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_T 11205-2023 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检测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B_T 11205-2023 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检测规范.docx(4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29.240.01CCSK45NB中华人民共和能源行业标准NB/T112052023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检测规范Inspectionspecificationforprotectiverelaycomprehensiverecordingandintelligentoperating-maintenanceequipmentinsubstation2023-05-26发布2023-11-26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目次弟tII1 枪囹12 规范性引用文件I3 术语和定义I4 检潮条件24.1 正常试验大气条件24.2 试验基准大气条件24.3 检测系统模型24.4 检测用设备2
2、5 检脍与测试25.1 结构及外观检查25.2 基础功能测试25.3 网络分析功能测试105.4 二次系统可视化功能测试125.5 智能运维管理功能检查165.6 动模试验235.7 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235.8 功率消耗试验245.9 外壳防护245.10 保护联结阻抗检验245.11 辅助激励量变化对性能的影响检验245.12 机械性能试验245.13 绝缘性能试验245.14 电磁兼容试验245.15 过载能力试验265.16 连续通电试验26附录A(奔科性)检测系统模型27附录B(资料性)琥合词诊断测试工况28附录C(资料性)同源数据比对测试工况30附录D(资料性)智能避检测试工况31
3、附录E(类料植)检睑测我工况33NB/T11205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eI5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许昌开普电气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清能继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开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中元华电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北
4、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台州供电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高压分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昌学院、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上海思源弘瑞自动化有限公司、南京因泰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
5、力科学研究院、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华建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凯默电气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北京北斗银河科技有限公司、航天银山电气有限公司、上海泽鑫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山大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玮、初阳、梁馨玉、黄佳胤、艾淑云、毕殂、郑伟、刘清泉、栗磊、王宾、陈昊、丁心志、韩伟、郭铸、孙迅雷、赵萍、李本瑜、孙沛川、王会增、张红涛、张举良、武芳
