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古代村落、集镇形成的原因、概况及影响。2. 了解古代城市形成的原因、功能及影响;培养时空观念。3. 了解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提升唯物史观素养。【学习重难点】重点:人类居住形式的变化;集镇的成因及对市场繁荣的作用;城市的多种功能;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及成因。难点:城市的多种功能;世界各地民居的不同特点。【预习新知】(一)村落的产生一、村落的产生: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村落是怎样形成的?村落最早的出现在哪里?村落出现的意义有哪些?1、演变: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从居、居、居到的演变。2、出现: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居民聚居点一一
2、村落。村落最早出现在一流域。3、意义:村落建有住宅、仓康、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用于人们的、和进行活动。集镇的出现二、集镇的出现:集镇是怎样形成的?古代的集镇有哪些主要的形式?集镇出现的原因有哪些?1、集镇的形成:原始社会末期,者开始聚集,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商人和手工业者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2、古代的集镇的形式:北魏、隋唐、五代出于目的而设置镇;北宋时期,出现了工商业集镇,如四大名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和广东佛山镇);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出现分工;7世纪,英国出现了贸易小镇。主要位于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的地方。3、集镇出现的原因:为了维护和安全;重要和优越
3、;的增长。城市的产生三、城市的产生:最初的城市出现于那一地区?早期城市的功用有哪些?简述主要国家城市的发展概况。1、出现:约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南部的人地区出现城市。2、功用: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军事、活动、宗教的中心场所。3、发展概况:(1)古代中国:中国古代的城市主要分为、手工业者和商业区、区。代,城市已形成规模。神庙、宗庙和宫殿位于城市的中心。代,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周代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2)古希腊:约前800年,古希腊人已经建设了迪等城市。城市布局中已具有、和的功能。(3)古罗马:城市集中于内陆,以罗马为中心。其系统和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
4、市建设的标准。(4)欧洲:中世纪出现的城市和城镇,不是在政中心,是以者和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世界各地的民居四、世界各地的民居:世界各地民居状况的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简述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民居概况。1、反映的问题:各地民居体现了居住地的,也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和。2、主要的民居概况:(1)两河流域:人们用建造房屋,栋梁使用O民居有前庭、前室、主室构成。(2)古埃及:大多数建筑用和修建。房屋会留些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3)古代中国:居和居是最早的两大类型。巢居多在南方,后发展为民居。穴居多在北方,后发展为建筑。从汉代起,民居的设计遵循观念和制度。民居普遍采用结构。明代,结构的民居建筑
5、开始普及。现存的明清民居有窑洞、四合院、干栏式楼居、福建土楼等。(4)古希腊罗马:建成列柱庭院,是民居的核心。古罗马住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逐渐得到普及。3世纪,古罗马出现住宅。后来的式公寓,是集体公寓式楼房的原始形态。(5)北美:人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或者圆形的公共居所中。【深化探究】主题一中国古代城市(集镇)起源史柱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
6、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史柱二“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次(河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明清时期,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o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紧扣史料一关键信息“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和史料二关键信息“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
7、(交通要道)也”分析概括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另外还需结合史料二挖掘其隐含的信息(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南移、人口南迁的推动;城市人口增加),进一步探究其原因。根据史料一和史料二,分析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试答:金版参考:政治的需要,军事的需要;交通要道人口聚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南移、人口南迁的推动;城市人口增加。一对中国古代城市起源动因及类型的认识中国古代城市起源动因呈多样化:安全保障、行政管理、交通枢纽、土地状况、农耕技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等皆为古代城市起源的动因。动因的多样化导致中国古代城市类型的多样化:政府政权所在
8、地城市;商业及小手工业发展的专业城镇;特殊交通地理环境城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城镇;军事驻扎地城市等。主题二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及特点史杜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一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徒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如1.二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史柱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摘
9、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注意史料一中唐代对坊市的相关规划及管理。注意史料二中商业活动及时间,进而结合政府对商业的管理分析解读。结合史料三中的市镇特点分析。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的变化。试答:(2)根据上述史料,归纳从唐代到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试答:金版参考:(1)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2)从唐代的严格限制到宋代和明清时期的逐渐放松管理;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史论总结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1)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
10、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宋代打破坊、市制度,且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生产关系看: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5)从生活、观念看: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巩固训练】1 .唐会要中记载:“准营缮令,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棋、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其土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近者或有不守敕文,因循制造,自今以后
