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6《小学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96《小学心理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老师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常见的方法是(C)A.试验B.调查C.视察D.个案2、生活中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学问的(D)A.感知B.理解C.应用D.迁移3、老师的表扬、激励,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其原理来自(八)A.强化理论B.成就动机理论C.自我价值理论D.自我效能感理论4、认知技能的主要学习方法是(D)A.范例B.重复C.过度D.练习5、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缘由是(C)A.道德相识缺乏B.道德情感异样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行为不良6、与意志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D)A.意志薄弱B.优柔寡断C.盲目冲动D.易受示意7、对学习材料进展适当的复习能使信息得到记忆
2、和保持,其学习策略是(C)A.训练B.组织C.精加工D.练习8、创建力的最本质的特征是(D)A.坚持性与坚决性B.敏捷性与新奇性C.独创性与敏捷性D.新奇性与独创性9、小学生因为仔细听讲而得到老师表扬逐步形成用心听讲的习惯是(B)A.教化结果B.条件反射C.连结反响D.训练反响10、下面那个不是认知构造变量(C)A.可利用性B.可区分性C.可承受性D.稳定性II、学生的阅读、计算、写作、视察、分析是一种(B)技能A.动作B.智力C.行为D.特殊12、学生在学习上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的学习动机是(C机A.任务B.成就C.外部D.内部13、将学习分为承受学习和发觉学习的是心理学家(B)oA.斯金纳B.
3、奥苏伯尔C.皮亚杰D.加涅14、有的学生长于写作文,有的擅长学数学。这是个体心理开展的(C)A.连续性与依次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15、最具有核心愿义的特性品质是(C)。A.特性倾向性B.实力C.性格D.气质16、奥斯本在开发人的创建力方面所创建的方法是(AA:脑力激励B:手段一目的分析C:范围缩小D:尝试错误17 .概念形成的典型学习方式是(八)A:发觉B:承受C:无意义D:机械18 .某学生把考试胜利归因为是自己的勤奋努力,其归因是(八)A:内部、不稳定、可限制的B:外部、稳定、不行限制的C:外部、不稳定、不行限制的D:内部、稳定、可限制的19 .勤奋与懒散、大方与羞怯、仔细与
4、马虎,指的是人的(BA:气质B:性格C:看法D:实力20 .要使学生的道德行为常常化、自动化,老师须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展(D)。A:视察B:训练C:仿照D:习惯培育21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C)A:线性B:正弦曲线C:倒U曲线D:因果22 .小学生心理安康的根本心理条件是(B)A.心情稳定B.智力正常C.乐于学习D.正确相识自我23 .小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把留意安排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对象的实力,属于(C)A.留意广度B.留意转移C.留意安排D.留意稳定性24 .对超常儿童的探讨常常要进展几年甚至十几年,探讨它的最好方法应当是(B)A.调查法B.个案法C.试验法D.视察法25 .个案法
5、探讨的对象主要是某个个体,而不能探讨一组人或一个团体。B.26 .视察力不是一般的知觉,是一种高级的知觉形态。A.27 .小学生的无意留意占优势,老师在教学中要留意开展他们的无意留意实力。B.28 .说明什么是学习动机,自我意识、品德、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展学习活动,并导使行为朝向肯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意识,包括自我相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限制等。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肯定的道德行为准那么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人格倾向。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而采纳的程序、规那么、技巧以及监
6、控方式等。29 .说明什么是学习迁移,心理安康、课堂心理气氛、社会角色?1、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心理安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在知、情、意和特性心理等方面均能保持良好、安康的状态。3、课堂心理气氛由小学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认知活动构成,指班上各种心理的气氛。4、社会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的特定位置和与之相关联的行为模式,它反映了社会赐予个人的身份和责任。30 .小学生的留意力的开展有何特点?小学生留意的开展特点是:(1)无意留意占优势,逐步开展到有意留意占主导;(2)具体宜观事物的留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留意在开展:(3)留意有明显的心情色调:(4)不擅长
