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必背资料汇编(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64390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谏逐客书》必背资料汇编(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谏逐客书》必背资料汇编(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谏逐客书》必背资料汇编(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谏逐客书》必背资料汇编(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谏逐客书》必背资料汇编(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谏逐客书》必背资料汇编(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逐客书》必背资料汇编(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谏逐客书必背资料汇编(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一、文言词句释义臣闻吏议逐(驱逐)客(客卿),窃(私下)以为(认为)过(错)矣。昔穆公求士,西(名作状)取(得到)由余于(从)戎,东(名作状)得(得到)百里奚于(从)宛,迎蹇叔于(从)宋,来(招致、招揽)丕豹、公孙支于(从)晋。此五子者,不产(生)于秦,而穆公用(任用)之,并(兼并,吞并)国二十,遂(于是)霸(称霸)西戎。孝公用(使用,采用)商鞅之法,移(改变)风易(改变)俗,民以(因此)殷盛(殷实,富裕),国以(因此)富强,百姓乐用(被使用),诸侯亲(亲近)服(归附),获(俘虏,打败)楚、魏之师,举(

2、占领,攻克)地千里,至今治(社会安定)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攻取)三川之地,西(名作状)并巴、蜀,北(名作状)收上郡,南(名作状)取汉中,包(吞并、囊括)九夷,制(控制)鄢、郢,东(名作状)据(占有)成皋之险,割(割取)膏腴之壤,遂散(拆散)六国之从(通“纵”,合纵),使之(他们)西面(向西,古今异义)事(侍奉)秦,功施(延续)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使强,加强,增强)公室,杜(堵塞、封闭)私门,蚕(名作状,像蚕进食一样)食(蚕食:逐步侵占)诸侯,使秦成(成就)帝业。此四君者,皆以(依靠)客之功(功劳)。由此观之,客何负(对不起)于秦哉!向使(如果,假使)四君却(拒绝)客而不内

3、(同“纳”,接纳),疏(疏远)土而不用,是(这)使国无富利之实(实际)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得到)昆山(昆仑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悬挂)明月之珠,服(佩带)太阿之剑,乘(驾驭)纤离之马,建(树立)翠凤之旗,树(摆,架起)灵壁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出产)一焉(语助词),而陛下说(同“悦”,喜欢)之,何也?必(一定,如果一定)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这)夜光之壁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供玩赏的宝物),郑、卫之女不充(充实)后宫,而骏良驮眼不实(充满)外厩,江南金锡不为(被)用,西蜀丹青不为(用作)采。所以(用来的东西)饰后宫、充下陈、娱(使愉快,使动用法)心意、说(同“悦”,使动

4、用法)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附着,加上)巩之珥、阿编之衣、锦绣之饰不进(进献)于前,而(表并列)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站立)于侧也。夫击(敲击)瓮叩缶,弹筝搏(击打、拍打)髀,而歌呼呜呜快(使畅快)耳者,真(的确,实在)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舍弃)击瓮叩缶而就(取用)郑卫,退(使退,接弃)弹筝而取(取用)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适于)观而已(罢了)矣。今取(取用)人则不然(不是这样),不问可否,不论曲直(是非对错),非秦者去(使离开),为(是)客者逐。然则(这样那么)是(这)所重(看重,形作动)者在乎(在于,古今异义)色、乐、珠玉,而

5、所轻(轻视,形作动)者在乎(在于,古今异义)人民也。此非所以(用来的东西)跨(控制,占据)海内、制(遏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武器锋利)则士(士兵)勇。是以太山不让(推辞,拒绝)土壤,故能成(成就)其大;河海不择(同“释”,舍弃)细流,故能就(成就)其深;王者不却(推却,拒绝)众(百姓)庶,故能明(使明,明示)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的原因)无敌也。今乃(却,竟)弃(舍弃,抛弃)黔首以(来)资(资助,供给)敌国,却(拒绝)宾客以(来)业(使成就霸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回,返回)而不敢西向,裹足(比喻止步不前)不入秦,此所谓

