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二轮复习第二板块 第8讲 柳暗花明中国近现代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二轮复习第二板块 第8讲 柳暗花明中国近现代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8讲柳暗花明:中国近现代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经济近代化开始H洋务企业)一19世纪60年代Xrll9id20iHr-19129i9Hr19191927j-:Or19271936-rH19371945HU益萎缩1.19461949H(民族工业产生曲折发展)经济结构变动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链大概念中国近现代经济过渡时期(19491956年)曲折探索时期(19561976年)场质、习俗、交通、时代精神等)社会生活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HT过渡时期总路线iIH友施二二五二讦MW77r-i”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侯茂;直商发U荚IJ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从计
2、划经济到市场经济J-1:寐忖瓦函阙藏转:、从沿海到内陆MW西方的侵略和工业文明的冲击,对中国原有的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具体表现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等方面线索1:近代!面对西方侵略,近代中国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也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经济结:外资企业的出现和发展、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民族资本构的变动;主义诞生后,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夹缝中艰难曲折发展线索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独立发展经济的新时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
3、五”计划等的实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曲折.但也取得很大成就;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於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单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线索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随着西方侵略的加深.中国社会生活中中西合孽、土洋并存成为突出特征,西方文明的传播,对于近代中国的吃、穿、住、行、用.乃至信息传播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封建的陈规陋习逐渐被抛弃,社会风气发生变化.城市化进
4、程不断发展,新习俗、新风尚、新观念层出不穷主干知识重构体系化复习任务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整合】必修上册第17、20、22、24、25课,选择性必修2第5、8课,概括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经济类型时期表现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19世纪四五十年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通商口岸出现了外国资本家创建的近代工业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遗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
5、舞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发展的机会为新地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战后)帝国士义国家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重新受到压制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国民政府推进经济改革,开展“国民经济鲤运动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全民族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劫难,大批企业内迂,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工业区域分布解放战争期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使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处于独占地位;宜僚建生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核心概念】近代化与官督商办近代化的含义一是生产力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变化,即工业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变化,即资本主义
6、的兴起和发展。三是政治上由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变化,即政治民主化。此外还包括社会结构的城市化,文化上的理性化、思辨化、科学化。官督商办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即由商人出资,政府委派官员来管理。洋务派早期创设的民用企业大都采用这种形式。但官督商力、企业名义上商办实则官营的性质,最终导致了它的失败。复习任务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建设【整合】必修上册第26、27、28、29课,选择性必修1第4课,选择性必修2第9课,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建设的过程及影响。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1)土地改革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7、改革法o结果: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意义: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全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为中国逐步实现理化扫除了障碍。稳定物价措施:“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统一财经。意义: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提出,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型k导理醺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5)实施“一五”计划: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开始改变工
8、业落后的面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19561976年)正确探索:1956年,由共太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探索失误: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大跃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纠正错误: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叩的I字方针;1962年起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4)国民经济的劫难:“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中共H届三中全会以来(1978年至今)(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9、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对内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外开放:1980年,设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我国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强税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在基础设施建设、自主研发、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易错提醒】正确认识19491976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到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和三大敌人的残余势力的矛盾;(2)过渡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复习任务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整合】必修上册第20、27、29课,选择性必修2第3、12、13、14、15课,归纳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思考变迁的原因。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发
11、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新风尚、新习俗从新中国成模范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立到改革开放前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翊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教育优先国家继续把教宜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文化发展: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获得感,文化产业持续发力。(4)城市化: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丝I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5)社会
