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练习(含解析)1 .新中国成立至2007年底,我国先后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物权法等15部法律草案全文公布,征求意见。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决定,其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要予以公开。从此,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成为常态。这反映了A.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B.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C.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D.法律的制定遵循人民民主原则【答案】D【详解】材料体现了“法律草案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这说明法律的制定遵循人民民主原则,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法律制定征求人民的意见
2、,不是回应民生问题,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法律制定征求人民的意见,不是体现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排除B项;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的标志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2 .1980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记者时指出,“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这一论断形成的背景是A.“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B.拨乱反正工作的顺利进行C.中共十二大的顺利召开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答案】A【详解】根据“1980年8月“并结合所学可知背景主要是“文革”时期对民主法治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
3、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A项正确:拨乱反正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域,与法制无关,排除B项;中共十二大的召开是在1982年,排除C项;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远远没有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3 .1954年,政务院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这表明()A.机关减少劳动学习时间B,社会兴起竞技体育运动C.民众接受休闲娱乐观念D.政府重视增强民众体质【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
4、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政务院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工作时间做工间操,国家体委也推行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无论工间操和广播体操都有利于加强锻炼,增强民众体质,D项正确: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加强锻炼,目的是更好的工作和学习,因此政府的目的不是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政府机关和学校,不是全社会,且材料中的工间操和广播体操不属于竞技体育,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政务院和国家体委对锻炼的重视,没有体现民众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4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
5、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人民群众崇德向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了实处,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以德治国无关,排除B项:材料虽然涉及艰苦奋斗精神,但不是主旨,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不是爱国主义教育成功,排除D项。故选A项。5 .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2009年
6、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文件是A.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B.中国的粮食问题C.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D.食品安全法修订案【答案】C【详解】根据“食品安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故选C;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是国家发改委编制的,中国的粮食问题和食品安全不符,食品安全法修订案于2014年原则通过,飘出ABD。6 .1983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门针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提出了若干条界限,包括:不干涉穿衣打扮,不用“奇装异服”一词;对抒情歌曲及轻音乐,得须经过批准方能禁止;绘画、雕塑方面,不禁止表现人体美的作品;生理卫生课不是精神污染。这些
7、要求体现了()A.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B.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C.思想解放工作任重道远D.中西文化在交流中碰撞【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3年(中国)。材料所提及的相关规定,不干涉穿衣自由、不打击文艺成果、突破传统观念束缚,侧面反映了当时对这些方面管控过多,仍需要加大思想解放力度,C项正确;1983年经济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农村,材料中没有指向农村的信息,排除A项;1986年才通过了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排除B项;材料相关信息并非都是由西方文化带来的,排除D项。故选C项。7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及时出台了土地
8、改革法婚姻法惩治贪污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法律。这些举措()A.突出落实政府“依法治国”的理念B.有利于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形成C.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D.表明法制建设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法律,这些法律的出台有助于构建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B项正确;“依法治国”理念是到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来的,排除A项;材料强调这些措施有利于新中国法律法规体
9、系形成,而此时我国还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材料措施有利于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不能体现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B项。8 .下图是1950-2000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政治A.逐渐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轨道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C.依法治国的正式确立D.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与发展【答案】A【详解】材料反映了我国六七十年代制定的法律数量非常低,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而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制定的法律数量快速增长,说明我国重视加强立法建设,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逐渐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故A符合题意;图示反
10、映了改革开放后法律数量增多,表面上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H益完善,但本质上反映的是中国民主政治逐渐走向制度化、法制化,故排除B;依法治国正式确立于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不能完整反映图示主旨,故排除C;材料与基层民主政治无关,故排除D。9.“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在推进上述问题的改革中迈出重要一步的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C.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D.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中“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干部领导职务