6、“藉(同“借”)寇(省略“以”)兵而(表并列)赍(送给、付与)盗(省略“以”)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值得)宝(当作宝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效忠,动词)者众。今逐客以(来)资(资助,供给)敌国,损(减少)民以(来)益仇(增加敌国的力量),内(在国内)自虚(使自己虚弱)而外(在国外)树怨(结怨)于(跟)诸侯,求(要求)国无危,不可得(实现,达到目的)也。二、作文素材提炼角度一,广揽人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论在古时或是当今,若要国家强大就必须广揽人才。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国际交流越来越密集的时代,是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的时代,广揽群雄不可不为!正如李斯所言:“太山不让土壤,

7、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J当然不同的阶级层面对人才的定义各不相同,各部门对人才的要求也就不同,各取所需,方能共同进步。虽要广纳,但切勿言目,正确选择正确对待,又有合理的方针,才会事半功倍!角度二:道德与智慧道德高尚的人可以利用智慧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而道德低下的人可能利用智慧做出有悖人伦、危害人类的事情。古代的颜回,箪食瓢饮,处陋巷曲肱而枕,乐而忘忧,赢得了孔子的肯定和赞赏,成为七十二大弟子之一;钱学森、邓稼先、郭有怀等都是放弃在国外的优越条件,利用所学的知识和超人的智慧,在艰苦的环境中为新中国研制出了两弹一星,赢得了亿万人的敬仰。而战国时的李斯,辅佐秦始

8、皇统一史字,写出谏逐客书,智谋,才气可见一斑,但是追害同学韩非,与赵高狼狈为奸,终成为跪着的小人;宋朝的秦桧,身为当朝状无,算是很有智慧了吧,但是道德败坏,道害岳飞,卖国求荣,终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由此观之,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角度三:心怀家国方能走更远李斯墓前的沉思寒冬里,李斯的墓在萧萧的寒风中兀立着,好似在诉说着那一段辉煌而凄惨的故事。夕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洒在萋萋荒草里,我的思绪飞越到了那个苍黄的岁月。当看到李斯被秦二世腰斩于咸阳时,我再一次想到了李斯年轻时的一段“仓鼠论”“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李斯的这种愚蠢的“环境论”论断一个人的“贤

9、”与“不肖”的哲学观,我敢断定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当他饱学结束西说秦王之前,在向老师荀卿辞别时,讲了一番很有意味的话,“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鹫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倘若说青年时期的李斯急于建功立业,驰竞才华,以建不世之业的宏伟蓝图的话,那的确无可厚非。然而他的这一番话却是赤裸裸地流露,流露出他建功立业的目的,不过就是要实现做一只“摆脱卑贱和贫穷,拥有功名利禄”的“大虎下的老鼠”的愿望而已。于是,愚蠢

10、思想就决定愿蠢行动,可悲性格就决定了可悲的命运。他的确不乏才华,曾一度协助始皇统一天下,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了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等,功不可没。他的一番努力也相应地获得了一定的人生回报,乃至位极人臣,享有了荣华富贵,他的人生辉煌到了顶峰。史载:“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庭车骑以千数J在如此大红大紫的情形下,他似乎也并不是忘乎所以,得意忘形,他也确曾有一点儿醒悟,史载:“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鲫日“物禁大盛二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鹫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

11、吾未知所税驾也!”这可谓智者的清醒,道家的睿智,然而倘若他能够坚持这一点清醒,坚守住人生的大义,铭记住先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责,于我如浮云”的良言,牢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的箴语,那么,他的历史也许就该另外书写了。然而他的这一点点醒悟还是被那愚蠢的“仓鼠论”的人生哲学所吞没。他的哲学观过于现实,过于追求利益,他把权位富贵看得太重,在这样错误的哲学观的支配下,任何人一定都会利令智昏,从而走向与道义抗衡的反面。于是,他在“仓鼠论”人生哲学的指导下愈走愈远,我看到他滑到了一个罪恶的深渊,直至沦为胡亥

12、、赵高的帮凶,一切正义良知泯灭了,一切光明道义沉下去了。而此时,他心中浮起的是什么?是蝇营狗苟,趋炎附势,为虎作依。可惜啊!一个曾经令人仰慕的政治明星,一个曾经才华卓绝的千古一相,就这样,覆灭在了“仓鼠论”的哲学观下,覆灭在了人生最辉煌的时刻!这真是人生的一大败笔啊!然而这正是他酷嗜“仓鼠论人生哲学的必然结果!接着,一场阴谋开始了,我看到了秦国的最后的一丝残喘,西去的太阳落下了最后一丝余晖。这黑暗的一幕的上演就发生在始皇驾崩之时,史载:“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镉粽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

