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法制主题班会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法制主题班会记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年级法制主题班会记录出于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推敲,学校准备展开一个法制教育主题活动班会。敲定一个主题班会,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一年级法制主题班会记录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年级法制主题班会记录篇1一、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建立和保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固发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建立和保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固发展。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形下
2、(如:被打劫、勒索等)知道如何运用法律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五、教学进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鸣。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庇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特别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
3、生的独立自主张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宝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少正确的态度Q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乃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显现偏差。(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当知道,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保护法律的威严。(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原则:1、依靠法律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法对自己的侵害3、依靠
4、群众,预防违法犯法行动对自己的侵害4、依靠聪明,预防违法犯法行动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一年级法制主题班会记录篇2一、主题班会的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二、班会的活动方式班干部主持,师生共同参与,以讲授、朗诵、讨论等情势展开。三、班会的理论分析1、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和锤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认识能力、鉴别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正确地传递和接受信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将校内法制教育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提高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认识能力。2、引发学生的现实关注;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法日趋低龄
5、化、暴力化、团伙化,已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专家分析,青少年违法犯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学校教育不到位;、是受家庭负面的影响;、是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腐蚀。成长环境,对青少年至关重要。学校教育固然起着不可替换的主导作用,但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生天天遭到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影响,同时也天天受着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上各种人的影响。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必须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气力共同加以解决。学校的法制教育要第一走在前列。3、增进法制教育课的教学。使学生的法制教育学习与社会实际情形相结合,学以致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澄清学生心理及思想感情中的模糊观念。四、班会活动流程案例介绍一一教师讲授周边的一些
6、案例一一实话实说(讨论)一齐诵宣布班会终止实践证明,青少年学生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改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青少年学生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照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建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青少年学生自甘腐化,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青少年学生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体会,锤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法行动有一个苏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青少年学生还要加强锤炼身体,增强体格,这样有助于
7、青少年学生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法行动的随便侵害。讨论题:1)年少犯法就值得宽恕吗?2)你怎么样安排假期?教师讲授周边的一些案例全部学生齐诵:小学生守则4、班主任总结:不管一个人的知识多么丰富,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如何好,当他带上法盲的眼镜时,就容易走错路,跨过法律的界限。让我们擦亮法律的镜片,让他们与法同行吧。5、班干部宣布班会终止。一年级法制主题班会记录篇3一、教学主题防溺水安全教育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爱。2、使学生知道溺水的主要原因和自救的方法,强化防溺水的意识。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与
8、宝贵,感悟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爱。2、使学生知道溺水的主要原因和自救的方法。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感悟到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爱。五、教学准备1、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身边的危险水域。2、老师制作预防溺水安全的课件。六、教学进程(一)教学内容1、豪情导入课件出示一组儿童溺水事故的数据,并让学生读后谈感受。师:这都是一个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啊,他们本应和你们一样快乐地学习,开心肠生活。可是现在,却被无情的水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永阔别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的妈妈永久失去了可爱的孩子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的知识,让我们对溺水永久说拜拜!(板书课题)2、新授师:孩子们,我们该怎样预防溺水事故的产
9、生呢?小组交换:小组长组织学生讨论,并记录下来。教师巡查检查。集体交换:小组代表发言,说说本组的交换结果。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师:孩子们。我这里也总结了一些预防溺水事故的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出示“怎样阔别溺水危险”)播放“防溺水安全短片”,学生观看,加深认识。3、谈收获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换。指名谈谈。4、总结一年级法制主题班会记录篇4课题名称:请尊重我的隐私教学目标: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行保护自我的隐私权。重点难点:学会如何实行保护自我的隐私。教学方法:例举法,讨论法。教学进程:一、导言: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拆或查看未成年
10、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网上谈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不得表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未成年人也应学会自我保护,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非法窥看。二、进程:1 .出示案例:小花是武隆县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一直以来小花的成绩总是令父母中意,可在最近几次测试中成绩连续降落,妈妈非常担忧。于是家中就发觉:小花与同学通电话时,妈妈会拿起另一部电话;小花与同学上网时,妈妈会悄悄地站在她身后;小花的书包这些天总是有被人整理过的迹象。2 .小组讨论案例:你觉得小花妈妈这样做可以吗?为何?3 .讲授个人隐私权(1)个人隐私的含义:是(指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进程中的)秘密。比如个人特殊的生理特点、心理活动、日记
