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_T 2241-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浮勘察标准.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07819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6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_T 2241-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浮勘察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DB11_T 2241-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浮勘察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DB11_T 2241-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浮勘察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DB11_T 2241-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浮勘察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DB11_T 2241-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浮勘察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11_T 2241-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浮勘察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_T 2241-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浮勘察标准.docx(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北京市地方标准DB编号:DB11/T22412024建筑与市政工程抗浮勘察标准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standardforupliftpreventionofbuildingsandmunicipalengineering20244)4-01发布2024T(三)I实施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联合发布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浮勘察标准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standardforupliftpreventionofbuildingsandmunicipalengineeringDBl1/T22412024主编单位:

2、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日期:2024年07月Ol日2024北京MXX.-刖三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实施,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京市监发(2023)4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调查与勘探;5抗浮设防水位;6抗浮评价与勘察成果。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

3、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归口、组织实施,并负责组织编制单位对具体技术内容进行解释。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标准化中心负责标准日常管理。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标准化中心(电话:55595000,邮箱:bibb300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北京市水文总站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航天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

4、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周宏磊、韩靖、周载阳、李厚恩李建光、刘长青、王慧玲、李海军白国营、吕京京、李世民、刘春刘翠珠、侯东利、黄骁、梁涛王军辉、王树芳、朱辉云、王丽亚王鑫、张宇翔、马秉务、王维理王颖娟、孟维举、白同宇、陈一唱张嘉慧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武威、化建新、王笃礼、戴育华叶超、高文新、郭明田目次1 总则12 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33 基本规定44调查与勘探53.1 一般规定53.2 资料搜集53.3 工程水文地质调查与测绘63.4 勘探与测试85抗浮设防水位105.1 一般规定105.2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05.3 远期最高水位预测115.4 抗浮设防水位确定126抗

5、浮评价与勘察成果14附录A工程水文地质分区15附录B地下水水位基准18附录C地下水历史高水位21附录D数值分析法基本要求23本K准用词说明27引用名录28附:条文说明30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andSymbols22.1 Terms22.2 Symbols33 BasicRequirements44 SurveyandExploration54.1 GeneralRequirements54.2 DataCollection54.3 EngineeringHydrogeologicalSurveyandMapping64.4 Exploration

6、andTesting85 Groundwater1.evelforUpliftPrevention105.1 GeneralRequirements105.2 EngineeringHydrogeologicalConditionAnalysis105.3 1.ongTermHighestGroundwater1.evelPrediction115.4 DeterminationofGroundwater1.evelforUpliftPrevention126 UpliftPreventionAssessmentandInvestigationResults14Appendix A Engin

7、eeringHydrogeologicalZoning15Appendix B ReferenceGroundwater1.evel18Appendix C RecordedHighestGroundwater1.evel21Appendix D BasicRequirementsforNumericalAnalysisMethods23ExplanationofWordsUsedinThisStandard271.istofQuotedStandards28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301总贝U1.0.1为在北京地区建筑与市政工程抗浮勘察工作中贯彻执行国

8、家有关的技术、经济与环境管理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障安全和质量,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新建扩建、现状改建、内部改造的建筑与市政工程勘察工作中,针对工程抗浮所开展的调查与勘探、抗浮设防水位确定与抗浮评价等工作。1.0.3工程抗浮勘察工作应因地制宜、系统分析,提供资料真实、评价合理的勘察成果。1.0.4工程抗浮勘察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B1术语2.1.1抗浮设防水位groundwaterlevelforupliftprevention抗浮评价计算所需要的、保证抗浮设防安全和经济合理的场地地下水设计水位。2.1.2工程抗

