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汇总(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汇总(12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一框题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其中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公有制经济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公有制经济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作出贡献)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发展生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实现共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I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II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
3、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2 .非公有制经济范围: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情景材料】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概括起来说,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作用: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
4、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3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二框题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 .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
5、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依法治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造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典例】运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联通“混改”意义。中国联通“混改”,表明国有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中国联通“混改”,实行规范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革,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中国联通“混改”,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
6、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 .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人、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7、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拓展】企业自身而言,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框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人的需求无限性和资源相对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一、市场调节1 .市场决定资
8、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2 .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3 .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二、市场体系1 .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商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等各类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2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3 .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
9、措施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要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三、市场缺陷1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公共物品、特殊物品不能由市场调节,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否则就不能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民生活,严重影响社会安定。2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人差距拉大。第二框题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 .坚持党
10、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2 .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3 .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4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二、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1 .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
11、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口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 .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形势财政政策(财政部)货币政策(央行)效果通货膨胀(供不应求)紧缩的财政政策(增收减支)从紧的货币政策(提准加息等)调节经济总量平衡,CPI涨超3%提高税率、减发国债等减少流通中货币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通货紧
12、缩(供过于求)CPI连跌三个月或PPl同比下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收增支)减税降费、增发国债等宽松的货币政策(降准降息等)增加流通中货币量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节,是通过逆周期调节以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上保持平衡)。在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通常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近年来,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总之,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综合探究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
13、场经济体制一、市场机制有效1,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完善主要有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二、微观主体有活力1 .企业内部:要合理分配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有效沟通、反应及时、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要培育有利于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企业文化。2 .企业外部: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和投资的积极性;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三、宏观调控有度4m三n1 .防
14、通胀与稳就业之间存在负相关。(菲利普斯曲线)2 .为了让宏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第一框题坚持新发展理念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 .含义: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
15、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2 .意义: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二、贯彻新发展理念1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
16、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开放是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
17、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第二框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国家强
18、,经济体系必须强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才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ItM*tr体鼠.t01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 .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人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3 .总体要求: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
19、推进。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2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3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四块三带五大城市群;一
20、带一路总之,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口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题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性质: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
21、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温馨提示】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一前提;生产力发展水平一物质基础;劳动的性质和特点一直接原因。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积极意义:有利
22、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2 .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还包括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3 .弘扬劳动精神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 .原因:收人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 .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以经济建
23、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初次分配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再分配方面,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消除贫困。做好巩固
24、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第二框题我国的社会保障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 .为解决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意义)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减震器”,通过防范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调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的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和他助,推动
25、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类型对象地位内容方式社会保险公民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等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社会无法维持最低生历史最悠久;最后一道防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政府通过国民收入救助活水平的公民线障等再分配社会福利“老、残、妇、儿”和其他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福利津贴政府和社会提供社会优抚现役、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国家和社会提供其他企业年金、社区服务等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 .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26、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 .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3 .要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总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创造性劳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7、,倡导和践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探究一弘扬劳动精神与投身创新创业1 .感悟劳动价值,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正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和今天的成就,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拾起袖子加油干!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C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协作共进、追求卓越。这些
28、精神,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2 .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创新创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弘扬“企业家精神”一一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创业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企业既要追求经营利润,又要坚持诚信原则;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
29、实现自身发展,又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总之,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O我们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斜杠青年)!探究二推动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1 .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一方面,发展经济要消耗资源、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损害;保护生态环境,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定时期影响经济发展(如我们为了落实“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需要限制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发展经济才能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技术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发展绿
30、色循环生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既不能为了发展经济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也不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2 .反思生活中不合理、不绿色的消费现象,就如何建设绿色学校或绿色社区提出你的建议。例如:浪费水电、浪费粮食、过度包装、使用一次性筷子等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的消费,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具体建议如下加强环保教育;树立环保理念;美化校园环境;开展环保实践(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手抄报设计、主题演讲、垃圾分类回收、节约纸张、随手关灯
31、关水等)3 .我们要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探究三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1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精神: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支持贫困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等2 .关于“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认识。“共同富裕”中,“富裕”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体现着物质丰富、精神富足和生活
32、宽裕程度;“共同”体现的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富裕,区域、城乡及个体间存在适度差异是正常的,不能要求所有地区、所有人同时富裕;共同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不能要求不同区域、不同人群都达到全国一致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可以后富的地区和人们奠定物质基础和提供经验借鉴,通过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跨区域的扶贫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例如“闽宁模式”);开展扶贫帮扶,坚持政府主导、引导鼓励社会参与,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帮扶的大扶贫格局;实施“传帮带”,激发内生动力,增强与拓展脱贫的可持续性。总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