13、故,官者辄从银掠可诸奏事。”在这个决定秦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决定是正义战胜黑暗还是黑暗战胜光明的关键时刻,赵高从浓黑的幕后走来,他说了利诱李斯的一段精彩言论,史书载高言:“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赵高的这一番问话,可谓步步紧逼,极为精彩,在封建君主专制的时代,“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规律使他始终抓住了李斯唯恐失去眼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尊位的心理,使他抓住李斯贪慕权势自私自利的心理,赵高强烈的语言压力句句打在李斯的心尖上。在此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我看到李斯的眼前迅速地闪现出两幅画面,一幅是惶惶食厕中不洁之物,见人犬俱

14、皆惊恐的老鼠;一幅是坐在大尻下优哉游哉品尝富贵的大老鼠。于是,他断然做出了选择,西天幕最后一丝余晖也被乌云遮断,可笑的是在做出选择的同时,他却还要做出一番表演,说:“嗟乎!独道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一场苟合就开始了,一场罪恶的交易也上演了,一场血腥屠杀启幕了,秦朝最黑暗的一页掀开了。就这样,一个能够挽救秦国命运的机会被扼杀了,我看到秦国的这艘大船驶向了风雨飘摇的岁月。史载:“斯乃听高。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J如果说这是他人生唯一的一个败笔的话,那还有情可原。然而,在他迈向了罪恶深渊的第一步的时候,他的步子就再也无法收拢了。在他儿子李由镇压农民起义不利,大将章

15、邯要追查李由的责任时,在赵高时时刻刻的倾轧的情况下,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为了家族的富责,为了得到二世胡亥的信任,又变本加厉地提出一套“督责之术”。“督责之术”的实行更加荒诞,也更加使秦二世奢侈腐化,胡作非为,秦朝的苛律已达到了极点,荒诞的一幕也上演到了极点,杀人多者为“忠臣”,残忍者为“明吏”,天下怨声载道。秦国在数代先王势力下的千秋基业摇摇欲坠。“仓鼠论”的人生哲学使一个本来可以在历史上彪炳千秋的杰出人物毁于一旦,李斯的人格,给我的感觉是始终定格在大虎下的老鼠的形象上。他后期的所作所为也成为他人生历程中极为不光彩的一页。司马迁的批评还算中肯: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

16、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诚哉斯言!望着凄凉的李斯墓,我不由得将目光投入到了与之人格相对的另一个人一屈原。是的,同大虎下的老鼠的形象相比,我感觉屈原是汨罗江边的鸾凤。在战国争雄各国延揽人才的大混乱时代,处士横议、谋士论道、纵横裨阖、各为其主、各谋其利的情况下,屈原却能够始终坚定地站在楚国的土地上,哀叹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忧虑这块土地的前途。凭借他的才华,他本也可以像其他士子一样为了富贵到其他诸侯国担任

17、要职,谋取功名利禄,摆脱被贬的不利环境,然而,他却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处处心系家国。即使在流放之时,也不忘国家的振兴、人民的安危。这种品格与李斯“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仓鼠论”哲学有着多么大的差别!屈原的流放,不仅没有贬低他人格的高度,反而是他人格的升华。在这最困难的时刻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赤子的衷心和热诚,看到了“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的高尚情操,这岂能与那些蝇营狗苟、趋炎附势之徒相提并论。萧萧寒风中,瑟瑟枯草声,我的耳边传来汩罗江畔的潮水声。蓦然,一个巨大的问号出现在我的眼前:如果要论屈原和李斯在传统文化品格里的价值,那么你怎么来看呢?我只能说屈原就如那巍巍昆仑上的明月,