9、浮勘察gtechnicalinvestigationforliftpreventi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阶段,针对工程抗浮开展的资料搜集、调查与测绘、勘探与测试、分析评价,并在勘察成果中提供抗浮设防水位、抗浮措施建议等技术工作。2.1.3工程水文地质分区engineeringhydrogeologyzoning为开展工程抗浮勘察工作,按照场地的地形地貌、自然地面以下约50m深度以内的含水层特征、地下水分布、水位动态等,对北京市平原区进行的分区。2.1.4远期最高水位predictedlongtermhighestgroundwaterlevel场地地下水在工程设计工作年限内的最高水位预测值。2.1

10、.5地下水高水位基准referencehighgroundwaterlevel在因素叠加法中,用于预测远期最高水位的起算水位。2.1.6因素叠力口法groundwaterlevelsuperpositionmethod在地下水高水位基准的基础上,叠加考虑影响地下水水位的主要因素,预测远期最高水位的方法。2.1.7历年高水位法recordedhighestgroundwaterlevelmethod将通过长期观测或调查与勘探所获得的地下水最高水位作为远期最高水位的方法。2B2符号Hmax一远期最高水位;II0-地下水高水位基准;Hg-地下水历史高水位;h-地下水水位升幅;n-区域水位升幅影响系数

11、;Pmax一最大孔隙水压力;hmax最大水头高度;Yw一水的重度;Z标局O规定3.0.1当建筑及市政工程有抗浮需要时,应进行工程抗浮勘察工作,勘察成果应纳入工程勘察报告。3.0.2工程抗浮勘察前应取得工程设计资料,明确对工程抗浮勘察工作的相关要求。3. 0.3工程抗浮勘察应结合工程水文地质分区,开展下列工作:1搜集气象与水文资料、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相关建设及规划资料;2开展工程水文地质调查与测绘;3查明地下水赋存条件,分层量测地下水水位,进行水压力测试和水文地质试验;4分析工程水文地质条件,预测远期最高水位,提出抗浮设防水位建议值,并提供抗浮措施建议及相关参数。3.0.4建设场地所处的工程水

12、文地质分区可按本标准附录A图A.0.1初步确定,具体分区应根据场地调查与勘探成果,结合附录A表A.0.2的分区特征确定。调查与勘探一般规定4.1.1工程抗浮勘察应进行资料搜集、工程水文地质调查与测绘,并针对性地布置勘探与测试工作。4.1.2工程水文地质调查与测绘的范围和精度应能满足抗浮分析与评价的需要。1 2资料搜集4. 2.1工程抗浮勘察应搜集气象、水文、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建设与规划等资料。4. 2.2气象资料的搜集应包括下列内容:1 降水量、蒸发量的多年变化;2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年降水量、最小年降水量。4. 2.3水文资料的搜集宜包括下列内容:1地表水的常年水位、洪水位;2地表水引水调

13、蓄、生态补水等。4. 2.4区域地质资料的搜集应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内容。4.2. 5水文地质资料的搜集应包括下列内容:1含水层及地下水水位、水质;2地下水露头(井、泉)位置、类型、水量;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4地下水开采、禁采和限采、回补等。4. 2.6建设与规划资料的搜集宜包括下列内容:1场地周边工程建设资料;2地下水涵养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资料;3城市用地规划与建设规划等。工程水文地质调查与测绘4.3.1工程水文地质调查与测绘的范围应涵盖工程建设场地并满足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分析的需要,比例尺宜选用1:5001:5000,条件复杂时比例尺宜适当放大。4. 3.