6、瑛、姜帅、侯赭、王正、谢镜池、秦贵锋、王道军、文博、许守东、汪勋婷、谭金龙、温才权、李道豫、王思皓、陈胜、孙弘毅、索江镭、卢迪勇、李琅、陈春银、李金梅、马辉。本文件为首次发布。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检测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以下简称装置)检验测试的条件、项目、方法及结果的判定方法等。本文件适用于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为该类装置的检验测试提供技术支撑,其他具备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功能的装置(模块)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
7、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7261201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14598.262015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GB/T17626.9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0-20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2686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产品动模试验GB/T32890继电保护IEC61850工程应用模型D1./T478201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1./T5532013电力系统动态记录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1./T86
8、0(所有部分)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D1./T860.10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10部分:一致性测试D1./T1900-2018智能变电站网络记录分析装置技术规范D1./T2378-2021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JF1534数据网络性能测试仪校准规范NB/T42015-2013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技术条件NB/T42088-2016继电保护信息系统子站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D1./T2378-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protectiverelaycomprehensiverecordingan
9、dintelligentoperating-maintenanceequipment一种可适用于符合D1.T860(所有部分)标准的变电站,集成了故障录波、网络记录分析、二次系统可视化、智能运维功能的设备,由采集单元与管理单元组成。来源:D1./T23782021,3.13.2同源数据比对homologyalignment同一来源、相同意义的模拟量或开关量经过不同采集路径取得的数据称为同源数据,例如同一电流互感器(TA)不同绕组的数据、同一套保护装置A相跳闸的GoOSE(genericobjectorientedsubstationevent,通用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报文和MMS(manuf
10、acturingmessagespecification,制造报文规范)报文。基于同源数据的比对分析即同源数据比对,在一、二次系统平稳运行情况下进行的同源数据比对称为稳态同源比对,在一、二次系统故障或扰动等情况下进行的同源比对称为暂态同源比对。来源:D1./T23782021,3.2,有修改4检测条件4.1 正常试验大气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对装置进行功能性试验的环境大气条件如下:a)环境温度:1535。b)相对湿度:25%75%c)大气压力:80kPa-106kPao4.2 试验基准大气条件检验装置有关准确度试验的环境大气条件如下:a)环境温度:20C+5Cob)相对湿度:45%75%c)大气压
