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面积》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梯形面积》教学反思.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梯形面积教学反思梯形面积教学反思1在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复习,让学生明白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与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相似,都是把不熟悉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熟悉的平面图形来计算。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想办法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与平行四边行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这环节我是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的,通过交流,学生很容易得出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同平行四边行的底相等,梯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性面积的
2、一半。最后是让学生尝试练习求出梯形的面积,并概括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但也有一些不足,学生在探索中,对个别学生辅导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加到探究的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动中学。梯形面积教学反思2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安排学生在自学课本内容,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行,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的
3、计算方法。首先让学生猜想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再通过“拼、剪、割”的动手操作活动,看一看能不能转化成什么图形,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想想转化的图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的目的。作业反馈中,利用梯形的面积的求高求底,有部分学生比较困难。梯形面积教学反思3一、加强探索方法的指导,避免假操作。在今天学生进行操作时,我要求学生先想好操作的顺序。特别是在计算梯形面积的时候
4、,用数一数或分一分,移一移的方式算出梯形的面积,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使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这样一来,学生得出的操作结果是真实的,对于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一知识点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尽管学生在交流时有个别学生数梯形的面积出现了一点的小错误,但是这是个过程是真实的,有效的。二、规范学生的语言。因为在完成三角形练习时有这么一道判断题: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我们班居然有大部分学生毫不犹豫地认为这是正确的。所以我就在想,是不是我在上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出现了一点问题。所以,本节课我特别注意他们的表述语言,的确,是有很多学生的语言并不
5、完备,常常会出现: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种并不完备的语言。当学生出现这种语言时,及时地予以修正和改正,当即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的效果比后面纠正要好很多。梯形面积教学反思4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这节课的教学,紧紧抓住“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归纳整理。通过学生的剪拼,转化,利用等积变形把梯形面积转化成了
6、其他的平面图形,进而归纳、概括出梯形的计算方法。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本节课要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即在求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剪拼,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的活动
7、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中,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这节课中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猜想-验证”来展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活动,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梯形面积教学反思5梯形的面积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
8、例分析及反思“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这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出发,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梯形面积计算的,必要性,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梯形面积的学习欲望。在这种强烈的学习欲望下,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出了很多种方法,自己解决了
9、数学问题,体验到了收获的快乐,既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又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由于学生在探索中出现多种方法,因此,整节课就显得十分地紧张,有些推导的方法也不够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的教学应该说较好地落实了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1 .学习方式的变化是本节课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如:在“探索新知”这一环节中,改变了过去由教师讲解、代替学生操作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动手实践一小组内交流一选择可行的方法”这样三个步骤,完成了转化和归纳的全过程。突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探究
10、的欲望。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并从中体会到了探究所带来的乐趣。2 .第二个突出的特点是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练习题的设计就突出体现了这一点。通过计算学生比较熟悉的篮球场中的罚球区图形的面积,某些汽车侧面的玻璃面积等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认识事物,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不足之处:学生手中的梯形学具应具有多样性(大小不同;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形状相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转化的过程中去体会:”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这一条件的重要性。梯形面积教学反思6梯形的面积这一课,在探索活动
11、中学生借助知识的迁移,主动提出了“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比较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思考问题,主动思考,把一个新的图形面积的计算,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面积的计算,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转化成求梯形面积的数学问题,呈现多种转化的方法,能够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加深对几何基本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微课我努力在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语言、教学课件的展示上突出学习的双向性,避免纯粹的讲解,尝试做到“生”“屏”互动。具体有以下创新点:一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主动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