14、2工程水文地质调查与测绘的观测路线宜按下列要求布置:1沿垂直岩层(或岩浆岩体)、构造线走向;2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3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4沿含水层、含水带走向。4.3.3工程水文地质调查与测绘的观测点宜布置在下列地点:1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岩相变化带等;2地貌分界线和地质现象发育处;3井、泉、钻孔、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和地表水体等。4.3.4地形地貌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地形隆起突变、斜坡场地、低洼地带、临水场地等的起伏变化,地貌形态及成因类型;2地形变迁历史及场地填方、挖方情况。4. 3.5地表水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地表

15、水体类型、岸坡及底部的衬砌和渗漏情况;2地表水的现状水位和变化情况;3河流、沟渠等改道和变迁、水量变化情况。4.3.6地下水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地下水赋存条件,地下水流向及其变化情况;2历年最高地下水水位、近3年5年最高地下水水位以及现状地下水水位、水位年动态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等;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4场地周边工程采用的抗浮设防水位及抗浮措施;5可能对地下水流场产生影响的地铁、管廊、市政管道等线状地下工程情况;6场地及周边设施渗漏水、建筑肥槽积水等情况;7挖方、填方工程引起的场地地形地貌、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等变化情况;8当有泉水出露时,应确定泉的类型,实测泉水的流量和出露点高程。

16、4.3.7当建设场地位于洪泛区、蓄滞洪区、延庆平原区时,尚宜调查建设场地上游的汇水面积、地下水分布特征,分析是否为淹没区、地下水溢出带、湿地。4.3.8当建设场地位于山前坡洪积扇地带时,现场调查尚宜包括下列内容:1山前坡洪积扇的形态、分布范围、前后缘标高及地面标高的变化情况;2山麓至坡洪积扇前缘的岩性变化及垂直方向上多元结构的特征;3山前地带水井的地下水水位、水量变化及季节性开采情况。4.3.9当建设场地位于山区时,现场调查尚宜包括下列内容:1河道及阶地、冲沟及山间台地第四系的物质组成;2坡面汇水面积、泄水通道及地下水分布特征;3矿井、巷道、溶蚀孔洞及其积水情况;4地层成因类型、产状与厚度、裂

17、隙发育程度,地层透水性及变化规律等;5断层位置、类型、导水性,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充填情况及富水性,褶皱类型及富水性等。勤探与测试4. 4.1勘探应查明地下水分布条件和水位状况,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遇地下水时应量测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多层地下水应分层量测水位;2稳定水位距初见水位量测的时间间隔按地层的渗透性确定,对砂土和碎石土,间隔时间不得少于0.5h,对粉土和黏性土,不得少于8h;3水位量测读数至厘米,精度不得低于2cm。4. 4.2当缺乏地下水水位长期观测资料时,勘察期间宜布设专门的地下水观测孔,开展地下水水位观测。5. 4.3专门的地下水水位观测孔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下水水位观测孔应

18、分层设置,每层地下水的观测孔数量不宜少于3个;2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地下道路、输水隧道等线状工程,每100OnI不宜少于1组观测孔;3当跨越不同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水位变化较大时,观测孔数量应适当增加;4应根据地下水分布条件及工程需要确定孔深及孔身结构,观测孔口径不宜小于50mm,滤水管应置于观测目标含水层中。4.4.4地下水水位的长期观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76的规定。4.4.5当采用数值分析法预测远期最高水位或抗浮评价需要时,应提供场地的水文地质参数。水文地质参数宜通过现场试验获取,测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4.4.6建设场

19、地渗流分析评价需要时,可进行孔隙水压力测试,测试点数量不宜少于3组,每组测试点在深度方向上根据地层结构布设测点,每个主要弱透水层不宜少于1个。抗浮设防水位1 一般规定1.1.1 抗浮设防水位应在综合分析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远期最高水位的基础上,结合工程设计条件确定。5.1.2远期最高水位预测应根据场地所处的工程水文地质分区,选用历年高水位法、因素叠加法或数值分析法。5.1.3 对于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地下道路、输水隧道等线状地下工程,应根据沿线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结构埋深变化情况,分区、分段提供抗浮设防水位。5.1.4 当建设场地跨越不同地貌单元、水文地质单元,或室外地坪高差较大时,应结合工程设计条