7、调整和限制留意力:(5)留意的范围小,留意力的安排和转移实力较弱。31 .什么是调查法,它有什么特点及利弊?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间的联系或关系的方法。调查法主要包括访谈法和问卷法两种形式。访谈法是通过与被访谈者者面对面的沟通、探讨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访谈的对象既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个人。集体访谈是由访谈者召集一些人就须要探讨的问题发表看法。如召开座谈会了解小学生心目中的志向老师形象,从中发觉小学生对老师学识、品德等多方面的要求。个别访谈是由探讨者对某个访谈对象进展单独访谈。如对差生进展访谈,了解差生学习困难的缘由。访谈法的优点在于,敏捷性大,在访谈题目根本一样的状况下,
8、访谈者可以依据被访谈者答复的具体特点进展不同的提问,谈话过程因人而异,适用范围广0但存在费时费劲、费用开支大、访谈者由于心存顾虑,访谈可能不真实,易产生偏差等缺点。削减或克制这些缺点须要探讨者留意:访谈事先要有打算,要依据探讨目的和探讨对象拟定谈话的话题和内容;要驾驭娴熟的谈话技巧和敏捷的谈话方式。要具体地记录谈话过程和内容。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或表格,向被探讨对象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如运用问卷调查小学生的特性、气质、心理安康、学习动机等心理现象。编制问卷时应留意:问卷题目不易过多,问卷编制的语言要通俗易懂,保证被调查对象能够理解,不会产生误会或歧义。问卷正式施测之前,应进
9、展信度和效度的分析,保证问卷的有效性。问卷法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或数据,便于统计处理,较易作出结论。但假如探讨者不擅长驾驭问卷的标准,加之被调查者假如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迎合探讨者的意图填写问卷,所得数据就缺乏真实,就会影响到这一方法的科学性。32 .程序性学问的心理机制是什么?现代认知心理学运用产生式理论来说明程序性学问获得的心理机制。产生式(production)术语来自计算机科学。计算机之所以具有智能,能完成各种运算和解决问题,是由于它储存了一系列以“假如那么”(if-then-)形式编码的规那么的原因。人经过学习,头脑中也储存了一系列以“假如那么形式表示的规
10、那么。这种规那么称为产生式。产生式由条件(Condition)和行动(action)两局部组成。产生式的根本原那么是“假如条件为X,那么实施行动Y”,即当一个产生式的条件得到满意,那么执行该产生式规定的某个行动.通常解决一个简洁的问题只须要一个产生式,而解决一个困难的问题那么须要假设干的产生式,这些产生式组成了产生式系统。所谓产生式系统,就是人所能执行的一组内隐的智力活动。程序性学问学习本质上是驾驭一个程序,即在长时记忆中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33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开展有什么特点?自我评价实力是自我意识开展的主要标记,自我评价在自我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根底上形成,小学生进入小
11、学后,其自我评价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开展,主要表现在:(1)从听从别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见解。(2)从具体的外部行为的评价到比拟抽象的内心品质的评价。(3)自我评价的稳定性增加。34 .什么是攻击行为,老师如何预防和削减学生的攻击行为?攻击(aggression)是指有意损害他人的身体或精神的行为。如暴力殴打、刁难辱骂他人,散布流言毁坏他人声誉等。攻击行为的显著特点在于有损害意图、并付之行动、损害对象有躲避损害的动机。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策略由于攻击行为的危害性极大,老师要加强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可实行以下措施:1 .进展归因训练,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实力认知是行为的先导。要削减或改善学生
12、的攻击行为,首先须要在认知上努力。好攻击的儿童比不爱攻击的儿童更多把同伴的行为动机说明为敌意性的,特殊是在意图不明情景,如相互玩球的过程中遭到球的打击,更简洁产生这种归因倾向。因此,老师要对学生进展归因训练,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实力。如通过归因辅导、大脑震荡法等,让学生各抒己见,提高他们从多角度看问题的实力。2 .培育应对策略,增加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应对是个风光对应激情景时,为了削减压力或损害而做出的认知或行为努力。它对缓解或调整环境压力、保持身心安康具有重要作用。探讨发觉,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出现,许多源于他们缺乏相应的应对策略,心理挫折容忍力差。因此,老师培育小学生应对逆境的方法和实力特别必要。
13、培育小学生的应对策略,要遵循适应性原那么,即教化学生学会干脆针对问题的应对方式。老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或明确问题的性质,找到造成麻烦的缘由。要防止学生对问题描述过于笼统,把留意力放在心情反响上,而不是问题本身。要帮助学生制定行动变更的方案。如与同学发生冲突是由于误会,就应当立刻愧疚。要从各种方案中选择一种可行性强、效果好的方案,要机动敏捷的实施行动方案。3 .处理好学生与他人的关系老师要防止与学生的对立或冲突,应当成为学生的挚友,要关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参加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温馨中受到教化,防止因老师的专制或放任自流造成学生的攻击行为,要以身作那么,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典范。老师要激励学生与同伴、家
