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指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03.200CCSAOOB63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TXXX-XXXX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指南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原则35设计36开发87运营管理9参考文献H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钟林生、马建立、常红安、邓福林、许
2、超卫、曾瑜皙、张香菊、张俊英、张晓瑶、徐琳琳、赵海蓉、赵兰。本文件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监督实施。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指南1范围本文件界定了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原则,提供了设计、开发及运营管理方面的指导。本文件适用于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10001.1公共
3、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03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GB/TGB/TGB/TGB/TGB/TGB/TGB/TGB/TGB/TGB/TGB/T172421897321084263532635626361263622963931383339423963441648GBGBGBGBGBGB500145001550052500675145655012投诉处理指南旅游厕所质量要求与评定绿色饭店旅游娱乐场所基础设施管理及服务规范,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生
4、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宾馆节水管理规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程项目规范JGJ100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T326机械式停车库工程技术规范AQ/T9008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规范AQ/T900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1.B/T034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1.B/T078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质量等级划分DB63/T2120旅行社生态旅游安全服务质量要求DB63/T2159公路旅游
5、交通标志设计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生态旅游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开展生态体验、生态认知、生态教育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来源:GB/T263622024,3.13.2生态旅游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生态旅游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各种事物和要素。来源:GB/T263622024,3.2,有修改3.3生态旅游区具有明确的空间范围,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适宜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区域。来源:GB/
6、T263622024,3.4,有修改3.4生态旅游产品旅游经营者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以生态旅游区为主要空间,用环境友好的方式,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生态旅游活动需求的各类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来源:GB/T263622024,3.3,有修改3.5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基于旅游市场需求和资源环境条件,整合各种要素,形成生态旅游产品方案和技术参数。3.6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将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方案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的过程。3.7生态旅游产品运营管理对生态旅游产品进行系统规划与功能优化,综合管理产品的生命周期,以确保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4原则4.1保护性利用坚守生态底线,减少生态干扰,使用环保材料,促进资源
7、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节能减排,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4.2参与性经营积极与当地社区、社会组织、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沟通合作。鼓励当地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经营,保障其利益和话语权。4.3体验式教育结合生态教育目标,鼓励旅游者参与互动,激发旅游者对生态系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高生态环境认知与生态文明意识。4.4个性化融合在统一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基础上,根据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产品。5设计1.1 设计程序1.1.1 调研分析需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目标受众的生态旅游需求、偏好、人口学特征和文化背景;b)市场趋势、竞争情况、机遇和挑战;c)自然和文化资源、环境状况、基础设施和服务支撑能力
8、、社会文化背景和社区参与程度;d)与周边地区的资源联动及统筹发展。1.1.2 目标确立需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确定生态旅游产品核心价值和定位;b)确定与生态旅游理念相符合的产品品牌形象和价值;c)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增强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提升旅游者满意度。1.1.3 产品策划需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偏好,设计有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b)融入生态教育和可持续发展元素,提供有关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活动;c)考虑产品的安全性和可达性,提供低碳出行方式选择;d)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确保产品的可持续性和共赢发展。1.1.4 环境评价需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