11、,伏请禁断。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民居的特点是()A.等级观念严格B.布局讲求对称C.院落有序D.采用木构抬梁结构2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日军,小日守捉,日城,日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二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3 .古代村落建有住宅、仓縻、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村落的重要作用有()有利于人们的定居有利于人们集体活动有利于人类的繁衍提高人们的防卫能力A.B.C.D.4 .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
12、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时间松江市镇数量1550年前5915511722年11317231861年16718621911年369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B.C.D.5,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在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中指出:人类自希腊以来的城市发展史被浓缩概括为三种身体形象,其中一种类型命名为“声音与眼睛的力量”,即古希腊城市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设计让人们发出自己的声音。作者认为古希腊城市设计()A.缺乏自主创新的设计理念B.受到了民主政治的影响C.便利了公民商业
13、贸易活动D.体现了朴素的理性思想5 .24下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A.实行不抑兼并政策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C.城市经济职能增强D.对外贸易高度繁荣7 .宋代出现了一种介于县市和草市之间的镇市。镇市设有监镇官,负责巡逻防盗、防范烟火、征收商税,兼有酒业专卖之权。这表明宋代()A.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B.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C.市镇出现专业化发展趋势D.城市的经济功能渐趋增强8 .下表为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部分诗歌,这些诗歌反映出当时()诗歌名诗句晓出古城山墟市(草市)稍来集,筠笼(竹笼)转
14、山忙春日田园杂兴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马当状阻风趁墟渔子晨争渡,赛庙(参加庙会)商人晚醉归离池阳十里清溪口,复阻风远寻草市沽新酒,牢闭篷窗理旧书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乡村商品贸易活动较为繁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农民与市场发生着密切联系A.B.C.D.9 .唐宋时期,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登州等繁盛一时;明清时期,苏州及“四大名镇”(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成为著名的商业城市。这种变化是由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B.经济重心的南移C.商品经济的发展D.政府政策的调整10 .古代村落最早出现的地点是()A.两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长江流
15、域D.恒河流域参考答案1 .答窠:A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表明中国民居遵循等级观念的礼仪制度,故选A。B、C、D三项虽然是中国古代民居的特点,但不是材料体现的,排除。2 .答案:A解析:材料中宋代镇增加“或兼酒税之事”的功能,在商业繁华地点征收商业税,客观上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镇的功能变化,没有体现出商业区与居民区的关系,不能推断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故B项错误;材料中镇的主要功能是“防戍守御”,是地方军事机构,而非地方行政机构,故C项错误;由镇的功能变化不能推断出它“防戍守御”的效果,因此没有反映出边患问题得到解决,故D项错误。3 .答案:
16、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村落建有住宅、仓縻、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故选A。4 .答案:B解析:江南地区市镇数量的增多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与商人地位提高无直接关系,故错误,正确;根据材料图表可以看出1862-1911年市镇数量明显增多,这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故正确;材料中的时间是1911年,这时并未建立民国政府,故错误,B项符合题意。5 .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古希腊城市设计注重“让人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可知,其设计特点体现了对人们参与公共活动的重视,再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建筑特点符合古代希腊举行公民大会的需
17、要,因而是民主政治影响的结果,故选B。6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可知,北宋城市仅设税务所负责征税管理,这说明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故选C项;实行不抑兼并政策是宋代的土地政策,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税收量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汴河沿岸商业发展情况而未提及对外贸易,排除D项。7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镇市的官员有收税、酒业专卖权,宋代商业繁荣,政府加强管理,故选B项;设置官员收税,可见加强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排除A项;镇市只是设置官员收税,并没有提到发展的规模和制度,无法体现专业化
18、,排除C项;镇市设有监镇官体现的是政治功能,加强政府的控制,排除D项。8 .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中提到“墟市”“商人晚醉归”“沽新酒”可知,草市上有卖酒的地方,但不能就此扩大为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故错误;根据诗句“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趁墟渔子晨争渡,赛庙(参加庙会)商人晚醉归”可知,草市的商品贸易活动比较繁荣,故正确;表格中范成大的诗句仅是表明草市中商品交易比较繁荣,不能说明其是否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故错误;因为草市中的商品交易比较繁荣,可以推知农民和市场的联系比较密切,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9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宋时期的城镇多集中在沿
19、海,明清时期的城镇则主要集中于内地,由此可见,材料中的变化体现为从沿海到内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政府包容开放,海外贸易兴盛,许多沿海港口繁盛一时;明清时期,由于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逐渐萎缩,经济发达地区不再集中于沿海港口,内地城镇逐渐繁荣,出现了“四大名镇”等,因此题干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政府政策的调整,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唐之后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松动,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强化,这不是造成经济繁荣城市地域转变的原因,故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宋代完成,不能说明明清时期的城镇主要集中于内地,故B项错误。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的名镇均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无法说明经济繁荣城市地域转变的原因,故C项错误。10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能力,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