11、另:86kPa-106kPao4.3 检测系统模型检测系统模型包括管理单元、采集单元、线路保护、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智能终端、过程层交换机、中心交换机、远方主站等二次设备,检测系统结构示意图见附录A。4.4 检测用设备检测所使用继电保护试验设备应满足GB/T7261-2016中4.3的规定,网络性能测试仪应满足JJFl534,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应满足NB/T420152013,并应经过第三方校准机构校准合格。5检验与测试5.1 结构及外观检查采集单元、采用工控机的管理单元应按D1./T5532013中4.14.1的规定进行结构、外观检查。5.2 三5.21 软件版本及设备识别代码检查5.21
12、.1 检验方法采集单元和管理单元的软件版本及设备识别代码的检验方法如下:a)分别记录采集单元和管理单元的软件版本和设备识别代码。b)通过主站(或仿真客户端)读取采集单元和管理单元的软件版本和设备识别代码。5.21.2 技术要求应满足D1./T23782021中5.1.5、5.1.6对软件版本及设备识别代码的要求。5.2.2 网络端口独立性检查5.2.2.1 检验方法用网络性能测试仪向装置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网络端口发送广播、多播、组播、单播等各类报文数据。报文的发送间隔不应大于100Us,网络性能测试仪同时监视装置的其他网络端口,在此过程中给装置上电并保持运行5min然后再掉电。测试时应分别验证装
13、置的所有网络端口。5.222技术要求在装置上电、运行、掉电等过程中,装置的任何端口均不应转出测试仪发送的任何报文。5.2.3 录波通道命名检查5.2.3.1 检验方法录波通道命名的检验方法如下:a)导入SCD(SUbStationconfigurationCleSCriPtion,变电站配置描述)文件,检查是否按要求自动生成录波通道名。b)手动设置长度为64字节的录波通道名称,检查通道名称的设置是否生效。5.2.3.2 技术要求应满足D1./T23782021中6.2.6.11、6.2.6.12、6.2.6.14对录波通道命名的要求。5.2.4 数据管理功能检验5.24.1 检验方法数据管理功
14、能的检验方法如下:a)检查采集单元数据存储介质和数据分区情况是否满足要求。b)整分触发GoOSE信号变位,检查采集单元记录的数据时间是否正确。c)检查管理单元是否能同时管理站内所有采集单元存储的录波与网络分析相关数据。d)检查管理单元上录波文件、报文文件、告警信息等的展示情况。e)检查管理单元上报文分析的解析结果。5.24.2 2技术要求应满足D1./T2378-2021中6.1.1、6.2.8对装置的数据管理功能要求。5.2.5 通信接口检驶检查管理单元、采集单元的通信接口数量与接口类型是否满足D1./T2378-2021中8.2对管理单元、采集单元的通信接口要求。5.2.6 双机配置检查5
15、.2.6.1 检验方法双机配置检查分两种配置模式检验。a)模式一为主备模式,检验方法如下:1)将管理单元配置为双机主备模式,检查双机中是否仅有主机与保护装置、采集单元等通信;2)模拟主机异常,检查是否自动切换到备用机;3)主机正常运行时,检查备机是否拒绝主站的TCP连接。b)模式二为双主配置模式,检验方法如下:D将管理单元配置为双主工作方式,检查管理单元双机是否能同时与保护装置、采集单元等通信;2)检查管理单元双机是否能同时支持与主站进行通信,并响应主站命令。5.2.6.2 技术要求应满足D1./T23782021中5.3.1.2对双机配置的工作方式的要求。5.2.7 安全性检查5.2.7.1
16、 记录数据安全性检查5.2.7.1.1 检验方法记录数据安全性的检验方法如下:a)设置采集单元A段录波时间长度不少于100mS,B段录波时间长度不少于6000ms。b)采集单元单电源工作,通过状态序列设定切断采集单元电源前5s用突变量起动触发记录。c)再上电重启采集单元,检查采集单元的定值是否与断电前一致,检查采集单元断电前的告警记录和录波数据是否完整,检查采集单元已记录的信息是否丢失。d)检查采集单元是否能完整存储停电时刻前2s的暂态数据,检查是否能存储停电时刻后100ms的暂态数据。5.27.1.2技术要求应满足D1./T23782021中6.2.2及7.2.4.Ie)对数据记录安全性的要