9、)评估生态旅游区自然和人文环境;b)评估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c)建立监测预警机制。1.1.5 市场测试需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调研目标受众和旅游专业人士,进行市场测试和反馈收集;b)评估产品吸引力和市场潜力;c)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产品设计和定价策略。1.1.6 运营管理需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分析旅游人次、旅游收入、游客满意度等指标数据,评估产品是否达到预期目标;b)持续监测生态旅游区的环境状况,避免生态资源的过度消耗或损坏;c)保持与当地社区的紧密合作,确保其受益于生态旅游发展并积极参与产品的持续改进;d)根据市场反馈,调整和优化运营策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e)持续开展培
10、训,提升生态旅游服务质量。1.1.7 迭代升级需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定期评估与监测产品的运行情况和市场需求变化,持续改进和更新产品;b)关注新的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将其应用于产品设计和活动实施中;c)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解决旅游活动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d)提升公众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可持续行为习惯。1.2 设计内容5. 2.1环境与资源6. 2.1.1环境宜满足以下要求:a)大气符合GB3095中一类区规定;b)地表水符合GB3838中规定;c)土壤符合GB15618规定;d)声环境符合GB3096规定;e)视觉环境: 保护和维护自然景观的原生态, 旅游设施与周围
11、环境相协调, 标识和导向系统设置合理,能展示相关信息。f)社会环境: 具备较高的社会友好度, 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通过旅游活动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5.2. 1.2资源宜满足以下要求:a)主要依托自然生态系统或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保持生态系统原生性和文化原真性;b)提供多样化的生态与人文景观;c)自然资源实体保留完整,维持其自然形态和结构,人文景观保留完整;cl)具有稀缺性、代表性,有较高知名度;e)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提供文化体验和交流机会;f)资源利用模式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能满足后代人需求。5.2.2基础设施5.2.2.1 交通系统宜满足以下要求:a)外部交通: 与周
12、边城市或主要交通枢纽之间有便捷的公共交通连接,包括机场、铁路、公路等, 具备环保交通设施,方便旅游者以环保的方式到达生态旅游区或内部交通站点, 具有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包括实时交通监控、智能信号灯等。b)内部交通: 使用环保交通工具, 游步道避开生态环境脆弱和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区域,使用环保材料铺设,在游步道沿线采取生态保护修复措施,提供安全、宜人的步行环境, 具有清晰的游览路线,标示景点和路径, 提供当地特色的交通体验。c)停车场符合GB50067、JGJ100、JGJ/T326规定,且还需考虑下列因素: 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减少停车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综合考虑铺设材料的透水、抗压、防护、植草
13、、耐用等多方面需求, 具备电动车充电设施。d)交通标识符合DB63/T2159规定。1.1.1.1 2.2.2给排水系统污水综合排放宜符合GB8978规定,室内与室外给排水宜符合GB50014、GB50015规定。5.2.2.3 供电系统宜符合GB50052规定,且还需考虑下列因素:a)具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电设备,提供可再生清洁能源;b)采用节能高效的照明设备,具备调光和感应控制功能;c)采用智能管理系统监控电力使用情况,及时优化供电策略。5.2.2.4 通信网络宜满足以下要求:a)通信设施符合GB51456规定;b)旅游者活动集中区域实现通讯网络全覆盖,尽量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
14、;c)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网络设备,如太阳能或风能;d)配置网络安全设备,采用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旅游者的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e)信息发布设备符合以下要求: 设置信息屏幕和导览设备,提供实时的信息、活动通知和导览服务, 配备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和音响系统,展示生态旅游相关影像、讲座和展览。5.2.2.5 垃圾处理设施宜符合GB55012规定,且还需考虑下列因素:a)设置垃圾分类容器和指示牌,实行垃圾分类;b)建立高效的垃圾收集系统,定期清理和转运垃圾;c)使用环保型清洁工具、环保清洁剂,如电动扫地机、电动吸尘器等。5.2.2.6 生态厕所宜符合GB/T18973相关规定,且还需考虑下列因素
15、:a)废物处理与循环利用: 具备分离系统,液体和固体废物易分开处理, 采用有机废物堆肥方式,使固体废物转化为堆肥, 具备灰水处理设施,过滤和处理来自洗手池和淋浴的灰水。b)能源使用: 具有节水设备,采用节水冲洗系统和低流量水龙头, 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使用太阳能加热水或供电。5.2.3服务设施1.1.1.1 2.3.1生态餐饮宜符合GB/T26361规定,且还需考虑下列因素:a)使用可回收或可降解餐具及包装;b)提供过滤或净化系统的饮用水设备,减少使用瓶装水和塑料容器;c)尽量使用本地食材,支持当地农牧民和企业提供本地特色菜品。1.1.1.2 生态住宿生态住宿宜符合GB/T39634、GB/T
16、416481.B/T078规定,鼓励创建符合GB/T21084要求的饭店。1.1.1.3 游览设施宜符合GB/T26362规定,且还需考虑下列因素:a)观景台满足以下要求: 位于对生态影响较小的区域, 体现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融入自然元素,如生态屋顶、自然通风和采光系统,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b)野生动物观察点满足以下要求: 位于对动物影响较小的区域, 人工设施色彩与自然环境融合,使用低影响和无毒建材, 配有防护栏或其他安全设施,保障游客安全, 根据当地动物的季节性活动,如迁徙、繁殖等,适时开放或关闭观察点。5.2.3.4 娱乐设施宜符合GB/T26353规定,且还需考虑下列因素:a)选址体现生态
