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作强调安排部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生工作强调安排部署.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民生工作强调安排部署今年*月召开的全市民生工作大会对进一步健全民声呼应工作体系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积极探索新思路、谋划新举措、健全新机制,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上展现更大作为。下面,我讲几点意见。第一,要坚持系统推进,完善民声呼应工作体系。市委、市政府对打造“民声呼应”升级版作出具体部署,就全面构建市级总统揽、广泛集民声、快速解难题、跟踪抓督办、源头大治理*项工作机制和强化民声呼应数字赋能等提出具体要求。我们要树立系统思维,综合
2、施策,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在畅通渠道上下实功,加快建立统一的市民声呼应工作平台,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质效,推动群众诉求“一网汇集”“一呼即应”。在快速解决上出实招,树牢“解决比解释更重要,时效与实效一样关键”的工作理念,严格落实首接负责制,健全“快受理、快核查、快处置、快整改、快报告、快回访”工作机制,强化提级办理,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办理,推动群众诉求解决效率更快、办理质量更高。在跟踪督办上求实效,加强全过程跟踪,建立群众诉求办理工作追溯机制,强化过程监督和工作调度,定期通报办理进展,确保群众诉求办结办好。在源头治理上创实绩,统筹“当下改”和“长久立”,注重从群众
3、具体诉求中查摆工作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及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规章制度,做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第二,要聚焦重点任务,精心组织实施民生实事。今年,我市聚焦*个重点领域,从小切口入手,继续实施*项民生实事。我们要细化具体举措和工作抓手,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加强任务分解,组织各项实事牵头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安排,量化工作目标,形成衔接紧密、协同高效的“*+*”政策措施体系。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落实市级财政保障资金,督促各市县做好配套资金筹措,支持具备条件的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确保项目资金足额
4、到位。加强分类指导,对于保障类民生实事,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对于补助类民生实事,摸准底数、核准对象,推广实施“免申即享“,确保补助资金及时、足额、便捷发放到位;对于工程类民生实事,坚持建管并重,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完工、早见效。加强跟踪调度,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强化月调度、季会商和“回头看”工作机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查检查,对建设进度较慢、实施成效较差的项目,通过工作提示、通报约谈等方式加强督促,确保各项目标任务优质高效完成。第三,要突出质效提升,优化民生工作实施路径。做好民生工作需要我们打破思维定势,努力以
5、新思路新举措优化实施路径、提升工作质效。强化政策集成,认真梳理并整合土地、财政、金融、产业等多领域惠民政策,加强跨部门重大政策协调会商和数据共享,建立联动推进机制,加大政策整合力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最大限度用足用好各项惠民政策。鼓励探索创新,处理好顶层统筹和基层创新的关系,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积极探索新模式和新机制,努力形成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民生工作亮点,及时在全市推广。坚持统筹兼顾,把实施民生实事与解决民生领域其他问题结合起来,以点带面促进整个民生工作协调推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公共服务需求。加强绩效管理,树立“花钱必问效”的绩效理念,建立全生命周期预算绩效跟踪机制,强化事前评估
6、、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全过程绩效管理,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项目进退、政策调整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第四,要强化组织保障,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民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我们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压实工作责任,将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周密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做到资源优先满足、资金优先落实、项目优先安排,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改进工作作风,把群众诉求办理、实施民生实事作为学习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开展现场办公的重要内容,推动问题在现场、在一线解决,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严格考核评价,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民生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确保实施不缩水、不走样;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完善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价值导向的评价体系,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民生政策措施,讲好民生故事,积极引导全社会关心、参与和监督民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