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服务优秀案例意外失明女童的社会融入个案服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服务优秀案例意外失明女童的社会融入个案服务.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社会工作服务优秀案例意外失明女童的社会融入个案服务一、案例背景:2023年9月初甲地县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在开展甲地县救助管理站“校园反欺凌”项目慰问困境儿童过程中了解到案主张三(化名),10岁,女,自小父母离异,现和父亲、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就读于某中心小学。2022年10月,因高年级同学在课间玩抛棍而意外致使案主右眼失明,当时正处于创伤恢复阶段,因要面临右眼失明以及长期伴有疼痛和不适感,故案主无法接受和适应,也没有自信去重新融入生活和学习中。二、分析和预估:1 .创伤陪伴层面。案主意外失明,导致她缺乏安全感,害怕独处和社交,没有能力与疼痛共处。2 .心理健康层面。右眼意外失明后,案主变得
2、性格内向、自卑;父亲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爷爷和奶奶总是落泪、抱怨,家庭氛围低沉。3 .自信恢复层面。因为眼睛缺陷,案主自卑、敏感,不愿意出门社交,排斥与陌生人交流,无法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4 .视力康复层面。虽然经过治疗没有身体健康危机,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左眼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和不适感。三、服务计划:一)理论基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概括为“人在情境中”,充分协调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推动个人内在自我需求的真正实现。在本个案服务中,社工既需要深入案主个人的内心,了解案主的感受和需求,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对案主形成的影响,引导案主对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改善案主的
3、身心状况,协助案主重建社会支持网络。“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本理论贯穿于本案例的整个服务周期,强调了案主本身具有的能力、价值、利益、信念、资源、任务完成和愿望等。因此社工在服务过程中,注重案主自信的恢复,挖掘她本身的优势和潜能,让案主感受到被看见和被肯定的力量。二)服务目标:1.通过创伤陪伴、关爱帮扶、情绪疏导、重建自信和安全感等专业服务,促进案主身心健康发展,有能力与疼痛共处,有自信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重新融入社交生活。2 .链接社会资源,为案主提供物资支持、政策支持、社区关爱,提高案主生活水平,强化案主家庭使用社会资源和支持网络的能力。四、服务过程:1.
4、倾情关爱,帮助生活融入。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为案主链接爱心志愿者定期入户,提供周末课业辅导、情绪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关爱陪伴服务,同时也准备了适合其年龄阶段需要的内衣、睡衣、课外读物以及学习用品等,并邀请案主参加DIY剪窗花、采摘草莓、点赞陌生人等社区儿童活动,帮助案主挖掘自身潜能,让案主有能力、有自信重新生活。3 .创伤陪伴,与爱同行。以优势视角理论,陪伴案主重新感受当下生活和接受当下的自己,挖掘案主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减少她内心的自卑和不安,鼓励案主的家人多用些积极的语言和态度面对孩子的现状和未来,让案主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重建她对当下生活环境的安全感。4 .
5、与疼痛共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社工主要以为案主分享:1.每晚睡前热敷眼睛;2.多看绿色环境;3.呼吸新鲜空气;4.学习和休息劳逸结合;5.正确的坐姿;6.重视眼保健操等建议,强化案主自律、认真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案主能与疼痛和平共处,也能让案主深入挖掘自己的优点,关注当下积极的生活方式,接纳不完美的自己。5 .政策帮扶,促视力康复。社工为案主链接了县残联、教育部门、康复机构等资源,咨询了申请办理残疾证和申请视力康复补贴的要求和所需材料等,协助案主办理视力残疾证。五、服务成效:本个案服务周期为6个月,共进行了14次的入户探访和邀请参与了3次的社区儿童活动,主要运用服务过程中观察和记录案主的成长
6、和改变的方法,评估服务目标的达成情况。(一)自信恢复,重新融入生活。力与(二)社会资源链接。爱心志愿者资源链接六、总结反思:一)社工总结:1.专业技巧:社工秉持尊重、接纳、非评判等价值理念,运用了支持性、引导性和影响性的个案会谈技巧贯穿整个服务过程,尤其在创伤陪伴和自信恢复过程中,社工多次以支持性和引导性的个案会谈技巧,让案主在互动情境中感受到爱的能量和能被看见的力量。2.专业服务:社工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招募爱心志愿者为案主提供亲情关爱和课业辅导,及时为案主和照顾者提供情绪疏导和情感支持;链接社会资源进行入户慰问、帮扶;邀请参与社区儿童活动;协助办理视力残疾证等多元的专业服务,让案主有能力与疼痛共处,有信心重新融入生活。二)反思:关系处理不足。社工因为案主母亲与案主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不和睦的客观原因,从而忽略了母亲在案主成长过程和创伤陪伴中的不可替代性,没有及时澄清离婚只是影响了夫妻关系,并不影响母女间的关系和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