17、求。5.27.2网络安全检查5.2.7.21检验方法网络安全的检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a)检查装置是否采用安全可控的操作系统。b)用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记录装置的站控层通信接口的报文,检查是否发送非法报文。c)对装置进行漏洞扫描,检查装置是否存在中高危漏洞。d)被测装置的所有采集接口全部连接至网络性能测试仪,网络性能测试仪发送报文,同时监测装置的采集接口,模拟装置出现异常或断电,检查装置采集接口是否存在组播注册以外的报文发出。e)使用管理员修改用户权限,检查修改后的权限是否有效。5.2.7.22技术要求应满足D1./T2378-2021中6.3对装置网络安全性的要求。5.2.8异常情况告警功能检查
18、5.28.1检驶方法异常情况告警功能的检验方法如下:a)检查采集单元是否具有运行、异常、录波、对时指示灯,检查采集单元面板指示灯状态和颜色。b)在采集单元启动录波、电源失电、异常报警等情况下,检查采集单元的硬接点告警输出信号。c)通过8个客户端(录波主站、管理单元等)与采集单元建立MMS连接,检查采集单元上送的告警信息是否带时标并精确到1ms。5.2.8.2技术要求应满足D1./T23782021中6.2.4对面板指示灯、硬接点信号和上送告警信息的要求。5.2.9定值控制字检查5.29.1 检验方法采集单元的定值和控制字的检验方法如下:a)检查采集单元定值是否支持就地直接修改,检查是否采用二次
19、值。b)检查控制字是否能够投退,检查控制字投退时定值名称是否不随之改变。c)检查采集单元定值参数的设置、显示和定值清单的排序是否满足技术要求。d)检查任一电流定值最小值设置是否不大于0.051。(I为交流电流额定值:1A、5A)oe)检查每种启动元件是否存在对应控制字控制投退。5.29.2 2技术要求应满足D1./T23782021中6.2.5对定值和控制字的要求。5.2.10管理单元性能检查5.2.10.1 通信能力检查5.2.10.1.1 检联方法通信能力的检验方法如下:a)检查管理单元是否具备与调度数据网交换机或2M路由器的通信接口,并能与模拟主站通信。b)模拟主站下发召唤命令100次,
20、检查管理单元响应召唤的成功次数是否不小于95次。c)模拟255台设备接入管理单元,检查管理单元是否能够全部接入。d)检查管理单元是否具备以太网通信接口,逐一检查各接口工作是否正常。5.2.10.1.2 技术要求通信能力的检验技术要求如下:a)与调度机构或区控(集控)主站通信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1) 支持调度数据网、2M方式接入;2)管理单元响应主站端召唤的成功率不小于95%。b)可同时接入采集单元或保护装置等设备不小于255台。c)管理单元应支持以太网通信。5.210.2信息传输时间检查5.210.21检验方法模拟系统中连续发生各种故障和扰动,使保护装置连续产生动作报文,采集单元连续产生录波,
21、检查:a)使用网络报文记录仪,记录保护装置发送报文的时刻和管理单元转发报文的时刻,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为事件报告传输时间。b)使用网络报文记录仪,记录保护装置发送录波完成报文的时刻和管理单元转发录波简报的时刻,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录波文件传输时间。c)在管理单元查询模拟量及开关量和定值信息,从界面点击查询时开始计时,到相应数据画面完成刷新时停止计时,检查响应时间是否满足要求。d)拔下/插上站控层网线,测量管理单元产生通信中断告警到主站接收到通信中断事件的时间:e)拔下/插上站控层网线,手动测量站控层网络通信状态的反应时间。5.210.22技术要求在管理单元满负荷情况下,信息传输时间应满足如下
22、要求:a)事件报告传输时间:包括起动、告警、动作、复归等事件信息,由保护装置等设备到管理单元传输时间不大于5s,管理单元到主站的传输时间不大于5s。b)录波文件传输时间:由保护装置等设备到管理单元传输时间不大于30s。c)查询响应时间:模拟量及开关量由保护装置等设备到管理单元的传输时间不大于5s,定值由保护装置等设备到管理单元的传输时间不大于30s。d)故障简报:由管理单元到主站的传输时间不大于10s。e)通信状态:由管理单元到主站的传输时间不大于5s。f)站控层网络通信状态变化能在Imin内正确反应。5.210.3 系统资源检查5.210.3.1 检验方法模拟系统中连续发生各种故障和扰动,使
