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标准.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40396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9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2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2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2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2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标准.docx(5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标准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33材料53.1 混凝土、钢筋和钢材53.2 连接材料53.3 吊环及预埋件73.4 其他材料74基本规定94.1 一般规定94.2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II43结构平面及竖向布置124.4 作用及作用组合144.5 结构计算分析155主体结构设计165.1 一般规定165.2 承载力设计195.3 构造设计226预制构件设计337围护墙体35附录A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37附录B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钢支撑结构39本标准用词说明42引用标准名录43附:条文说明45Contents1 GeneralP

2、rovisions12 TermsandSymbols22.1 Terms22.2 Symbols33 Materials53.1 Concrete.ReinforcingBarandSteel53.2 ConnectionMaterials53.3 HangerRingandEmbededParts73.4 OtherMaterials74 BasicRequirements94.1 GeneralRequirements94.2 HeightandAspectRatio1.imitations114.3 StructuralPlan1.ayoutandVerticalArrangement

3、124.4 ActionsandActionCombinations144.5 StructuralAnalysis155 MainStructuralDesign165.1 GeneralRequirements165.2 CapacityCalculation195.3 Detailing226 ComponentDesign337 WallsofBuildingEnvelope35AppwndixAMonolithicPrecastConcreteFrameandCast-in-placeShearWallStructure37AppwndixBMonolithicPrecastConc

4、reteFrameandCompositeSteelBraceStructure39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s421.istofQuotedStandards43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451总则.o.为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8度以下地区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1.0.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

5、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concretecomponent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2.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recastconcretestructure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2.1.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monolithicprecastconcretestructure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2.1.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monolithicpr

6、ecastconcreteframestructure全部或部分框架梁、柱采用预制构件构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2.1.5 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concretecompositeflexuralcomponent预制混凝土梁、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简称叠合板、叠合梁。2.1.6 混凝土粗糙面concreteroughsurface预制构件结合面上的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简称粗糙面。2.1.7 钢筋挤压套筒连接rebarsplicingbyextrusioncouplingsleeve把带肋钢筋从套筒两端插入套筒内部后,通过挤压套筒使其变形,从

7、而实现钢筋连接的一种钢筋连接方式。可用于框架梁柱钢筋连接。2.1.8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rebarsplicingbygrout-filledcouplingsleeve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预埋的金属套筒中插入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连接方式。2.1.9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rebarlappingingrout-filledhole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预留孔道,在孔道中插入需搭接的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2.2 符号2.2.1 材料性能/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2.2.2 作用与作用效应N轴向力设计值;Vjd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dE地

8、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Vmua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u持久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ue地震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223几何参数B建筑平面宽度;1.建筑平面长度;d纵向受力钢筋或附加钢筋直径;Zab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0结构重要性系数;Z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w楼层层间最大位移;A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Ak各键槽的根部截面面积;Asd垂直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3材料3.1 混凝土、钢筋和钢材3.1.1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要求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9、范GB50010的规定。3.1.2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3.1.3 钢筋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普通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时,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3.1.4 钢材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化学成分以及耐久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其质量标准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rr1591的规定。3.1.5 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

10、GJu4的规定。3.1.6 预应力钢筋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3.2 连接材料3.2.1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ZT398的规定。3.2.2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的规定。3.2.3 用于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的镀锌金属波纹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的有关规定。镀锌金属波纹管的钢带厚度不宜小于0.3mm,波纹高度不应小于2.5mm。3.2.4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接头应采用水泥基灌浆料,灌浆料的性能应满足表3.2.4的要求。表3

11、.2.4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接头用灌浆料性能要求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泌水率()OGBrr50080流动度(mm初始值二200GBfT5044830min保留值150登向膨胀率()3h20.02GBfT5044824h与3h的膨胀率之差0.020.5抗压强度(MPa)Id235GByT5()4483d5528d285氯离子含量()0.06GB/T80773.2.5 用于钢筋机械连接的挤压套筒,其原材料及实测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简JG/T163的有关规定。3.2.6 钢筋锚固板的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规定。3.2.7 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

12、和钾钉等紧固件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等的规定。3.2.8 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3 吊环及预埋件3.3.1 受力预埋件的锚板及锚筋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专用预埋件及连接件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3.2 预埋在构件中的受力吊环应采用HPB300级钢筋制作,吊环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3.3.3 专用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及配套的吊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4 其他材料3.5 .1外墙板接缝处的密封材

