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09500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定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保定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保定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保定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保定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定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定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保定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为全面做好“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加快实现全市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等文件要求和国家、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V安全生产现状与面临的形势“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按照规划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水平,全市安全生

2、产基础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安全生产总体工作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的连续跨越。一是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连续5年保持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没有发生过一次死亡10以人上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二是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出台了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文件,建立了逐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严格的考核督办制度。三是市、县、乡三级安全监管网络日益完善,监管监察力量不断加强,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有效查处。四是一大批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完成了25对乡镇小煤矿的整顿关闭,对41家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危化企业实施了搬迁或改造,组织12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实施了转产或退出,对469座尾

3、矿库进行了集中治理,清理了12处燃气管道占压隐患,完成了34公里燃气铸铁管道的改造,关闭了一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对危旧校舍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整改了一大批道路交通、特种设备、消防等方面的重大隐患。五是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组织开展了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和标准化、规范化创建活动,推广应用了中深孔爆破、机械通风、阻隔防爆等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六是应急救援能力明显增强。在全部重大危险源落实了“五个一”监控措施,建设了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组建了市矿山应急救护队等8支救援队伍,多次成功实施救援。七是安全专项整治不断深化。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

4、、道路和水上交通、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消防、民爆物品等重点行业领域,持续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不断加强旅游、农业机械、防雷设施、校园及周边、机械制造、纺织、箱包加工、林业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启动了职业卫生安全监察工作,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秩序明显好转。八是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明显提升。全面开展了县乡领导干部、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培训,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知识“五进”(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等宣传普及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同时,我市的安全生产领域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事故降

5、幅趋于平缓。2006年一2010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692起、死亡1571人,平均每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338.4起、死亡314.2人,生产安全事故仍趋高发杰势。5年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幅度分别为13.30%、28.07%、7.72%.1%、2.89%和18.72%、I1.11%.10.53%、8.2%.26.09%,降低和控制事故发生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二是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安全基础差;城市发展过程中燃气安全风险不断增加,一些重点行业领域存在的重大隐患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

6、到位。企业自我安全管理水平和本质安全水平较低,一些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日常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生产经营现场“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四是监管监察力量依然薄弱。安全监管人员、装备、器材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较低,综合监管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监管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权威性造成了较大制约。五是安全生产支撑体系不够健全。科技支撑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科研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低;安全生产中介服务网络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服务效果不明显;教育培训方式和手段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装备匮乏,应对重特大突发事故的

7、能力不足。“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目标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面临的机遇:国家实施安全发展战略,进一步确定了安全生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调整产业结构、建设低碳保定,为解决我市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消除一些历史遗留的、难以解决的安全隐患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产业发展布局的调整和产业聚集区的建设,为有效避免新的安全风险创造了有利条件;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特别是安全生产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的形成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日益完善,为做好“十二五”期间安全

8、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临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陆续上马,将使诱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逐步增多;强市兴县富民战略的实施,鼓励民众自主创业,小型生产经营厂点增多,安全生产监管范围进一步扩大,加大了安全监管的难度;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民工大量转入城市、进入企业,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使生产经营过程发生事故的风险不断增加;采矿、建筑、化工和运输等高风险行业需求旺盛,诱发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的因素大量增加。同时,社会公众对自身安全健康权益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舆论对安全生产状况日益关注等等,对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效能、提高事故灾难应对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

9、的要求。二、指导思想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证的基础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创新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排查治理隐患、预防事故为主线,以实施精细化监管、监察执法为抓手,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保障,以人才队伍和安全文化、科技进步为支撑,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责任落实,坚持依法监管,完善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紧紧盯住重点行业领域,集中整治非法违法活动,维护安全生产秩序,降低事故总量

10、,减少职业危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市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二)总体目标:到2015年,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更加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更加规范,“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监管、部门各司其职、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更加完善;“三项核心能力”(监管监察执法能力、技术支撑能力、事故应急救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安全生产基础得到全面加强,公众安全素质进一步提高;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安全隐患和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治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5年间,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保持

