村集体+农户”“服务组织+主体+农户”模式,公司以全托、半托、代管三种方式为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方式是公司提供“耕、种、防、收、销、管”全链条、一站式的全程托管服务。选择全托管的农户收益有保底收益、土地托管收益和粮食产量收益三种。保底收益是公司按土地等级以每亩200-300元不等的价格向农户支付租金或粮食;公司与小农户、服务主体(包括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签署了三方协议,按每年纯利润1:3:6的比例(即:公司10%、农户30%、服务主体60%)进行分红。全托小农户不需要提前
32、支付托管费用,还能获得稳定收益,最大程度保障小农户的权益。半托订单服务方式是公司为农户种田提供农资、机械、技术、销售等多环节订单服务,农户支付托管环节服务费用,种田收益全部归农民所有。代管帮扶散户方式是公司为散户采购种子、化肥、农药农资、农技、农业机械等。半托农户和代管农户不参与公司的二次分配,但是享受的服务价格低于市场价10%左右优惠。公司通过合同和一体化方式与服务主体紧密垂直合作关系。实行“作物统一机械收种、生产资料统一购买配送、种植技术统一指导、生产标准统一规范、种植产品统一外销“五统一”管理,农资成本平均下降15%。实现了“粮食成本降低、农资用量降低、机械化成本降低、水电设施投入降低”
33、等“四个降低”,以及通过良种、良法、良技配套应用增加产量,通过与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合作采取订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两增二三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持续发展活力。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组织了多批由江西农大、省农业农村厅、优秀农业企业到现场对退役军人和职业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指导。XX农三强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目前是江西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和优质稻重大技术协同推广的示范基地和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的辐射,省市县相关专家能及时为水稻生产经营提供优质服务。农三强公司吸纳退役军人加入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的做法也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赞赏。农三强公司规范化农业生产服务,有效推广了现代
34、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农业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年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面积达到2.2万亩,实现经营收入430万元,帮助农民增收累计542万元。下一步,玉山将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号召,持续扶持发展全程农机社会化服务企业,促使农三强公司服务覆盖的范围扩大至县城周边7个乡镇,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五)组织开展“大排查大化解”行动积极回应处理群众诉求。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主动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提升工作成效的突破口,从相关行业部门、驻村第一书记、各乡镇分管领导和扶贫专干中选调知政策、懂业务的干部组成了精干的遍访工
35、作队伍,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政策落实情况和群众家庭实际困难问题,组织开展“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通过访谈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和村民小组长、入户走访、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全面解决好群众诉求。遍访活动中,每个工作组队员都会在当天向所在地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反馈所发现的问题,便于各地在第一时间作出发现的问题整改部署。完善联动机制,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把遍访调查发现的问题,与落实上级部门巡视巡察暗访督导评估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相结合,建立整改台账,逐一销号
36、解决。建立健全调度通报机制,强化督查督办,组织召开“大排查大化解”行动调度会,确保入户遍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回复、办结。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政策宣传解释,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两级战斗堡垒作用,扎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解决在一线。强化跟踪问效,对工作中出现慢作为、不作为特别是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追责。2023年,开展了两轮集中排查和信息采集,覆盖农户127882户489845人。按照“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要求,全部整改消除,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努力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六)组织开展感恩宣传教育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切实转变脱贫群众、防
37、贫监测对象思想保守,存在坐等的现象,全面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加强群众感恩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感恩教育“五个一”活动,推动各村形成“人人心存感恩”的良好氛围。一是成立一支感恩教育志愿宣讲团。从政法、司法、公安、法院、律师等专业部门人员、驻村工作队、“最美脱贫人”、脱贫致富能手中招募人员组成的乡村振兴感恩教育志愿宣讲团。二是组织开展感恩教育志愿宣讲人员培训。由乡村振兴局会同县委党校对招募的宣讲人员进行乡村振兴感恩教育主题培训,提升宣讲人员业务理论水平。三是颁发感恩教育工作者聘书。对招募并培训合格的宣讲人员,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
38、颁发乡村振兴感恩教育工作者聘书,提升宣讲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四是组织开展一线大宣讲。结合法治、德治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和崇尚科学、远离迷信等内容的宣讲,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加强爱党爱国、信仰信念、思源思进、创新创业等多方面教育,注重科技、法律、宗教等方面知识的教育普及。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联络组组长)村“两委”干部、结对帮扶干部和贫困群众开展“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通过驻村帮扶干部详细讲解脱贫攻坚政策要求和帮扶措施,各村支部书记讲解本村实施的扶贫政策,介绍本村产业、就业发
39、展情况、带动贫困户致富情况以及脱贫工作成效。积极引导脱贫户代表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家庭的脱贫情况,以及享受的政策情况,用真挚的言语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根据群众各自发展情况以及结合群众日常表现评出自主增收致富典型。五是转化一批暂时思想不够解放户。对于少数存在惰性思想或思想暂时不够解放的人员有针对性强化开展好感恩教育,通过法治德治宣讲、政策解读、脱贫户现身说法等方式说服、感化,通过一线宣讲去了解民情推动民事解决,力争达到感恩教育活动实实在在地转化一批思想暂时不够解放户,切实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把“要我努力”变为“我要努力”这条正道上来,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扎实基础。感恩教育活动为农村群众搭建
40、了交流的平台,各村种养殖能手们在活动中面对面传授致富“秘诀”,脱贫示范户们争着讲述自己“脱贫故事”,文艺爱好者尽情展示自己才艺,防贫监测对象踊跃开展创业竞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防贫监测对象奋进创业致富的热情。四、存在问题农村劳动力和人才严重不足,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乡村发展人力资源难以保障,尤其是产业发展型人才匮乏,选培基层组织后备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难,严重制约农村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举措的落实推进,直接制约着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下一步,玉山将严格对标省委、省政府以及省乡村振兴局各项工作部署,以上级要求为指挥棒,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实,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推动玉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