11、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80年8月18H,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内容,推进这一问题的改革中迈出重要一步的是1980年8月30召开的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故B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召开于1982年11月、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召开于1984年5月,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C、D三项。10.从1986年“一五”普法规划开始至今,我国的普法不只停留在条文的宣传贯彻和传单的发放等简单行为上,而已走入普通大众生活的细枝末节,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这说明我国()A.加强立法B
12、.注重普法C.研究法理D.严格执法【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的普法“不只停留在条文的宣传贯彻和传单的发放等简单行为上,而已走入普通大众生活的细枝末节“,说明我国注重普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立法和执法,排除AD项;材料体现了我国注重普法,而不是研究法理,排除C项。故选B项。11. 1982年以前,我国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的结构顺序则调整为“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这一调整表明我国()A.切实落实了依法治国的方针B.高度重视公民权利C.初步奠定了法治建设的基础D.注重维护宪法权威【答案】B【
13、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82年修订的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这是民主法治进步的表现,这一变动表明我国高度重视公民权利,B项正确;宪法结构顺序的变动不能体现“落实了依法治国的方针”,排除A项;1954年宪法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初步奠定了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C项;材料信息表明我国注重保护人民权利,排除D项。故选B项。12. 1981年2月,全国总工会等9单位联合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发出倡议: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次年,党中央又把每年3月确定为“全民文明礼
14、貌月工这些举措意在()A.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C.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D.掀起学习英雄模范的热潮【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中国)。材料围绕文明礼貌提出“五讲四美”倡议,确定“全民文明礼貌月,据此可知目的是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C项正确;A项时间不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于中共十八大以来,排除A项;B项仅涉及部分信息,无法涵盖材料主旨,排除B项:D项只是文明礼貌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部分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表所示为宪法的部分规定与“文革”中的现象的对比。据此可
15、以得出,当时()宪法,文革,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权限,规定了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程序不按任何程序地“打倒一切”,全面夺权”使国家机关陷于瘫痪规定了国家主席、人大代表和公民的权利和地位国家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被排挤到一边,干部群众被肆意迫害A.“文革,严重践踏法治成果B.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C.“文革”意在重建法治秩序D.国家法治建设基础未形成【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文革”使国家机关陷于瘫痪,公民权利受到严重侵害,这说明“文革”违背和破坏了宪法规定和精神,严重践踏法治成果,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新中国的
16、法治建设进程,“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不能完整概括题干信息,排除B项;“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排除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面是1954年和1982年宪法目录表。表中的变化说明1982年宪法1954年宪法I9R2年宪法序一序N第章总纲第章总纲第.章国家机构第堂公民的整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公民的蔚本权利和义务京机构第四章W旗、国歌、国、首都A.
17、更注重宪法的逻辑关系通顺C.昭示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第四章国旗、国歌、国、首都B.以依法治国为法制改革的重点D.凸显国家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答案】D【详解】从表中内容可以看出,1982年宪法将第二章和第三章的顺序做了调整,公民权置于国家机构之前,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反映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意识增强,故D项正确;A项不能反映实质问题,排除;依法治国于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排除B项;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在1954年宪法中已经明确,不属于变化,排除C项。1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18、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C.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D.标志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答案】C【详解】从1954年到1982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都是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H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间的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故排除A项;1954年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1982年宪法则构建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没有改变基本的法律架构,故排除B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建设的目标,这两部宪法都没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立,故排除D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无论是1954年宪法,还是修订后的1982年宪法
19、,都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点睛】对宪法的修订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1982年宪法适应了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6.如表所示为我国不同时期对人权的论述。这反映出我国()时间论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科院关于人权的定义为,“人权是依照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应当享有的权利,这样的权利受到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A.充分
20、认识了社会主义的本质B.对人权的认识深受西方的影响C.基层民主的法制化日益发展D.重视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答案】D【详解】根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人权是依照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应当享有的权利”、“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和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可知,材料体现JZ改革开放后,我国对人权问题的重视和落实,D项正确。对人权的认识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中国对人权的重视,但体现不出中国对人权的认识受到西方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关于人权
21、的论述与基层民主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1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A武昌起义推同了清王朝260多埠的晚治B啦疏毛潭东段8破为党的指导助9C告港回归中国国抑底结束了外国夕阳的占俊D全国人大九8会议桥窗方以根本法形式!淀下来A.AB.BC.CD.D【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方略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因此D正确;武昌起义并未结束清王朝的统治,A排除;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排除;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国土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C排除。故选D。18.李慕白于1958年所作的边收边种(如图所示)