14、人交往,为他们的交往供应宽松的环境。对于发生冲突的学生,应当想方法让他们主动和好。要将简洁产生攻击行为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分开,保持肯定的距离,保证平安。对于犯规的学生要客观公正地处理,防止实行过激或者视而不见的方法。35 .什么是心理安康教化,小学生心理安康教化包括哪些内容?心理安康教化是指应用教学、宣扬、探讨训练等多种活动,对学生进展心理安康学问的传播和普及、情感的培育、行为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开展和心理适应实力的提高。小学心理安康教化包括:(一)学习心理指导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育深厚的学习爱好,开展小学生的学习实力,提高学业成果。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驾驭有效
15、的学习方法。(二)心情心理指导相识到心情管理的重要性,学会表达心情的适当方式,学会合理发泄和转移自己的不良情感,创设适当的环境丰富他们的心情体验,帮助他们建立主动的心情生活。(三)自我意识开展指导正确的相识自我,评价自我,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梳理符合自己实际实力水平的志向和目标;帮助小学生认可自我,悦纳自我,学会调整、限制自我,开展自我,进展自我教化,促进小学生特性的健全开展。(四)人际关系心理指导教给小学生社交技能,使他们学会合理处理社交中的冲突,擅长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帮助小学生渐渐形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所必备的心理素养。(五)健全人格开展培育人格是一个人的实力、气质、性格、动机、爱好及信念等
16、具有肯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称,反映了人的整个精神面貌。留意培育小学生在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压力时应具备的安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乐观开朗、耐挫实力等,为小学生人生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根底。36 .什么是陈述性学问,陈述性学问获得的心理机制是什么?陈述性学问有哪几种同化模式?陈述性学问是主要反映事物的形态、内容及变更开展的缘由,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学问。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陈述性学问获得的心理机制是同化(assimilation)。在心理学中指学习者接纳、汲取和合并学问并转化为自身的一局部。有三种同化模式。(1)上位学习上位学习指学习者在认知构造中原有观念的根底上学习新
17、的概括程度更高的观念,即原有的观念是附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因而这种学习又称为总括学习。(2)下位学习下位学习指用认知构造中原有的概括水平高的观念来学习新的观念,即原有观念是上位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下位观念,新旧观念之间构成类属关系,所以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类属学习分为两种:一种是派生类属学习,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概念或命题与认知构造中原有观念既不是类属关系,也不是总括关系,而是并列联合关系或类比关系时,便产生并列结合学习。并结合学习的条件是新学问与原有的学问有一种一般的吻合性或处于同一层次,因而新学问可以被原有的学问同化。37 .小学老师的心理素
18、养有哪些?心理素养指表现在小学老师身上的常常、稳定、本质的心理特征,如情感、意志、爱好、性格等。(一)小学老师的认知实力素养认知实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实力。主要包括1敏锐的视察力。视察全面而客观,精准而深化。2丰富的形象力。想象开阔多元、新奇合理。3严谨的思维力。思维清晰、推理有据。4清晰的语言表达力。言语组织和表达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语句补偿,语速适当,有层次性、逻辑性;表达富有感情,抑扬顿挫,通俗易懂,讲解简洁具体,生动形象。(二)小学老师的社会实力素养社会实力指人为了适应社会、参加社会活动所具备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1情感实力。爱岗敬业、酷爱学生。2意志实力。目的明确,追求执着
19、,遇事沉稳、自制力强,坚韧的毅力。3交往实力。与领导、家长、学生沟通,具有同理心,站在对方立场去理解对方,设身处地感受对方的心情反响,真诚待人,敬重他人,不自以为是,自负自大,不自暴自弃。38 .老师如何培育小学生的思维实力?39 .老师如何促进学生对陈述性学问的迁移?(1)科学编排和呈现教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问构造。要留意教材的有序性、概括性和好用性。(2)重视根底学问教学,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根底学问,即根本的概念和原理,是学问构造中的“骨干”,是联系学问的中心,具有普遍意义。小学生驾驭的根底学问越多,越有可能产生广泛的迁移作用。因此,老师要重视对小学生的根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实行多种教
