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调研.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24705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调研.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调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着力提升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是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重要内容,探索一条适合我市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一、全市提升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的基础(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增速列全省第*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比*年缩小*。居民收入增加,有效提升群众消费能力,*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元,同比增幅*%,增幅列全省第*。(二)城乡建设不断提质。“十四

2、五”期间,全市高标准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户,老旧小区改造*个,老楼加梯投入使用*台,有效提升群众居住品质,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卫生户厕普及率达*%以上。实施农村黑臭河道整治,常态化配备河道保洁管护人员,并实现农村污水管网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全市*个村获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称号,*个村获省级传统村落称号。(三)社会安全不断筑牢。构建“三级指挥、四级联动、五级协同”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格局,每年投入*万元用于网格化建设,网格知晓率、矛盾调解率、矛盾解决率均位列全省第一。深化“精网微格”工程,划分综合网格*个、专属网格*个、“微网格”*万个。建立一

3、网统管、一网通办“两网”体系,实现一号对外、一体派单、闭环运行,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打实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四)民生实事不断发力。每年安排全部财力的*%以上、新增财力的*%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培育了一大批在全国、省内有影响力的民生工作品牌,塑造了*多个系列民生品牌。建成“邻里中心五美驿站”*家,社区人气不断集聚,日均到访社区人数上涨*%,月提供服务活动数增加*%,居民满意率提高*%,投诉量下降*%,促使社区真正“活”起来。截至*年年底,全市建有乡镇卫生院*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村卫生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个,基本建成“*分钟”健康服务圈,

4、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五)社会文明不断提升。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个,持续开展“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构建起覆盖广泛、方便群众、精准服务的文明实践服务圈。建成市区十大市民文化广场,开放一批*小时自助图书馆、城市书房、阅读书吧,“数字博物馆”“掌上图书馆”投入使用。打造“梅郎故里、戏曲圣地”品牌,聚力提升里下河文学影响,合力传承郑板桥风骨,弘扬“百姓日用而不觉”的文化价值观,持续擦亮“健康名城、幸福*”城市名片。二、全市提升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的短板虽然全市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我市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表群

5、众实际需求,城市功能品质、民生供给质量还存在差距和短板。(一)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影响着高品质生活构筑基础。*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收入水平影响着消费支出,*年我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元,全省排名第*位,与苏南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是我市高品质生活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二)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是市民对中心城市发展的迫切期待。近年来,围绕“一轴一核三极三城”总体布局,城市功能有所提升,城市面貌加速蝶变。但“活力轴”各片区空间相对割裂,“支路成网”体系尚未健全,向心力不强、离散度较高、辐射力有限。中心城区的商贸、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功能,与周边城市相比缺乏竞争优势,与所

6、辖县级市比,也无比较优势,没有形成功能级差,需要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全力补短板、强功能、惠民生。(三)民生需求多样化增加了高品质生活的供给难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消费需求、民生诉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特征。但当前我市供需适配能力较弱,传统服务领域的供给过剩、新型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供给结构难以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矛盾突出,生活消费环境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不相适应的矛盾突出,从根本上打通制约消费潜力释放的堵点难点、更好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任务艰巨。(四)文化产业发展不足是当前文化供给的瓶颈。目前,综合性大型文化设施普遍存在场馆老化、设施陈旧、功能缺失等问题,市美术馆展陈能力

7、差,梅兰芳大剧院亟待升级,精品小剧场建设滞后。与周边城市相比,我市在文化产业投入上明显不足,*年度文化产业、旅游专项资金分别仅有*万元、*万元。而兄弟市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文化产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扶持金额超*万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超*亿元。(五)影响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的优势和特色不足,区位优势发挥不充分,营商环境有待提升,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商贸、文化、科创、人才等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不强,共建机制有待完善;就业质量不高,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高品质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能力不足,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需求仍有差距,共享机制不够健全。三、全市提

8、升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的对策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要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质两大基本面,聚焦富民增收、能级提升、民生供给、消费升级、文明引领,持续擦亮“健康名城、幸福*”城市名片,全力打造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的“*样板二(一)聚焦富民增收,夯实品质经济基础。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优农村人力资源品牌,让农民工资性收入水涨船高,实现“劳动致富:全面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网上审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催生更多吸纳就业的新市场主体。积极创新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物经济和绿色经济等新就业形态,营造

9、灵活宽松、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前瞻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吸引带动高素质人才就业创业,提升社会财富提升和居民增收能力。(二)聚焦“急难愁盼”,强化品质生活供给。以优质公共服务为主体,以多层次服务为支撑,在养老托育、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城市更新、环境治理等领域,分类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强化资源整合和价值提升,积极响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和多样化需求。实施“完整社区”建设,协同推进养老托育设施建设、充电设施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等重点工作,激活城市社区活力。改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村卫生室、文化

10、站等建设改造,强化县乡村公共服务统筹和一体化建设,提升乡村生活便利水平。(三)聚焦能级培育,优化品质生活空间。依托城市中轴带与周山河景观带构建十字型城市核心,引入高端商贸,盘活优质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休闲资源,打造全市城市功能制高点,增强全市商业繁荣度和消费吸引力。立足“凤城河”文化核整体定位,坚持“小尺度、渐进式”理念,充分运用“城市针灸”手法,保护文化遗产,提升居住环境,活化街区空间,协同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和老城有机更新。打好“生态城市”这张牌,将新老城区的重点滨水地段打造为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功能结合的功能复合地区,历史和现代景观融合的景观复合地区,推动建设“幸福水天堂”。(四)聚焦消费升

11、级,释放品质消费潜力。持续推动品质*建设,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完善城乡融合消费网络,开拓城乡消费市场,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带动居民生活消费。加快发展假日经济、周末经济、城郊经济、小店经济、首店经济。引导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集合,开设特色餐饮街区,培育一批夜间演艺精品,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文旅消费集聚区,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提振“*早茶”消费能级,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实现文旅消费由简单的“吃、住、游”向更高水平的“品、享、赏”飞跃。(五)聚焦精神文明,点亮品质文化底蕴。围绕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创成全域全国文明城市群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文明乡风”系列实践活动,持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城乡居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放大“坡子街”文化现象,讲述“非虚构、接地气、抒真情”的故事,点亮大众内心,传播优秀文化,唱响时代赞歌。厚植本土文化,运用好现代技术手段,倡导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积极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精神力量。打造一批国家、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推出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分层、分众、分地域,根据群众所需所想,持续提供优质文艺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