22、将女性作为主要描绘对象,画面中挽起裤脚的女子站在水田中,长期劳作使女子小腿和手臂呈现出肌肉线条美,齐耳短发也为女子增添了灵动感。这绘画()A.彰显了健康向上的审美趋向B.反映了土地改革运动的进程C.折射出当时浮夸现象的盛行D.表明女性是农村劳动的主体【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女性从家庭走向田间,图片展现了这一时期劳动女性健康向上的力量美和灵动美,A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排除B项;该绘画内容与浮夸现象无关,排除C项;材料展示的是女性劳动的状态,
23、并没有探讨农村劳动的主体,排除D项。故选A项。19.如图所示选自1949年至1956年的新中国宣传画。该作品反映出()A.新中国建设模范层出不穷C.各行各业支持新中国建设B.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巨大D.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高涨【答案】D【详解】据题干中的时间“1949年至1956年”和铁路工人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可知,该作品反映出当时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高涨,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新中国建设模范层出不穷,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排除B项;宣传画只展现了铁路行业的建设状况,没有展现其他行业,排除C项。故选D项。20.“五四宪法”与“八二宪法”的章节顺序比较简表。这一变化说明我国()
24、章节顺序“五四宪法”“八二宪法”第章总纲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国旗、国徽、首都A.已经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建成了现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初步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D.充分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答案】D【详解】据材料“五四宪法与“八二宪法”的章节顺序比较简表可知,“八二宪法”中把“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提到“国家机构”前,这说明“八二宪法特别注重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五四宪法”与“八二宪法”的章节顺序比较,未涉及法律体系的完善,排除A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的标志之一是形成完备的社会主
25、义法律体系,材料未涉及“建成现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废除旧法统的同时,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云南建水文庙始建于元代。明朝建立以后,儒学在云南广泛传播,建水文庙得以大肆修建。大成殿是其精华部分,供奉着孔子塑像。东西府房祀奉先圣先贤79人、本地乡贤名宦及忠义孝悌之士75人。第二大特色建筑是明伦堂,系元明清三代建水地区的宫学讲堂,从这里走出去数千成万计的学子参加乡试、会试甚至殿试,经公开科考成为栋梁之材。数百年来,文庙笃守“耕读传
26、家、修身报国”之信条,为建水的发展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摘编自陈肠建水文庙建筑装饰的文化含义材料二1937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南下、西迁,最后在昆明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办学近9年的历程中,联大师生虽然从没有摆脱过缺钱缺粮的困境,但始终昂扬着为国教书、为国读书的热情与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先后有约8000学子在西南联大就读,涌现出一大批一流人才: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5位院士和他们培养的几代专家学者。摘编自龙舟、黄翘楚铭记联大历史麻续精神文脉材料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也持续推
27、进,全国上下开展了城市精神大讨论、道德模范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立足本职工作、默默奉献的杰出代表。人民教师张桂梅,为了改变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状况,在2008年推动创建了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她坚韧纯粹、甘当人梯,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和贯彻,极大地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精神,推动了良好社会风尚的进一步形成。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张桂梅,现任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2020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1)根
28、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云南建水文庙兴建的原因并指出元明清时期选官制度的核心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南联大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桂梅老师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原因。【答案】(I)原因:科举制发展的需要:儒学在云南的广泛传播;中央政府对云南管理的加强。价值:公平公正;德才兼备:耕读传家,修身报国。(2)贡献: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了大批一流人才;带动了西南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3)原因: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的持续推进;张桂梅创办华坪女子高中,默默奉献,U-为人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和特点类材料分
29、析题。时空是元明清时期的中国。原因:根据材料“笫二大特色建筑是明伦堂,系元明清三代建水地区的官学讲堂,从这里走出去数千成万计的学子参加乡试、会试甚至殿武,经公开科考成为栋梁之才“可知,科举制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明朝建立以后,儒学在云南广泛传播,建水文庙得以大建修建“可知,儒学在云南的广泛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政府对云南管理的加强。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强调公平公正:根据材料“耕读传家、修身报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才兼备、耕读传家、修身报国。(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贡献:根据材料“联大师生虽然从没有摆脱过缺钱缺粮的困境,但始终昂
30、扬着为国教书、为国读书的热情与精神可知,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根据材料“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5位院士和他们培养的几代专家学者“可知,培养了大批一流人才,西南联大带动了西南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也持续推进,全国上下开展了城市精神大讨论、道德模范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可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的持续推进;根据材料“人民教师张桂梅,为了改变贫困地区女孩失学学状况,在2008年推
31、动创建了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她坚韧绝粹、甘当人梯,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可知,张桂梅创办华坪女子高中,默默奉献,甘为人梯;根据材料“社会主义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和贯彻,极大地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精神,推动了良好社会风尚的进一步形成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
32、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摘编自吴于厘、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
33、6年颁布民法通则。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欧洲近代法律体系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民法典最终形成的条件。(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编纂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特征:法律至上、限制王权;形成不同的法律体系;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34、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无罪推定。(2)条件: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全球化背景下借鉴国外法制理念。(3)启示:法律的编纂必须密切关注传统和国情;法律的制定要关注人民的利益;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直面社会现实,与时俱进。【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欧洲)。特征:根据材料“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可知,法律至上、限制王权;根据材料“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可知,形成不同的法律体系;根据材料
35、“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可知,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无罪推定。(2)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条件:根据材料“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可知,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根据材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
