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华文化核心内涵研究.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13145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华文化核心内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华文化核心内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华文化核心内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华文化核心内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华文化核心内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华文化核心内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华文化核心内涵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华文化核心内涵研究【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但在跨文化传播中往往遭遇很多困境。本文通过分析跨文化传播遇到的问题,以传播学角度探讨中华文化核心内涵,找出适于进行跨文化传播的文化符号并提出以中华文化核心内涵进行跨文化传播的相关建议。【关键词】跨文化传播;中华文化;核心内涵一、文献综述探索古往今来影响中国人,并对世界产生影响的中华文化核心内涵是本研究的核心。国内外关于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相关文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传播;二是某一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之案例分析;三是基于某一起源学说探究中华文化核心内涵;四是于某一中国文化或现象探究中华文化核心内涵。

2、这些研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文献综述主要从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和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一)已有研究1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传播在关于跨文化传播的相关研究中,不少学者基于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孔子学院的创办与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我国进行跨文化传播时遭遇的困难,并根据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提出了今后的转变方向和相关应对策略。雷启立、常冬在分析孔子学院的发展状况之后,提出:文化的传播在于融合,外来文化参与到当地的各种文化活动,才能进行有意义的传播1。沈禧禧分析了孔子学院面临的诸如文化逆差、经济发展不足等问题,提出可以利用孔子学院这一平台,加强孔子学院的建设,以此提升国家软

3、实力,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2。2 .某一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之案例分析在关于文化传播的相关研究中,不少学者通过某一跨文化传播的中华文化,或者某一种跨文化传播形式进行案例分析,讲述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并希望从案例中得到启示。辛静、叶倩倩以Y。UTUbe李子柒的视频评论为例,对国际间文化传播以及中国文化传播进行了分析与思考3。陈敏以李子柒在国外广受关注的茶文化视频的传播切入,通过多模态认知角度进行分析,从传播内容、手段、角度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4。3 .基于某一起源学说探究中华文化核心内涵在关于中华文化核心内涵的研究中,不少学者通过某一起源学说(比如哲学、美学等)来分析研究中华文化核心

4、内涵。张思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概括为:儒学、天人合一以及实践性这三点,并提倡新时代应该通过新媒体传播中华文化。5娄杰从哲学的角度深度探讨中华文化核心内涵,他认为:中华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是文化结构和文化功能的有机统一。64 .基于某一中阈文化或现象探究中华文化核心内涵在关于中华文化的内涵研究中,不少学者根据某一中国文化或文化现象来分析研究其中体现的中华文化核心内涵。张雨婷、张建中通过分析立足于中华文化而产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及其中隐含的中华文化核心内涵。7(二)不足之处分析研究中华文化核心内涵中具有

5、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的相关论文较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可用于跨文化传播的中华文化则需要按照跨文化传播理论及相关条件来精心挑选。若是笼统的进行文化传播,则会详略不当,世界其他文化的接受度就不高。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分析中华文化核心内涵的相关论文较少。大多学者研究中华文化核心内涵都以某一起源学科或者中国文化现象来研究,并未考虑到跨文化传播相关方面,未将两者研究相结合。二、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一)国外相关媒体传播下的文化刻板印象据学者统计分析,国外主流媒体出于政治因素与博眼球的心理,对中国的负面报道明显高于正面报道,让国外民众对中国产生了文化刻板影响。此外,外国大部分影视作品、图书等文化产品中也描绘

6、了一个“想象中”的中国形象,与中国真实形象严重不符。因此,外国民众了解到的中国文化信息良莠不齐,极大程度影响了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效果。(二)文化逆差下中华文化传播出现困境中国在世界上缺乏特有的文化产品符号,文化外交现状处于“入超”阶段,外来文化产品大量进攻2,出现了文化逆差。诸如日本漫画、美国漫威系列电影、韩国电视剧等极富他国特色文化产品吸引着中国人民。中国在文化输出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外国人认为中国在是制造大国的同时却是文化小国,这对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十分不利。(三)主要跨文化传播阵地孔子学院发展形势严峻据报道,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0多个国家

7、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2000万。但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汉语志愿者出国困难,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困难,孔院教师、学生数量都有所下降。此外,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大量关闭孔子学院,孔子学院遭受了不小的打击,发展形势十分严峻。作为中国语言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国外主阵地,孔子学院的发展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三、什么是中华文化核心内涵习近平主席曾在会议上提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国要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十分重要,而传播的前提是认清中华文化的核

8、心内涵,才能找到核心文化符号,进而进行有效传播。通过文献法分析,中华文化主要核心内涵如下:(一)和谐中庸子日:“过犹不及。”所以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避其两端而择中。中国文化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讲求分别与对抗,而是主张“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就是讲各种不同质的事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新的事物。中国古代讲究的是阴阳调和,万物相生相克,此为和谐。而所谓的“中庸之道”,是指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不偏不倚,各安其位,就能够达到“和”的最佳状态,也就是人生和社会的最佳境界。8(二)乡土性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表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9所谓乡土性,就是中国人

9、素来拥有安土乐天的情怀。中国人关注“人”与土地,从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发展起来的华夏文明一直与土地分隔不开。落叶归根,安土重迁,都是我们珍贵的乡土文化情怀。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这里鸡犬相闻,所以发展出了许多华夏儿女的优良品质,比如诚信与乐天知命的态度。中国人可以世世代代地信守承l,诚实守信,并且极富乐观精神。(三)人文主义精神中国文化中虽有宗教,但中国人并没有把宗教与衣食住行紧密联系。而伦理道德才是规范我们日常行为的法则。中国从古至今遵循着儒家学派的“仁义礼智信”,这才是中国的道德秩序。在中国文化中常有“以民为本”的思想。例如:孟子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10、。”四、面向跨文化传播的核心中华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现象,古今皆有,以下是根据文献分析与跨文化传播理论,认为能代表中国且适合进行跨文化传播的核心中华文化符号,它们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是世界了解的东方印象来源之一。(一)武术中国武术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华佗修身养性的五禽戏,还是阴阳变换的太极,或是少年热血的少林寺武术,都流传至今而历久弥新。学习武术既传承文化又能强身健体。而武术象征着中国人保家安国,爱好和平的精神。中国人从“尚武”的原始社会,到“止戈为武”爱好和平的文明社会,武术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再观国外,从李小龙和成龙系列电影到叶问系列电影,中国的武打影视剧早