20、件,分区提供抗浮设防水位。12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分析5. 2.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宜包括下列内容:1地下水的埋藏、分布、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2各层地下水的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及各层地下水间的水力联系;3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对区域地下水水位的影响;4地下水的开采、禁采、限采、回渗补给等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5.2.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场地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条件及与区域地下水的对应关系;2场地的工程水文地质分区;3周边地表水体与场地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及其对场地地下水水位的影响;4周边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所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对场地地下水水位的影响;5场地及周边

21、挖方、填方等活动对场地地下水水位的影响。迁期最高水位预测5. 3.1当建设场地位于平原区的A区、B区、C区时,宜采用因素叠加法,按式5.3.1计算远期最高水位。Hmax=H0+hi+h2(式5.3.1)式中HmaX一远期最高水位(m);H0-地下水高水位基准(m),按照本标准5.3.2条确定;%区域水位升幅(m),按照本标准5.3.3条确定:h2-场地水位升幅(m),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确定,其取值不宜小于零。5. 3.2地下水高水位基准HO应取以下地下水水位的最高值:1按本标准附录B确定的地下水水位基准;2勘察时场地近3年5年的最高水位;3勘察时场地内测量的最高水位。5.3.3区域水位升

22、幅Ahi应按式5.3.3确定:h1=(Hg-H0)(式5.3.3)式中Hg-地下水历史高水位(m),按本标准附录C确定;当调查与勘探获取的地下水水位高于附录C的水位时,应取高值;当地下水历史高水位Hg小于HO时,计算时H2取Ho。n-区域水位升幅影响系数,应分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确定,当无经验时,可按表5.3.3确定。表匹域索位升幅影响系数工程水文地质分区A区B区C区区域水位升幅影响系数0.70.90.51.O0.61.0注:1.当场地位于A区,(Hg-Ho)大于IOm时n宜取高值,小于5m时n宜取低值,5m1011时n宜内插取值;2.当场地位于B区、C区,(Hg-H0)大于2m时n宜取高

23、值,小于Im时n宜取低值,Im2m时n宜内插取值。5.3.4当建设场地位于平原区的D区、E区时,宜采用历年高水位法,按本标准附录C确定远期最高水位;当调查与勘探获取的地下水水位高于附录C的水位时,按高水位值确定。5.3.5 当建设场地位于平原区的AO区时,应根据场地的调查与勘探成果,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地表汇水、地层分布、地下水分布与补径排条件、工程建设活动等因素,确定远期最高水位。5.3.6 当场地位于分区界线附近时,应分析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按不利工况确定远期最高水位。5.3.7当建设场地地势低洼且有可能发生淹没、浸水时,其远期最高水位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积水及内涝情况、场地及周边设计地坪

24、、排水条件等因素确定。5.3.8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宜采用数值分析法确定远期最高水位,数值分析法按本标准附录D.1相关要求执行:1场地因挖方、填方等原因造成地形地貌或地层条件变化较大;2场地位于Ao区、山区、邻水地区;3其他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抗浮设防水位确定5.4.1当建设场地位于平原区时,抗浮设防水位宜按照场地远期最高水位取值。当场地远期最高水位高于设计室外地坪标高时,抗浮设防水位宜考虑设计室外地坪标高、结构条件、场地防排水措施综合确定。5.4.2当建设场地位于平原区的B区、C区,考虑地层渗透性、基础埋置深度等条件的影响时,抗浮设防水位也可按本标准附录D.2采用垂向一维渗流模拟方法确

25、定。5.4.3当建设场地位于山区时,抗浮设防水位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1含水层、隔水层结构,岩体裂隙及溶蚀发育情况;2地下水类型、埋藏和分布特征,场地和邻近区域历年高水位;3大气降水、场地汇水及排水条件;4挖方、填方和场地形成工程对坡面径流和地下水径流的影响;5斜坡地带且场地标高随坡地变化较大时,宜分区考虑坡地和场地地形条件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6场地位于邻近河道的山间台地、阶地,应考虑洪水水位与场地室外地坪关系、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抗浮评价与勘察成果6. 0.1工程抗浮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根据可能影响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各种因素分析抗浮设防水位;2对线状工程,当水文地质条件存在差异时,应分段