18、照亮了从古到今士人的价值走向。我听见了范仲淹响亮的回声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听见了陆游的回声“位卑不敢忘忧国;我听见了顾炎武的回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听见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之言。而这些远不是“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回声。夕阳下,李斯墓沦为一个醒目的“戒”字,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三、文言知识归纳通假字1.遂散六国之从“从”同“纵”,合纵2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内”同“纳”,接纳3 .而陛下说之“说”同“悦”,喜欢4 .西蜀丹青不为采“采”同“彩”,彩饰5 .河海不择细流“择”同“释”,舍弃古今异义1 .使之西面事秦古义:面向西今义:方位词,西边2

19、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词类活用1 .北收上郡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 .遂散六国之从散:使动用法,使散,拆散,瓦解3 .强公室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强4 .蚕食诸侯蚕: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5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去上使动用法,使退却6 .服太阿之剑服:名词活用为动词,佩带7 .树灵猿之鼓树:名词作动词,陈设8 .娱心意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爽快9 .说耳目说: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高兴10 .却宾客以业诸侯业:名词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11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一词多义1 .过窃宝:名词作动词,当作宝贝,以为过矣形容词,错误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副词,过

20、分,过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错误,过失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动词,责备2 .负客何负于秦动词,辜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3 .却王者不却众庶动词,嫌弃却看妻子愁何在(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动词,背,回头4 .以民以殷盛介词,凭皆以客之功介词,依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连词,表目的,来,5.而5.而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连词,表转折,但是藉寇兵而赍盗粮连词,表并列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而连词,表示递进关系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四、文化常识梳理1 .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戎:古代多称西部各少数部族为戎,此指秦国西北

21、部的西戎。2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下陈:古代殿堂下陈放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3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辔、尧、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4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黔首:泛指百姓。无爵平民不能服冠,只能以黑巾裹头,故称黔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称百姓为黔首。5、今陛下致是山之玉,有的、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木阿之剑,树圣堂之鼓昆山,即(昆仑山),古代以出产美玉而闻名。随、和之宝,即随侯珠与(和氏璧),传说中春秋时随侯得到的宝珠和楚人卞和所获的美玉。太阿(),古代名剑,相传为春秋时著名工匠欧冶子、(干将)所铸。灵造(tu6),即(扬子

22、鳄),古人认为有灵性,皮可蒙鼓。6、所以饰卮穹、充下限后宫:君主时代(妃嫔)住的宫室,后又用来指代妃嫔。下陈:古代殿堂下(放置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位于堂下,故称下陈。五、名句默写精选1、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直接表明自己对待逐客一事的态度的句子是“矍以为过矣”,原因是逐客不但会使“国无富利之实”,而且会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3、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用蚕吃桑叶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业的句子是:“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成4、谏逐客书中用“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四句话列举秦穆公求贤

23、若渴的事实。5、铺陈就是铺叙、陈述,即直书其事,反复叙说。谏逐客书连写四位君王“(皆)以客之功”,就各取一个主要角度:穆公用客卿强调人才来自四面八方,重在广纳人才的句子是“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6、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进而提出诘问:“客何负于秦哉!”以驳倒“吏议”。7、谏逐客书中,用“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名其德”的道理。8、谏逐客书中,李斯用泰山和河海的例子说明君王应重视民众的力量的句子是“是以太山不让

24、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9、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以泰山作比,说明要广纳人才才能就大业的句子是: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10、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遂”,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11、以人和物作比较,指出待非秦之人不如待非秦之物的句子是“韭秦置基为客者逐”,讽刺秦王看重的只是声色珠宝,轻视人才的句子是“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12、谏逐客书中,作者认为秦王选取人才的原则是“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如此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当为。13、作者罗

25、列秦王所喜爱的异国奇珍异宝及音乐,顺理成章地点出秦王对珍宝喜爱的原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向所轻者在乎人民。14、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15、谏逐客书中以成就统一大业作为出发点,说明重物轻人、驱逐外来人才错误的句子是:”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海16、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五帝三王天下无敌的主要原因是“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17、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认为孝公采用商鞅之法,在国内起到了“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的良好效果。18、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如果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却客疏士,那么最终结果会是“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19、谏逐客书中,作者接力陈述异国珍宝的句子是:“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邕之鼓”。20、用词有变化,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可以起着重强调作用,引起注意,还可以从不同方面加以描述,更全面。谏逐客书用“致”“有”“垂”“服”“乘”“建”“树”七个动词,写秦王获取珍宝的句子是“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墨之鼓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