20、学措施帮助他们理解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根底上进展复习和练习,以到达娴熟记忆和运用的目的。(3)留意学习材料的共同性,促进学生对学问的综合贯穿。所谓留意学问的综合贯穿是指要促进学问的融合运用。老师要引导小学生把课堂学问迁移到各种学习情境之中,如把数学课同实地勘测、生活费计算结合起来,把音乐、体育、美术的学习同合唱团、乐队、美术队、运动队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等。学问综合贯穿的结果,有利于小学生学问的系统化,使其形成良好的认知构造,促进学以致用40 .如何维护老师的心理安康,有哪些对策?(1)关切维护小学老师的合法权利。有关部门应实行进一步的措施保证小学老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进一步落实“敬重学
21、问,敬重人才”的方针政策,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例如,要加强对小学老师的资格审查,实施老师准入制度,把小学老师心理安康纳入接着教化内容和考核工程,维护小学老师的合法权益,改善小学老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为小学老师的开展供应更多的深造时机,提高其各方面的素养,通过制定科学的老师评价体系,激励小学老师的工作主动性,为国家培育更多人才。(2)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能增加小学老师对工作的限制感,提高个人成就感和工作主动性,降低工作倦息。探讨发觉,他人的倾听、关切等情感支持比供应反响、建议对降低老师工作倦息更有效。因此,学校不仅要赐予小学老师物质支持,还要赐予小学老师社会地位、荣誉等
22、相关的精神支持和信息支持。同时,小学老师要相识到社会支持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主动寻求社会帮助,获得社会支持,促进身心安康,为教化事业作出奉献。(3)学校领导要重视小学老师的心理安康。探讨发觉,学校领导的帮助与支持能有效减轻老师的心理压力,削减心理问题的发生。因此,学校领导要为老师的开展创设民主同等、团结向上的学校心理环境;选拔各级骨干老师应本着公正、透亮的原那么,以利于人才辈出;要留意协调好老师之间的关系,形成互帮互助、公允竞争的良好工作气氛;要制定和实施符合老师心理安康状况的教化方案,为老师建立心理档案,邀请专家进展心理讲座,供应心理询问效劳,实行有效措施,减轻老师的工作负荷,爱护
23、老师的心理安康。(4)小学老师要维护自己的心理安康。小学老师要正确相识、对待自身的心理问题;要树立正确名利观、荣辱观和压力观,实行主动的应对方式,分步化解压力;要擅长进展时间管理,用80%的精力做20%最重要的事情;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实力,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调整和宣泄自己的心情,使自己的身心保持安逸平衡;要始终保持学习新学问、新技能的热忱和爱好,不断提高自己的本事和自信念,以更好地变更自我,超越自我,适应社会开展。41 .小学老师有哪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心理问题?小学老师主要的心理问题有:(1)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指工作负担过重、责任过大或工作
24、变更产生的压力。(2)自我认知片面。自我认知是指个体正确相识和评价自己的实力。小学老师常见的不良自我认知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3)心情困扰。心情困扰是指小学老师在教化教学、职称评聘、人际关系等过程中所体验到的不良心情和挫败感,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急躁、易怒、心情不好等。(4)心理挫折。心理挫折指小学老师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须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意时所产生的心情状态。小学老师的挫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外部因素。例如,工作环境恶劣,职称评聘不如意,难圆职称梦,教化学生遭受失败等;二是内部因素。例如,实力的限制使自己不能到达追求的奋斗目标,不能协调多个目标并存的须要等。小学老
25、师心理问题的成因是:(I)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就赐予老师职业特殊的定位,称老师为“圣人“天地君亲师,赐予老师特殊的人格要求,“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人师表,老师不能有半点过失。今日仍旧认为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讴歌老师“春蚕丝尽”“红烛泪干”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些文化观念将老师职业志向化、完备化,经过长期积淀,已经成为社会对老师职业的美妙期盼,成为从事老师职业者的根本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使老师的精神负担高于其他职业人群。(2)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虽然,我国常常呼吁要尊师重道,好像老师职业是社会上最崇高,最应当受到重视和爱护的职业。事实上,时常发生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及不
