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94367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工程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工程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工程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工程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编制依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施工图2、本工程采用的标准、规范(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97);(6)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02;(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8)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

2、07-87;(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5)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16)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1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3、 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以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按照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及国家、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

3、,编制具有对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性施工方案。(2)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发挥我公司的技术优势,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管理,加快施工进度,确保业主投资尽快产生效益。(3)充分发挥我公司的整体实力,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4)加强工程进度的科学性、计划性的管理,合理安排机械、材料、劳动力的进退场,确保现场文明整洁。(5)遵循国家及市政府有关环保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噪音。4、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2)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3)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技术规程(GB50497-2009)

4、(4)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5)广西天艺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施工图纸(6)广西城乡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综合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综合楼基坑支护施工图二、工程概况-,项目总用地面积43349,建筑占地面积为4431,总建筑面积为29327,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23331.71,地下建筑面积:5995.32,主楼地上11层,裙楼地上34层,基础为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为6米,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为地下停车库及设备用房。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六度。三、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属滨海平原地貌,地形比较简单,地面

5、较平坦、开阔,周边20米范围内没有建筑物。根据基坑开挖揭露及影响的范围,各土层的分布自上而下为:1、素填土(Q4ml):灰、灰黄色,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及石英砂颗粒组成。该层分布连续,层厚0.31.2m,平均0.71m。2、 含砂粘性土(Q2b3):黄色,湿,可塑状态。主要成分为粘性土,次为石英质粗砂、中砂,粘性土含量约占60%。该层属中偏高压缩性土层,具有遇水浸泡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的不良工程地质特性、该层作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57击/30cm.该层分布连续层厚1.32.8m,平均1.96m。3、 含粘性土砾砂(Q2b2):褐黄、褐红夹浅黄色,湿,稍密状态为主,局部中密。主要成分为石英粗、

6、砾砂和粘性土,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石英砂颗粒直径一般为14mm,多呈次棱角棱角状。粘粒自上而下渐减少,与下部砾砂层呈逐渐过渡关系。该层作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1221击/30cm,平均14.7击/30cm.该层分布连续,层厚2.23.6m,平均2.92m。4、 砾砂(Q2b1):黄、浅黄、灰白色,饱和,中密状态为主,局部稍密。主要由石英砾石及粗砂组成。颗粒呈次棱角次圆状,砾径一般14mm,颗粒级配良好,顶部含少量粘性土。该层作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1318击/30cm,平均15.9击/30cm;作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实测击数一般为N63.5=49击/10cm,平均6.3击/10cm。该层分布连续,层厚

7、(含粘土1透镜体)为6.89.8m,平均8.32m。该层内局部夹粘土1透镜体。粘土(Q2b1):属砾砂层的相变夹层,呈透镜体状分布。灰黄、浅红、灰白等色,饱和,硬塑状态。主要成分为高岭土。切面光滑,摇振反应无,韧性中等。该层作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1215击/30cm,平均13.2击/30cm。层厚为0.53.9m.5、粘土(Q1Z):灰黄、粉红、灰白等杂色,饱和,硬塑状态。成分为高岭土。节面较光滑,摇振反应无,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局部混少量石英砂颗粒而相变为含砂粘土。该层作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1322击/30cm,平均17.5击/30cm。大部分钻孔未钻穿该层,揭示层厚为0.77.0m。6、

8、砾砂(Q1Z):浅黄、灰白色,饱和,中密状态。主要由石英质砾、粗砂组成,砾径一般为14mm,颗粒级配较好,呈次棱角棱角状。该层作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1722击/30cm,平均19.8击/30cm.该层未揭穿,揭示层厚4.65.1m。根据勘察报告并结合相关规范,各土层主要指标详见下表:场地各岩土层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土层名称天然重度r(KN/m3)粘聚力标准值Ck(KPa)内摩擦角标准值k(度)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压缩模量(MPa)Es1-2Es2-4Es4-6素土18.0含砂粘性土18.135.716.61205.77.310.0含粘性土砾砂19.128.233.623010.312.51