13、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以及规定的抗剪切和伸缩变形能力;密封胶尚应具有防霉、防水、防火、耐候等性能;2硅酮、聚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胶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ar482、聚硫建筑密封胶JC/T483的规定;3夹心外墙板接缝处填充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中A级的要求。3.6 .2预制夹心外墙板中保温材料的选用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外墙外保温相关标准的规定。3.7 .3装配式建筑采用的室内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和建筑内

14、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有关规定。4基本规定4.1 一般规定4.1.1 在装配式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协调建设、设计、制作、施工各方之间的关系,并应加强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之间的配合。4.1.2 装配式建筑设计应进行标准化、定型化设计,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4.1.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相关要求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2节点和接缝应受力明确、构造可靠,并应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等要求;3应根据连接节点和接

15、缝的构造方式和性能,确定结构的整体计算模型;4宜采用高强混凝土、高强钢筋。4.1.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确定抗震设防类别及抗震设防标准。4.1.5 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其尺寸和形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模数、标准化要求,并应进行优化设计;2应根据预制构件的功能和安装部位、加工制作及施工精度等要求,确定合理的公差;3应满足制作、运输、堆放、安装及质量控制要求。4.1.6 装配式结构构件及节点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

16、规范GB50011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等的有关规定。4.1.7 抗震设计时,构件及节点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9应按表4.1.7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TRE应取1.Oo预埋件锚筋截面计算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公E应取为1.Oo表4.1.7构件及节点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7re结构构件类别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接缝受剪承我力计第受弯构件偏心受压柱偏心受拉构件各类构件及框架节点轴压比小于0.15轴压比不小于0.15旅E0.750.750.80.850.850.854.1.8 应对连接件、焊缝、螺栓或钾钉等紧固件在不同设计状况下的承教

17、力进行验算,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和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等的规定。4.1.9 吊环及预埋件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4.1.10 预埋件和连接件等外露金属件应按照环境类别的不同进IO行封闭或防腐、防锈、防火处理,并应符合耐久性要求。4.1.11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房屋施工图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加工详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混凝土预制构件加工详图应有完整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图和组合图,其内容和深度应满足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加工要求;同时应满足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等各专业以及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等各环节的综合要求;2预制混凝土构件加工详图

18、应由原设计单位确认;3预制构件宜标准化、规格化、系列化。4.2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4.2.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应满足表4.2.1的规定。表4.2.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m)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0.20g)8度(0.30g)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60504030注:本表适用高度为标准设防类房届的最大适用高度,其他设防类别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进行适当调整。4.2.2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装配整体

19、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4.2.2确定。表4.2.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度(m)242424242424框架四三三二二一大跨度框架三二注: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4.2.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4.2.3的数值。表4.2.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434.3 结构平面及竖向布置4.3.1 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时应进行专门研究

20、和论证,并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4.3.2 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扭转不规则、楼板平面凹凸不规则以及楼板局部不连续的建筑,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OOIO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扭转不规则、楼板平面凹凸不规则以及楼板局部不连续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4.3.3 结构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均匀和承载力突变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4.3.4 房屋的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质量、刚度分布

21、宜均匀;不应采用特别不规则的平面布置;2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图4.3.4),宜符合表4.3.4的要求;(e)图4.3.4建筑平面示例表4.3.4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抗罐设防烈度UB/BmaxUb6、7度6.00352.08度5.00301.53平面突出部分的长度/不宜过大、宽度b不宜过小(图4.3.5 ),/a4b宜符合表4.3.4的要求;4建筑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4.4 作用及作用组合4.4.1 装配式结构的作用及作用组合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耐层蜿蹴壮结龈柳瞄JGJ3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

22、6等确定。4.4.2 预制构件在翻转、运输、吊运、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施工验算,应将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构件运输、吊运时,动力系数宜取1.5;构件翻转及安装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可取1.2。4.4.3 预制构件进行脱模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与脱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构件自重标准值的1.5倍。动力系数与脱模吸附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动力系数不宜小于1.2;2脱模吸附力应根据构件和模具的实际状况取用,且不宜小于1.5kNm2o4.5 结构分析4.5.1 在各种设计状况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

23、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当同一层内既有预制又有现浇抗侧力构件时,地震设计状况下宜对现浇抗侧力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进行适当放大。4.5.2 装配整体式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作用效应分析可采用弹性方法。4.5.3 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h之比的限值应按表4.5.3采用。表4.5.3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结构类型m限值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1/5504.5.4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即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应按表454采用。表4.5.4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结构类型Iiatpfh