26、良学生殴打老师,甚至杀害老师的事务,侵害老师合法权益的状况仍在接着,有些时候老师仍处在特别无助的状态,而有关部门对此类事情的反响冷漠,处理消极,甚至包庇侵扰老师权利的人。(3)老师职业的特殊性带来的困惑。与其他社会职业不同,老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行为表现是评价老师的重要指标,但老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学生的厌学心情、问题行为、不良的学习成果以及对老师的恶劣看法等,都是老师必需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教化和管理学生的困难,会使小学老师的工作常常遭受局部的失败,这些都会使有的小学老师产生厌倦感,感到有压力。另外,老师属于相对封闭的群体,整日与学生打交道,社会联系较少,与其他成人的沟通沟
27、通、相互学习和反思的时机较少,参加决策的时机不多,在教化上遇到的诸多难题常常使他们感到困扰。(4)小学老师自身的问题。有的小学老师不能客观相识自我,奋斗目标好高鹫远,不切实际,有过于剧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须要的老师以及实力素养不高,不能适应教化开展和教化改革,遇到困难和挫折偏向于外部归因的老师,简洁出现心理问题。42 .什么是学习动机,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哪些途径与方法?学习动机是激发小学生进展学习活动,并导使其行为朝向肯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培育是使小学生从还没有形成学习动机到产生学习动机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情境下,利用肯定的诱因,将小学生己形成的学习须要由潜
28、在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主动性的过程。两者既有区分又有联系,老师应实行有效手段来培育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育包括:(1)加强立志教化,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训练;(2)通过归因训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包括:(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2)正确运用嘉奖与惩处的手段,强化小学生;(3)妥当处理学习竞争问题,引导小学生正确竞争;(4)留意小学生内外学习动机的相互作用与转化;(5)依据作业难度,恰当限制小学生的动机水平43 .试验室试验法、自然试验法与教化试验法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分?(1)试验室探讨试验室探讨是在特地的试验室内利用肯定的仪
29、器进展心理试验,通过试验获得人的心理现象的某些科学依据。其主要优点在于限制比拟严格,获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高,比拟牢靠,结论,经得起考验。但很难用于探讨小学生的道德认知、特性品质等困难的心理特点。(2)自然试验法自然试验法是指在儿童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自然条件下,引起或变更影响儿童的某些条件来探讨儿童心理特征的变更。其优点是能较好地反映教化实际的状况,使探讨到达肯定的精确程度。但难免出现种种不易限制的因素,给因果分析带来障碍,花费较多,所需技能较困难。(3)教化试验教化试验就是把被试心理的探讨与肯定的教化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从而探讨儿童在肯定的教化和教学过程的影响下,某些心理过程或特性品质形成和开展
30、的规律。其优点是教化试验与教化实际亲密联系,可以干脆为教化实际效劳。但很难严格地限制试验变量,花费时间较长。44 .小学生的性格开展有什么特点?小学生性格开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小学生的性格开展随年龄的增长而渐渐上升,但其开展速度表现出不平衡、不等速的特点。(2)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学生的性格开展较慢,为性格开展的稳定时期;四年级至六年级学生的性格开展较快,为性格快速开展的时期,也是性格开展的关键期。(3)小学生性格总体遵循由低到高的开展。在小学阶段学生性格的心情特征不断开展,心情的强度和长久性开展很快,并在六年级出现顶峰。小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的开展曲线是平直的,小学生性格的理智特征的总体开
31、展趋势是二年级到四年级呈稳定开展,四年级到六年级呈快速开展。45 .群体标准的作用是什么,老师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群体标准?群体标准的作用表现在:(1)维系群体存在和开展。群体标准是群体得以存在、维持、稳固和开展的支柱。群体内的成员是依据标准来相互认同、相互合作的。群体的标准越具体和细化,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力越强,群体成员的活动就越协调,关系越严密。(2)评价和引导群体成员的言行。群体标准犹如一把尺子,摆在每个群体成员面前,使群体成员的相识、评价有统一的标准,从而形成了共同看法和看法。(3)使群体成员产生肯定的惰性。在群体标准的限制下,群体成员往往把一些创建性行为看做是越轨的、不符合群体标准要求的
32、行为。一些群体成员由于担忧受到其他群体成员的打击和排斥,胆小怕事,不敢越雷池一步,就不利于群体成员主动性和创建性的发挥。老师要建立良好的班级群体标准要留意下面几点:(1)要设定班级管理目标,这是班级管理实现群体标准的动身点和归宿。要与班里的学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组织仔细学习。(2)要创立班级文化。做好“硬文化(教室环境)和“软文化1制度、观念和行为)的建立。(3)要树立老师威信。老师只有对学生关爱有加,公允公正,赏罚清晰,以身作那么,学生才会信服老师,群体标准才能得以建立和维持。46 .学生气质有哪些类型,这些气质各有什么特点,老师如何依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学生的气质可以分为胆汁质、多血
