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千克和克”的教学为例.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98947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核心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千克和克”的教学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聚焦核心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千克和克”的教学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聚焦核心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千克和克”的教学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聚焦核心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千克和克”的教学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聚焦核心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千克和克”的教学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焦核心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千克和克”的教学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核心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千克和克”的教学为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聚焦核心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干克和克”的教学为例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虽然丰富多样,但都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有效开展教学离不开问题的引领,每一节数学课堂都由一个一个的问题串联着。那么一节精彩的数学课就要聚焦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展开一个个的关联问题,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间获得知识。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为例,用一节课堂实例来对核心问题进行梳理,以核心问题为导向设计问题串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预习反馈教师在上课伊始先进行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购买一些食物时,要想知道它们的重量,通常会怎么办?”通过这个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兴趣。接着,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图片,如水果、蔬菜等,并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食物。随着图片的呈现,教师问学生:“你们在购物时,是怎么知道物品的重量的?”一边在黑板上板书“掂一掂、称一称: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提示和引导学生了解称重的常见方法。然后,教师进一步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购物时的经验,并依次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做法。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确保学生对称重问题的理解更加准确和全面。(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和展示购物图片,教师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思考问题、预习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学

3、生的参与度、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学生尝试称一称重量教师首先将不同袋子中的红枣展示给学生看,并告诉学生每个袋子里的红枣重量不同。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掂一掂感受它们的重量。接着,教师提出问题:“红枣究竟有多重呢?我们要如何知道它们的准确重量?”教师引导学生想到用台秤来称红枣的重量。教师给每个学生一个红枣,然后请学生将红枣放在台秤上。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台秤上指针的变化,并问学生:“指针的变化代表了什么意思?”学生意识到红枣的重量与指针位置变化的关系。接下来,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台秤的秤面,并鼓励学生回答:“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可以观察到刻度线

4、,并意识到刻度上的数字表示重量。(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亲身体验红枣的重量变化,理解掂一掂和称一称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测量红枣的重量。教师设问学生指针的变化和刻度“1”的含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刻度,提高了学生刻度读数的能力。)(三)认识秤面,认识千克教师询问学生是否知道“kg”代表什么,然后解释“kg”是千克的符号。教师指出当台秤上的指针指着1时,表示物体重1千克。接着,教师追问:“那么如果指针指着2呢?你们能否通过观察得知这个台秤最多能称多重的物品呢?”教师进行讲解时,首先指出台秤上的刻度表示的是重量,然后解释指针的指示与刻度的对应关系。教师告诉学生:当指针指着2时,表示物

5、体的重量为2千克。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台秤最多能称多重的物体呢?教师希望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台秤的量程。接下来,教师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台秤面上的刻度,并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台秤上最大的刻度值来找出答案。这样的设计在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重量单位“kg”和刻度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教师提问和讲解,学习了“kg”的含义,了解了指针指示的重量单位,同时培养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刻度来回答问题,加深了学生对刻度和量程的理解。)(四)再次称重,建立1千克的重量概念教师询问学生能否说出红枣袋子的重量,引导学生再次使用台秤称一称

6、红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概念。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将红枣放在台秤上,观察指针的变化,然后确认红枣的重量。教师可能会提醒学生注意指针是否指向a刻度位置,如果是的话,那么红枣的重量就是1千克。接下来,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述红枣的重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这袋红枣的重量是1千克J或者“我通过称一称红枣的重量,发现它有1千克这样学生可以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际操作,教师让学生尝试使用所学的方法来估计红枣的重量,并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红枣的重量,并提出问题让他们运用刚学的方法再次称一称红枣。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

7、的参与度。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更具体地感知和理解1千克的重量。这样的设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够更细致地感知物体的重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1千克的重量概念。)(五)进一步体验1千克的重量教师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体验拎一拎、称一称1千克的大米。教师设问:“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同时让学生把称出的大米倒进袋中,然后轮流用手拎一拎,用心感受。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亲身体验1千克的重量。接着,教师让学生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1千克的鸡蛋。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同样是1千克的鸡蛋,为什么各组数出的个数有差别?”通过让

8、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鸡蛋的体积和重量的关系,使其进一步认识和理解1千克的重量概念。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明确整千克数。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1千克鸡蛋大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教师希望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进一步巩固整千克数的概念。(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体验了1千克的重量,并从中建立直观感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鸡蛋个数和重量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整千克数的含义,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增强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巩

9、固与提高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每个小组成员称一称1千克鸡蛋,并轮流拎一拎以估计其重量。小组合作数一数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教师首先设问学生:“你们通过拎一拎和估计它的重量,觉得1千克鸡蛋有多重?”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运用他们的经验和观察进行推测和估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下数一数1千克鸡蛋的个数,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各组可能有不同的数目?”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鸡蛋的大小因素对个数估计的影响,并引导他们讨论不同估计结果的原因,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2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呢?你们能用自己的经验和估算方法给

10、出一个大致的答案吗?”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运用他们对1千克鸡蛋的估计和经验进行类似的推理和估算,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巩固和提升对重量和数量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拎一拎和估计的方式,感知1千克鸡蛋的重量,并回答1千克鸡蛋有多重的问题。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对重量进行直观的感知和估计,并运用经验和感觉来给出答案。接着,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数一数1千克鸡蛋有多少个。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各组可能有不同的数目的问题。这个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数量的概念和具体实物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数量和重量之间关系的认识。显然,借助问题与实际操作

11、的设计,教师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进一步加深对重量和数量的理解和应用,并通过问题的引导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二、教学反思1 .创设情境问题和预习反馈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激发了他们对问题的探索欲望。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针对课程内容设计更具挑战性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并展开讨论和探索。这些问题可以有多个解决方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教师还可以在每堂课前要求学生进行相关预习,通过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教师可以

12、提供反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2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物体的重量,并通过提问和引导加深学生对重量和千克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千克”的感知和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今后,教师要进一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物体的重量,深入理解千克的概念。例如,让学生用秤量不同物体的重量,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重量的概念。另外,教师要进一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化对重量和千克的理解。例如,可以问学生:“你觉得什么物体会比较重?为什么?”或者“如果把一个1千克的西瓜和一个1千克的

13、铁块放在秤上,它们是否一样重?”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思考物体的重量和千克的概念。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巩固和提升对重量和数量的认识和应用能力。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让他们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前,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的核心问题,并将其转化为适合小组合作的形式。核心问题应该挑战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可以分配不同的角色和任务给小组成员,以确保每个角色的任务都与核心问题密切相关,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和解决核心问题。总之,教师要将聚焦核心问

14、题更好地渗透在小组合作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效果。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促使他们思考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设计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思考如何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等,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思考如何更好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