9、6.3砾砂19.0130.023011.513.516.5粘土118.780.010.024010.012.015.0粘土18.875.010.025010.612.315.3砾砂19.5130.028013.515.518.5注:表格中除粘土的k、Ck值均为静三轴试验值,其余的k、C k值为快剪试验值,带为经验值。四、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有二层地下水,第一层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石英砾、粗砂中,属孔隙潜水类型,第二层地下水均为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石英砾、粗砂中。1、孔隙潜水:第一层地下水属孔隙潜水类型,主要赋存于粗砂中,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其水位受季节影响,水位变幅与当年降水量关

10、系密切,水位年变幅约23m。勘察时,测得第一层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5.05.4m,黄海高程为6.387.73m,为枯水期水位。砾砂层的渗透系数经验值K=50m/d。2、第二层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砾砂中,属孔隙承压水,具承压性,承压水头约8.0m,粘土其为隔水顶板。砾砂的渗透系数经验值K=45m/d。根据勘察资料,本区水文地质资料及拟建场地附近已有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第一层地下水对本工程地下室直接影响较大,第二层地下水除考虑桩基形式外一般对本工程影响不大,考虑到场地地下水在丰水期水位会上升,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23m,在台风暴雨期间更是会出现上升较快的现象,故本场地的地下室抗浮设防水位建议为黄海高程1

11、0.5m。五、环境条件概况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综合楼拟建场地平坦,基坑周边20m范围内无高耸建筑物及管线,无需对周围建筑物或管线采取其它特殊处理措施。六、支护方案设计及整体稳定性验算根据场地的周围环境及地质条件,采用“土钉墙+坑内管井降水(东侧坑外管井降水)”的基坑支护方案。土钉墙采用土钉+挂网喷砼支护。土钉采用16,长0.8米,网状间距为1.5m,人工打入坡面,土钉墙面层双向钢筋网8200mm,然后喷射100mm厚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形成面板墙,详见设计图;面层上端钢筋网伸入平台1.0m。基坑内周围及中间均匀布置降水井52口,将水位降至基坑开挖最深基底0.5m以下。基坑顶面及基坑底四周

12、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并坡面底部的砾砂层设置泄水管,泄水管水平方向间距1.5m.根据拟建场地的高程和不同土层的变化情况,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综合楼工程基坑放坡按A-A、B-B、C-C、D-D四个剖面的不同放坡系数进行放坡施工,其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详见基坑支护设计图。七、基坑降水设计基坑内主要含水层为石英砾、粗砂,该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和自身的侧向补给,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强,底部为粘土相对隔水层。基坑壁、基底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石英砾、粗砂,为强透水性地层,砾砂层具有饱和状态下受到扰动强度迅速降低的特性,影响基底及侧壁稳定,降水是本基坑工程支护设计的关键。1、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依勘察报告,场地揭露的地层

13、为素土、含砂粘性土、含粘性土砾砂、砾砂、粘土1,场地地下水为孔隙潜水,砾砂是富含水层,为强透水层,厚度较大。根据场地中心初步开挖见地下水稳定水位为埋深约-4.5m,渗透系数K=3.510-4m/s。2、降水方案设计本工程基坑整体开挖深度为6.0米,基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前须把地下水位降至基底最深处0.5米以下。基底位于砾砂(粗砂)上,具透水性强。因此设计基坑内布置管井降水,要求水位降至基坑底0.5m以下。根据设计提供的降水井设计参数,基坑筏板范围以外均匀设置52口降水井,降水井深度拟按6米考虑。4、降水井布置图(详见附图)5、基坑排水设计在坑底距地下室开挖边线及主楼基础超挖基坑坡脚线1.0

