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94030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第1单江植物大观园1白兰和银杏2月季和茉莉3凤仙花和狗尾草一4葡萄和爬墙虎一5睡莲和荷花一6校园里的植物一7网上学习:有趣的植物第2单元动物的需求8动物需要空气一9动物需要水分一10动物需要食物11动物的行为12动物的巢穴一13专题研究:帮鸟儿建个家一第万单元运动写为14车动了吗15物体的运动方式16运动的快与慢17设计与制作:风帆小车18运动与摩擦力一19运动的物体有能量一第4单元地球上看到的光和影20哪里有影子一21阳光下的影广22明亮的月光一23变化的月相一探究技能建立模型第1单元植物大观园1白兰和银杏科学课现在注重的是实验教学,那么实验教学

2、的话肯定离不开实验的材料准备,而在第一课白兰和银杏,该课需要的实验材料比较大,而且学生也比较难准备,就算是老师也没办法说进行准备,因为它属于乔木。如果只是为了上一节课,就把我们的植物搬到校园里边,这也不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对植物生命的尊重。就在自己犹豫的时候,突然有个学生说:“可以打开手机去查”,那么如果是使用手机去查找资料的话,又怎样能体现出学生的一个自主探究呢?于是,学生的这一句话给了我一个提醒。刚好上学期已经学习过思维导图的制作,于是就以课题名称为查找的内容,在黑板上写下了“介绍白兰和银杏”。虽然主题已经确定,但对于学生来说这个主题还是有些空泛,为了使学生在查找资料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便使

3、用提问的方式,如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介绍白兰和银杏,引导学生去思考,便于学生理清查找资料的思路。四4班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思考的,当提出问题之后,台下的同学便有好几个已经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双手,想要分享他们自己的想法。于是,便逐一请他们发言,我便将每个同学的发言情况公布在黑板上。在黑板上写了十多个词语之后,位置已不多,但是发现还有同学想要分享,于是便用省略号进行代替。课后想想,其实这个教学过程,就是在结合科学书上的关键词的学习。围绕着关键词,也就确定了观察方向。2月季和茉莉学生由于在上节课在观察月季和茉莉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所以,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描述渐渐科学化、系统化。所以学生在进行学

4、习目标上进行得比较好,如认识月季和茉莉各组成部分的形态特征。认识灌木的特征。并且能用科学词汇,图示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植物进行比较,找出灌木具有的共同特征,用一定的标准去寻找相似的植物,认识更多的灌木。能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探究学习。教材从植物茎的形态特征入手,让学生了解灌木植物的知识,通过对典型而常见的植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比较,帮助学生根据相关的特征对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学生初步形成“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的认知。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它们有主干吗”,通过对月季和茉莉的茎进行科学的观察,知道月季和茉莉的某些共同特征;通过对

5、比观察月季和茉莉的茎、叶和花等器官在外形上的差异,了解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第二个活动是“寻找校园里的灌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植物的外形特征进行辨认。对比发现月季和茉莉这类常见植物较乔木矮小,且分枝众多,较难找到明显的主干等共同特征。本节课以观察为主,给予学生定制详细的观察计划,来记录和描述灌木植物的整体形状,特征。同时可以根据特征来分辨月季和茉莉以及其他灌木植物。增加学生的知识面。3凤仙花和狗尾草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地方,种植的植物种类较丰富,为学生研究植物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本课所提供的风仙花和狗尾草是常见的路边小草,在校园和社区的路边常常能见到它们。学生对这两种植物是比较熟悉的

6、,但很少把它们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观察,也很少会仔细地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它们。通过对比观察,可发现凤仙花和狗尾草的某些共同特征。观察凤仙花和狗尾草,学会观察植物特征的方法。难点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植物进行观察,认识更多的本地常见草本植物。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实物和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下图中这些美丽的花草你认识吗?追问:你是怎样分辨它们的呢?观察老师提供的实物或者图片,辨认图中的植物:凤仙花和狗尾草说出自己是怎样分辨这两种植物的利用实物观察或者图片观察,调动学生积极性,快速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讲授新课活动1:认识凤仙花和狗尾草1.凤仙花和狗尾草都是常见的植物。2,提

7、出学习要求:观察凤仙花和狗尾草,它们有什么特征。4葡萄和爬墙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观察能力,但是对于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还不够深入了解。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5睡莲和荷花1.引导错失良机。在理解与感悟阶段对学生的引导太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们足够的欣赏和言语表达的时间。2.课堂调控不够。对课堂的调控让我一直很困惑。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以学生为本,但是,如果课堂上,教师为了尊重学生,顺其自然,不对课堂做任何调控,那课堂就容易陷入无序状态,课堂效率会大打折扣。这样,显然和新课改是不相符的。课