11、、电话、信件以及在自己住宅里从事的个人活动(私生活)等。做练习:请判定下列哪些为隐私。1、老师的收入。2、我往来的朋友3、犯法嫌疑人的信件往来4、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元钱5、个人病情(2)个人隐私权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威严的重要标志。(3)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尊重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权,就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威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表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4)小结4 .结公道论,联系案例。(1)小花的行动作了危害社会的事吗?(2)小花的妈妈的行动是爱还是侵权?从哪里看出来的?(3)如果你在生活中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4)小结:在生活中遇
12、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要大胆向家长说,这是属于我的隐私,请你尊重我的隐私。但是,我们不能敌对家长,毕竟家长是为了我们好。5 .辩论赛:“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何?要求:(1)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2)说出支持你观点的理由。一年级法制主题班会记录篇5一、活动背景:社会心态问题,说究竟是一种人的心理需求与社会发展状态双向互动的产物。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具有多角度性与多层次性,而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各种碰撞,又决定了青少年对社会现状心理反应的复杂性,青少年社会心态具有更大的模糊性与不稳固性,这与走向违法犯法的道路就有着很重
13、要的关系。二、活动的目的:1、使每一位同学阔别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动,2、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三、活动准备:1、收集资料2、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3、布置教室。四、活动进程:1、活动地点:高二(11)班2、活动时间:第十二周3、主持人:五、教学进程:一、导入: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法法。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穷的期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
14、的情势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法法的颁布和实行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法法一共八章。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动的预防。二、主要内容:(一)未成年人违法犯法的预兆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语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存、渐变进程。其间必定会显现诸多预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法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动,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改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法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预兆分成8类6
15、种1、言语:常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Q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浮放纵、坐卧不安、行踪神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4、起居:生活懒惰、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5、装扮:重视装扮,过度化装、讲求发型、统一装束。6、嗜好:抽烟饮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7、携物回家、护身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法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动:(1)旷课、夜不归宿;(2)
16、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成心破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严重违抗社会公德的不良行动。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动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动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改正,那不良行动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法,预兆就变成违法犯法事实。(二)从两个案例谈起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精深。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
17、惯,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改正,终究走向犯法。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很小就不良习惯缠身,行动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改正,终究也走向犯法。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1、预防不良行动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动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动必须从小抓起;2、预防不良行动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动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法
18、的关键环节。(三)你对法律知多少: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法法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成心破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四)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张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宝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少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乃至动不动
19、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显现偏差。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由于惧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请大家摸索: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当知道,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保护法律的威严。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
20、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缺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到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O元才放人。
21、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动是违法行动,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保护了自己的威严。(六)学会断案例1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到达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屡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谢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答案:违法案例2.未成年人被判缓刑学校能否谢绝入学?16周岁的小华是某中专
22、学校的学生,去年因偷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学校在得知小华涉嫌偷窃罪的通知后,作出了开除小华学籍的决定。法院对小华偷窃一案开庭审理后,认定小华犯了偷窃罪,但因他犯法时不满18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小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宣判后,小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要求连续读书。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开除学籍的处罚决定,声称学校与小华已不存在任何关系。你认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何?答案:不正确三、小结: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鸣。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庇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