14、m位置,布设尺寸(宽高)300200排水沟,排水沟按3%坡度流向集水井中,排水沟用1:3水泥砂浆抹面,厚度15mm;在基坑顶部1.5米范围采用插筋挂钢丝网抹50厚M10水泥砂浆进行坑顶硬化处理。截水沟及排水沟均采用标准水泥砖砌,砂浆抹面方式施工。根据基坑开挖情况及地下水渗漏情况,在拐角位置或每隔30m间距布设一个集水井8008001000mm;施工时根据基坑内现场实际,酌情增加坑内排水沟及集水井。考虑到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的复杂性,在保证基坑安全、方便基础施工、节约成本及推进工期的原则下,施工中在执行本次地下水控制方案中,可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在监理、业主及设计方同意下,合理调整地下水控制

15、方案中排水沟、集水井等布置及工程量。八、 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根据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有关深基坑开挖、支护分部分项工程的规定,本工程基坑开挖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施工前应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5人专家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论证。九、施工部署1、工程目标(1)工程进度目标基坑支护工程计划2013年12月8日开工, 2014年1月8日前完成,持续施工作业天数为30天。 (2)工程安全目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杜绝坍塌、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事故及火灾爆炸事故发生。(3)

16、工程文明施工目标安全生产目标为合格,项目成立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对现场粉尘土,噪音,CT形象等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文明施工。(4) 工程质量目标严格过程控制,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基坑边坡支护分项工程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2、施工准备(1)管理人员配备本着科学管理、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的原则,有目标、有秩序、优质高效完成本工程,我们将配置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对本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造价、标化等进行直接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满足和平衡施工生产诸要素的需求。项目经理部选配有开拓精神,施工经验丰富,服务态度良好,勤奋实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组成,其人员名单如下:项

17、目经理部核心管理人员名单岗 位姓名职责范围项目经理黄 毅负责项目全面管理工作技术负责人林伟杰负责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施工员赵 斌具体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安全员莫定隆负责项目的安全检查管理质检员李国柱负责工程质量监督取样员郑秋霞负责本工程项目的见证取样工作(3)劳动力人员的配置1)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的特点,和复杂的过程,遵循合理分工与密切配合的原则,组织高效率的施工队组。2)做好职工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安排好职工生活,并进行安全、防火、文明施工和遵纪守法教育,使职工严格遵守上级颁发的各项规章制度。3)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特殊工种操作员,如电工、机械工、电焊工、架子工、安装工等人员必须经地市级劳动部门培训,

18、在取得操作证后才能上岗。劳动力人员配置表工 种按施工阶段投入的劳动力情况基坑土开挖土方外运人工抄平基坡护坡机械操作工6司 机16挖土工12钢筋工4电 工2其他用工2226测量员2222合 计102016144)施工机械、具的配置主要施工机具计划表 表1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用途1挖掘机PC320台1挖土2自卸汽车20T台6运土3潜水泵综合台52抽水4空压机12m3/min台1喷锚施工5搅浆机150L台1搅拌水泥浆6砼喷射机15KW台1喷锚砼用7全站仪NTS325台1测量放线8水准仪S3台1测量放线9电焊机16.5kw台2焊接钢筋10钢筋调直机7.5kw台1钢筋制作11钢筋切割机3.0kw台1

19、钢筋制作(4) 技术准备1)、熟悉与会审图纸: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提出问题,尽快进行图纸会审,并作好会审记录,参与方签字盖章,作为施工依据。2)、原始资料调查分析:通过对施工期间的天气状况、施工现场周围建筑物情况,建筑市场供应3)、编制施工图预算: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工程量,列出各施工阶段主要工种、劳动力、主要材料需用量及主要施工机械、台班需用量表,为编制工程进度计划提供依据。4)、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按设计要求,根据地质资料、工程特点,结合现场环境及本单位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做到质量优、工期短,无重伤以上安全事故。5)、分别作

20、好技术和安全交底工作:实行层层交底,分部分项交底工作,并作书面交底存档。6)、资料准备:遵照公司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准备好各种技术资料、质量保证资料、施工管理资料和质量评定表。按施工进度情况及时填好各种评定表,施工中随时整理装订成册。7)、施工前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机械操作前对机械底座、钢丝绳及机械运转情况进行可靠的安全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8)、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验资料。每道工序完成,应经监理单位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5) 物质准备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好各种材料的进场时间,并确定仓库及堆放的面