33、质、粘液质、愁闷质等几种。其特征是:(1)胆汁质。表现为心情体验剧烈、爆发快、平静快,思维敏捷,精力旺盛,争强好胜,为人直率但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2)多血质。表现为情感丰富、外露不稳定,思维灵敏、不求甚解,擅长交往、但交情浅,缺乏耐性,稳定性差,见异思迁。(3)黏液质。表现为心情平稳,思维敏捷性较差,但比拟细致周到,踏实缄默,深思,自制交往适度,交情深厚。(4)抑郁质。表现为心情体验深刻,细腻长久,心情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自制力强,胆小,优柔寡断。老师如何要留意:第一,依据学生气质特点,采纳不同的教化方法。老师要深化了解每个学生的气质,在了解根底上,依据
34、学生的气质特点,实行不同的教化方法,使教化工作更加顺当有效。其次,正确相识学生气质,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老师应当相识到学生的气质并没有好坏之分,每种气质类型都有优点和缺点。每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能够驾驭老师所传授的学问与技能,形成良好的特性品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老师要教化学生正确对待气质的主动特点和消极特点,加强修养,帮助克制气质的消极面、发扬主动面,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老师要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进展相宜性教化,促进其顺当开展。47 .小学生思维开展的一般特征是什么?小学生的思维开展一般特征表现为:一是抽象思维逐步开展,但有具体性和不自觉性。低年级小学生还不能指出事物中最本质的东西,他们的
35、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到小学中高年级,他们才逐步学会区分事物的本质与非本质特征。二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是思维开展过程中的“飞跃”。小学生思维开展的关键年龄出现在大约小学四年级,即IO-Il岁左右。假如教化条件适当,小学生这个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年级。48 .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外部因素1、社会环境(1)社会舆论的影响社会舆论是指人们共同关切、有争议问题上多数人看法的总和。正确的舆论能激发小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坚决他们的学习信念;反之,错误的舆论那么会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不愿读书,厌恶学习。(2)城乡教化的差异城乡教化差异对小学生学习动机
36、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探讨发觉,城市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明显高于农村小学生,并且差异显著。这是由我国城乡教化开展的较大差异所致。2、学校环境(1)老师的作用老师的典范作用是小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干脆诱因;老师对学生抱以主动的学习期望,激励爱护学生,学生就会勤奋学习,产生较高水平的学习动机;老师是培育和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实施者,老师的各种奖惩手段,管理方法都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重要作用;老师教学策略的选择在塑造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类型上起着确定作用。(2)校内文化的影响校内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校内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教化力气,具有隐性教化作用,对小学生学习动机具有重要影响。3、家庭环境(1)
37、家长的期望家长期望是父母心中子女的成长模式、开展轨迹和目标。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一般包括学业期望、职业期望、品德期望、身心开展期望等。这些期望对子女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2)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抚养和教化子女过程中实行的手段和方法。探讨发觉,专制型、溺爱型和无视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学习动机呈负相关,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学习动机呈正相关。(3)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文化程度确定了其学习看法和所能营造的家庭气氛。父母的好学看法以及良好的家庭气氛对小学生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1、须要的层次每个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各不一样,形成了他们各自不同的须要.正确或合理的须要