8、堂上,如果你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调控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每个环节都把时间掐得准确无误,这样做,或许能完成你预先制定好的任务,但是,课堂就容易陷入僵化状态,没有生机,更难有所谓的“生成”。可见,课堂上教师的调控是必不可少的。反思这节课,有很多话想说。尽管留下了很多遗憾,但我仍然觉得收获很大。最起码,它引起了我对很多问题的思考。6校园里的植物在校园里的植物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一些植物的不同特征,我组织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植物,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植物的特征。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探究习惯、记录习惯和文字能力还比较弱,我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一种植物,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小组组成观察小组,观察一

9、些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这样,可以集中多个学生的智慧,获得取长补短的效果。但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第一课,而且在教室之外,如何把握好一个学习小组是需要注意的。从教学的实践来看,关键是要明确目标,组织一个小组,并加强组长的指导。在评价中关注学生小组的表现,以小组的成功评价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意识到合作的方法。在合作的活动中并不排斥个人的智慧,合作最重要的表现是在学生个人遇到问题时能提出各人的建议或看法,在讨论交流的时候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否则,合作就会失去作用,教学组织就会混乱。7网上学习:有趣的植物本节课还通过多媒体教学,把科学家抽象的实验通过一幅幅图片很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通过一幅幅的对比

10、,一点一点的得出结论,一步一步的得出结果。让他们体会到科学探究道路的曲折艰难。同时利用flash动画演示: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把抽象的过程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向光性。但是,这节课理论性偏强,在我设计的时候也把重心放在教师讲解,因此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这堂课在对科学史分析的时候,总的体现出老师讲得偏多,在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总结这一块,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在这一方面我争取在以后的课上多多尝试让学生唱主角的教学模式,进而锻炼自己作为教师的引导、总结能力。2、引导问题提得不够。虽然在讲述其他科学家的经典实验的时候,我尝试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我提的问题

11、还没有提到点子上,中间缺少一些过渡性的语言,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想到正确答案。因此,在问题的设置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下节改进之处:1、由于上课时前后联系拓展,增大了信息量,使教学时间不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这部分比较赶,不能很好的展开。2、有效组织教学语言,提高自己陈述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使自己的教学更通俗,有趣,易掌握。3、学案在教学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我觉得还是时间安排不合理造成的。可能是刚接触新教材的缘故吧,以后要重点在这下点功夫。第2单元动物的需求8动物需要空气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动物的基础知识,如动物的分类、特征等。学生对动物有一定的

12、了解,但对动物呼吸的方式和过程不太清楚,对空气对动物的重要性也不是很了解。因此,本节课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理解动物呼吸的方式和过程,增强对空气对动物的重要性的认识。本课是一节对动物呼吸观察的课。本课要求学生结合所认识的动物资源,寻找常见动物中,它们呼吸方式的不同。然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实现资源共享、互动学习,从而丰富学生对动物的认识,首先了解鱼在水中时如何呼吸的,在了解其他动物的呼吸方法。9动物需要水分首先,我们从本次课程的内容上来看,动物对水分的需求是极其重要的。人类、动物和植物等生物都非常依赖水,而且它们的存活离不开水。同时,水也是一种能源,有

13、助于动物在其自然环境中的运动、觅食和生存。从细胞的角度来看,水也是构造细胞的重要元素,对于动物的器官和组织发育至关重要。由此可见,水对动物的重要性无法被忽视。其次,从本次课程的讨论中,我们知道,不同的动物从环境中获取水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陆地动物如兔子、野牛和熊等,一般摄取水分通过食物。海洋动物则多是直接从水中直接吸取水分。止匕外,还有一些动物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比如鸟类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水蒸气。此外,一些动物也有独特的水分获取方式,比如蚂蚁可以从叶根所含的液体中获取水分。因此,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水分获取方法。最后,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们也讨论了动物体内液体运动的规律,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多种内部机

14、制来维持水分平衡。我们认识到,动物体内的液体运动受到生理机制(如钠肾上腺素等)和化学机制(如吸水性细胞等)的调控,同时,动物体内的液体运动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气温、湿度等。同时,我们还反思了这种液体运动在动物维持水分平衡上的重要性,以及动物在维持水分平衡上所采取的各种复杂机制。10动物需要食物首先,我引入了新的课题,向学生提出了问题:“我们每天都需要吃东西,那么动物们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然后,我简要介绍了动物为什么需要食物以及动物获取食物的方式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接下来,我使用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演示,展示了不同动物的食物来源和获取方式,包括食草动物