21、积和地点。2)、定货源、找厂家、看质量、组织好货源,安排好运输车辆。3)、对所需钢筋、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进行采购、检查、验收、入库。钢筋、水泥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验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4)、材料进场后,取样员在监理单位见证人员的见证下,按规定对钢筋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在本工程使用。5)、材料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团安排的地点堆放,保证堆放整齐,施工现场道路通畅。十、施工方案1、施工工艺流程根据本工程基坑设计方案,基坑边坡四周支护为插筋、挂网、喷混凝土,因此,总的工艺流程如下: 土方开挖修整边壁测量、放线安装

22、插筋、挂网埋设喷射砼厚度控制桩干配混凝土料依次打开电、风、水开关、喷射面层砼养护。2、测量放线(1)开工前,检测全站仪、水准仪和钢尺,尽可能减少测量误差。(2)以甲方提供的坐标系统建立平面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的控制和测量校核。通过精确测量,保证平面控制网的尺寸,角度符合规范要求。(3)对建筑物做定位轴线的控制测量和校核,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放出基坑挖土灰线上、上部边线和底部边线和水准标志,并建立控制坐标点。(4)本工程基坑控制点根据设计要求共设置12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距离不超过40m,控制点均设在基坑周边,控制点布置成直线型,以便于复测。设立平面控制点,标桩周

23、围设栏杆保护,并设醒目标志,标桩保存到工程竣工以后,详见基坑监测点平面图。(5)验线:轴线经自验合格后,提请主管领导及有关部门通知甲方验线,在收到验线合格通知后,才可正式使用。3、基坑边坡支护施工(1)操作工艺1)土方开挖基坑土方开挖时要分层分段开挖,边坡锚喷支护要求随土方开挖自上而下分八层进行,第一层开挖10m高程以上的土方,第二层开挖10m7m高程以上的土方,最后是基底整平。每层开挖的水平分段长度也取决于土壁自稳能力,且与支护施工流程相互衔接,一般为l015m 长,每次开挖工作完成时、请现场监理、业主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允许在距离基坑四周边坡一定距离的基坑中

24、部自由开挖,但应注意与分层作业区的开挖相协调。土层条件较好时,各水平分段之间可连挖,土质不好时应采取跳挖。严禁边壁出现超挖或造成边壁土体松动。土方开挖顺序,坡道设置详见土方开挖平面布置图。2)修整边壁A、采用人工修整边坡,以使坡度及平面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坡面平整度控制在5cm以内,坡度控制在3。B、对于易塌的土体视现场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对修整后的边壁立即喷上一层薄的砂浆或混凝土,待凝结后再进行钻孔; 在作业面上先安装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面层后,再进行钻孔并设置土钉; 在水平方向分小段间隔开挖; 先将开挖的边壁作成斜坡,待钻孔并设置锚杆后再清坡; 开挖时沿开挖面垂直击入钢筋和钢管或注浆加固土体

25、。3)安设泄水管基坑边坡泄水管采用f50PVC管,标高为-4.5m,横向间距为1.5m。泄水管为内高外低(坡度5),管周边钻孔 58,外包尼龙网布12层,伸出喷向混凝土边坡面50mm。喷射混凝土时,用水泥袋堵住外管头,防止混凝土塞住管子,混凝土完成后再疏通管子。4、绑扎钢筋网(1)按设计要求绑扎、固定钢筋网。面层内的钢筋网片应与锚杆和其它锚固装置连接牢靠并符合设设计规定的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的要求,垫块采用505050的预制C20砼块,用铁丝绑扎在钢筋网上,间距为10001000。喷射混凝土时钢筋网不应出现晃动。(2)钢筋网片采用绑扎而成,网格偏差控制在10mm范围内。铺设钢筋网时每边的搭接

