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43373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课题结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双减”背景下小学一年级适应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类别:一般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一)科学推进,开发入学“适应”课程体系。1 .组建项目团队,涵育师资。本着学科多元、年龄多元、层级多元的原则组建项目团队。2 .科学划分时段,构建课程。形成入学衔接课程,由家庭教育指导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联袂教研推出,帮助家长和孩子入学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文化信念和育人载体。(一)多措并举,探索入学适应课程实施策略。1.双师协同,助力课程有效实施。实施“双师协同”制度,即正副班主任带同一个班,既能最大限度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又能在班级管理上向

2、幼儿园一个班配有主班、配班两位老师的模式靠拢。有效助推入学适应性课程的实施。3 .联合教研,加强教师衔接合力。通过多角度调研,深入了解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教师在指导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中的问题与困惑,集中会诊把脉,分层跟进指导。4 .学科融合,整合构建学习内容。教师打破学科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连接起来,让学生通过该主题的学习,获得较完整的经验。5 .家校共育,共促儿童健康发展。家长作为幼小课程衔接的主要利益方之一,应为孩子入学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通过系列主题家长会的召开、家长开放日和每周“亲子陪伴活动”的举行,让每一个家长都关注到孩子能力培养和好习惯养成的重

3、要性。同时明确自己的职责,为孩子保驾护航。6 .多元评价,完善入学课程体系。“适应课程”具有的综合性、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势必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多种途径来综合评价,力求公平、公正、合理,并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三)适应课程,指向儿童的全面发展。通过入学适应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素养提升,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中的“学”与“教”,探索入学适应课程的有效机制,帮助儿童平缓过渡,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最终指向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二、研究方法:(一)行动研究法:采取联合教研、范例研讨、并行推进的方式开

4、展教研、推进课程,让老师在思考、行动、研究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和开发能力。(二)问卷调查法:入学前、入学后一个月这两个时间点,广泛调查家长和学生各方面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了解学生对教育的不同需求,评估对课程的需求程度,进行改进、调整。(三)文献研究法:依托实践经验及大量文献查阅,了解幼小衔接的实施策略,架构科学的课程结构,以及有效的评价方法。(四)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改进教学行为,形成教育资源,提炼项目成果。研究结论:一、柔性衔接的育人空间是入学适应的前提。本课题组经过研究和实践,全力为学生创设入学适应空间,帮助每一个孩子尽快适应并融入新环境。我们从儿童视角出发,让校园

5、空间处处传递出友善,孩子们感受到安全与亲切,身心放松,喜欢上学,并通过家庭教育指导,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一)主动有为,全域衔接。初夏时节,我们走进学校周边两所幼儿园,了解学生发展水平和家长需求,找准适应性课程设计的起点。暑假中我们主动开放校园,让儿童、家长提前了解、熟悉学校环境;开学后我们主动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跟进开展儿童入学指导,营造了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一)课程视角,优化场域。学校精心设计校园环境文化,力求从色彩到功能都体现课程的意义与价值。比如:走廊里的声音分贝仪教会孩子安静有序;翠微书馆、超星阅览器让孩子爱上阅读;一米农场让课程更生动有趣,安全走廊让孩子们学

6、会自护守规则这些非正式学习空间既满足了课程的实施,也为师生、生生提供了尊重、友善、平等的交往空间。二、适合儿童发展的入学“适应课程”体系是有效衔接的关键。围绕“完整儿童适性成长”这一目标,聚焦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个适应”,以时间为轴,从5月份的校园参观,到入学前,再到开学后的一周、一月、一学期,构建出完整的适应性课程体系,各阶段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发展目标梯次进阶。(一)入学前衔接课程。课程始于调研。暑期招生结束后,开展家长问卷调查,结合适龄儿童入学前的专注力、自理能力、习惯培养等方面的准备,开发暑期家长入学系列课程和儿童适应性训练课程。课程前置,按照“理念与课程”、“家庭生活习惯”、“校

7、园学习准备”三大篇章研究入学课程,由家庭教育指导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联袂教研推出,由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骨干教师联袂录制,每周定期推送,覆盖整个暑假。同时开通家校课程学习展示,激励家长、孩子积极参与,做好早期衔接。借助入学衔接课程帮助家长和孩子减轻焦虑、增加期待,提前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文化信念和育人载体。(二)适应周课程。“小萌新”首周适应课程包括:校园巡游、师生交往、生活能力、课程初体验等内容,采用大小课时交替编排,大课时为30分钟,小课时为20分钟。宽松的时间安排,多样的游戏活动,丰富交往体验,灵活的即时评价,极大地缓冲了孩子的情绪焦虑和心理压力,帮助孩子们逐步熟悉环境、接纳同伴、

8、信任教师,形成心理安全感,帮助学生顺利迈出求学之路的第一步。科学设置课程表,对学生进行学校文化的认识、生活常规和日常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实施过程中重在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换,降低知识学习难度,帮助学生顺利度过缓冲期,建立小学学习信心。(三)适应月课程。围绕“我上一年级啦”这一大主题,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以生活逻辑统整学科课程,将学科生活化和生活学科化融为一体,设计月课程。包括:“校园来探秘”“我们的约定”“走进数学”等。带领学生逐步扩大校园生活、交往的范围,学习校园生活规则,建立秩序感,逐渐完成角色转换和心理调试,形成小学生的身份认同。(四)适应学期课程。一是科学编排课程。增加1节体育课,并