36、济体制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化背景下借鉴国外法制理念。(3)本题为认识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启示:从欧美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定看,法律的编纂必须密切关注传统和国情;从我国改革开房后的法制建设进程分析,法律的制定要关注人民的利益、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立面社会现实,与时俱进。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纪,英国普通法法院拥有一种相对独立的地位,国王很少干涉法院的司法活动。但在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历任君主力图将之驯服为王权的政治工具。自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起,议会一直担当着推动法院司法权独立改革的主导力量。此后,法官的遍选与任职保障、固定高薪制和司法豁免权等制度相继
37、建立,同时君主的法律特权受到严格限制。由此,普通法法院得以独立于王权。摘编自邵政达革命与司法:17世纪英国普通法法院的独立材料二1906年,法部编成大理院审判编制法,经核准颁行。其中,第六条规定“自大理院以下及本院直辖各审判厅局,关于司法裁判,全然不受行政衙门干涉,以重国家司法独立大权,而保人民身体财产。”第九条“大理院、京师高等审判厅、城内外地方审判厅,均为合议审判,以数人审判官克之。”摘编自部志祥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司法独立研究材料三从1999年开始,最高人民法院就启动了司法审判组织体制改革,先后发布了三个五年改革纲要。与前两个改革纲要的内容相比,第三个改革纲要从更为宏观的层次对审判组织体制改
38、革提出了要求,即“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体制”。摘编自江省身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司法体制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英国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17世纪英国司法改革相比,晚清司法改革的特点,并说明其改革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意义。【答案】(1)历史背景:中世纪,英国司法独立的历史传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议会主权的确立;君主立宪体制的逐渐确立与发展。(2)特点:以法律形式进行确定;借鉴西方分权制衡体制:完善各级审判体制;目的是维护专制统治。背景: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清末新政。(
39、3)意义:司法体制改革,健全了国家司法体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英国普通法法院拥有一种相对独立的地位议会一直担当着推动法院司法权独立改革的主导力量君主的法律特权受到严格限制。由此,普通法法院得以独立于王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司法独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议会主权、君主立宪体制概括17世纪英国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2)特点,根据材料二“关于司法裁判,全然不受行政衙门干涉,以重国家司法独立大权,而保人民身体财产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律形式、分权体制、审判体制等方面指出晚清司法改革的特点。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专制统治的角度说明其改革的背景。(3)
40、意义,根据材料三“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司法体制改革、国家司法体系、社会主义建设、人民群众利益等方面简析当代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意义。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太祖朱元璋重视总结历代法制的经验,把法律看做“防民之具、辅治之术”。他命人制定大明律,按六部体制分成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加上卷首的名例律,共七篇460条,无论形式与内容都较唐宋律有所改进:并宣布该法为祖宗成法,“一字不可改易”。作为补充,朱元璋根据“刑乱国用重典”的思想,亲自编订大诰四编,其中汇编了以酷刑惩治官民过犯的案例,以及各种峻令和训诫。此外,他还下令将大诰作为国子监学和科举考
41、试的内容。在乡里则由塾师教授大诰,每于乡村节日聚会之处,派专人讲授。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7卷)等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摘编自齐世荣主编
42、世界史近代卷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编暴民法典基本历程20世纪五六十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年代2O世纪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七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八十年代2O世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九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十年代2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1世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
43、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纪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明初的法律制度。(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新中国民法典最终形成的条件?(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明代到新中国法律的编纂给我们的启示。【答案】(I)积极:有利于促进吏治清廉,巩固了明朝统治;重视法律宣传,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了借鉴。消极:目的是维护皇权专制;严刑峻法易激化阶级矛盾;法律修订具有封闭性,内容难以适应社会变化。(2)不同:欧洲法律体
44、系特别强调法律至上、限制王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无罪推定;中国古代法律则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中国古代“诸法全体、政刑不分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3)因素: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全球化背景下借鉴国外法制理念。(4)启示:法律的编纂必须密切关注传统和国情:法律的制定要关注人民的利益: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直面社会现实,与时俱进。【详解】(1)积极:根据材料朱元璋根据刑乱国用重典的思想,亲自编订大诰四编,其中汇编了以酷刑惩治官民过犯的案例,以及各种峻令和训诫可知,有利于促进吏治清廉
45、,巩固了明朝统治;根据材料“此外,他还下令将大诰作为国子监学和科举考试的内容。在乡里则由塾师教授大诰,每于乡村节日聚会之处,派专人讲授。”可知,重视法律宣传,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了借鉴。(任意两点)消极:从目的看,朱元璋重视法律建设的目的是维护皇权专制;朱元璋利用重典治理国家,严刑峻法易激化阶级矛盾.;根据材料“并宣布该法为祖宗成法,一字不可改易可知,法律修订具有封闭性,内容难以适应社会变化。(2)不同:根据材料“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可知,欧洲法律体系特别强调法律至上、限制十.权;根据材料“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
46、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可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无罪推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法律则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诸法全体、政刑不分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3)因素:从物质基础看,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从法律建设进程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全球化背景下借鉴国外法制理念。(4)启示:从法律编纂制定与国情、人民利益、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具体而言:法律的编纂必须密切关注传统和国情;法律的制定要关注人民的利
47、益;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直面社会现实,与时俱进。25.法制建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经历了曲折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宣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要求蔑视和批判欧、美、日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人民的法律、法令,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现、法律观。这一时期,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在立法中,大量的苏联法律被引进,当时还聘请了许多苏联法学家来华传授苏联法学。材料二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