15、、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不同动物的食物需求和获取途径。然后,我组织了一次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要求他们针对不同动物的食物需求和获取途径进行深入讨论。每个小组都需要制作一张海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小组活动,学生能够互相讨论、合作并分享白己的发现,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学生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和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最后,在课程的总结环节中,我没有使用传统的总结方式,而是通过提出一些有深度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

16、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例如,我提问:“为什么不同动物有不同的食物需求?”,“人类如何获取食物?”等等。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积极参与讨论,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11动物的行为1、本节课在设计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断。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参与到分析和讨论中,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更好的掌握动物的行为的特征。2、加入情感教育,通过对比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认同人类自己要想认识世界,就必须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让学生体验学习的重要性3、动物行为是

17、动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范畴,对于研究人类各种行为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而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区分比较清楚,关键在理解动物行为的意义上有些难度。4,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短,所以导致有些环节学生都被老师牵着走,失去了一定的探究意义。12动物的巢穴这节课通过对动物不同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能了解动物需要通过身体的移动或身体部位的活动来满足生存需要,包括摄食、躲避敌害和繁殖后代等。通过分析,学生还知道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了解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但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动物除了运动以外,动物还需要休息。那么,动物是如何寻找合适的地点进行栖息,这些提供栖息的巢穴是利用哪些材料进

18、行建造呢?对于动物的巢穴,大多数学生缺少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观察,他们不一定清楚动物巢穴的形状、构造和材料等特征,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的联系。13专题研究:帮鸟儿建个家在之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他们熟悉的身边动物观察和认识了动物如何适应环境,如何通过获取植物或其他动物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存,初步理解了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还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鸟巢,认识到动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栖息地,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如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有了这些基础,学生观察到校园里的鸟,可能会思考如何利用在观察自然现象时所收获的知识,为校园的鸟类建造鸟巢,使其能在校园里繁殖、生活。第3单

19、元运动与力14车动了吗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车辆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验环节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记录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15物体的运动方式新课中,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身边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自由发言,归纳出有的物体上下动、有的物体左右动、有的物体绕着圈在动,然后通过“想办法让一根跳绳、一卷透明胶、三根橡皮筋运动起来”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表达并引出“物体的运动方式”的话题,在这一环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处理,通过让学生充分表达

20、,详细描述,以使学生头脑中笼统的想法转化为具体清晰的可操作的变量,为下面学习打好基础。然后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相同的运动现象归纳出物体的运动特点,我随机引导学生概括出本节所学习的几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把手中的表格补充完整。(每组完成一份教师课前准备的表格)。在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汇报时我讲解了用怎样的符号表示物体的运动,达到了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掌握物体的不同运动方式的目的。最后我安排了让学生用身体做出各种运动方式的游戏并加以记录,这样做,不但巩固了本节所学的知识,更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21、,认真探索就一定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成为科学的探索者。总之,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其独特的经历。16运动的快与慢1、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这节课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利用课件中的歌曲、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操练与应用的过程中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学生都非常喜爱这些活动,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学英语的快乐。3、

2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配任务因人而异。操练形式灵活多样,从整体到个体,层层铺开。从教师输入到学生输出中间一个有效的环节,那就是操练。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4、把握“收、放”的尺度,本堂课在如何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把握好“放”的尺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课堂活动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巩固和操练语言知识。但实际上,有的学生仅仅是体验到了活动的有趣,离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差距。因此教师还需考虑到活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要努力让全体学生愉快地在参与体验中学习英语!17设计与制作:风帆小车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已经得到了发展:初步认识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

23、量的,认识力的单位“牛”。认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和对运动的影响。知道要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在科学探究方面,能在教师指导下做研究摩擦力大小的简单对比实验。经历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推测的过程,并作实验记录。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判断和解释,如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判断,对自行车上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设计作解释。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整理和运用,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大胆想象,创造性制作风帆小车。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放在指导学生认识、经历、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设计理念: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

24、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前面的学习基础上,安排学生设计制作风帆小车,一方面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学以致用。在巩固学生本单元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做到课堂练习于实际。18运动与摩擦力1.创设情境,认识摩擦力科学学习可以明白生活中一些现象蕴涵的道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避免一些灾难。知识的探索总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情境。在关于摩擦现象的认识中,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调查教室里的摩擦现象,家庭中的摩擦现象。如:写字用的笔,穿

