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思维培养策略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思维培养策略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思维培养策略摘要:对于生活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无疑成为了学生们的必备技能。信息技术在生活学习中无处不在,包括学习资料查找、视频网站的播送、移动支付等。因此,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作为一种手段,信息技术思维逻辑的培养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目标。本文针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说明的基础上,对于其中所包含的思维模式予以总结,并以此为例说明教师在信息思维培养方面的方式方法,对小学学习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模式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和建议。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思维;课堂实践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信息技术思维备受人们重视
2、。信息技术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实现对问题的解决。作为一种当代人必须掌握的思维方式,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予以融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通过教学课堂的设计,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将信息技术思维融入中小学信息课堂教学中。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信息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教师对遮罩的制作原理和动画制作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独立对遮罩进行设计和创作。(二)教学过程首先,课堂导入阶段。教师选取与遮罩类似的常见的生活现象,并将其作为实例进行课堂展示,通过与遮罩层
3、的动画开展对比,让学生观察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教师在仔细研究本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对遮罩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与经验,写出对遮罩的认知和理解,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或者进行资料查阅等。再根据学生提供的例子和教师举出的实例之间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思考,从而引出其他类似案例。其次,课堂学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准备好的A4纸,将其卷成桶状,眼睛闭上并靠近卷筒,缓慢移动开展扫视,便于学生的观察。在观察后让学生在详细思考后,对所看到的现象予以解释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播放制作好的动画效果,以此引出遮罩层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当教师消除效果时,学生
4、可以发现遮罩层的形状是圆形的,而且颜色的改变不会对遮罩的效果产生任何影响。如果形状改变,那么遮罩的效果也会随着遮罩层的变化而随之发生变化。教师可以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设置,分析其中的原理,从而引导学生对两者之间的比较仔细观察,分析二者的时间轴。最后引出相关的问题思考:比如,被遮罩层与遮罩层之间是否可以调换位置?等等。学生对基础案例了解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案例拓展,比如,“百叶窗。在播放准备好的案例动画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百叶窗的运动效果进行分解和重点观察,并思考百叶窗的实现方式。教师的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期间教师可以深入到各个小组之中,对各小组的思路和讨论框架进行指导与帮助
5、,引导学生对叶片的动画实现进行思考。在对以上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动画设计的基础原理,比如补间运动、遮罩制作以及帧同步等原理,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充分感觉到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最后,作品展示与点评阶段。教师可以从中挑选部分优秀作品用于课堂展示,并对作品是否包含学生个人创意、是否具有美感进行重点评价。同时,对于作品中是否能够良好地运用教学内容,也应当予以点评,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从上述几个方面对同学作品开展互评,并且对于其中的问题相互分析和借鉴。最后,教师应当对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整理,并且要求学生对之后的内容进行预习。二、对学生信息技术思维的培养在flash软件的教学中
6、包含诸多内容,最基本的要求学生能够对动画进行独立制作,理解动画作品中的内涵。比如,人的主观想法以及外在体现。最后,能够根据动画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独立解决。在对flash软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小学生计算信息技术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抽象思维小学生的信息计算思维中主要是对事物本质的抽象理解,通过对概念的分析,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实现对本质抽象的认识。抽象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理想国中所提到的“相”的概念,柏拉图认为物质最本真的实在并非是物质的,而应当是非物质,也就是抽象的。他认为在物质世界中,所有能够观察到的具体事项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因此物质
7、中的事物具体和真实的,只有将哲学与教学进行抽象性的结合,才能够实现最好教学效果的到达。在小学动画制作学习阶段,学生的抽象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通过动画能够分解出元素间的相同点与异同点。通常情况下,Flash学习课程是由高年级开设的,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认知能力,能够透过现象去发现事物内在的本质与联系。因此,教师能够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抽象能力予以挖掘和培养,学生在进行动画制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图层的属性进行设计。根据制作内容,将特征不同的对象分别置于不同的图层当中,从而进行动画效果的设计。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动画,从而与生活中的情形相联系,在
8、进行网络检索和教师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查找和学习专业知识,了解和抽象出动画中的关键点。(二)分解能力在数学计算过程中,通过将复杂的公式或问题进行分解计算,从而能够得到一个简单的计算结果,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分解也是信息动画设计的必备阶段。通过将复杂的问题或内容逐渐拆分,得到若干个简单或简易的流程。利用已有的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复杂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更是需要对动画设计进行分解制作。首先,是对动画对象的分解。比如刚才所举出的百叶窗例子,在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便是分解。百叶窗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分解为叶片以及叶片的运动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对整个动画的制作
9、。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以对分解的思维进行实际运用,而教师通过对动画中的对象进行分解,能够实现对不同个体的单独拆分,以此实现对动画教学信息技术算思维的培养,实现学生分解能力的提高。其次,对于动画步骤的分解。在小学阶段,受限于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让学生体会分解的概念和方法,或者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必要的分解内容。教师利用制作过程的逻辑顺序分解,在此基础上将分解的内容进行整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发现分解的方法,从而提高分解能力。三、学生信息技术思维的培养方法(一)提高思维方法的培养意识要想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予以培养,学生和老师都要提高对思维的认识和培养的意识。一般来说,信息
10、技术思维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相关概念去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包括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模式的解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小学生的信息思维的培养要求越发提升,信息技术思维模式是数字化时代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应该从小学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予以开发和培养。因此,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应当让学生对基本知识予以了解和掌握,而且还应当将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作为教学的重点任务。教师本身首先应当了解信息技术思维的内涵和外延,并且有针对性的将这种思维模式渗透在计算机的学科知识传授中,让知识传授和思维培养相辅相成,使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让思维帮助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
11、,对自我控制和自身理解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应当从兴趣爱好入手,争取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与爱好,从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引入歌曲或互动游戏,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的兴趣热情有所提升,在实际教学案例后引入抽象概念,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更好地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思维的培养,不仅仅是抽象的教学,而应当让学生有更多实践和施展的空间,自己动手能够更好的对思维方式和知识融会贯通。信息技术课本身就是实践类的课程,学生只有真正进行有效的实践,才能够通过已知的技巧和方法对未知的问题进行解决,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进行提高和培养,让信息技术思维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日常。教师应当督促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能力,从而培养更好的信息技术思维。参考文献:1龚胜男,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018:55-56.2李仙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学周刊,018(33):33-36.3孙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探析及对策略谈J.读写算,01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