23、保护装置连续产生大量动作报文,采集单元连续产生录波:a)检查管理单元系统可用率。b)检查管理单元CPU负荷率和网络负荷率。C)检查调用整幅画面的时间。5.210.3.2 技术要求管理单元系统资源应满足D1./T23782021中7.1.3对管理单元硬件资源、系统可用率、CPU负荷率、网络负荷率和画面整幅调用时间的要求。5.210.4 时间同步检查5.210.41检验方法接入SNTP网络对时信号IOmin以上,检查管理单元的对时误差;断开对时信号,再连续运行24h后检查管理单元的时间与标准时间源的时间差。5.2.10.4.2技术要求管理单元时间同步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a)对时能力:应能接受SNT
24、P网络对时,误差不应超过20ms。b)守时精度:24h守时误差不超过5s。5.2.10.5管理单元日志检查5.210.5.1检验方法在管理单元上模拟配置修改、接入设备通信中断与恢复、接入设备定值与压板修改等操作,检查是否生成运行日志、操作日志、维护日志,检查各条目数是否不小于100oO条。5.2.10.5.2技术要求管理单元记录的运行日志、操作日志和维护日志各条目数不小于100oo条。5.2.10.6管理单元存储容检查5.Z10.6.1检验方法模拟检测系统与装置正常交互SV(SamPledVaIUe,采样值)、GOoSE和MMS数据,根据装置历史数据存储策略、历史数据所用容量及数据存储分配容量
25、估算管理单元历史数据存储时间是否满足要求。5.210.6.2技术要求管理单元历史数据存储时间不小于300天。5.2.11采集单元性能检查1.2.11.1 采集单元的录波相关性能检查采集单元应进行录波相关的性能检查。试验方法、技术要求按D1./T553-2013中7.9的规定。1.2.11.2 采集单元的网络记录分析检查采集单元应进行网络记录分析相关的性能检查。试验方法、技术要求按D1./T19002018中5.3的规定。1.2.11.3 记录配检查1.2.11.3.1 检验方法采集单元记录量配置检验方法如下:a)检查采集单元接入模拟量通道和常规开关量的数量是否满足技术要求。b)配置不少于64个
26、GOoSE控制块,且GOOSE信号不少于512路的SCD文件导入采集单元,并模拟64个GOoSE控制块的512个GoOSE信号发送至采集单元,检查采集单元是否能够记录所有GoOSE信号的变化。c)当采集单元采集SV报文时,配置不少于16个SV控制块的SCD文件导入采集单元,并模拟16个SV控制块数据发送至采集单元,检查采集单元是否能够记录所有SV通道的值。1.2.11.3.2 技术要求采集单元记录量配置检验技术要求如下:a)每面采集单元屏应能接入不少于96路模拟量(含直流电源电压采集不少于4路)。b)常规站每面采集单元屏应能接入不少于128路开关量。c)智能站每面采集单元屏应能接入不少于64个
27、GOoSE控制块,经过挑选的GOOSE信号不少于512路;可根据工程需要选配常规开关量采集通道。1.2.11.4 数据记录检查1.2.11.4.1 检验方法数据记录的检验方法如下:a)暂态记录。D检查采集单元的暂态记录采样频率,检查完整的数据记录的次数不小于2500次。2)模拟GOoSE报文出现D1./T2378-2021附录0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次数超过100oo次,检查采集单元是否至少完整记录最近的100OO次异常报文事件和5000次异常报文记录。b)向采集单元发送不大于200Mbit/s的报文其中Sv报文占90%,GSE报文占5%,MMS报文占4%,PTP(PreCiSiontimePro
28、tOCOl,精确时间协议)报文占1%,采集单元连续记录30天,查看采集单元记录的连续报文文件的时间是否满足。c)采集单元连续上电测试不小于7天,查看采集单元记录的稳态录波文件。1.2.11.4.2 技术要求数据记录的检验要求如下:a)暂态记录采样频率不应小于IOkHZ或不低于合并单元标称采样率,完整的数据记录的次数不小于2500次,异常报文事件记录不小于100oO条,异常报文记录不小于5000条。b)采集单元的连续记录报文的连续记录时间:SV报文不小于3天,GOOSE.MMS.PTP报文不小于30天,分辨率不大于IUs.c)采集单元的稳态录波采样率不低于2kHz,记录时间不少于7天。1.2.1
