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设计:以“修身养德”主题活动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设计:以“修身养德”主题活动为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设计:以“修身养德”主题活动为例【教材及学情分析】“节俭养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四年级第四单元“修身养德”主题活动内容。节俭,不仅是一种行为,更可以涵养一个人的品德。古之圣贤崇尚节俭,把它作为修身的一项重要内容,认为它是一种大德行。一个具有节俭品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廉洁奉公的人。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是中华民族自古提倡的美德。毛泽东主席打满补丁的毛巾、周恩来总理反复缝补的衬衣老一代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节俭养德”的榜样。反观当今社会,物质丰富的同时,学生的节俭意识非常淡薄,有许多人滋生了盲目攀比、拜金的思想,出现了许多铺张浪费的现象。怎样让学生养成节俭的品德与习惯?本节课立足“
2、节俭养德”,通过经典章句和故事,使学生理解节俭的重要意义;通过辨析和拓展活动,力求使学生反观自己的生活,发现问题,纠正行为,涵养节俭美德。【教学目标】1 .通过事例,告诉大家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2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正确、流利地诵读文中的名言警句,准确理解“节俭养德”的含义。懂得不追求物欲、美德是从节俭中升华出来的道理。3 .在生活中保持平常心,不与他人攀比,立志做一个廉洁的人。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为自己人生的成功奠基。【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节俭养德”的含义,懂得不追求物欲、美德是从节俭中升华出来的道理。【教学难点】在生活中保持平常心,不与他人
3、攀比,立志做一个廉洁的人。【教学准备】准备奢易俭难一生节俭的教育家陶行知和诸葛亮诫子书的文本资料,光盘行动歌词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过“勤俭持家”,知道了勤俭节约的家风能够让人走得更长远。当一个人被勤俭节约的家庭环境熏陶后,自然而然就会养成良好的节约品德。今天,让我们走进“节俭养德”一课,去听听古人“节俭养德”的智慧。二、读典明理1 .指名读,师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原文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原文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原文3】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2 .借助注释,自主疏通文意,明确古文意思。【译文1】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
4、大恶。【译文2】德才兼备之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宁静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习惯来培养品德的。【译文3只有节约俭朴可以助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仁恕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3 .男女生合作读,对比原文,诵读译文。4 .小组合作交流,结合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这三句经典的理解。了解“节俭养德”出自“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5 .引导学生总结提升:也就是说,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三、学文立志(一)学文1 .学生自读故事奢易俭难。张知白,北宋名臣,官至宰相,历事三朝,有良好的政治声望。张知白虽位高权重,但一生清正俭朴,清约如寒土
5、,被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尊为大贤。他在担任宰相时,生活依然十分节俭,规定全家吃用穿戴都要跟他做地方官时一样。周围有些朋友、亲属对此不理解,劝他不要太寒酸小气,也有不少人讥笑他想博取节俭的虚名。张知白说:“我现在的俸禄,虽已足够全家锦衣玉食,但是有些人之常情还是要明白:从节俭的生活进到奢侈的生活容易,但要想从奢华的生活回到俭朴的生活就难了。如果我的家人现在都过惯了奢侈的生活,一旦失去了我的俸禄,他们就难以适应俭朴的生活了!”周围的人听到这番话后,都很佩服他的远见卓识。想一想,张知白是如何做的,才会被司马光称为大贤?我们应该从张知白身上学习哪些修身之道?全班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张知白一生清
6、廉节俭,清约如寒士,所以才被司马光大加赞赏,称之为大贤。2 .讨论:我们能从张知白身上学到哪些修身之道呢?引导学生总结:张知白一生清正俭朴,清约如寒土,有远见卓识,明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以官居宰相,仍能够坚持节俭美德。张知白清正俭朴的做法使得他一生清廉节俭,司马光对其赞赏有加,称之为大贤。足以看出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二)立志1 .想一想你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预设)生1:做一个像张知白一样清正俭朴、清约如寒土的人。生2: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生3:做一个内心安宁、勤俭节约的人。2.小结:是啊,做一个内心安宁、勤俭节