24、限值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1/504.5.5 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对现浇楼盖和叠合楼盖,均可假定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楼面梁的刚度可计入翼缘作用予以增大;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近似取为1.32.0.5主体结构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按照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设计除依照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当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等超过本标准的规定或者抗震设防标准有特殊要求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设计。5.1.2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预制柱的纵向钢筋连接应符合下

25、列规定:1当房屋高度不大于12m或层数不超过3层时,可采用套筒灌浆、浆锚搭接、焊接等连接方式:2当房屋高度大于12m或层数超过3层时,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5.1.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预制柱水平接缝处不宜出现拉力。5.1.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除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外,其他部位宜采用叠合楼盖。叠合楼盖设计除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叠合楼盖可采用单向板、双向板的布置方案;2叠合楼盖的预制底板可设置拼缝也可采用密缝拼接的做法,当采用密缝拼接的做法时,拼缝处应采取控制板缝的可靠措施;3叠合楼盖设计中,板的跨

26、厚比宜较现浇板适当减小;4叠合楼盖采用预制预应力底板时,应采取控制反拱的可靠措施。5.1.5 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设置地下室,地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2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3屋面层和平面受力复杂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5.1.6 预制构件节点及接缝处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5.1.7 纵向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应符合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的规定。5.1.8 纵向钢筋采用浆锚搭接连接时,对预留孔成孔工艺、孔道形状和长度、构造要求、灌浆料和被连接钢筋,应进行力学性能以及适用性的试验验证。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不宜采

27、用浆锚搭接连接,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构件的纵向钢筋不应采用浆锚搭接连接。5.1.9 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坐浆材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2预制梁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预制梁端面应设置键槽(图5.1.9)且宜设置粗糙面。键槽的尺寸和数量应按本标准第5.2.3条的规定计算确定;键槽的深度,不宜小于30mm,宽度卬不宜小于深度的3倍且不宜大于深度的10倍:|2键槽可贯通截面,当不贯通时槽口距离截面边缘不宜小于50mm;键槽间距宜等于键槽宽度;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30。1“以3。25042R房30

28、(八)健槽贯通裁面(b)健槽不贯通藏面图5.1.9/梁端键槽构造示意1一键槽:2梁端面3预制柱的底部应设置键槽且宜设置粗糙面,键槽应均匀布置,键槽深度不宜小于30mm,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30。柱顶应设置粗糙面。4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预制板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mm,预制梁端、预制柱端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6mm5.1.10 预制构件纵向钢筋宜在后浇混凝土内直线锚固;当直线锚固长度不足时,可采用弯折、机械锚固方式,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规定。5.1.1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楼梯宜采用与支承构件

29、简支连接的预制楼梯,简支连接的预制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楼梯宜一端设置固定较,另一端设置滑动较,其转动及滑动变形能力应满足结构层间位移的要求,且预制楼梯端部在支承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应符合表5.1.11的规定;2预制楼梯设置滑动校的端部应采取防止滑落的构造措施。表5.1.11预制楼梯在支承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E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最小搁置长度(mm)75751005.2承载力设计5.2.1 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装配整体式框架,应进行梁柱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对四级抗震等级可不进行验算。梁柱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和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建

30、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的规定。5.2.2 装配整体式结构中,接缝的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接缝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持久设计状况:dK(522-1)2地震设计状况:VjdE%re(5.222)在梁、柱端箍筋加密区,尚应符合以下规定:为嗑(522-3)式中:o一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时不应小于1.1,安全等级为二级时不应小于1.0;Kd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KdE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Vu一一持久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ue地震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mua被连接构件端部按

31、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抗震等级为一、二级取1.2,抗震等级为三、四级取Uo5.2.3 叠合梁端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持久设计状况:Vu=0.07Z,+0.10ZA+1.65AsdZ7(5.2.3-1)2地震设计状况:Kf=0.04ZAc1+0.06+1.65As1历7(5.23-2)式中:Acl叠合梁端截面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截面面积;fc预制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垂直穿过结合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Ak各键槽的根部截面面积(图5.2.3)之和,按后浇键槽根部截面和预制键槽根部截面分别计算,并取二者的较小值;Asd垂直

32、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包括叠合层内的纵向钢筋。图5.2.3叠合梁端受剪承载力计算参数示意1一后浇节点区:2后浇混凝土叠合层:3预制梁:4一预制键槽根部截面;5一后浇键槽根部截面5.2.4 在地震设计状况下,预制柱底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当预制柱受压时:嗑=0.8N+1.65AsdTT(524-1)当预制柱受拉时:式中:Z一一预制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垂直穿过结合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与剪力设计值V相应的垂直于结合面的轴向力设计值,取绝对值进行计算;ASd垂直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VuE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5.2.5 混凝土叠合梁的设计应