12、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思维点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思考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主要集中于通商口岸城市和沿海城市,偏远农村和内地变化相对较小。(2)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羟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硬核聚焦剖析核心化局频考点备考攻略近
13、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把握“四个阶段”“五种经济形态”和“一个重大事件”(1)“四个阶段”:民族_1.业产生、发展、较快发展、日益萎缩(2)“五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3)“一个重大事件,:洋务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建设把握“三个阶段”“三次转折会议”(1)“三个阶段”: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20世纪50-70年代:曲折发展;十一届二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2)“三次转折会议”: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近现代中国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变化把握“三个阶段”关税自主权的丧失: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
14、丧失关税自主权,同时,中国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争取关税自主的斗争:收回关税自主权一直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一项重要任务。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收回关税自主权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关税完全自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回了海关管辖权,废止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实现了关税自主,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把握“三个阶段”“一项精神风貌”和“三大变迁”(1)“三个阶段”:民国初年、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2),一项精神风貌”: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各行业的精神风貌及影响(3)“三大变迁”:改革开放以来,小康社会、城市化、社会保
15、障考向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研真题明方向】【典例再研】(2023新课标全国卷T30)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项目1894年1913年1920年1936年(不包括东北)产业资本2.2811.6414.8421.36商业资本74.8967.3058.8750.55金融业资本22.8321.0626.2928.09上表可以反映出()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思维导引】素养立意时空观念18941936年核心价值一探讨历史事件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情境载体以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创设学习情境解题思维找关键信息:产业
16、资本比重由1894年的2.28%到1936年的21.36%,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转化信息:甲午战后、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民族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故A正确【命题陷阱】史实砸程度失当偷梁换柱鸦片板争以来,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商贸活动频繁.排除B材料仅涉及民族资本构成比有,未涉及金融机构、金融政策等相关措施.无法体现金融体系完善,排除C民族经济结构涉及轻工业、重工业等方面,材料仅是涉及民族资本构成比重,并未涉及经济结构.排除D【视角体验】视角1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动1(2022湖南选择考T7)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
17、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解析】选D。材料中“大生纱厂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挽救了纱厂”,可知大生纱厂与家庭手工业相互促进,从而有助于将个体手工业纳入新的经济体系,故选D;“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可知机器大生产推动家庭手工业发展才非除A;“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可知
18、个体手工业一定程度上促进机器大生产发展才非除B;材料未涉及农业发展状况,排除Co2.(2021河北选择考T6)有学者认为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彳艮多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或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B.采用机器生产成为共识C.农民灵活应对市场变化D.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解析】选C。据材料“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改进生产工具”可知,农民或者减少生产、出售棉花,或者顺应时代形势,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等,表明农民正逐渐适应市场,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故选
19、C;民族资本主义是使用机器进行商品生产的,与“乡村手工业”不符,排除A;采用机器生产成为共识与“出售棉花、减少织布”不符才非除B;自然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而材料强调乡村手工业才非除Do视角2洋务运动3.(2021.福建选择考T6)下图为甲午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构成图。这主要说明该时期()户部拨款2%.捐罚款等3%地方拨款8%-A.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削弱B.近代军工企业的半殖民地性C.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D.民族资本投资近代军工企业的热忱【解析】选C。据材料“甲午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
20、本来源构成图”可看出此时军工企业资本的主要来源是海关税款,这属于国家资本,即国家资本对军工企业发展起了很大的支持作用,故C正确;图片反映的是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构成,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错误;半殖民地性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而实际上依附于帝国主义,图片中资本来源的构成无法得出这一结论,故B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民族资本在军工企业资本来源中所占的比重,因此看不出民族资本投资近代军工企业的热忱,故D错误。4.(2022.广东选择考T6)表11889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人物主张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铁张之洞李鸿章路)岂有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筹划开矿,炼成铁
21、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产,惟钢轨等项仍购西洋二人争论的问题是()A.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B.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夕M责C.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D.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解析】选D。材料中张之洞认为目前应以储铁为主,修路等事宜可暂缓,而李鸿章认为开矿炼铁花费巨大,不能大范围开展,可以效仿日本,先买西洋钢轨以修建铁路,因此二人争论的焦点是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的问题,故D正确;李鸿章争论中借用日本铁路发展方法,并不能说明要借鉴明治维新才非除A;二者言论中没有涉及夕M责问题才非除B;开矿炼铁与修筑铁路均属于民用工业才非除Co【深探究精归纳】主题中
22、国近代经济的变动材料近代工业工人地域集中情况统计(1894年)地域工人数/人占工人总数比例/%上海3622047.7546.40汉口128501335016.9417.10广州1030013.5813.20天津3080T1804.065.35福州及其附近297032403.924.15九江10001.321.28南京70010000.921.28汕头6000.790.77厦门5000.660.64其他7630767010.069.83共计7585078060100.00注:此表仅包括工厂工人,不包括采矿业工人。摘编自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895年)【讨论】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
23、关中国近代经济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提示:示例1信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近代工业工人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分析:近代工业工人的分布取决于近代工业的分布。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近代工业工人主要分布于沿海沿江地区,其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首先,外国资本主义企业较为集中。两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州、福州、厦门、汉口、天津等地陆续开放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的开放为西方列强的早期资本输出提供了方便,一批工业工人在外国资本主义企业诞生。其次,民族工业较为集中。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一批洋务企业在沿海沿江地区出现,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开平煤矿