11、平稳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事故指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之内。到2015年,全市各类事故死亡人员总数比2010年下降3%以上,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至0.1以内,煤矿百万吨事故死亡率和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十万人口火灾死亡率控制在019以内。三、规划的重点工作根据规划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为依据,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健全安全

12、管理机构,落实企业负责人现场带班制度、安全例会制度,强化生产经营现场一线管控,不断提升自我安全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安全副职、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实际安全管理能力,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有人管,能管会管;坚持不懈地深化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建设,把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建设情况,持续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不断充实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加大行政执法和巡查检查力度,把企业安全生产承诺落实情况作为企业金融信用评级的重要依据,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2、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精细化监管。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安全监管网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将所有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监

13、管责任,具体落实到市、县两级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强化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按照“三联互动”(联席会议、联合检查、联合执法)机制要求,实现综合监管、行业监管和专项监管的有机结合,凝聚监管工作合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日常监管“一会一卡”和隐患排查督导检查“三定一表”制度,覆盖到市、县所有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确保每一个企事业单位都得到有效监控。3、大力推行安全标准化建设。认真对照国家、省制定的标准,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班组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活动;以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十二项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生产计划制度、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危害辩识和风

14、险评价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危害预防监控制度、危险源点监控巡查制度、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制度、现场安全监控制度、安全应急救援制度、安全生产报告制度)为重点,在未实行标准化的其它行业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到2015年,国家、省规定的行业企业全部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其他行业企业规范化达标率在70%以上。4、积极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紧紧依靠科技兴安,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力度。在煤矿和地下非煤矿山企业强制推行安装使用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在尾矿库企业推广尾砂干排、尾砂回填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在三等尾矿库

15、强制推行全过程在线监测系统;在城市建成区内加油站推广阻隔防爆技术,在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和煤气生产使用企业安装可燃、有毒气体检探测装置,并设置现场声光报警器。2011年底前,全部露天矿山(含采石场)采用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高陡边坡稳定性监测系统、非电起爆等技术及装备;地下矿山建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在地下矿山大力推广充填采矿技术。5、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不断深化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道路和水上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特种设备、职业卫生、气象防雷等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研究制定非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措施,建立冶金、建材企业高危生产环节和部

16、位符合安全生产规范条件的申请、审核、公告制度;在城市燃气、旅游、农机农药、校园安全等领域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煤矿整治:重点加快永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进度,积极争取大集团公司的收购兼并,加强整合过程中的安全监管,提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非煤矿山和尾矿库:重点推进非煤矿山资源整合,加强整体布局规划调整,整顿关闭布局配置不合理的企业,严格限制选矿企业数量,严查选矿企业加工非法开采矿石行为,到2015年,全市非煤矿山总量控制在470座以内,尾矿库总量控制在300座以内;规范地质勘探作业,严厉查处“以采代探、违反设计勘探、非法挂靠、倒卖探矿权”等行为;重点防范透水、中毒窒息、冒顶片帮、采空区塌

17、陷、跑车坠罐和露天矿山边坡等事故。加大尾矿库危、险、病库专项治理力度,到2015年废弃尾矿库全部完成闭库工程,清除所有危、险尾矿库,病库数量控制在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尾矿库的5%以内,三等以上尾矿库全部安装在线安全监测系统,严防垮坝溃坝事故。完善石油天然气开采防喷、防硫化氢中毒、防爆炸起火的各项措施。危险化学品:重点加大危险工艺改造升级力度,强制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加强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评价和安全规划布局,实施化工企业进园区政策,推动现有化工企业集聚化发展,所有新建危险化学品项目必须在专门区域内建设,实现化工园区区域性安全评价制度;继续推动城区内安全防护距离不达标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及储存企业搬迁