11、已名扬海外,成为中国影视剧的一个标志。华语电影中第一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国语片的电影卧虎藏龙也正是凭借着酷炫的武侠动作和极具中国风味的布景赢得了世界的喜爱。所以武术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核心符号能引起世界人民的共鸣。(二)茶文化中国是茶的发源国,茶在世界也享有美誉,有一定的影响。茶文化讲求的是优雅与温润,既高雅又并非高不可攀。高雅如宋代点茶艺术,能在小小茶杯中画成山水;通俗如日常的一杯热水,几片茶叶就能享受到茶带来的美好滋味。茶文化传到日本,形成日本茶道;传到英国,成为英国国饮。茶的魅力可见一斑。茶文化包罗万象,既有地域特色,了解中国山川地理,又有人文情怀,了解茶经的内核精神。所以,茶文化作为跨

12、文化传播的核心符号,其名显,其味长。(三)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且喜闻乐见。八大菜系各有特色,在发展中既相互融合又互相独立。爱好美食也体现着曾经物质匮乏年代对食物的珍视,以及中国人崇尚“民以食为天”的安士乐天的情怀。饮食是一个民族的舌尖记忆,也影响一地人的性格,四川人爱吃辣,脾气豪爽火爆;苏州人嗜甜,性子温柔如水。在国外,火锅连锁店海底捞备受欢迎,各种中餐厅也开到国外,中餐享誉海外,比如外国人喜欢的中国菜:糖醋里脊、宫保鸡丁等。所以,饮食文化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核心符号,容易让世界人民乐于接受。(四)汉字文化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相互促进与制约10。汉字作为语言教学中

13、的难点和汉语的最特殊部分,具有符号性和代表性。汉字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广阔中国的团结统一,部分汉字的演变也代表着中国人的人文主义精神。反观国外,中国汉字经常出现在外国人的文身、衣服印花之中,以此来代表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所以汉字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核心符号当之无愧。五、如何以中华文化核心内涵进行跨文化传播(一)加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我们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必须要拥有文化自信,才能做好做强相应文化传播

14、产品。中国人要先有文化自信,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要先了解核心文化内涵,才能创造出文化产品,进行有效宣传。奥斯卡最佳外国语电影奖得主卧虎藏龙,以其精美的服饰、激烈的武打场面与优美的场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电影与中华文化。近年来我国部分文化产品也大放异彩,比如获得雨果奖的三体,以及电影哪吒,将传说进行再创造,融入了中国水墨山水、神仙人物等物质文化与道德伦理、拼搏精神等精神文化,也让我们看到了国漫的崛起。(二)提升国家“软实力”,赢得世界文化认同软实力,是指文化实力,是一个国家除了经济、军事、政治等实力外的很多涉及文化方面的一种力量,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综合国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赢得世界文化认同

15、的原因和结果。受众对文化产品的认同是对目标文化认同的持续推动力,一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同的文化产品越多,该文化的对外传播就越容易11。要赢得世界文化认同,首先就要选择好文化符号,比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以“龙”图腾为印花图案的中国冠军服饰并未引起西方媒体的关注,因为西方文化中龙是邪恶的象征,会让西方人造成文化错位现象12。(三)合理利用孔子学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核心中华文化作为语言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国外主阵地,合理利用孔子学院的传播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核心中华文化,能够达到语言文化传播双管齐下的效果。学习文化能加强语言学习,学习语言能提高文化理解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在对外汉语教

16、学的环节中,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课外拓展等方面都可以加入核心中华文化。在编写对外汉语教材中,我们就可以将文化与语言结合,让二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学习文化;在组织教学中,通过举例和会话,传递文化信息;在课外拓展方面,举办文化相关活动,或文化讲座,既练习语言又学习文化,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像这样隐性学习和显性学习相结合,能达到最大化的学习效果。六、结语中华核心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并非某一领域某一行业就能实现。跨文化传播需要政府与人民共同努力,需要国内经济和文化协同发展。但通过探究中华文化核心内涵,传播恰当的文化符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注释:论语,中华书局出版社2

17、016年版。朱熹:周易本义,中华书局出版社2023年版。孟子:孟子,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版。荀子:荀子,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年版。左丘明:左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参考文献:1雷启立,常冬.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可能一一以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发展为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4):63-67.2沈禧存.从孔子学院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02):51-56.3辛静,叶倩倩.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分析与反思一一以YouTube李子柒的视频评论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0,(03):17-23.4陈敏.多模

18、态认知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以李子柒茶文化视频为例刀.茶叶通讯,2021,48(04):773-779.5张思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时代价值浅析J.文化学刊,2019,(12):131-133.6娄杰.对中华文化内涵及特征的哲学思考刀.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3):51-56.7张雨婷,张建中.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J.江西理工大学报,2015,36(06):5-9.8程裕祯等主编.中国文化要略M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9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0缴琦.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21-122.11宋海燕.汉语国际推广战略下的文化认同与中华文化传播J中州学刊,2015,(11):168-171.12徐艳.全球媒介事件中的国家形象传播研究J.新闻知识,2014,(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