26、进行分析评价;3对山区工程,应根据场地地下水补给和排泄条件,分析抗浮问题;场地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较大时,应分区进行分析评价。6. 0.2应提出施工期间采取必要措施保持干槽作业及根据结构、覆土等荷载的变化动态调整地下水控制措施的要求。6.0.3勘察成果中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气象水文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2勘察期间地下水水位、建设场地近3年5年最高地下水水位和历年最高地下水水位;3地下水类型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4场地地形变化、工程活动引起场地地下水水位,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条件变化;5抗浮设防水位建议值;6抗浮措施建议以及抗浮设计和施

27、工所需的相关参数,地下水水位长期观测建议;7相关附件:观测孔、试验孔等孔身结构,水位量测数据、水文地质试验曲线等相关图表。附录工程水文地质分区A.0.1建设场地工程水文地质分区可按图A.0.1初步确定。ftl明巾微现好HX图A.O.2建设场地工程水文地质分区宜按表A.0.2的分区特征确定。表2北京市平原区工程水文地质分区特征(自然地面下约0以内)分区地形地貌含水层特征地下水分布水位动态AO区分布于各大冲洪积扇顶部的山前地带,紧邻山区,地形有起伏,坡度在1%5%左右。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碎石土及全风化、强风化基岩。地下水分布规律不明显。水位主要受地形地貌、大气降水影响,呈现季节性变化,A区分布于各大

28、冲洪积扇的上部,地形基本平坦,平均坡度在1%15%左八,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卵石、砂砾石,永定河及潮白河冲洪积扇的砂卵石层较厚。分布1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潜水水位受大气降水、人工开采影响显著,多什:来变化较大。生态补水时,补水河道沿线地下水回升明显OB区分布于各大冲洪积扇的中部,地形基本平坦,平均坡度在15%左右.浅部含水层岩性以粉土、粉细砂为主,比较薄;较深部含水层岩性以砂卵石层为主,比较厚。分布23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承压水,局部地区有上层滞水。潜水水位多年来总体变化不大,水位受降水下垫面及管道渗漏影响;承压水水位受人为因素影响,多年来变化较大。C区分布于各大冲洪积扇的中下部

29、,地形平坦,平均坡度l%o浅部含水层岩性以粉土、粉细砂为主,夹薄层砂卵石;较深部含水层岩性以细中砂为主,层数较多、较厚。温榆河及蓟运河冲洪积扇的砂层厚度较薄。分布34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承压水,局部有上层滞水。潜水水位多年来总体变化不大,水位受降水下垫面及管道渗漏影响;承压水水位受人为因素影响,多年来变化较大。D区分布于各大冲洪积扇的下部,地形平坦,平均坡度l%o浅部含水层岩性以粉土、粉细砂为主,比较薄;较深部含水层岩性以细中砂为主,层数较多、较厚。分布35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承压水,局部有上层滞水。潜水水位多年来总体变化不大;承压水水位与潜水动态规律塞本一致。E区主要指延庆平

30、原区。由山区向山前冲洪积扇、山间平原过渡,地面坡度在1%5%变化。山前地带含水层主要为砂卵石、碎石层,表层黏性土层和粉土层厚度一般小于5唳自四周至平原区中部,含水层由碎石土层渐变为砂土层、粉土层为主,局部为含砂砾石层。分布14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承压水。潜水水位埋深一般小于5m;承压水具有高承压水头,承压水水位局部接近潜水,甚至高出地面。潜水水位多年来总体变化不大;承压水水位与潜水动态规桎基本一致。注:1平原区约50m深度内分布的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三类;2A0区和A区潜水主要分布于地面以下50m深度内的砂卵石、砂砾石层中;B区、C区、D区、E区潜水主要分布于