18、;强化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动态监管,对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建立自动控制系统及独立的紧急停车系统;强化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工艺、危险化学产品和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和监控,严格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对全市天燃气管道等易燃易爆设施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消除事故隐患,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推行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进入专门交易市场进行销售策略。烟花爆竹:重点整治烟花爆竹“超人员、超药量、超范围”违规生产行为;推进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标准化、机械化和科技化建设,2013年底前完成蠡县德茂花炮厂的机械化改造和安新湘联花炮厂、定兴鸿泰花炮厂2家企业的半机械化改造;严格落实向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派驻安监人员的规定

19、,确保有效监控。冶金、建材、机械、轻工等行业:重点对冶金企业高温液态金属吊运、煤气回收利用、交叉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进行监控;加强建材企业煤粉制备、蒸压釜等高温高压设备的安全管理,及时排查和治理事故隐患。2012年底,凡有炼铁、炼钢能力的企业,全部建立煤气防护站,配备技术人员、明确职责、建立制度,增添空气呼吸机、救护车等设备,编制各种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救护能力。加强任职资格管理,冶金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炼铁、炼钢、涉及煤气等主要生产环节的部门负责人,必须经专门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职业卫生:重点深化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专项治理行动,强化对

20、各类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执法检查,加强对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和职业安全健康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做好职业病危害信息的收集分析工作,加强对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诊断结果、职业病危害监测结果报告的监督,逐步建立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和控制职业危害事故发生。2012年底,完成县级职业健康监管职能的划转工作,并成立独立的职业健康监管监察机构;2015年,市、县两级建立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移动实验室;完成箱包、制鞋行业和制革、冶金等重点行业许可证发放工作;建立市级职业健康专家库,加大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管监察力度和频次。到2015年,新、改、扩建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率达到65%以上,职业危害

21、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主要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80%以上。消防(火灾)安全:积极开展消防安全“五大”活动,重点整治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三合一”等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深入排查治理重点火灾隐患和区域性消防安全乱点”;强化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加强城乡公共消防设施与消防装备建设,全面提高应对火灾事故能力。2015年底前,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要求,个人防护设备、特

22、种防护装备、抢险救援装备、灭火器材更新、配备率达到100%。防雷安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市县联动的防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落实重大雷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到2015年,完成保定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建立区域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实现雷电灾害预警和预测,及时发布雷电预报预警。继续加强防雷检测和防雷隐患整改工作力度,强化新、改、扩建项目的防雷安全设施审验,控制防雷安全隐患源头,大型建设项目、重点建设项目、爆炸危险项目、人员密集场所、涉及公共安全的设施等雷击风险评估和防雷装置设计方案审查率达到100缸防雷装置安全定期检测率到达100%,隐患限期整改率达到90%以上。切实加大农村及中小学防雷工作力度

23、,实施科学评估、政府投入、分步实施方式,确保安全。建筑施工: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信息动态数据库,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强化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等节点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打击违法行为,及时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企业。重点强化建筑施工、路桥施工和其它施工作业的现场安全管控,加强在建项目施工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严厉查处无资质承包、非法转包等行为。2012年起对基坑、高模、脚手架和建筑机械设备等重点部位,开展防范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等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控制房屋工程建筑、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建筑安装、建筑装饰等领域。交通运输:全面落实国

24、家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平安畅通”活动,强化道路交通的动态管控;严格执行营运车辆技术评定检测、机动车强制报废等制度;严厉查处酒后驾驶和超载、超速、超限、非法载客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客运线路安全审批和监管,完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和管理制度。2012年完成安装行车记录仪任务,凡我市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等道路运输专业车辆、旅游客车和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全部安装行车记录仪,对违法者依法处罚。加强铁路相关事项安全监管,联合有关部门实施铁路沿线安全综合治理,加强对铁路施工安全监管,加强铁路道口安全管理,到2015年危险性较大的铁路与公路平交口全部

