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14474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规划.doc(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建设的背景(一)建设建筑工程施工示范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建筑工程这一基础产业在国民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国民经济建设对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建筑技术行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有着良好的职业前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根本在于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在这样的

2、形势下,职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水平“蓝领”纷纷成为广大企业竞相争夺的“香饽饽”。2008年6月17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本世纪头一、二十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机制,把职业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终身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并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

3、向市场办学。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应当完成三个转变,一是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二是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三是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职业院校办学指导思想上要明确以下几点:一是市场和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对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反应要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要快,市场、社会需求信息要灵,就业渠道要通畅。二是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要紧密结合起来,特别要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突出技能教育,突出实验、实训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根据这一精神,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应该按照市场要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目前,在国民经济的各项工程建设

4、的队伍里,实际操作人员中具有职业教育培训经历的技术人员还比较少。社会要求的建筑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应该是既能掌握水电、城市建设、交通等工程建设方面的工作,又能熟练的应对工程施工及工程组织与管理工作、工程的招投标和工程概预算工作,还能进行勘测及工程造价工作和工程的监理工作等。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是保证各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二)建设建筑工程施工示范专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建筑行业作为一项基础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无论是在三峡水利工程、西气东输等国家重大工程中,还是在交通旅游、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项目中,建筑技术人才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水利、交

5、通、城市规划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高,这就使得建筑人才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并且这种需求是长期和稳定的。这就为建筑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目前的应用来看,除建设系统外,其他行业诸如水利、国土、城建、交通、林业等行业均需要大量的建筑施工管理技术人员。随着社会对建筑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的与日俱增,我校该专业的毕业生历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招生规模也连年攀升,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任务逐年加大。这些都为本专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行业需求基础。(三)建设建筑工程施工示范专业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

6、有关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为中职教育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山东省在加大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宣传力度,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的同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在长期的办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同类专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因此,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加强该专业建设、构建体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省内形成以该专业为核心的强势专业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一)专业现有基础我校建筑专业是一个老专业,于1986年开始建立,与历城区建委合作办学,历城区建委在办学资金

7、和就业分配方面给予大力协助,本专业是我校的龙头专业,每年招收两个教学班120人左右。1、师资力量建筑工程施工建立起了一支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专业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教师18人,高级职称教师5人,中级职称教师13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人。自2009年来, 3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每年暑假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4周以上,双师型教师占全体教师人数的80%,队伍结构合理。同时,从企业或社会上聘请了部分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并鼓励他们就专业发展、课程建设等问题献计献策,有效地促进了本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2、校内外实训基地学

8、校建立了建筑实训基地。并与济南市第一建筑公司、济南市佳民劳务、济南市第三建筑公司、济南建筑劳务公司、济南舜泰建筑公司、中建八局济南分公司等单位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实习、实验、实训和技能培养的要求。3、教学研究该专业近年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学校不断调整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根据近几年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该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企业的好评,近三年一次就业率平均在95以上。(二)目前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也一直是我校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在专业建设上,大力推行校企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学结

9、合、师资培养、教材建设、课件建设、课程改革、技能考核等方面,都具有了较高的专业水平。在实训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方面,投入了较大的建设资金,效果显著。本专业办学特色鲜明,主要培养能够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建设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依托西部大开发战略优势和特点,面向建筑生产第一线,服务社会;同时面向道路工程、市政建设等行业;增加行业取证的培训课程,将证书教育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在专业教学中加大实验、实训力度,使学生 “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做结合,提高技能”。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积极争取本行业中企业的支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应用性人才。已形成如下优势和特色:1

10、、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整合的课程体系彰显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中心地位。在确定专业的课程体系时,按照建筑工程的职业活动或工作情景确定理论技术基础,以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素质结构为指导整合课程,以达到胜任行业岗位要求。2、以“行业案例、实题真做”的教学法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自始至终把“行业案例、实题真做”的教学法贯穿于专业教学,每堂专业课以行业案例展开教学,以实际工程任务或其中一部分作为每章的技能训练要素,实题真做,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项目的建设,该专业已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主要有以

11、下三个方面:根据专业特点,在理论教学体系中,着重教授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加以取舍,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理论课与实践环节比例控制在0.45:0.55。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用技术的应用。从现场实际工作出发,整合课程及其内容,将不合适的旧内容及时更新,突出教学内容实用性。依据专业特点走工学结合的道路,进行施工方案编制、建筑识图、建筑放线、建筑工程量计算等方面的综合实训,拉近了教学与生产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综合技能,使学生真正达到上岗顶用,零距离培养的效果,为学生就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年来,学生就业率一直95%以上。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4、

12、初步建成了即能进行技能训练、又贴近生产实践的校建筑实训基地。2008年2010年春季为止,建筑实训基地建设投资100万元,为该专业的技能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目前,我校该专业的教学设备在同类学校中具有明显的优势。5、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有良好工学结合能力并以“双师型”为主体的师资队伍。教师采用多种方式不断进修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结合教学实习、设计等实践环节,积极开展科研、生产工作。6、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行业需求旺盛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使学校的合作企业网络遍布济南市乃周边地区,大大推进了建筑行业人才的需求,在“以能力为导向,就业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建筑专