12、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了请学生帮老师解决如何比较车窗玻璃大小的问题以及课后的作业求堤坝横截面的面积,这样做不仅有效提出了数学问题,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愿望。做到了标准对于情境的创设“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要求。使学生切实并切身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思想。三是教师在微课的环节和问题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微课起到吸引学生,指导学习,提升效果的作用。在课件设计和制作中我努力做到“生”“屏”互动,产生双向学习的效应。
13、课件能生动形象地展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充分地经历图形转化、想象的思考过程,积累活动经验,观察分析梯形转化前后图形面积及图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深入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面积教学反思7一、注重有关知识、方法的复习,为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复习引入环节,让学生会议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梯形面积与它的上底、下底和高有关系,为学生计算梯形的面积做好认知准备,有利于他们利用已有知识推动新知学习。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让学生自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
14、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具的割补、拼摆,共同探索将梯形转化成会计算面积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各种办法。在展示汇报中,一方面让学生进行全班*流,使学生感受到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不同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各种的方法中,发现相同的地方,从而熟练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尝试运用与练习反馈相结合,促使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的掌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出示梯形面积公式后,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梯形面积计算在现实生活的实用性,通过情境促使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最后才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在反馈练习中,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
15、的独立练习结合起来,既提高了练习的有效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足之处:在计算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粗心,出现了一些错误。还有个别学生出现漏算、多算的现象。今后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梯形面积教学反思8教学内容:教科书88页和89页教学目标:(1)探究梯形面积计算,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3)进一步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教师用多媒体课出示:王大爷家有一块果
16、园地(梯形地上底300米,下底200米,高100米),如果每棵桃树占地10平方米,那么王大爷家这块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问:同学们这块地是什么图形啊?生1:这是一个梯形。问:要想求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必须先知道什么呢?生2:必须先知道梯形的面积。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二、探究新知。(1)、铺垫孕伏。组织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及过程,重点突出旋转、平移、割补的数学思想。(2)、协作研讨,探求方法1、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至6名学生,每个小组发给若干张梯形纸(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师: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梯形?
17、生3:这个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师:下面我们各小组利用手中的工具来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哪个小组协作能力最强!2、教师用课件出示探究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师注意合作方法的指导,要求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把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小组汇报给同学听,把计算过程写在本子上,最后推荐代表进行汇报。每一次汇报,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小结。)生4:(3+5)42=16(平方厘米)生5:542+342=16(平方厘米)生6:(5+3)42=16(平方厘米)生7:(5-3)42+34=16(平方厘米)生8:(5+3)(42
18、)=16(平方厘米)生9:(3+5)24=16(平方厘米)生10:34+(5-3)42=16(平方厘米)师生交流、点评3、总结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师: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生11:结果都是16平方厘米。生12:每种方法的计算过程中都用到3、4、5、2这几个数字。师:这几个数字和梯形有什么关系吗?生13: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师:现在谁能猜一猜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生14:梯形的面积二(上底+下底)高2师:如果用字母S表示梯形的面积,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生15:S=(a+b)h2三、应用知
19、识,解决问题1、回到课堂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帮王大爷计算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生16:(300+200)100210=2500(棵)2、学生完成基础变式练习:“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的13题。3、提高能力练习:共同探讨练习十八的第四题。四、知识小结,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反思: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
20、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这节课上完以后我觉得有成功,也有一些不足:一、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首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然后学生思考讨论:想想转化的.图形与原梯形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
21、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二、发散验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拼、剪、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归纳的学习过
22、程中,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数学课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个活动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上,更重要的还应该表现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上。反思本课的教学,在学生向全班汇报了转化过程及计算方法后,急于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同学与老师展开了一对一的交流,老师忽视了对其他学生的关注。这样不利于培养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提问题的能力与意识,不利于形成了生生交流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再有这节课在把梯形转化成各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方法很多,学生的很多想法出乎我的预设,问题就是在黑板上展示多
23、种方案中,从原先的设计中,是将重点放在“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案上,并让学生多多互动交流;然而,从试教的实际效果上看,学生还是最喜欢的并不是这种方案。那么,到底将学生全员参与的活动安排在哪里呢?我觉得课堂中反问和追问的艺术很值得研究,从教学语言可以窥出一个教师调控课堂有效展开的功力,然而,我却发现现在的我却在教学语言上显得贫瘠繁琐,尤其是这些空间图形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展开往往会成为评定一堂课是否精彩的重要筹码。纵观整堂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活动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动的时间如何控制?这些还是我要亟待改造的地方。梯形面积教学反思9备课时大刀拓斧备课的过程是对教学内容