38、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育和激发,不合理的须要那么会阻碍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2、年龄特点随着小学生年级增高,把学习成败归因于外部因素的趋势渐渐降低,归因于内部因素的趋势渐渐增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以获得嘉奖、得到长辈的认可等外部或干脆动机为主,学习动机的作用较微弱和短暂。高年级小学生逐步产生求知、自我提高的内部或长远的动机,学习动机的作用逐步稳定和长久。3、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小学生的须要、认知方式、爱好爱好、性格等不同,造成其学习的成就动机、归因等方面的差异。4、志向水平志向水平是小学生志向的干脆反映,制约着其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的形成。假如小学生有较高的志向水平,学习目标是现实可行并通过努
39、力可以到达的,便会增加学习动机,勤奋学习,不断进步。相反,假如小学生的志向水平低下,学习目标模糊,往往对学习缺乏爱好,胆怯困难,知难而退。5、焦虑程度焦虑即担忧不能完成某项任务而产生的不适和惊慌等心情体验。小学生的焦虑程度对学习动机有重要影响。中等程度的焦虑可以成为学生的自我压力,有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过高或过低的焦虑都会对学习产生不利影响6、成败经验小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与成败经验有关。胜利的经验能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学习动机水平,失败的经验那么会降低其自我效能感,降低学习动机。49 .什么是道德情感,老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个体伴随着道德相识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在个体
40、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做出推断时,就会出现与之有关的情感,如责任感、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等。老师提高学生的道德状况包括:(1)知行结合开展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总是在肯定的道德相识根底上产生,并随着道德相识的开展而开展的。因此,丰富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相识水平,是促使其情感不断升华的重要途径。(2)引起道德情感的共鸣。如童话、故事、小说、歌曲、文艺作品等。(3)重视老师情感的感化作用。老师自身的情感性质和特点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老师的爱是学生获得主动心情体验的重要来源,因此,要培育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老师必需自己具有这种情感。(4)在活动中以境育情。小学生的道德情感还不稳定,它的形成
41、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和自身的活动体验。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具体的活动来培育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活动中以境育情。50 .陈述性学问与程序性学问的关系如何?程序性学问与陈述性学问的区分表现在:(I)从根本构造看,陈述性学问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表征的意义,驾驭陈述性学问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所表征的意义;程序性学问是对陈述性学问的应用,其根本构造是动作或产生式,形成程序性学问的关键是对操作方法的娴熟驾驭。(2)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学问是相对静态的,简洁用言语表达清晰;程序性学问是相对动态的,不太简洁用言语表达清晰,(3)从意识限制程度看,陈述性学问的意识限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是有意识的搜寻过
42、程;程序性学问的意识限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学问的学习速度较快,能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较快;程序性学问学习速度较慢,须要大量的练习才会到达熟能生巧的程度。程序性学问一般属于过度学习,因而保持比陈述性学问牢固。(5)从记忆储存看,由于陈述性学问具有构造化、层次化的特点,因而陈述性学问的储存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其迁移具有叠加扩大的特性;程序性学问的储存呈现独立的模块性,程序性学问的迁移具有序列转移的特性。(6)从测量角度看,陈述性学问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知”的方式测量;程序性学问只能通过视察行为,是否能做、会做什么的方式测量。两者的联系表现在:一方
43、面程序性学问的形成以驾驭陈述性学问为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程序性学问一经形成又会促进对新的陈述性学问的驾驭。51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老师如何培育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对行为者本身并无明显好处,而对行为的指向对象,即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的行为,如助人、共享、合作等。老师应当留意:(1)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2)强化学生的责任心(3)训练学生的社会技能(4)选择合理的训练方法。培育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有:角色扮演法、移情训练法、典范示范法和行为训练法。