24、、福州船政局等。受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陆续在沿海沿江地区产生,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上海发昌机器厂等。这些民族工业也催生了一批工业工人。再次,沿海沿江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交通也更为便利,为近代工业的创办提供了有利条件。综上所述,社会结构的变动受到经济因素变动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又受到时代环境、地理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示例2信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近代经济艰难发展。分析:南京、厦门、九江、汕头在两次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部分外商在中国投资近代工业。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逐步诞生。到1894年,近代工业在中国已
25、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南京、厦门、九江、汕头这些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沿海沿江城市的近代工人较少,全国工厂工人的数量不足8万人,足见近代经济发展之缓慢、艰难。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首先是封建制度的阻碍。甲午中日战争前,清政府仍然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封建专制制度腐朽落后,严重阻碍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其次是西方列强的侵略,特别是经济侵略严重制约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再就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限制了近代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与市场。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经济举步维艰,发展缓慢。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维护民族独立,不断深化改革。【核心整合】1
26、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经济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比重有所下降生产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大大提高了力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TI被迫打开国门,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市场j纭诲爪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经历了抑制政策,商业到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变动向工业化、市场化生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分离.商品经济迅速发展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启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一战争、革命不断.、政局动荡,先天不足,缺乏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以轻工业为主.工业.体系不完整.国族本义展,中民资主发清末至民国政
27、,府前期的鼓励政策,反帝爱国运动推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他前厮策I略曲障(国家施立)(有利的环境和政策)(科技、资金)【拓展延伸】近代西方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项目西方-1.业化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西方工业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政府推行的重商主义政策推动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更是大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中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内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部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发展进程曲折缓慢沙J导力里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商业资本家、工
28、业资本家、金融寡头)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止掌握领导权工业化的次序西方工业化先是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中国洋务企业一开始就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是辅助,而民族工业始终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比重较小,工业结构极不合理考向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建设【研真题明方向】【典例再研】(2023山东等级考T8)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毛泽东强调的是()A.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C.平衡工商
29、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思维导引】素养立意时空观念1956年、中国核心价值一探讨历史进程,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感悟道路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情境载体以1956年,毛泽东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创设学习情境解题思维找关键信息:“国家与工厂的关系”“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二转化信息:毛泽东认为在坚持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下,各个生产单位可以有一定的独立性,强调适当提高,1的生产经营自主权,A正确【命题陷阱】这一时期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重视国家的行政命令,而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B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推行的是公私合
30、营.并不是平衡公私关系,排除C1956年是三大改造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拉义公有制,并不会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排除D【视角体验】视角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特征1.(2023湖南选择考T9)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表产品原煤烧碱电子机棉纱棉布纸火柴卷烟面粉比重28.3%59.4%79.6%46.7%40.3%63.4%80.6%80.4%79.4%据上表推知,当时()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
31、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占比中,大多数行业都占50%以上,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故选Do1949年之前,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只在解放区实施,不能体现全国的情况才非除Ao1949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还没有建立起来,不能说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才非除Bo1952年底,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才提上日程才非除C。2.(2021湖北选择考T9)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工他由此感到
32、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二这说明()A.“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B.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解析】选A。从解放初到1957年,西安人口激增,国营纺织厂的机器都由中国自造,这表明“一五”计划使西安城市化、工业化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社会面貌发生变化,故选A;1992年,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B;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且“完全”说法错误,排除C;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Do视角2国民经济的曲折与调整3.(2021.天津等级考T8)1
33、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解析】选Bo结合题中时间信息可知此时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职工待遇提高得益于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和之后的落实,B正确。A中的“彻底”言过其实,当时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排除;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C排除;1962年的时候我国经济体制属于计划经济