31、地面以下Iom深度范围内的粉土、砂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入渗和渗漏补给;3上层滞水主要分布在城区IOm深度内的粉上、砂上和人工填上层中,该类型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管线渗漏补给;4承压水主要分布在B区、C区、D区、E区埋深Iom以下的砂土、卵砾石层中,稳定水位一般在含水层顶板以上呈承压状态,部分区域低于含水层顶板呈无压状态,其承压(无压)性随着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变化而转化。5降水下垫面指降水入渗的陆地表面,包括硬化地面、透水地面、绿地等。附录地下水水位基准B.0.1A区地下水水位基准可按图B.O.11确定,B区、C区地下水水位基准可按图B.0可2确定。B.0.2当场地位于等值线覆盖范围以内时,

32、地下水水位基准可内插确定;当场地位于A区、B区,且在等值线覆盖范围以外时,宜结合场地地形变化规律,搜集分析近年高水位资料确定。in区地下水水位必rw倒调I11T224l-21U2IMm卜冰水WU和等倒纹时附录地下水历史高水位C.0.1平原区地下水历史高水位可按图COl确定。C.0.2当场地位于等值线覆盖范围以内时;地下水历史高水位可内插确定;当场地位于A区、B区,且在等值线覆盖范围以外时,宜结合场地地形变化规律,搜集分析历年高水位资料确定。C. 0.3当按照图C.0.1确定的B区、C区、D区场地水位低于现状地面标高3m以上,或高于现状地面时,历史高水位应进一步分析场地及周边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综

33、合确定。图1OII加卜尔力史高水位*附录数值分析法基本要求1平面二维和三维数值分析法D.1.1数值分析工作应包括模型建立、模型识别、模型验证和水位预测等内容,其中模型应包括概念模型、数学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D.1.2概念模型建立应符合下列要求:1模型应设置自然渗流边界,对于自然渗流边界以外的其他边界,可根据多年流场情况设为人工边界;人工边界类型宜以给定流量边界或混合边界为主;2可对模型含水层进行概化,但应能反映场地及区域地下水分层情况;3模型中源汇项应充分反映其时空变化规律。D.1.3数学物理模型建立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建立三维渗流模型,当场地位于单一含水层或结构基底完全位于同一个独立含水层(

34、系统)时,可建立平面二维渗流模型;2宜建立瞬态流模型,当模型有给定水头边界且其对地下水水位动态起控制作用时,可建立稳定流模型。D. 1.4数值模型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预测精度,确定数值模型空间剖分的精度;对于瞬态流模型,其时间步长的划分精度应能反映水位的年动态规律和预测精度的需要。D.1.5模型识别应符合以下要求:1模型识别前,应充分利用各种水文地质试验资料和地区经验进行模型参数初步赋值,可采用分区或空间插值等方式赋值;2对于稳定流模型识别,应选择相对稳定的同一时期气象水文资料和水文地质观测资料进行边界条件和源汇项赋值,然后进行渗流场验算;对于瞬态流模型识别,除验算典型时刻地下水流场外

35、,还应对典型位置的水位动态规律和典型水文周期的水均衡进行验算;3当上述验算结果与既有的观测数据和相关经验存在较大偏差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模型及参数的修正与完善。D.1.6模型验证应符合以下要求:1利用与模型识别阶段完全不同的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典型时刻地下水流场、典型位置的水位动态规律验算,瞬态流模型还应进行完整水文周期的水均衡验算;2当验算结果与既有的观测数据及相关经验存在较大偏差时,应综合模型识别和验证两个阶段验算情况,分析原因并对模型进行完善。D.1.7模型预测的输入条件应符合以下要求:1对于稳定流模型,给定水头边界应按最不利条件赋值,给定流量边界和源汇项可按未来变化趋势平均情况