52 .什么是小学生的心理开展,小学生心理开展的特点是什么?53 .分析推断对错,简要说明理由:1、有什么样的学习动机,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4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一对一的关系。2、学生的学习困难往往是难以变更的,伴随学生的一生。3、组织策略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学习内容进展记忆储存。4、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缺乏逻辑思维的实力。5、统计学的方法是衡量心理安康的最科学的方法。6、老师提高自己的社会角色实力的唯一出路是提高自己的学历。1题答案:不对。学习动机虽然影响学习效果,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一样的关系。2题答案,不对。有的学生学习困难不是先天遗传因素确定的,而是其他缘由。3题答案:不对。组织策略就是对学习的东西进展整理加工,进展梳理。4题答案:不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逻辑思维,低年级是形象思维为主。5题答案:不对
45、。任何一种衡量心理安康的方法各有利弊,不能说那种方法比另外一种方法更好。6题答案:不对。须要老师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实力,如提高自己的学习实力,科研实力等。54 .衡量小学生心理安康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小学生的心理开展是指小学生从入学到小学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更过程。小学生心理开展特点(一)心理开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开展的连续性指小学生心理的开展在持续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开展总是依靠于前一阶段的根底,且后一阶段包含了前一阶段的因素,又为下一阶段做打算。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须要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具、动画、模型、老师活敏捷现的描述来理解和驾驭所学的内容。随着
46、学习活动的不断丰富与深化,以及在日益困难的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向小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促使小学生渐渐运用抽象概念进展思维,促使他们的智力水平开场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阶段性是指小学生心理每一时期具有相对共同的、一般的、典型的心理特征。例如,不同年龄的小学生其心理开展打上了不同的色调。一年级小学生虽然己经步入学校,却持续着幼儿时期的一些心理特征,他们依旧很喜爱嬉戏,他们的学习、与同伴的交往等是在嬉戏活动中进展的;对是非善恶的推断往往以成人为标准,从幼儿期对父母的依靠转向为对老师的依靠。中年级小学生己经脱离了幼儿时期的特点,全身心投入到学校集体生活中,
47、他们一边接着听从着老师、父母的权威,一边开场重视同伴间的友情。(二)心理开展的协调性与开放性小学生的心理开展那么是比拟协调的。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太困难,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能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心理具有开放性。他们崇拜老师与父母,情愿承受他们的教化与管理,与老师、父母的关系比拟融洽,能够在他们面前畅所欲言,不擅长伪装修饰自己,喜、怒、哀、乐明显表露出来,言与行、动机与行为比拟一样,内心的冲突与冲突相对较少,表现也不明显。小学生普遍能够自觉听从老师的领导与教化,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时期是开展小学生和谐特性、培育其良好品德,促进社会性开展,了解他们真实心理活动的好时机。(三)心理开展
48、的可塑性与不平衡性可塑性指的是小学生的心理依据教化者所须要的方向,变更和开展的潜在可能性。小学生具有剧烈的新奇心与求知欲,喜爱承受新事物和新观念,他们简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老师、父母或同龄人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无论是小学生的认知实力,还是社会性开展、特性特征、良好的品德都易于培育。55 .什么是道德相识,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相识有哪些途径或方法?道德相识又叫道德观念,是指个体对道德行为准那么及其执行意义的相识。提高小学生道德相识的途径或方法有:(I)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由于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在道德教化中,老师必需适应儿童的思维开展水平,在实例的根底上引出抽象的道德概念,并创建条件让小学生获得形象的感性经验,以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2)使小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经验。小学生还未形成真正的道德信念,而道德实践经验是促进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化者在向小学生传授道德学问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