34、体制,D排除。视角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2021.山东等级考T9)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A.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B.合作改造农业生产先进C.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D.开放稳定企业改革【解析】选C。题干中的标题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可见当年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生产建设”,而“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都与此有关,故选C;结合所学可知,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J美帝国主义”不应该是高频词汇,故排除A;B中“合作”“改造”应该是三大改造时期,排除;D中的“企业”“改革”应是2
35、0世纪80年代,排除。5.(2022.山东等级考T9)下图为1983/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比例()40rl_II_I_I_I_I_I_I_I_I年份198319851987198919911993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解析】选D。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1983/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总体在下降,这意味着农业产值相对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3年到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这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
36、推动了不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格局的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比逐渐上升,第一产业产值占比相对下降,D正确;这一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C06.(2022全国甲卷T31)口全民所有制多集体所有制口非公有制1978年1987年上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B.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D.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解析】选B。通过分析1978年与1987年图表可知,全民所有制和集
37、体所有制在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减少,非公有制所占比重增大,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私有制得到发展,民众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就业形式多样,出现了题干所述变动,B正确;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而非强化计划管控,排除C;通过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各经济成分占比情况无法得出当时经济结构调整完成的结论,排除Do【链热点凝认知】主题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材料2013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年届103岁高龄的罗纳德哈里科斯出版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在这本书里,科斯对中国经济变革给出了三个基本性结论
38、:一是,最伟大,,认为开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转型是“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经济改革计划六二是啡计划?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系列事件并非有目的的人为计划,其结果完全出人意料,;三是“意外性,,科斯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哈耶克“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理论的一个极佳案例。【讨论】根据材料,围绕中国经济变革,联系三个结论启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提示:论题:西方经济学者对中国经济变革所做的结论不够完整准确。论述:诸如“意外性”,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调整。从改革的历程看,农村改革推动了1984年的城市改革,在此基础上1992年中共十四
39、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1979年开始的对外开放,经过多年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政策,到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一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核心整合】1.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体制转型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特点: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表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1978年中共
4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特点: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表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3)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以来特点: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表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过去以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潮中去。2.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史传统影响急于求成心理领导人错误估i国际环境影响缺
41、乏经验借鉴社主建道的索会义设路探失,误成、功,表现.形式.,1958年总路线J(“大TJ(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中共八大I(八字方针调整)/周恩来、邓小平“文化大革命”中经济调整,两个核心间期A【拓展延伸】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一次,秋收起义失败后,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二次,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考向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研真题明方向】【典例再研】(2023北京等级考T
42、8)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二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思维导引】素养立意时空观念T1954年核心价值一透过历史现象看发展趋势,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情境载体以政府机关人员工间操、学生早操和课间操创设生活情境解题思维找关键信息:政务院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做工间操;国家体委也推行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转化信息:无论工间操还是广
43、播体操都有利于加强锻炼,增强民众体质,D正确【命题陷阱】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加强锻炼.目的是更好地工作和学习,因此政府的目的不是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排除A材料只涉及政府机关和学校,“社会各行业”的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中的工间操和广播体操不属于竞技体育.排除B材料只是强调政务院和国家体委对锻炼的里视,没有体现民众的态度.排除C【视角体验】视角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2021.浙江6月选考T10)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A.由英国人
44、最早发明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解析】选D。由“1910年”“上海”“汽声”等信息可知,这是对汽车的描述,汽车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故选D。汽车是德国人最早发明的,故排除A。1910年,汽车并非公共交通工具,故排除Bo在汽车之前,中国已经有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它们也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故汽车不能说是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排除C。2.(2021河北选择考T7)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
45、,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解析】选D。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东亚病夫”等蔑称给国人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冲击,有识之士积极支持清政府的防疫要求,有利于唤起民众卫生意识,进而增强民族强健意识,故选D;材料是政府卫生改革,而不是政治改革.排除A;促进民主思想传播与“对城市清洁机构上报”不符,排除B;对个人卫生、防疫等的要求,不一定能提升居民个体素质,排除Co3.(2021湖北选择考T7)博览会是观察社会生活发展演变的窗口,又是汇聚物品和传播知识的平台。下表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表项目武汉劝业奖进会(1909年)西湖博览会(1929年)征集展品类别天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