24、挖掘,对学生探索,以及两者之间的融合过程。针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34-35页梯形的特征和面积这一部分内容,备课时我反复思考是分两课时还是一课时呢?学生能否在一节课35分钟的时间既能真正理解梯形的特征又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呢?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学会了用数格子的方法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中掌握了通过图形转化来推导的方法,形成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大胆的设计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上课时大胆放手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
25、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上课时大胆放手。1、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想、说、练、议、评等过程中复习旧知,学习新知。掌握梯形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2、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在学具中任意选择不同的梯形,或拼摆、或割补成已学图形,让学生自己在操作的过程中去观察、探索、发现、领悟转化的数学思想,获取数学知识。在操作、观察、分析、讨论、概括、归纳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亲历了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后细细推敲,努力提升具体操作时,因我理念不到位,素质有待提高,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
26、环节。1、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单一,重点关注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2、教学语言不够简练,特别是指导学生探究时总是担心学生不会,反复强调;缺乏感染力,特别是面对陌生的学生没能及时进入角色。梯形面积教学反思10教材中对于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只给出了常规的推导方法。如何给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进行探索,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思维因素,注意沟通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推导过程上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给学生的探
27、索、思维提供了一个比较适合的台阶,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了探索过程的艰辛。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一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归纳整理。学生在原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动手剪拼,利用等积变形把梯形面积转化成了各种不同的平面图形,然后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方法,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活动,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十分注重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28、的有机渗透。在这节课中,我较多地运用了“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利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学生对这种方法也有很深刻的体验。相信,经常这样有机渗透、恰当孕伏,学生一定会得到更多的锻炼,今后的学习、工作也会受到较好的影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的问题自然生成,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从已有知识出发进行探索,当学生在操作、探索、表述等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只应加以适当指导与点拨,而不是直接给予。但对于自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除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之外,教师也可给
29、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也能学有所得。梯形面积教学反思11本节教学内容是梯形的面积,是在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二、能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问题。其中,目标一的达成度挺好的。目标一的达成之所以很理想,是因为本节课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两点。一、大胆尝试,自主探究,亲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把自主探索的机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问题的存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案例2的教学正注重了这
30、一点教师给予了开阔的目标(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你能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推倒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给予了多元的方法提示(请你们利用准备好的学具,小组合作学习,议一议,剪一剪,拼一拼,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二、强化实践,为学生搭建创新的舞台。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孩子的智慧生长在手
31、指尖上。”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主动探索和发现图形的内在联系,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的舞台。案例2的教学中,教师让每一个学生动手操作,把梯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教会学生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这种思考问题的习惯,学生亲历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获取了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灵活的多向创新能力。这节课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学生在与老师的配合上还有待改进,其中部分学生的讨论不够积极,有个别学生不会参与讨论,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气氛也有待改提高,不过学生对动手操作、推导公式倒是很感兴趣。梯形面积教学反思12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我所讲的
32、话并不多,都是一些引导性的语言,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断交流与合作、不断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合作交流的快乐与成功,在教学过程中,在有争议性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时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中,我作了一次集体性的评价:“哪个小组表现最好的?”在全课总结时安排了一次个性的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最好啊?你自己的表现呢?”只有进行正确、适度的评价,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更关注学生个性,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