29、1.5 对时与守时精度检查1.2.11.5.1 检验方法对时与守时精度的检验方法如下:a)采集单元接入IRIG-B(inter-rangeinstrumentationgroup-B.一种串行时间交换码)码对时信号,通过开关量输入变位打时标或记录已正确对时的PTP时间同步报文的方式验证采集单元的对时精度是否满足标准要求。b)断开采集单元的对时信号,断电重启采集单元,检查采集单元运行正常时的时间信息是否正常(未恢复至默认值).c)采集单元接入正确对时信号IOnIin以上,断开对时信号,采集单元连续运行24h后检查采集单元的时间与标准时间源的时间差。5.211.5.2技术要求采集单元的对时与守时精
30、度的检验要求如下:a)使用光纤通信接口接收IRIG-B码时,误差不应超过ls;如对时信号异常则采用采集单元自身时钟,在Ih内守时误差不应超过lms,在24h内的守时误差不应超过500ms.b)暂态记录数据和稳态记录数据应带有绝对时标,精确到微秒;在外部时钟同步状态下,录波数据的绝对时标误差不应超过500us,报文数据绝对时标误差不应超过1口s。1.2.11.6 准确度和变差检查用继电保护试验设备检查采集单元测量元件的准确度和变差,试验条件、试验项目和技术要求按D1./T5532013中7.8的规定。1.2.11.7 电压、电流回路零漂准确度性检查采集单元应进行电压、电流回路零漂准确度检查。试验
31、方法、技术要求按D1./T5532013中7.9.4的规定。1.2.11.8 开关输入和输出检验采集单元应进行开关量输入和输出回路检查。试验方法、技术要求按D1./T5532013中4.8的规定。5. 2.11.9开关量的分辨率检验采集单元应进行开关量的分辨率检验。试验方法、技术要求按D1./T5532013中5.7、7.9.8的规定。6. 2.11.10非周期分量的记录性能检查采集单元应进行非周期分量的记录性能检查。试验方法、技术要求按D1./T5532013中5.1.4、5.5、7.9.6的规定。1.1.11.11 高频通道信号记录性能的检查采集单元应进行高频通道信号记录性能的检查。试验方
32、法、技术要求按D1./T5532013中5.8、7.9.11的规定。1.1.11.12 报文接入能力检查1.1.11.121 检验方法报文接入能力的检验方法如下:a)网络性能测试仪分别向采集单元单个百兆采集端口、单个千兆采集端口、所有采集端口发送流量报文,负载为最大接入能力,测试时间为60s,数据发送结束后查看被测采集单元记录的报文数量和报文内容是否与网络性能测试仪发送的数据一致。b)网络性能测试仪分别向采集单元所有采集端口发送流量报文,负载为200Mbit/s包含网络物理开销,如帧间隙、前导码和CRC(CyCliCredundancycode,循环冗余校验)校验码,其中站控层报文所占比例为1
33、0%,测试时间为24h,检查采集单元能否正常解析报文,数据发送结束后查看被测采集单元记录的报文数量和报文内容是否与网络性能测试仪发送的数据一致。1.1.11.122 2技术要求采集单元的报文接入能力应满足如下要求:a)最大报文接入能力:单个百兆采集端口不应小于100Mbits,单个千兆采集端口不应小于400Mbit/s,单台采集单元不应小于400Mbit/s。b)长期稳定工作时的最大数据接入能力:不小于200MbitzS(包含网络物理开销,如帧间隙、前导码和CRC校验码)。c)长期稳定工作时的最大报文解析能力:不小于200Mbits(其中站控层报文所占比例不应大于1佻)。1.1.11.123
34、上传性能检查采集单元应进行信息上传性能检验。试验方法、技术要求按D1./T19002018中5.6的规定。5.212 网络压力测试按NB/T420882016中5.2.7规定的方法,检查采集单元对大批量数据的处理以及承受能力。5.213 分析功能测试5.213.1 分析功能检查5.213.1.1 方法逐项检查装置的报文分析功能和波形分析功能。5.213.1.2 要求离线分析功能技术要求如下:a)离线分析应采用图形化界面。b)报文分析软件功能应满足D1./T19002018中5.4.2的要求。c)波形分析软件功能应满足D1./T5532013中5.12的要求。5.213.2 值报文实时监视及分析
35、检查5.213.21 方法模拟产生SV报文,检查采集单元能否实时解析,计算报文中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并实时描绘波形图;检查采集单元能否对报文结构与报文内容进行分析。5.213.22 要求采样值报文实时监视及分析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采集单元应能对SV采样值报文进行实时解析,计算SV采样值报文中电流、电压量的有效值。b)采集单元应能对所有的SV报文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报文结构分析、报文内容分析等。c)采集单元应能从不低于MU标称采样率的报文中计算有效值,并实时描绘波形图。5.213.23 GOoSE报文实时监视及分析检查5.213.23.1 法模拟产生GOOSE报文,检查采集单元能否实时解析