23、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特别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一年级法制主题班会记录篇6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领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五条、三十一条、三十二条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会作者的写作方法。2、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法制教育,增强保护野生动物意识。教学进程:一、课前导入,介绍资料1.激趣导入
24、: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具有雄、奇、险、秀的特点。总面积约360平方公里。数以千计的石峰危岩平地拔起,形状各异,亭亭玉立。峰上奇松挺立,灌木丛生,时有云雾蒙绕,风景奇妙。区内山奇水秀,野生动物质源丰富,索溪峪便是其中的一个景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玩“索溪峪”。2.板书课题,质疑:“野”为何要加上引号?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野”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具体描写索溪峪的“野”的?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1、师导入: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随着作者的描写,沿着作者的足迹去看看索溪峪,一起去享受索溪峪给我们的快乐。自读摸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出示
25、要求:(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边读边想,课文通过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在书本上找出来,用笔做符号。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悟表达方法。2、检查预习,理清思路读准字音,扫清障碍。出示词语:断壁悬崖、拔地而起、磅礴、千峰万仞、绵亘曲折、浩气长舒、为所欲为、不拘一格、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窈窕淑女、怦怦直跳知道词语猜词游戏。形容山延续不断,曲折折曲地延伸。(绵亘曲折)古时八尺或七尺叫一仞。形容山多而高。(千峰万仞)气势雄伟、盛大的样子。(磅礴)面目娟秀,姿势优美的女子。(窈窕淑女)检查读文,指名读,摸索: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
26、溪峪的野学生汇报并板书: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5)师:在文中哪些找到答案的画一画、读一读。想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总起句)再看一看,开头和结尾,你发觉了什么(总一分一总结构)三、精读课文,谈“野”论野赏析“山是野的。”a齐读这一段,摸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写“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为所欲为、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动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遭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
27、起、摇摇动晃、望而生畏、胆颤)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遭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惧怕。)d有感情朗诵,读出你的惊奇,读出你的称赞,并谈谈自己的收获。赏析“水是野的。”a让我们随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顽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
28、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a快速朗诵,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潢,复原本来的纯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伺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教育。我们能去惩罚那只顽皮的小猴子吗?第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质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质源的行动有权检举和控告。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宝
29、贵、濒危野生动犯法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二条:违背本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法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4)仔细视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取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四、再读全文,探“野”品“野”探究课题:现在大家明白没有,题目中的“野”为何要加引号了吗?(学生谈,体会作者意在强调索溪峪的美与众不同,它是没有经过人工雕刻、修饰的,是纯天然的自然美。)摘抄或背诵自己爱好的部分。板书设计保护野生动物一年级法制主题班会
30、记录篇7教学目标:1、知道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3、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分和联系.4、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分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5、法制教育。在练习中利用国徽是轴对称图形渗透国徽法第二条和第三条。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分和联系。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法教学进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爱可笑吗?老师现在就让大家看一张人的脸,大家看完后,可不要笑得大厉害啊
31、!(出示一张两只眼睛都在左侧的人脸画)2、大家都笑了,谁能告知老师你为何笑呢?3、那么这张画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生:画得不漂亮。)为何觉得画不漂亮?4、小结:正是由于这张人脸的两个眼睛都在一侧,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这幅画画得不漂亮。二、讲授新课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只蝴蝶,大家说这只蝴蝶漂亮吗?大家说这只蝴蝶有几对翅膀。现在请大家仔细视察一下,这两对翅膀在大小上有什么特点?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小结:正是由于这只蝴蝶的两个翅膀一样大,而且在身体左右两边各一对,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到这只蝴蝶很美丽。2、图片展现让学生通过视察,比较发觉,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在几何图形中,
32、我们常常见到的轴对称图形有很多,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些图形:三、课堂练习1、课本的随堂练习学生讨论,进行交换,展现自己的答案。2、师展现我国的国徽图案,问:我国的“国徽”是轴对称图形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射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依照一九五零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制作说明制作。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惜国徽。3、观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观赏“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有的是大自然中的对称现象,有的
33、是人们遭到这些对称现象的启示,设计出具有对称美的东西!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来看看人类及大自然的伟大的创作,看看你能不能从中体会到对称美呢?(多媒体播放课件)(1)、自然中的对称美。(2)、观赏建筑的对称美。(3)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剪纸艺术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其中折叠法剪纸,就是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剪出的美丽的图案,成为民间的一门艺术。同学们观赏一下这些美丽的剪纸一一中国剪纸。四、课时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回去之后搜集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看谁搜集的多。教学反思1本堂课一开始利用学生感爱好的漫画和电脑动画引入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不仅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现了要学习的新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从而使教学素材具有激趣引题的兴味。2教学进程中,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本节课的一开始,通过出示两只眼睛都在左侧的人脸画和一只美丽的蝴蝶进行对照,让学生感悟到不对称的物体不美丽而对称的物体具有美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3.在适当的地方恰到好处地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符合“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