13、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三、专业建设的规划与思路(一)专业建设目标学校坚持面向建筑行业,联合建筑企业,打造精品专业的指导思想,以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着重进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特色教材、实训环境及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对口支援、师资培训、就业培训、共享教学资源库等多种方式,形成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重点专业,为城市建设、市政工程和西部大开发服务。(二)专业建设思路1、构建“2+1”人才培养模式。即素质教育、知识传授(2学年)顶岗实习上岗就业一条龙的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就业之间零距离,顶岗即上岗,上岗即就业。完善教学质量保证措施,

14、建立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教学计划实行动态调整。改革传统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完善考证结合,以证代考,突出技能的考核。实行“双证制”、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2、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外聘等方式,建立一支具有教育观念新、师德高、教学水平高、行业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充实有丰富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教学骨干及专业带头人。3、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改革。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工学结合”特点的专业核心课程,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改革现有选修课的设置,设置讲座课程。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

15、一步加强课件和网络课程建设,提高教学的效果。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4、实训基地建设。以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具有职业氛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更好地满足广大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和教师实践能力锻炼的要求。5、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联合山东省建设厅岗位培训办公室和劳动厅培训中心,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扩大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发挥职业教育的教育性、产业性的双重功能,在短期内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就业“零距离”人才,

16、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学校与企业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学校与企业签定双向用人合同,学生培训、实习来源于企业,又服务于企业。专业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办一个专业,育一方人才,服务一方群众。进一步拓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培养出更多的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的建筑工程实用型人才。四、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一)专业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实际工作能力,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的建筑、市政施工与操作人员。技能型

17、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中应重点体现的特色:本专业培养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突出以下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1)初步了解建筑施工过程,具有一般的施工能力;(2)能够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简单技术问题,具有初步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估能力;(3)具有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意识。专业基本能力:(1)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2)具有专业必需的力学、施工测量、工程材料等基本知识;(3)具有识读工程施工图的能力;(4)具有比较熟练的测量放线、材料试验、钢筋翻样及加工等岗位的基本技能;(5)具有从事工程质量、安全、工程技术资料等初步管理能力;(6)

18、掌握建筑施工企业12个工作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基本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建筑施工企业,从事材料试验、测量放线、钢筋翻样及加工、建筑施工技能工种施工操作等工作;经过继续培训,也可协助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工程资料管理、造价计算等工作。 (二)培养计划1、课程设置本专业除学习基础课外,还着重加强了有关计算机应用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学习,包括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语言在建筑中的应用、常用应用文等;主要专业课程有建筑识图、建筑材料、建筑电工学、建筑力学、建筑构造、建筑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建筑结构与基础、土建CAD、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

19、计量与计价、建筑资料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等课程。培养适应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需要,初步掌握现代建筑工程专业基本理论,能直接从事和管理建筑工程建设一线实际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科学的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原有专业建设基础上,按照新时期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构建“2+1”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水平。构建素质教育、职业基础知识教育技能训练、岗前培训、综合能力训练、顶岗实习上岗就业“一条龙”的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2表示前2学年,进行素质教育、必需的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接着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要求进

20、行10周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岗前培训,最后1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该模式的特点是以社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打破学科界限突出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专业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通过顶岗之前的岗位培训、顶岗实习,使得学生在校学习与就业之间没有距离感,顶岗即上岗,上岗即就业,打通学习和工作之间的通道。完善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技能训练和培训内容实行动态调整。改变传统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实施“考证”结合,以“证”代考,突出技能的考核力度。完善教学质量保证措施,及“双证制”、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其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描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做到“三个

21、渗透一个贯穿”。把公共基础知识渗透到基础训练中去;把专业基本知识渗透到专项实践中去;把专业知识渗透到专项实践和综合实践(如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中去。分别体现学生通用能力、职业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思想素质、人文素质、能力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分别贯穿到各个的教学环节中去4、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建筑领域发展要求,以职业实践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强化以“工学结合”为特点的专业核心课程,突出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带动,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课程和课件。课程内容着重体现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目标必需的基

22、本知识部分,二是专业延伸知识部分,三是技能培养训练部分。改革现有选修课的设置,将专业延伸知识部分放入选修课程之中,加大对选修课的选修力度。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以建筑施工生产过程的系统性为出发点,分阶段重点建设建筑识图及CAD、建筑工程测量、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资料管理等课程,打破传统学科理论系统性,构建既实用又可灵活衔接的专业体系,以带动该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5、制订科学合理的技能考核方法突出技能培养是中职建筑技术专业的教学特点,因此,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教学总学时数的50%以上是实践教学环节。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制订合理、科学的技能考核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多年的教改研究,根