36、赋值;2对于瞬态流模型,远期水位预测时间长度的设置宜达到工程设计工作年限的1.l倍以上;初始条件应选用代表性时刻的水位观测数据;给定水头边界应按未来动态趋势实时赋值,给定流量边界和源汇项可按未来变化趋势平均情况赋值;3当未来设计地形条件相对于现状将发生重大变化时,预测模型的地形应修改为设计地形。12垂向一维渗流模型分析法D.2.1垂向一维渗流模型预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模型的上、下边界应根据场地勘察结果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综合确定;2预测模型流态可采用稳定流模型,特殊情况可根据需要采用瞬态流模型;3当上、下边界之间分布有其他含水层时,可利用该含水层的水位数据以及同期的上、下边界水位数据进行模型识

37、别;当上、下边界之间为弱透水层时,可利用弱透水层孔隙水压力测试数据以及同期的上、下边界水位数据进行模型的识别;4 应利用经过参数识别的垂向一维渗流模型,将预测的上、下边界远期最高水位作为输入条件,计算得出上、下边界之间任一点的远期水头;5 应根据计算得出的远期水头垂向分布,分析基础底面处的等效水位,以此作为抗浮设防水位建议值的依据。D.2.2当垂向一维渗流模型上、下边界之间全部为渗透系数均一的弱透水层时,弱透水层中任一点的水头高度最大值可采用以下简化公式预测:hmax(z)=Himax-(Hmax-Hzmax)(Zi-z2)(Zi-z)(D.2.2)式中Hmax(z)一标高Z处的水头最大值(m

38、);z一弱透水层中任意点的标高(m);Hmax一上边界远期最高水位标高(m);HZmaX一下边界远期最高水位标高(m);Zi-上边界位置标高(In);Zi一下边界位置标高(m)oD.2.3当需要获取孔隙水压力分布曲线时,可利用取得的水头预测值,按下式计算孔隙水压力:DBllZT2241202(D.2.3)Pmax(z)=Ywhmax(z)-z式中PmaX一标高Z处的孔隙水压力(kPa);Yw-水的重度(kNr113);Z-弱透水层中任意点的标高(m)o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

39、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76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浮勘察标准DBl1/T2241_2024条文说明目录1总则332术语和符号343基本规定354调查与勘探364.2 资料搜集364.3 工程水文地质调查与测绘36

40、4.4 勘探与测试375抗浮设防水位385.1 般规定385.2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分析385.3 远期最高水位预测395.4 抗浮设防水位确定416抗浮评价与勘察成果46附录A工程水文地质分区47附录B地下水水位基准48附录C地下水历史高水位49附录D数值分析法基本要求501总则1.0.1近些年来,北京市针对地下水实施开源节流的系列政策,在开源方面,南水北调进京、再生水利用等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同时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加强水源恢复与保护,加大地下水回灌量。在这些措施的影响下,北京市地下水水位已出现明显趋势性回升。随着地下水水位的逐步回升,北京地区大量城市建筑与市政

41、工程安全风险加剧,可能引起地下结构渗漏、整体或局部上浮,结构开裂甚至破坏,相关抗浮事故案例也时有发生,抗浮问题日益突出。从1950年代开始,北京市规划、水务和地勘等部门分别进行了地下水监测网的建设以及长期观测工作,并开展了与地下水水位动态规律及结构抗浮相关的系统的科研及工程实践工作,这些工作系统地揭示了北京地区地下水分布、变化规律及趋势,总结了相关抗浮分析评价技术,为地下结构抗浮安全评价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为本标准的编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基础和研究基础。2术语和符号2.1.5地下水高水位基准是本标准所提出的因素叠加法中,用于确定远期最高水位时的起始计算水位。该水位的提出,综合考虑了2014年