33、符合本标准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有关规定。5.3构造设计5.3.1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当采用叠合梁时,框架梁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150mm(图5.3.1),次梁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120mm;当采用凹口截面预制梁时(图5.3.1b),凹口深度不宜小于50mm,凹口边厚度不宜小于60mm。(八)预制部分为矩形做面(b)颈制部分为凹形气面图5.3.1叠合梁截面I一现浇层;2预制梁:3叠合板的预制板5.3.2 叠合梁的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当叠合梁受扭时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且整体

34、封闭箍筋的搭接部分宜设置在预制部分(图5.3.2a)O1.II1.THM预制部分要合梁一墙135另一端90*弯钩箍筋帽(b)采用组合封闭箍筋的叠合梁图5.3.2组合梁箍筋构造示意图1一预制梁:2一开口箍筋:3一上部纵向钢筋:4一箍筋帽:5一封闭箍筋2当采用组合封闭箍筋(图5.3.2b)时,开口箍筋上方两端应做成135弯钩,对框架梁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I0(d为箍筋直径),次梁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人现场应采用箍筋帽封闭开口箍,箍筋帽宜两端做成135弯钩,也可做成一端135另一端90弯钩,但135弯钩和90弯钩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交错设置,框架梁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IOJ(d为箍筋直径),

35、次梁135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90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3框架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且不应大于300mm;二、三级抗震物,不宜大于25O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且不应大于350mm: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且不应大于400mm05.3.3 叠合梁可采用对接连接(图5.3.3),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接处应设置后浇段,后浇段的长度应满足梁下部纵向钢筋连接作业的空间需求;2梁下部纵向钢筋在后浇段内宜采用机械连接、套筒灌浆连接或焊接连接;1.3图533叠合梁连接节点示意1一预制梁:2一钢筋连接接头;3一后浇

36、段3后浇段内的箍筋应加密,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d为纵向钢筋直径),且不应大于100mm。5.3.4 主梁与次梁采用后浇段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端部节点处,次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主梁后浇段内的长度不应小于12Jo次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主梁后浇段内锚固。当采用弯折锚固(图5.34a)或锚固板时,锚固直段长度不应小于0.6/汕:当钢筋应力不大于钢筋强度设计值的50%时,锚固直段长度不应小于0.35弯折锚固的弯折后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20.6/Mo.35Atl)平面(八)蟠部节点(b)中间节点图5.3.4主次梁连接节点构造示意I-主梁后浇段;2一次梁:3一后浇混凝土接合层;

37、4一次梁上部纵向钢筋:5一次梁下部纵向钢筋2在中间节点处,两侧次梁的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主梁后浇段内的长度不应小于I2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在现浇层内贯通(图5.3.4b)。5.3.5 预制柱的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矩形柱截面边长不宜小于400mm,圆形截面柱直径不宜小于450mm,且不宜小于同方向梁宽的1.5倍。2柱纵向受力钢筋在柱底连接时,柱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连接区域长度与50Omm之和;当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或浆锚搭接连接等方式时,套筒或搭接段上端第一道箍筋距离套筒或搭接段顶部不应大于50mm(图

38、53.5-1)o图53.5-1柱底箍筋加密区域构造示意1一预制柱:2一连接接头(或钢筋连接区域):3箍筋加密区(阴影区域):4一加密区箍筋3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20mm,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不应大于400mm。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可集中于四角配置且宜对称布置。柱中可设置纵向辅助钢筋且直径不宜小于12mm和箍筋直径;当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不计入纵向辅助26钢筋时,纵向辅助钢筋可不伸入框架节点(图5.3.5-2).图535-2柱集中配筋构造平面示意1.1.1 一预制柱:2箍筋:3一纵向受力钢筋:4一纵向辅助钢筋4预制柱箍筋宜采用连续复合箍筋。5.3.6 采用预制柱及叠合梁的装配整体