23、据国家建设部和劳动部的要求,现已基本制订出技能考核方法。首先对技能进行分解,分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针对两大类;然后分析每项技能特点,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内容、方式、标准等;通过教学实践不断进行修正,并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及时补充、调整考试内容,同时对教学培养方案做修改。通过技能考核方法的制订和实施。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教与学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不断改善教学培养模式。6、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从实际建筑工程工作的系统性出发,加长“实验实训链”,更好地满足生产需要。在现有的实训中心基础上,扩建国家级建筑实训基地,扩大实训规模和实训内容,满足学生实践教学,教师“双师”能力训练,工学结合,以

24、满足测量员、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监理员、资料员等岗位技能培训和服务的需要。学校对建筑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规划总体目标是:建成西部同类学校设备先进、技术一流的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满足教学与实训需要,同时向周边企事业单位提供资源共享、培训认证、设备租赁、承接项目、技术支持等服务,为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仿真环境的实训条件,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建筑类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的技术支持中心。(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增加建筑工程施工单位5个实训基地,满足建筑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同时完善基地的教学学习设施,加强基地指导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提高基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加

25、大基地的投入与使用力度。7、专业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职业素养。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坚持开展以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树立师德建设标兵,倡导教师爱岗、爱教、爱学生的风尚,培养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责任意识,引导教师安心、倾心从事职业教育事业,正确对待名利,激励教师做以身立教、敬业奉献的模范。(2)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利用优惠政策,引进具有实践能力的专家型人才。积极吸收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加入专业教学团队,充实教师队伍。通过高校进修、企业锻炼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骨干教师,带动专业的发展。(3)通过学校内部教师培养措施,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学历水平。

26、新教师上岗前必须在指定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每年选送2名教师到生产一线锻炼学习或挂职锻炼,针对性的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和学习;在校的专业教师在承担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到校内实训基地参与实训指导。鼓励教师参与项目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推广和职业技能资格考试,从中获得实践经验和高层次职业资格证书。(4)根据教学工作需要,今后两年,将继续从建筑行业企业中选聘多名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技能突出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实训实习指导,使学生学习到生产一线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到2012年,将聘任兼职教师人数达到30名,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五 专业建设

27、的保障措施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一)思想保障为了保障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为专业建设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多次组织干部、教师到企业及工作一线调研与企业单位座谈,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二)组织保障我校已于2009年成立了专业发展委员会与教学工作委员会。为了加强专业建设的组织保障,我校需要进一步优化建筑专业发展委员会的结构,完善建筑专业发展委员会的职责和功能,使其在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中,真正起到建议与保障的作用,为专业的办学起好参谋作用,为学生顶岗生产实习、参观实习与教师专业培训提供有效的场所,为学生的专业技能结构建设提出

28、合理化建议,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帮助。需要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保证教学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制度化、正常化,强化委员会对我校教学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专家治学的智囊作用,使其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三)政策保障为了加强专业建设的政策保障,稳步推进专业建设,我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了为专业建设提供进一步政策保障,进一步支撑我校专业建设与发展,在学校“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出台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发展规划,使我校专业建设制度化。八、专业建设的措施及预期目标(一)建设措施1、加强资金管理。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

29、,加强资金管理,有计划、分步骤使用资金,对建设项目采取统筹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的方法,整个建设项目分3年完成。2、构建“工学结合”条件下的“校企双元管理”的教学管理新模式。校企双方签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协议书;实训内容和方式与企业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在生产现场营造教学环境,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校企双方安排专人管理和联络,企业安排专门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操作;重视实训动员、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签定双方安全协议,归档管理。3、根据专业特点和学校、企业的实际,在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发具有职业特色的专业实训教材、题库和课件,为学生

30、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4、加强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实践教学人员岗位责任制和严格的聘任、培训、考核、晋升、奖惩制度;培训实习实训基地人员,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更有效地利用好基地设备。5、学生顶岗实习最能体现“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最能体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技能”人才的最好方式。强化顶岗实习的管理,在形式和内容上要将顶岗实习纳入教学计划,这方面可借鉴企业的经验,对参与实习实训的师生实施企业化管理。6、专业课理论教学应灵活多样。在强调文化基础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针对建筑技术专业岗位群要求,设置

31、专门化教学模块,采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灵活多样的模拟教学,突出“教、学、做”为一体的情景化仿真模拟,使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得到有效提高。 7、按照“三个衔接、两个突出”(即“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水平相衔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衔接,专业课与职业岗位需求相衔接;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突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构建课程设置,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技能训练始终贯穿于教学与实践的整个过程。8、学校要不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学习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研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思路,明确实训指导教师职责,实行学生实训成绩量化考核;创新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完善技能训练的规则制度。对分期建设的项目学校要定期组织检查落实,论证其实施效果和可行性。(二)预期目标通过3年的专业建设,建筑技术专业以“产学结合、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创新、师资团队优化、实训基地构建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渠道逐步拓宽。不断完善建筑技术专业的建设,使得学校办学实力明显增强、特色更加鲜明,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同类中等职业学校、同类专业的发展中将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