25、的鞋,擦玻璃,拖地等。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想象力,从而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2.制定方案,自主探究教学设计交流过程中有的老师提醒我要注意实验中对学生的指导与提示,于是我在这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自由猜想,制定验证计划并完善方案。在教师参与的实验探究中,充分展现学生探究的自主性,加强了对学生认真观察的引导,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便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总结科学概念。利用课件提示实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怎样通过实验获得准确的信息。3,合作学习,分析数据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科学

26、课的学习,更多的是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意向,尽量让学生按不同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包括材料的选择,研究途径、方法、平段的选择等,使学生的主体探究得以有效的进行。整个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实施,相五配合,乐于合作和交流,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认真听取他人意见:不断地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同学的见解,注意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强化了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对待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集体讨论分析,交流各自的想法,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分亨各小组集体智意的结品。但是,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石,由于对实验操作细节的讨论不够,严谨的科学探究意识没能很

27、好的落实,在导入和过渡性的问题上显得有些重复,没能很好的把问题简洁化。造成时间上的把据不是很恰当。考虑到时间上的把握,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没能很好展现。最终使交流讨论的时间过去形式,没能起到最佳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更加注意各学生,加强教师的基木功训练,使每一堂常规课都能让学生们学有所获,学有所得。19运动的物体有能量在四年级科学款意中探流物体的熊是是一项重要的内察。在款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反思:1.语言表达清晰易懂:在向学生介绍运动物体能量时,我们应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述,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专业术语,让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学握知识点。2.足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亲手实践、

28、观察和体验物体的能量变化,比只是简单地看表格或听讲更加具有效果。还可以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场景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3良好的综合评估:在帮助学生掌握物体的能量知识时,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适合的评估方式。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老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总之,四年级科学教育是一个以实践为主要方式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手段,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实验结果,理解并体验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规律性,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水平。第4单元地球上看到的光和影20哪里有影子四年级学生非常熟悉绝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与影子相关的经历

29、,如小时候的踩影子游戏和手影游戏等。四年级学生对于影子的形成以及变化过程也有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并没有系统地梳理和学习过影子背后的“秘密”-一形成和变化的条件。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和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实验过程中学生有些操作不够细致,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行加强。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21阳光下的影子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变化,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主要

30、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发现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知道可以通过影子的变化来推断太阳的变化;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为了完成教学所设定的目标,我利用两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我的教学:第一课时首先由“从清晨到黄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怎样变化,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在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呢?”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结合上节课的研究,说说自己的推测及理由。然后让学生把在阳光照射下大树的影子在书上画出来,有些个别学生在画时只注意到影子的方向没注意影子的长短,在提醒后改了过来。其次提出该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测,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第二天学生进行一整天的实验。

31、第二课时主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整理,画出柱状图,由小组汇报在实验中的发现,以及总结出实验结论。这课教学学生积极性很高,兴趣浓厚,收获也不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让学生多动动手、动动脑。22明亮的月光本单元的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同时,学生对月亮也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月相变化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月亮的形态、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

32、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但是,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3变化的月相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的观察,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就是月相。二、认识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的照片,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样的,知道象那种弯过头的月亮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能够看到

33、的。画出从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变化。在活动后又播放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让学生对月相的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推测下半月的月相变化作好铺垫。学生在观察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中,会发现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由此,他们可以推测出下半月的月相变化。探究技能建立模型本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让学生知道建立模型必须考虑的几个框架性的问题,我自认为是对听课老师的一个小小的贡献,虽然大家看到这些文字与讲解的时候会发现,这没有什么稀奇,但是从无到有,从我的实践到向师生展示,让我们从此就有了建立模型的框架性问题,这对大家是有很大好处的。这又是对教材设计的一个极好的补充。对于为什么要建立模型,我有进一步的思考与认识,因

34、此最终我在板书中揭示了我自己的观点:模型可以更方便地帮助我们认识自然事物、现象以及规律,并且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但模型毕竟只是模型,不能代替实际事物,因为模型有时不完善,甚至不正确,一味相信模型会误己误人误大事。我觉得在大家初次来对模型有进一步认识的时候是需要有这样的认识的。整个社会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机会是迷失在模型中的,应该引起重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需要建立更好的模型。在让学生中模型作用的过程中,因为内容不断地在进行,有自己印象深刻的、有课本中提到的四种、有老师提供的模型图片,再加上老师自己设计制作的专利产品一一时节日暑的模型实例,他们都是相关的内容,而且问题只是一个,那就是使用模型起到了什么作用?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是欲扬先抑,思考而不马上回答,直到实例的作用出来了,再合起来由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前面是抑,后边自然就扬了,学生能够顺利地说起模型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