26、长度应不小于300mm。5、喷射砼喷射混凝土作业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射第一层混凝土的厚度为30mm。喷射混凝土的射距宜保持在0.61.0m范围内,并使射流垂直于壁面,采用螺旋轨道,一圈压半圈的方式进行喷射。(1)如受喷射面有滴水、淋水时,喷射前应按下列方法做好工作:有明显出水点时,可埋设导管排水;导水效果不好的含水土层,可设盲沟排水:(2)混合料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应严防雨淋、漏水及大块石等杂物混入,装入喷射机前应过筛。(3)为确保喷射混凝土的厚度达到均匀,在边壁上每隔1500mm1500mm双向距离垂直打入短钢筋作为厚度控制标准点。(4)喷射混凝土分两层喷射施工,第一层

27、厚度为40,第二层厚度为60,待第一层混凝土终凝前喷射第二层混凝土。(5)在钢筋的部位先喷钢筋与坡面之间的混凝土,以防止钢筋背面出现空隙。喷射混凝土的射距宜保持在0.61.0m范围内,并使射流垂直于壁面,采用螺旋轨道,一圈压半圈的方式进行喷射。(6)喷射中如发现脱落的混凝土被钢筋网架住,应及时清除。喷射砼应插入坑底200mm。(7)喷射时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砼表面平整、湿润光泽、无干斑及滑移流淌现象。6、喷射混凝土养护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天。7、基坑监测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的规定,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

28、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基坑周边环境涉及的有关管理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除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外,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仍应进行必要的施工监测。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8、基坑监测项目(1)基坑监测规定A、基坑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B、基坑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支护结构。地下水状况。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周边建筑。周边管线及设施。周边重要的道路。C、基坑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

29、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2)本工程监测内容要求1)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观测;2)坡顶地面沉降位移观测;3)周围临近建(构)筑物沉降位移观测;(3)观测要求1)根据周边要求,紧靠南侧住宅楼基坑的安全较为重要;2)变形观测精度要求不低于三等精度;3)基准点应在基坑开挖前观测3次,并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值。基坑监测从基坑开挖开始,开挖过程中每天测量一次,挖到坑底十天后每3-5天测量一次,如位移稳定则10天测量一次或更长,基坑回填至0.00时一般可停止观测;4)本基坑安全设计等级及相应的位移、沉降控制值:根据基坑安全设计三级标准,相应的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允许值不大于100mm,预警值取50mm,坡顶沉

30、降变形允许值不大于80mm,预警值取50mm,变化速率临近值小于3mm/d。沉降、位移观测结果要求在当天及时整理,并在2天内反馈给设计单位及工程有关各方;当实际变形值达到预警值时,应及时将全部观测资料函知设计人员,并召开专题会议,由设计人员踏勘现场,听取情况汇报,共同分析有无异常现象,确定是否需要采取补强加固措施,是否需要启动应急预案。(4)巡视检查1)基坑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2)基坑巡视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A、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成型质量;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B、施工工况:开挖后暴露的士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场地地表水、地下水

31、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C、周边环境: 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D、监测设施: 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3)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4)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5)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设计方及建设方等单位。9、基坑支护监测点布

32、置(1)监测点布置一般规定1)基坑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监测点应布置在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并应满足监控要求。2)基坑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应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3)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2)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点布置1)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2)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测点宜按纵向或横向剖面布置,剖面宜选择在基坑的中央以及其他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剖面数量不应少于2个。同一剖面上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10

33、m30m,数量不应少于3个。3)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竖向布置上监测点宜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坚向间距宜为2m5m,数量不宜少于3个。4)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m50m。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

34、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m5m。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3)基坑周边环境监测点布置1)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必要时尚应扩大监测范围。2)位于重要保护对象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监测点的布置,尚应满足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3)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筑四角、沿外墙每lOm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少于3个监测点。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

35、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4)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的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的墙上或柱上、裂缝两侧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宜少于3点。5)建筑倾斜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测点宜布置在建筑角点、变形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设,上、下监测点应布置在同一坚直线上。当由基础的差异沉降推算建筑倾斜时,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上述 (3)条的规定。6)建筑裂缝、地表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个,且宜设置在裂缝的最宽