36、,并根据SCD文件或ClD文件展示开关量状态和动作信息;检查采集单元能否对报文结构、报文内容、StNUm与SqNUm变化规律进行分析。5.213.23.2 求GSE报文实时监视及分析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采集单元应能对GOOSE报文进行实时解析,提取报文中的开关量状态信息以及动作信息。b)采集单元应能对所有GOOSE通信进行分析,包括Goe)SE报文结构分析、内容分析、StNum与SqNUm变化规律分析等。c)采集单元应能对GOOSE动作进行分析,对于GooSE报文中数据集发生变位,应能根据SCD文件或ClD文件展示数据集变位所表示的动作信息。5.213.24 变和网络风暴实时监测分析功能检
37、查5.213.24.1 法流量突变和网络风暴实时监测分析功能的检验方法如下:a)施加超过流量阈值的GOOSE或SV流量值:1)检查是否能够监测GOoSE或SV报文流量异常;2)检查GoOSE或SV网络报文流量阈值是否可以设置。b)模拟测试过程中交换机出现网络风暴,检查采集单元是否能够识别、记录分析网络风暴并告警。5.213.24.2 求流量突变和网络风暴实时监测分析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采集单元应能监测GooSE、SV网络中的报文流量异常的情况:流量异常的报文速率阈值可设置,SV网络报文流量异常阈值为正常负荷的1.1倍,OSE网络报文流量异常阈值可设置。b)采集单元应能监测网络风暴;在网络中
38、存在风暴时,采集单元应能识别、记录分析并告警。5.213.25 式检查检查采集单元记录的数据格式是否满足NB/T420152013中7.4的要求。5.213.26 文记录功能检查按照D1./T23782021中附录0的要求逐个模拟产生各类异常报文,检查装置是否按要求保存相关报文。5.213.27 唤功能检查5.213.27.1 法管理单元报文召唤功能的检验方法如下:a)检查管理单元上存储的采集单元的网络分析相关数据与站内采集单元存储的数据一致。b)模拟产生GOOSE报文跳闸信号变位,检查管理单元是否主动召唤报文列表和报文,依次检查管理单元能否查询、展示采集单元的报文列表、报文文件、报文告警等信
39、息。5.213.27.2 求管理单元应能同时管理站内所有采集单元存储的网络分析相关数据,应能杳询、展示采集单元的报文列表、报文文件、报文告警等信息。5.213.28 SCD文件导入功能检查按NB/T420152013中7.2.1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导入SCD文件,检查导入内容是否与原始文件一致。5.213.29 FIP报文实时监视与分析功能检查按NB/T420152013中7.2.4规定的方法和要求,检查装置的PTP报文实时监视与分析功能。5.3.10MMS报文实时监测分析功能检查按NB/T420152013中7.2.6规定的方法和要求,检查装置的MMS报文实时监测分析功能。5.3.11记录数据
40、分辨率检查按NB/T420152013中7.2.9.1规定的方法和要求,检查装置的记录数据分辨率。5.4二次系统可视化功能测试5.4.1 二次虚回路在线监视功能检查5.4.1.1 检骗方法二次虚回路在线监视功能的检验方法如下:a)导入SCD文件,检查是否能自动生成二次虚回路图,检查虚端子信息及虚回路关联软压板是否与SCD文件中配置信息一致,检查回路功能描述是否与实际用途一致,检查IED名称与调度命名是否能够切换。b)模拟虚端子信号数据变化,检查显示的虚端子信号实时值是否对应正确变化。c)投退虚回路关联软压板,检查显示的虚回路状态是否正确。d)模拟二次虚回路出现断链、告警等异常,检查显示的虚回路
41、状态是否正确,并检查相关异常告警信息的显示与推送是否满足技术要求。5.4.1.2 技术要求二次虚回路在线监视功能的检验要求如下:a)应根据SCD文件实现二次系统虚回路自动配置和自动成图,并显示虚端子的发布和订阅方向,宜显示虚端子信号的实时值信息。b)二次虚回路的可视化宜包含软压板状态、虚端子及虚回路功能描述,且设备命名可在IED名称与调度命名间灵活切换。c)应能实时分析收集到的保护装置、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采集单元、交换机等设备的数据,通过二次虚回路的通信链路状态、关联软压板工况和网络报文状态等对二次虚回路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判断。d)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推送告警、点亮光字牌、发送告警报文至主站