17、保护理念,对生态影响尽量少;b)设施风格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避免视觉冲击;c)体现当地社会人文元素与生态环境背景。5.2.3.5 购物设施宜符合GB/T26356规定,且购物场所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创造宜人的购物氛围。5.2.3.6 生态解说宜满足以下要求:a)游客服务中心符合GB/T31383规定,并展示生态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b)视觉解说系统满足以下要求: 提供有关生态知识与生态保护的信息牌, 视觉设备外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避免对景观产生干扰,具有高清晰度的电子显示屏、投影设备或触摸屏,为游客提供清晰的图像, 鼓励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深度体验, 具有明确标识与导向
18、,使用清晰、易读的字体和标识,方便游客了解景点信息, 视觉解说设备具有自动亮度调整、抗反射与抗眩光功能,适应不同的天气和光线条件,确保在强光下仍然清晰可见, 具备多用途的印刷物,尽量提供电子版本。c)听觉解说系统满足以下要求: 具备高质量音频系统,提供清晰、无噪音的音质, 提供多语种选择的音频导览, 提供无线耳机、接收器等多功能解说设备。5.2.4旅游购品宜符合GB/T10300规定,且还需考虑下列因素:a)具有生态理念宣传功能、文化传承价值和旅游纪念作用;b)体现当地传统工艺和文化特色,鼓励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c)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意,鼓励本土设计师和艺术家设计作品;cl)采用环保包装,
19、鼓励旅游者使用和自带环保袋。6开发6.1 保护自然与文化6.1.1 自然保护保护生态旅游地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需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针对主要水体、地质遗迹等自然景观和珍稀濒危物种设置专项保护计划;b)开发建设避开野生动物的繁育场所和繁育季节;c)景观恢复和重建以原生植被和乡土树种为主;d)森林、草原、湿地病虫鼠害防治主要采用生物措施,防止次生环境污染;e)控制夜间照明和噪声。6.1.2 文化保护宜满足以下要求:a)针对主要文物古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置专项保护计划;b)生态旅游产品内容和形式符合当地社区文化习惯,遵守当地文化习俗和公约;c)生态旅游产品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保护
20、和展示传统文化和历史,注重对本地生态智慧的展示;cl)在保证文化遗产完整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e)设施建设与修复采取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的方式,符合当地文化特色,不影响整体景观。6.2 提供生态体验宜满足以下要求:a)提供野生动植物观察与当地生态文化体验,游览空间以自然区域为主;b)提供生态观光、生态探险、生态教育、生态康养等各类亲近自然的活动;c)生态旅游活动过程充分展示当地自然生态及与之共生的生态文化价值。6.3 突出生态教育6.3.1生态教育方式宜通过以下方式开展:a)解说: 引导解说,引导教育对象沿预先设定好的日程和路径游览,进行沿途解说, 定点解说,在步道节点、重点景观或对
21、象集中区域,安排解说人员为教育对象展开解说, 即兴活动,即兴介绍历史、观察野生动植物等, 场景解说,结合实地场景,展示介绍古代或当代生活方式及当地文化。b)标识: 公共图形符号符合GB/T10001.1要求, 设置古树名木、重要野生动植物和主要景点景观的标识标牌系统, 合理布设生态教育活动所需解说牌, 标识设置与环境协调。c)生态体验: 生态文化体验项目,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民俗表演、当地美食品尝等, 生态保护体验项目,如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清洁活动、植树造林等, 农牧体验项目,如放牧、农田耕作、果园采摘等, 生态探险项目,如攀岩、越野、漂流等。1.1.1 3.2生态教育内容宜满足以下要求:a
22、)科学准确,确保自然与文化信息的解释准确无误;b)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考虑传播效率与效果;c)体现生态旅游产品的美学、科研或文化价值;d)包含本地生态文化、传统生态智慧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等。6.3.3 生态教育人员宜具备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并能响应教育对象的需求与问题。6.3.4 生态教育材料和工具宜选取通过审核且突出环保理念与教育引导特点的宣传书册、科普读物、视频影像等材料,配备语音、视频等播放工具。6.4促进社区发展宜满足以下要求:a)提供入股分红、务工、参与经营等多样的社区参与形式,保障社区利益;b)产品中涉及当地事务的,与当地社区进行协商和沟通;c)构建社区居民会议、项目听证等参与机制
23、,确保社区参与权利;d)生态旅游产品收益有一定比例用于生态保护和支持当地社区发展。7运营管理1 .1实施精准营销宜包含以下内容:a)基于市场调查,明确产品形象和营销的目标群体;b)采用线上宣传、线下活动、与旅行商合作推广等方式拓展营销渠道;c)提供充分、准确的信息,使旅游者对产品有符合实际的期望;d)承诺并提供与宣传相符的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降低服务标准或变相减少、修改生态旅游产品中承诺的项目;e)应用科技创新手段使宣传营销资料的设计、制作突出环保理念,建立体现生态保护理念的产品形象,同时提高营销效率。2 .2环境管理宜满足以下要求:a)根据1.B/T034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确定合理的
24、游览接待规模;b)建立包括预约、限量、错峰等的游客容量调控制度;c)建立环境保护、修复制度;d)持续监测生态旅游产品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e)为游客提供旅程所需环境保护知识与信息,制定环境影响最小化行为守则;f)鼓励对废水、废弃物等进行循环利用。7 .3安全管理宜满足以下要求:a)设有安全管理机构,有健全的安全保护制度;b)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监测,对旅游区域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预防;c)消防、安防、救护等设备齐全、完好、有效;d)在旅游活动区域配备必要的应急医疗设备和药品;e)安全说明、警告等有图形显示和中外文对照,标志齐全、醒目、规范,置于醒目位置,危险地段有专人负责;旅行社生态旅游安全服
25、务质量宜符合DB63T2120规定。8 .4应急管理宜满足以下要求:a)按照GB/T29639、GB/T33942编制应急预案;b)公布紧急救援电话号码,保障一定数量的一键救援,确保旅游者能方便地使用援助请求设施,能及时处理旅游者发出的求助信号;c)按照AQ/T9008对应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cl)定期对可能的安全事故进行演练,并按照AQ/T9009进行评估;e)具备应急处理能力,第一时间妥善处理和上报突发情况;f)事故处理档案记录完整、准确。7.5投诉处理和管理宜满足以下要求:a)设立投诉受理机构并配备专门人员,制定完善的受理和处理制度;b)在产品相关网站、宣传资料上公布监督投诉电话,设置旅游者意见箱、意见薄和投诉站;c)按照GB/T17242处理投诉。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8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6号)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青海省人民政府(202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