7、约、清正俭朴、清廉节俭的人,此人必定为君子。那就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O四、忆事思辨(一)忆事1 .观看课本情景剧,选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1):孩子:什么破电脑,速度这么慢!干脆换一台新电脑吧!妈妈:这电脑是咱家去年刚买的,能满足学习的需要就行了。情景(2):爸爸:兰兰,你拿这么多食物能吃完吗?兰兰:管他呢,这里的自助餐品种这么丰富,浪费点也没关系。情景(3):妈妈:小刚,新袜子没穿几天怎么就不要了?小刚:破了一个洞,不要了。妈妈:不就一个小洞吗,缝几针和新的一样,不碍事啊。小刚:哎呀,不就一双袜子吗,不值几个钱,咱家又不是买不起新的。2 .引导思考:想一想以上情景中的小朋友的
8、行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生:孩子错了,家长是对的,应该勤俭节约。想一想:假如你就是情景中的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说一说:各小组派代表在班内集体交流,说说本组的看法。(二)思辨过渡:刚刚这三个小场景在我们家庭中经常出现。1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将自己搜集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学生自由分享,老师点评。2 .除了这些小故事,你还发现身边有哪些同学、家人、朋友有这样的优良品质?生:我看到有的同学节约用纸,正反面写。生:我看到有的同学在食堂里吃饭,碗里不剩一粒米。师点评:节俭的学生,往往心思细腻,而且很有条理,是大家的榜样。3 .再次体会,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
9、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要做一个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必须俭以养德。五、博学研思(一)自读故事一生节俭的教育家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诞生于安徽省歙县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家庭。1939年,陶行知担任育才学校校长,在艰难的岁月里,他和学生是一样的伙食。为了节省一分一厘,他和家人一起种菜,过清贫的日子,而募捐来的成千上万的捐款,他从不动分文。陶行知为了国家而不顾自己的家,将孩子们分别投宿在几处,家庭近于离散。陶行知的几个儿子都很聪明好学,但由于没有钱,他只好让他们去当学徒,边工作边学习。而他自己筹集到的巨额捐款及稿费全部用于教育大众的孩子
10、。作为一位世界知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一辈子过着俭朴的生活。他于1946年7月25日去世,陪葬物是他常穿的一套旧衣服和一双破皮鞋。师:陶行知尽其所有投身教育事业,想一想,你认为陶行知做得对吗?现代社会还需要陶行知这样的精神吗?生:现代社会仍然需要像陶行知这样勤俭节约的品质。(二)了解诸葛亮诫子书资料卡,理解诸葛亮告诫后代以俭朴节约来培养高尚品德的良苦用心。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一直忙于蜀国军政要务,没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临终前便写下诫子书,用来告诫儿子,教给他做人、学习的方法要领。诸葛亮诫子书说:有道德修养的人,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
11、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一样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贫穷的破房子里,到那时悔恨也来不及了。(三)引导学生归纳节俭是一种大的美德。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是中华民族自古提倡的美德。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反
12、观当今社会,世界粮食危机,国家倡导节约粮食,我们更加需要具备勤俭节约的品德。六、学以致用1 .陶行知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今天就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孩子,树立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的思想,在家庭和社会中争做“光盘小明星”,朗读光盘行动歌词。2 .引领学生进一步搜集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并从中学习勤俭节约的好方法,做到知行合一。3 .引导学生总结:学完今天的课,我们知道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七、学生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收获,熟记三句经典名言,并时刻激励自己,节俭养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13、养德。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八、板书设计节俭养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九、教学反思本节课坚持“以文化人”,注重“知行合一”,以增强小学生对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与自信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中华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先贤古训世代流传,如暮鼓晨钟,给人警醒,催人奋进。他们对“勤俭兴邦,骄奢覆国”的修齐治平之道,剖析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节俭意识,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好勤俭节约的典范,还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引导学生根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识,把节俭、朴素视为美德,作为修养,保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