25、得到改造,推行无人看守平交道口改造。特种设备:在全市开展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压力管道、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气瓶、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场(厂)内机动专业车辆等安全隐患专项治理行动,建立重大隐患治理,重点设备动态监控机制。强化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安全责任体系、技术支撑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重点监控的特种设备检测检验率、监控覆盖率、隐患整改率达到100%。农业机械: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和扶持政策,推进建立农机免费实地安全检验、以旧换新、回收报废、政策性保险等制度,健全农机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和安全检验规范;提高安全监理能力,加快装备和信息系统建设,推广应用移动式农

26、机安全检测技术和农机驾驶人考试装备,提高重要农时季节、关键生产环节和重点机械设施的农机安全监管水平。6、全面加强行政执法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组织开展好定期执法、联合执法和专项执法活动,加大监督力度,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加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查处力度,完善行政处罚执行机制,确保执行到位;加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明确职责和权力,理顺事故调查处理职能;落实事故调查处理挂牌督办制度,依法办案,及时结案,按时结案率达到100%;做好事故警示教育工作。7、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进一步完善“打非”工作责任体系,落实县乡两级政府“打非”领导责任、相关职能部门的“打非

27、”专项责任和农村、社区“打非”监督报告责任,构建“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动,村庄社区监督,社会广泛参与”的打非工作格局;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定期组织对非法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全面排查,从重从快处置非法生产经营案件;建立健全“打非”沟通协调机制,定期通报工作情况,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提高“打非”工作效能;对“打非”不力的地方、部门和人员,依法严肃处理。8、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快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步伐,扩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覆盖范围,实现国家、省、市、县、重点企业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并将所有重大危险源纳入远程监控系统;抓好矿山、危险化学品专业救援队伍的建设

28、和训练,8支专业应急救援队全部达到三级以上资质;在所有大型矿山企业建立四级以上资质的救护队,中小型矿山企业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护队,所有大中型危化企业建立符合规定资质的救援队,不具备建立专职救援队条件的,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实施有偿服务,不断扩大应急救援有效覆盖范围,增强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灾害的应急救援能力;建立落实企业定期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制度,完善应对突发险情机制;认真做好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演练工作,2012年底前,全部人员密集场所应急预案通过评审备案,并严格组织演练活动。9、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五个一”监管措施(指定一个监管部门、确定一个部门监管责任人、落

29、实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一套专门监控措施、编制一份应急预案),建立并落实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联网监测预警制度;进一步完善重大危险源集中监控系统,2012年底前,在所有重大危险源和重点企业全部安装全过程在线安全监控系统,实现远程联网监测预警;把企业重大危险源集中监控系统与远程监测预警系统的联网作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验收的重要内容,利用现代科技,强化重大危险的监控管理。10、加强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培训和咨询等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培育和发展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构建安全生产中介服务体系;强化对安全生产中介组织的监督管理,规范从业行为,建立安全

30、生产中介组织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水平,促进中介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和规范化,逐步实现社会化管理与政府监管有机结合。11.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44号令)和河北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定,深入开展企业“三项岗位人员”持证培训,拓展职工安全培训的范围和内容,变一般性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为全员安全技能培训;加强对安监人员的培训,定期对安监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鼓励在职安监人员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提升专业执法水平。四、规划的重点工程1、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围绕事故的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处置全过程,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信息、

31、技术支撑、应急救援、培训考核等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工作的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及支撑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与装备配备相关标准的通知(安监总规划(2010)84号)要求,2012年对市、县(市、区)安监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及装备配备达标状况进行评估,2013年和2014年全面建设,2015年组织验收。2、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程。建设覆盖全市、可供各级安全监管机构共享的信息数据库;实现行政日常监管、事故统计报告、伤亡事故管理、行政执法统计、法律法规、安全评价等主要业务的电子信息化管理;完成市、县、乡安监部门与所在监控范围的重点高危企业联网,及时、