9、将每天的体育课前置到第一节(12月份调整为第二节),孩子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进入操场参与体育游戏,孩子们在玩中玩出上学的兴趣、玩出和伙伴交往的社会适应能力,玩出健康的身心。开设图书馆课程,让学生学会选书、自主读书。美术课两节连排,减轻学生带学具的负担,更符合孩子美术课程的学习创作。开设丰富的年级兴趣选修课程,孩子自主管理、走班上课。二是关注学生学习起点差异,分层设置发展目标,适度放慢学习节奏,做好个别化辅导,力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三是是全面推行足迹式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让评价更多元、更全面。期末开展情景化全学科表现性评价,让每一个孩子有机会展示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四个阶段、阶梯式的适应性课程

10、陪伴孩子们平稳度过入学适应期。三、完善的育人机制是适应性课程的有效实施的保障。(一)组建“首席+骨干”项目研究团队。由首席教师引领的“幼小衔接”项目团队,负责衔接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估。聘请市区学科专家给予专业指导,开展课程不同阶段的总结与评估。寒假项目组对整套课程进行完善修订,实现课程研究的不断迭代升级。(二)实施“双师+导师”协同育人。“双师协同”即每班正副班主任两人同带一个班,全程参与适应性课程实施。“导师协同”即指在双师基础上,实施“学生全员成长导师制”,为每一个孩子选配成长导师,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和干预,全面、细致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情绪、精神、心理和学习需求,提升入学适应性课程的实

11、施的质量。(三)“对外+对内”联合教研。对外经常性与学区两所幼儿园开展联合教研,促进幼小教师互学互助、共研共生。校内建设学段联动、多学科参与的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打通了幼小“双向衔接”的堵点。(四)“带动+驱动”研究引路。2021年双减背景下小学一年级适应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立项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带动”让“任务驱动”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提升,让适应性课程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五)家校共育促健康发展。家长作为幼小课程衔接的主要利益方之一,应为孩子入学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如与孩子一同选购适宜的文具用品,既可在物质上为幼儿提供准备,又能在心理上培养幼儿的入学意识。为了提

12、高家长群体的认识,在“适应课程”中,我校适时推出“陪伴课程”,通过系列主题家长会的召开、家长开放日和每周“亲子陪伴活动”的举行,让每一个家长都关注到孩子能力培养和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同时明确自己的职责,为孩子保驾护航。四、调研分析显示入学适应课程的初步成效。(一)学生平稳适应,家长积极陪伴。近期我们开展了2023级学生适应性课程实施调查。398名家长参与问卷星调查,有99.25%的家长认为学校暑假中推送的入学衔接课程对是非常有帮助的。有98.72%的家长认为目前自己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小学的学习生活。在对一年级学生的面对面调查中,有98.48%的孩子表示喜欢上学。(二)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品质提升项

13、目团队坚持“课程、课堂、课题”联动机制,所构建的适应性课程体系,提升了学校课程对新入学儿童发展的适应性。同时也极大地提升教师读懂儿童、设计课程的研究力,学校“关注每一个儿童发展”的学校办学品质得以提升。研究效果:(一)建设了一个柔性衔接的入学适应育人空间。帮助每一个孩子尽快适应并融入新环境是幼小衔接的首要工作。我们走进学校周边两所幼儿园,了解学生发展水平和家长需求,找准适应性课程设计的起点。暑假中我们主动开放校园,让儿童、家长提前了解、熟悉学校环境;开学后我们主动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跟进开展儿童入学指导,营造了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学校从儿童视角出发,让校园空间处处传递出友善,孩子们感受到安全与亲

14、切,身心放松,喜欢上学,并通过家庭教育指导,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二)开发了一套适合儿童发展的入学“适应课程”体系。由于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教育目标、特点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小学一线教师面对新入学的新生教育也同样存在着盲目性,因此,开发出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能力的“入学衔接课程”“入学适应周课程”“入学适应月课程”等架构组成的一年级适应课程体系,可为一线教师实施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三)凝练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入学“适应课程”实施策略。学校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着力于探索“双师协同”“联合教研”“家校协同”“多元评价”等方式的入学适应课程实施策略,让策略的实施有效助推适应课程的落地。(四)受到了多渠道的适性衔接经验推广。项目团队坚持“课程、课堂、课题”联动机制,所构建的适应性课程体系,提升了学校课程对新入学儿童发展的适应性。同时也极大地提升教师读懂儿童、设计课程的研究力,学校“关注每一个儿童发展”的学校办学品质得以提升,幼小衔接工作在央广网进行了报道。研究改进与完善:要不断完善一年及适应性课程的顶层设计。持续深入探索“全景式”幼小衔接的内涵与特色,推进师资专业化、课程体系化。与此同时继续坚持专业引领。明确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从而推动课题研究走向深处,助力学校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