36、处及裂缝末端。7)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根据管线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设置。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15m25m,并宜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设置间接监测点。8)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点宜按监测剖面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剖面应与坑边垂直,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每个监测剖面上的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个。9)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应布置在靠近被保护对象且有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在竖向

37、布置上测点宜设置在各层土的界面上,也可等间距设置。测点深度、测点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4) 基坑边坡位移监测点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5)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1)一般规定A、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基坑类别、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当地经验和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B、变形监测网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应选在相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在通视条件良好、距离较近、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基准点作为工作基点。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和基准点的稳定性。C、监测仪器、设备和元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满足观测精度和

38、量程的要求,且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应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使用。监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D、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E、监测项目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F、除使用本规范规定的监测方法外,亦可采用能达到本规范规定精度要求的其他方法。(6)裂缝监测1)裂缝监测应监测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必要时尚应监测裂缝深度。2)基坑开挖前应记录监测对

39、象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向、长度、宽度和深度等情况,监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3)裂缝监测可采用以下方法: 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两侧贴埋标志,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也可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量测或摄影量测等。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直接量测法。裂缝深度监测宜采用超声波法、凿出法等。4)O.lmm测精度不宜低于O.lmm,裂缝长度和深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lmm。(7)地下水位监测1)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量测。2)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3)潜水水位管应在基坑施工前埋设,滤管长度应满足量测要求;承压水位监测时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之

40、间应采取有效的隔水措施。4)水位管宜在基坑开始降水前至少l周埋设,且宜逐日连续观测水位并取得稳定初始值。(8)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9)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10)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12)出现

41、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5)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10、监测报警(1)基坑工程监测必须确定监测报警值,监测报警值应满足基坑工程设计、地下结构设计以及周边环境中被保护对象的控制要求,监测报警值应由基坑工程设计方确定。(2)基坑内、外地层位移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得导致基坑的失稳。2)不得影响地下结构的尺寸、形状和地下工程的正常施工。3)对周边已有建筑引起的变形不得超过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或影响其正常使用。4)不得影响周边道路、管线、设施等正常使用。5)满足特殊环境的技术要求。(3)基坑工程监测报警值应由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值共同控制。(4)基坑及支护结

42、构监测报警值应根据土质特征、设计结果及当地经验等因素确定;当无当地经验时,可根据土质特征、设计结果确定。(5)基坑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应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6)基坑周边建筑、管线的报警值除考虑基坑开挖造成的变形外,尚应考虑其原有变形的影响。(7)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拨出的迹象。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

43、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6)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11、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信息反馈(1)监测分析人员应具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工程测量的综合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及时提供可靠的综合分析报告。(2)现场量测人员应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监测分析人员应对监测报告的可靠性负责,监测单位应对整个项目监测质量负责。监测记录和监测技术成果均应有责任人签字,监测技术成果应加盖成果章。(3)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2)监测记录应有相应的了工况描述。3)监测数据的

44、整理应及时。4)对监测数据的变化及发展情况的分析和评述应及时。(4)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和转抄。(5)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应进行重测。(6)监测项目数据分析应结合其他相关项目的监测数据和自然环境条件、施工工况等情况及以往数据进行,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7)技术成果应包括当日报表、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技术成果提供的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并宜用文字阐述与绘制变化曲线或图形相结合的形式表达。技术成果应按时报送。(8)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信息反馈宜采用专业软件,专业软件的功能和参数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宜具备数据采集、

45、处理、分析、查询和管理一体化以及监测成果可视化的功能。(9)基坑工程监测的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和技术成果应进行组卷、归档。(10)当日报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当日的天气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工况。2)仪器监测项目各监测点的本次测试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值等,必要时绘制有关曲线图。3)巡视检查的记录。4)对监测项目应有正常或异常、危险的判断性结论。5)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的监测点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分析和建议。6)对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详细描述,危险情况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分析和建议。7)其他相关说明。当日报表宜采用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附录A附录G的样式。(11)阶段性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该监测阶段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概况。2)该监测阶段的监测项目及测点的布置图。3)各项监测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