32、准确、完整地掌握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状况;实现动态分类监管,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3、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分批次完成各县(市、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2012年底前实现省、市、县(市、区)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灵山煤矿、沫源县非煤矿山企业,建设2个市级矿山应急救援队及基地;依托市消防支队特警大队建设市二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和技术咨询中心。同时,加大投入,为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配备应急指挥车,为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改善应急救援装备。4、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控体系建设工程。完成重大危险源重新辨识和安全评估、登记建档,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完善

33、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分类制定监控监测方案;在所有重大危险源企业建设动态监控终端,有效实现与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的对接,将所有重大危险源纳入远程监控系统,实现远程联网监测预警,为突发事故、事件的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5、安全文化建设工程。广泛组织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社区、安全农村、安全学校、安全医院”创建活动,2012年完成试点典型培养工作,到2015年,培育200家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社区、安全农村、安全学校、安全医院各100家,并全面进行推广;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建设,建立市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基地和县级培训中心;依托大专院校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加大安全生产实用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力度;

34、对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所有职业技术学校都要开设安全生产课程;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建立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化教育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6、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治理工程。到2015年,市、县两级建立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中心,具体包括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实验室,职业危害评价、信息监控和检测检验中心,职业安全健康监控、宣传与培训中心、康复中心等项目。以防治尘肺、矽肺、石棉肺为重点,综合治理粉尘危害,对涉及硫化氢、一氧化碳、氨气、苯、重金属等重大职业中毒隐患的生产设施、设备、场所进行治理。7、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2012年起,我省

35、推行重点客货车运输车辆全面安装具有卫星定位功能的行驶记录仪,推广使用货运车辆限载、限速等装置。完善城乡线路标志标线,增设道路安全防护措施。2014年建成高速公路联网监控平台及气象预警系统、交通事故自动检测系统和交通引导系统,有效解决客车超载问题,全面提高交通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援能力。五、保障措施1、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规划。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编制本地区安全生产规划,将安全生产重要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统计指标体系,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生产计划时,要突出安全生产,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在企业

36、发展和日常工作之中。2、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力度。建立安全生产工作“党委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他党政领导一岗双责”的领导体制;强化各级安委会职能,把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组织推动、指挥调度、督促检查、考核奖惩等工作纳入安委会职责范围;建立并落实各级政府和主要领导安全生产履职报告制度,加大安全生产在绩效考评中的比重,完善奖惩机制,在干部任用、业绩考核时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3、强化安监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安全监管网络,根据监管工作需要,进一步充实县、乡两级安全监管力量,依法赋予乡镇安监人员行政执法权;在安全监管任务较重的职能部门,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管

37、机构,配置专职工作人员;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力度,按要求配备监察监测专用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指挥通讯设备和专用执法交通工具等,保障监管人员顺利履行职责。4、严格安全生产市场准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口;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工作,把“三同时”作为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重要条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推动资源配置重组,强制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装备和企业。5、实行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各级财政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每年由本级安监部门提出具体计划报政府批准后实施,确保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完善安全

38、生产风险抵押金和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制度;探索建立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征缴机制,在高危行业企业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鼓励和推动意外伤害险、责任险等商业保险进入安全生产领域;探索建立多元化安全生产投入机制,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安全生产基础性建设。6、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重大措施,曝光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和重大事故典型案例;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燕赵行”、“保护生命、安全生产”、“安康杯青年安全示范岗”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安全生产教育活动,鼓励群众依法参与和监督安全生产,努力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六、规划实施与评估(

39、一)加强规划实施与考核。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资到位、监管到位,逐级分解,认真落实本规划的安全生产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确保如期完成。同时,将规划纳入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之中,保证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合理性和时效性。(二)加强规划实施评估。市安委办建立健全“月通报、季发布、年考核”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定期公布各县(市、区)、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规划任务、目标指标、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定期形成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分析报告。2013年底,在规划实施中期阶段进行一次全面评估,经评估确定需要对规划进行调整的,由市安监局提出调整方案,报规划发布部门批准。(三)加强与相关规划衔接。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立即组织编制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分解细化和扩充本规划任务,做好安全生产规划与经济社会相关规划的衔接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