42、南水进京、地下水节采、丰水期降雨等影响下的地下水水位观测结果。对缺乏地下水水位观测资料地区,可通过文献查询、现场调查访问和量测获取。基本规定3.0.1对于有地下结构的建筑或市政工程,当建设场地的地下水水位可能高于其基础底面时,结构会受到地下水浮力的影响,此时勘察工作应进行抗浮评价,提出抗浮措施建议。该项工作是对现有勘察工作有关抗浮内容的细化、明确和补充。根据北京市现行工作要求,结构抗浮设计和审查必须以经过审查(检查)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有效设计依据,因此本条明确工程抗浮勘察成果应纳入工程勘察报告。3.0.2为了保障工程抗浮勘察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工程抗浮勘察前应取得工程设计资料,并明确对工程

43、抗浮勘察工作的具体要求。工程设计资料包括基础类型及基础底板埋置深度、结构形式和荷载分布等设计条件,以及可能采用的抗浮设计措施,如增加上部结构和基础自重、设置抗浮桩或者抗浮锚杆等被动抗浮措施,以及排水限压法、隔水控压法等主动抗浮措施等。对于改(扩)建项目,还应取得永久结构和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文件和竣工文件,包括隔水帷幕形式和深度、降水井类型和封堵情况,原有抗浮方案及其运行情况,包括地面排水系统和地下排水系统的运行和封堵情况等。除此之外,当有提供主动或被动抗浮措施所需的准确参数、量化比较抗浮措施等需要时,还应明确对于工程抗浮勘察工作的特殊要求。3.0.4本标准依据地形地貌、含水层特征、地下水分布、

44、水位动态等的差异,将北京市平原区划分成6个工程水文地质分区:AO区、A区、B区、C区、D区及E区。鉴于北京市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标准附录A图A.0.1所提供的工程水文地质分区图的精度存在局限性,因此该图仅用于对场地进行初步分区。场地具体分区应根据现场调查结果,以及岩土工程勘察钻孔揭示的实际地层及地下水分布情况,结合表A.0.2的分区特征确定,以便采用合理的抗浮设防水位分析方法。调查与勘探资料搜集4.2.3当建设场地邻近地表水体时,地表水与建设场地的地下水可能存在水力联系,洪水位是影响建设场地远期高水位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开展建设场地洪水位的资料收集工作。考虑到建设工程设计工作年限,洪

45、水位调查宜包括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洪水水位。近几年,各大水系上游水库均会定期向下游生态补水,平原区补水主河道沿线一定范围的地下水水位回升明显。因此,有必要搜集生态补水范围、补水时间、补水量等资料。4.2.5近年来北京逐步关停自备井,大幅压采地下水,地下水水位显著回升,地下水开采、回补等资料对分析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至关重要。工程水文地质调查与测绘4.3.4大面积高填方、深挖方工程,对地下水赋存及补径排条件产生影响,应通过调查地形变迁历史及场地填方、挖方情况,分析其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4. 3.6本条对地下水调查内容进行了规定。5地铁、管廊、大断面市政管道等线状地下工程的建设,相当于在原有地

46、下水环境中设置了隔水帷幕,对地下水水位及流场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使迎水面地下水水位抬升,背水面地下水水位。6当地下结构的基槽四周为基岩或弱透水层时,基槽内汇水会形成“水盆效应”,当结构不足以抵抗浮力时,会导致结构的整体抗浮稳定性问题,调查本款内容可辅助判断场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及径流通道。8泉可以反映出地下水类型、补径排条件等信息。泉的出露点高程即为该点地下水水位,泉的类型、流量反映含水层的分布或含水通道的分布,以及补给和排泄条件。4.3. 7延庆平原区第四系含水层可划分为山前洪冲积扇孔隙潜水区及冲洪积扇前缘、湖相沉积承压水区。盆地中部以湖相沉积为主,较深部的承压水一般水头很高,甚至会形成自流井;妫水河两侧地势低洼,历史上部分地区为淹没区。4.3.8山前第四系含水层岩性以含黏性土的碎石、卵砾石为主,受地形及基岩起伏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