33、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通过动态图象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因此,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安排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演示,加深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通过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理解了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但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较欠缺。梯形面积教学反思13在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体验基础上,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并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验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堂生动活泼,效果显著。具体情况如下:一、创设问题情境
34、,激发学生兴趣我先出示了一个梯形,引导学生简要复习梯形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然后直接抛出探究任务: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呢?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学生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还是有很高的兴趣的,所以马上就自发组合成探究小组。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理念。考虑到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经验,本节课在教学思路上是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种“猜想”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凭借已有经验大胆猜想,进而是实践检验猜想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使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成为可能。这比起盲目的乱猜来,更能激
35、起学生的探究欲,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三、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只是组织者、指导者,起到了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的目的。四、渗透数学中的变换思想,在转化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平面图形的旋转和平移,认识了解旋转和平移的含义及方法,以及其对图形位置变化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但在这节课当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只要是学生在与老师的配合上还有待
36、改进,其中部分学生的讨论不够积极,有个别学生不会参与讨论,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气氛也有待改提高,不过学生对动手操作、推导公式倒是很感兴趣。梯形面积教学反思14这一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因此,在呈现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必要性后,我创设了一个学生自主探索梯形面积的问题情境老师准备不讲,看一看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自己找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你们能找到吗?学生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小组中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通过动手剪、拼、贴,达成一致后,把小组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条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主要有六种方法: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凑成一
37、个平行四边形。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沿梯形的中位线剪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Q在梯形的下底上找一点,把梯形分割成三个三角形。沿着梯形的上底的两个端点画出两条高,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沿梯形的中位线向下对折,再沿两腰中点向下作垂线,把两个三角形向内折就变成两个长方形。在探索问题过程中得到启示,从中悟出真知(S梯形二(ab)h2)o这充分说明,教学过程中只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梯形面积教学反思15今天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前让学生回顾了这两天学习这些图形的面积的计算的方法
38、,了解是用了“转化”的思想得到的。重难点都在梯形面积的公式推导过程上。本节课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的解决问题,在开始的时候先让学生回顾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以及他们的特征。并且让学生再一次学习了画梯形的高,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后面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无阻碍。首先,我提问学生,如果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梯形的面积,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动手画一画,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此时学生开始畅所欲言,好多学生都想到了要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然后把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加就得到了梯形的面积,此时如果我能赶紧及时的给学生一个高度评价的话,孩子们会真的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如果我能看到此时会思考的孩子们的美,才是这节课
39、最大的收获不是吗?而我却没有那样做,还是因为担心教学进度的问题,只是稍作提示后就给赶紧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之后,在学生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提示道:“想一想我们在探索三角形的面积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聪明的学生立刻想到了要再拿一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然后把他两拼起来就是一个大大的平行四边形,这样我们就把这个梯形的面积转化成了先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由于引导到位,学生很快能将梯形的面积抽象出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也能够严谨且无懈可击。此时,如果我能够再一次给予学生真诚的欣赏,相信孩子们对数学的畏惧之感会消失殆尽Q但吝啬的我依然是忙着赶进度,生怕因为一句表扬会耽误好多练习的时间。哎!
40、还有,本节课在课前我仍然是准备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在学生想到方法之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上来拼拼看,然后找出拼出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进而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个梯形的面积,则1个梯形的面积二(上底+下底)X高2看样子,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或者是用直观演示法更能够让学生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记忆和运用起来也必定是得心应手。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归纳出公式后给学生三个梯形(有两个把梯形的各边都写上,另一个没有给高的条件。)进行公式运用练习,最后再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动感觉梯形面积公式的作用,即计算梯形木堆的面积。但由于我课前准备做的不充分,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何止一二,还有:1 .在整个教学中又过于偏向推导过程和注重学生多种不同推导方法,时间占用了很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不够充足。2 .由于推导出公式以后,学生在练习的时间很少,应该画出几个梯形图形,让学生应用公式求它们的面积,以巩固本节课的重点。3 .以后的教学要在新授部分多下功夫、下大工夫,但是不能把一节课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研究新知的过程中,尽量浓缩自己的教学语言,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可喜的是,发现学生有所收获,看到学生有了进步,看到学生探究学生的成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运用“探究性学习法”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希望探究式课堂之路在我们今后的教学中能够越走路越宽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