39、式框架中,柱底接缝宜设置在楼面标高处(图5.3.6),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后浇节点区混凝土上表面应按照本标准第5.1.9条的规定设置粗糙面:2柱纵向受力钢筋应贯穿后浇节点区:3柱底接缝厚度宜为20mm,并应采用灌浆料填实。图5.3.6预制柱底接缝构造示意1一后浇节点区混凝土上表面粗糙面:2一接缝灌浆必:3一后浇区5.3.7 上、下层相邻预制柱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挤压套筒连接时(图5.3.7 ),柱底后浇段的箍筋应满足下列要求:1套筒上端第一道箍筋距离套筒顶部不应大于20mm,柱底部第一道箍筋距柱底面不应大于50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75mm;2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抗震等

40、级为三、四级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图53.7柱底后浇段箍筋配置示意1一预制柱:2一支掾措施:3一柱底后浇段:4一挤压套简:5箍筋5.3.8 采用预制柱及叠合梁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节点,梁纵向受力钢筋应伸入后浇节点区内锚固或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框架中间层中节点,节点两侧的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宜锚固在后浇节点区内(图5.3.8-la),也可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的方式直接连接(图538-lb);梁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应贯穿后浇节点区。(八)梁下部纵向受力铜筋镒同(b晨下部纵向受力M筋连接图5.3.8-1预制柱及叠合梁框架中间层中节点构造示意1一后浇区:2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连接:3一预制梁;4

41、一预制柱:5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2对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当柱截面尺寸不满足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线锚固要求时,宜采用锚固板锚固(图538-2),也可采用90。弯折锚固。图5.3.8-2预制柱及登合梁框架中间层端节点构造示意1一后浇区:2梁纵向受力钢筋锚固:3预制梁;4一预制柱3对框架顶层中节点,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构造应符合本条第I款的规定。柱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直线锚固;当梁截面尺寸不满足直线锚固要求时,宜采用锚固板锚固(图538-3)。4对框架顶层端节点,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应锚固在后浇节GO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连接(b)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傩固图5.3.8-3预制柱及叠合梁框架顶层中节点构造示意I一后浇

42、区:2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连接;3预制梁;4一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点区内,且宜采用锚固板的锚固方式;梁、柱其他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宜伸出屋面并将柱纵向受力钢筋锚固在伸出段内(图5.3.84a),伸出段长度不宜小于500mm,伸出段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d为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大于100mm;柱纵向钢筋宜采用锚固板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4(H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锚固板锚固;II/-4(八)柱向上伸长bI梁柱外侧钢筋搭接图53.84预制柱及叠合梁框架顶层端节点构造示意1一后浇区:2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3一预制梁:4一柱延伸段:5梁柱外的钢筋搭接2)柱外侧纵向受

43、力钢筋也可与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节点区搭接(图5.3.8-4b),其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规定;柱内侧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锚固板锚固。5.3.9采用预制柱及叠合梁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节点,两侧叠合梁底部水平钢筋挤压套筒连接时,可在核心区外一侧梁端后浇段内连接(图5.3.9-1),也可在核心区外两侧梁端后浇段内连接(图539-2),连接接头距柱边不小于0.5然(然为叠合梁截面高度)且不小于300mm,叠合梁后浇叠合层顶部的水平钢筋应贯穿后浇核心区。两端后浇段的箍筋尚应满足下列要求:1箍筋间距不宜大于75mm;2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

44、m,抗震等级为三、四级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八)中间层(b)顶层图53.9-1框架节点叠合梁底部水平钢筋在侧梁端后浇段内采用挤压套筒连接示意图53.9-2框架节点叠合梁底部水平钢筋在两侧梁端后浇段内采用挤压套筒连接示意1一预制柱:2叠合梁预制部分;3一挤压套筒:4一后浇区:5梁端后浇段:6一柱底后浇段:7锚固板5.3.10 现浇柱与叠合梁组成的框架节点中,梁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与锚固应符合本标准第538、5.3.9条的规定。5.3.11 装配整体式框架采用后张预应力叠合梁时,预应力构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369、预应力*防疑结构抗震设i怖电JGJ/T140及无

45、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的有关规定。6预制构件设计6.0.1预制构件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构件的设计应满足标准化的要求,宜采用建筑信息化(BIM)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确保预制构件的钢筋与预留洞口、预埋件等相协调,简化预制构件连接节点施工;2预制构件的形状、尺寸、重量等应满足制作、运输、安装各环节的要求;3预制构件的配筋设计应便于工厂化生产和现场连接;4在预制构件设计中,对预制构件上设置的各种电气开关、插座及其必要的接线盒、连接管线等应进行预埋、预留;5对制作、运输和堆放、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预制构件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有关规定。6.0.2预制构件制作前应进行深化设计,设计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1预制构件平面图、模板图、配筋图、安装图、预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