42、等客户端,应能通过清晰、直观、可视化的图形方式展示并提示异常信息。5.4.2 过程层光纤回路在线监视功能检查5.4.2.1 检验方法过程层光纤回路在线监视功能的检验方法如下:a)检查管理单元是否能自动生成过程层光纤回路图,检查过程层光纤回路与对应虚链路能否互相查看,检查过程层光纤回路图中各个物理设备之间的光纤连接状态是否与实际一致。b)检查过程层光纤回路图中设备物理端口所对应的输入、输出虚链路状态是否与实际状态一致。NBT112052023c)模拟过程层光纤回路异常,检查相关异常告警信息的显示与推送是否满足技术要求。5.42.2技术要求过程层光纤回路在线监视功能的检验要求如下:a)应根据SCD
43、文件及过程层光纤网络实际规模、结构自动成图,并支持过程层光纤回路与所对应的虚链路互相查看,并通过过程层光纤、与其物理连接设备的光纤接口、所承载的虚链路状态等几部分综合判断过程层光纤回路状态。b)应能查看保护装置物理端口所对应的输入、输出虚链路及其状态。c)当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推送告警、点亮光字牌、发送告警报文至主站等客户端,应能通过清晰、直观、可视化的图形方式展示并提示异常信息。5.4.3 二次回路故障诊断功能检查5.4.3.1 检验方法二次回路故障诊断功能的检验方法如下:a)模拟二次虚回路链路异常,检查是否能够定位故障位置并在图中标识,检查从故障发生到故障诊断定位的时间是否超过3min1,b
44、)模拟光纤回路故障,检查是否准确定位到故障设备以及相关接口并在图中标识,检查从故障发生到故障诊断定位的时间是否超过3min。c)模拟短时间内多个光纤回路故障,检查是否能够对多个故障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和展示,检查从故障发生到故障诊断定位的时间是否超过10min。d)检查故障定位信息展示,相关异常告警信息显示与推送是否满足技术要求。5.4.3.2 技术要求二次回路故障诊断功能的检验要求如下:a)二次虚回路故障时,应能进行故障定位,并能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标识二次虚回路对应的故障位置。b)当光纤回路发生故障时,应能定位故障点或故障区域,给出提示信息,并在网络拓扑图上展示光纤回路状态。c)二次虚实回路故障、
45、异常发生之后,宜在3min之内完成故障诊断定位,对于免杂故障的诊断定位不应超过10mi11od)应通过清晰、直观、可视化的图形方式展示,并提示故障定位信息,完成故障定位后,应及时推送故障定位信息、点亮光字牌、发送告警报文(含故障定位、处理建议等)至主站等客户端。5.4.4 二次设备状态在线监视功能检查5.4.4.1 检验方法二次设备状态在线监视功能的检验方法如下:a)检查二次设备状态监视画面信息显示是否满足技术要求。b)模拟监视界面下各类信息及信号的变化,检查监视界面是否正确显示信息及信号的变化状态并正确预警。c)检查界面监视预警可视化展示是否满足技术要求。5.4.4.2 技术要求二次设备状态
46、在线监视功能的检验要求如下:a)应具备全站二次设备状态监视总览画面,实现二次设备状态监视预警。b)应能接收保护装置动作、告警信息、状态变位、监测信息、压板状态、定值区号、运行工况、装置面板指示灯等信息并显示保护装置名称、生产厂家、保护装置版本等设备台账信息。c)宜具备交换机端口通信状态、端口流量等信息的可视化展示。d)应能通过饼图、棒图、曲线、仪表盘等多种可视化手段,实现二次设备状态监视预警的可视化展示。5.4.5 一、二次设备运行状态不对应监视功能检查5.4.5.1 检验方法一、二次设备运行状态不对应监视功能的检验方法如下:a)选择任一间隔,模拟一次设备的开关、隔离开关位置、电压、电流信息变化和相关二次设备软压板信息变化,检查一次设备主接线图显示开关、隔离开关状态、相关二次设备压板状态是否正确变化。b)模拟一次设备分别处于运行、检修等状态,检查一次设备运行状态判别结果是否正确,模拟二次设备分别处于投入、检修等状态,检查二次设备运行状态判别结果是否正确。c)选择任一间隔,分别模拟一、二次设备运行状态与逻辑库对应和不对应,检查一、二次设备运行状态一致性判断结果是否正确,检查满足预警逻辑时是否进行预警,且相关异常告警信息的显示与推送是否满足技术要求。5.4.5.2 技术要求一、二次设备运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