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某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某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根据X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关规定和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效、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安排。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和主要成效今年以来,X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X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关于“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把优化营商环境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紧密结合,更加强调服务“五子”联动,
2、深入推进深层次改革和强化政策引导,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X协同发展等重大任务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管理服务、政策法规等环境保障。国家统计局X调查总队上半年调查结果显示,超90%的受访企业对本市营商环境表示满意。(一)加强组织领导,营商环境改革推进格局不断提升1.强化工作机制,注重统筹协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建由市委书记、市长双牵头的X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24个部门组成,下设13个专项组,全面推动本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研究谋划、亲自部
3、署推进,对新时期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出要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更加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和协同性。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X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X联合办实体运行机制下,由三地共同组建X营商环境协同专题工作组,下设“五组一办”,成员单位包括三地84个相关部门,共同推动X营商环境的协同优化。并于9月组织召开第一次会议,做实协同工作机制,共同谋划三地营商环境的重点任务。2,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推进改革。在完成前5版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印发X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即本市6.O版改革,压茬推出237项改革任务,重点概括
4、为“5311”,即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等5大环境,实现“三个一”(即“一业一证”“一件事”集成服务和“一体化综合监管”)关键突破,数字赋能推动“整体政府”建设,构建统一高效、多元参与的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体系。目前,6.0版改革任务完成进度已达92.6%。推进落实X营商环境“1+5”合作框架协议,印发实施X营商环境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重点围绕资源共享、互认互通、高效协作、同事同标、协同开放,推出了53项重点任务,不断推动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今年5月以来,按照市委要求,全面总结6年来本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着手开展新一轮改革研究,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各方意见建
5、议,历时半年形成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X服务”意见,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指导性、框架性文件。3坚持高位调度,狠抓落实落地。今年以来,市委主要领导5次听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市政府主要领导13次召开营商环境专题调度会,谋划推进“三个一”等专项改革,推动企业反映强烈的会展“一件事”、非现场监管等改革加快落地,强力带动全链条审批、监管、服务整体优化提升。市级营商环境专班每周专题研究重点改革议题,围绕世行营商环境新一轮评估、各区营商环境改革任务制定、推进、落实全过程开展集中调度80余次,有力推进改革任务落实落地。组织开展区级营商环境评价,形成“1+17”评价
6、报告,汇总56项重点问题清单,督促整改落实。4,汇聚各方力量,多元参与共建。市人大、市政协全力支持本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市人大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议题进行专题研究、督导。市政协建立常态化协商机制,开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专栏和委员意见建议直通车,推出90余期营商环境建议直通车专刊,梳理形成问题建议清单1024条,全部转相关委办局办理。市纪委市监委把优化营商环境和企业服务作为监督重点,通过加强沟通对接、实地调研督导等方式跟进监督工作落实情况。市级营商环境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社会监督员和政务服务“体验员”队伍直接参与改革研究制定、监督落实和社会宣传。举办营商环境宣传月活动,集中连
7、续举办11场新闻发布会,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以市场准入、获取经营场所、获取金融服务等10大领域广泛开展宣传,全面展示优化营商环境5年改革举措、成效,报道和转发超1万篇,累计阅读量超420万次,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多部门联合组织20场全市大规模系列培训,由29个市级部门的51名行业政策专家专题授课,一线窗口工作人员和企业近3万人参加,切实提高政策知晓度和窗口人员业务水平。5.紧盯企业需求,完善服务机制。加强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健全“服务包”工作机制,强化市区街乡三级管家体系,组成2300多人的常态化服务团队。市领导带头服务企业,四套班子32位市领导深入联系服务188家重点企业。市级26个部门会同
8、相关单位和属地区联合开展企业服务,区、街乡制定本区服务方案,全面开展贴身服务。完善重点诉求协调调度机制,对于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诉求,总管家、行业管家、服务管家逐项开展协调调度,推动赧节难点问题办理,特别是针对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建立“一事一议”协调机制。建立重点行业专项服务机制,针对PE/VC及其被投企业、外资外贸企业等加大专项服务力度。完善“服务包”协同考评机制,与12345企业热线联动,将考评结果纳入市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不断提升企业对接深度和服务质量。企业端“服务包”小程序上线“京通”,实现了企业随时提诉求、查进度、评结果。据不完全统计,110月,通过12345企业服务热线和企业“服务
9、包”机制共解决企业诉求13.4万项,办结率、满意率超九成。(二)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带动营商环境整体优化1.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助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聚焦健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市场体系基础制度,着力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办事便利度。一是大力推广“一业一证”改革。印发本市推广“一业一证”改革实施方案,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在全市餐饮店、超市/便利店等40个行业推行行政审批跨部门集成办理。目前,已经上线菜店、咖啡厅等30个行业场景,11月底将实现40个行业场景全部落地。同时,大力推广“证照联办”“一业一证”“一照多址”“一证多址”等叠加改革经验,在餐饮、零售、文娱、医药等行业企业及
10、其分支机构办理准入准营审批事项时实现“一次填报、并联审批、一次办妥o二是进一步降低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成本。不断完善全市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实现统一赋码、统一信息发布、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诚信管理,实现8个市级系统和17个区级交易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今年以来,全市工程招投标项目网办率达95.4%,累计减少企业线下办理业务19.1万次,开具1.2万单电子保函,减轻企业资金压力17.9亿元。积极推动招投标保证金减免,园林绿化、交通、水务等领域今年共为2000余家企业减免投标保证金近5.7亿元。三是加大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力度。完善市、区两级“1+N”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高标准建
11、设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X分中心和X分中心,提供专利预审、快速维权、商标注册等服务。完善市、区、园区三级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在重点园区、孵化器原有86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的基础上新增设立14家,服务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产业、生物医药等类型企业3.3万家。完善专利预审制度,将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192个国家专利分类纳入预审服务范围,审查周期压缩80%以上,前三季度,预审合格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快速审查通道的专利达11224件,同比增长71.1%;获得授权的专利达8704件,同比增长60.1%。四是跨境贸易服务更加高效。出台X海关优化营商环境27条具体措施,围绕加速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
12、通、提升跨境贸易便利水平等方面,对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新动能进行持续政策支持,全力保障X外贸“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明显提升。打造国内领先的“双枢纽”空港电子货运平台,升级改造海关空港口岸物流系统,实现车辆备案、提货交货预约等功能“一网通办”,车辆入出卡口平均耗时压缩了50o畅通海运通道,高质量推进“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改革扩围增量,已惠及本市企业3000余家。进一步压缩进出口通关时间,上半年X关区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25.7小时、0.6小时,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区间。2政务服务更加便利高效,广泛惠及企业群众。聚焦更好更快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业,全方位打造标准统一、智慧便利的政务服务体系
13、。一是大力推进“一件事”集成办事场景建设。对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涉及的事项实现集成办理,不断拓展基础领域和重点领域业务流程再造,推出了第二批“一件事”集成办事场景,并对新生儿出生、军人退役等“一件事”集成改革进行深化。目前已上线市场准入、投资建设、退出市场等市场领域和出生、入学、就业、婚育、养老、身后等民生领域共50个办事场景。重点推进大型营业性演出审批改革,纳入综合窗口一体化受理,将35个工作日减少至6个工作日、压缩82.9%,审批材料由38件减少至22件、精简42.1%。二是政务服务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加大电子证照应用力度,实现了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身份证等138类电子证照的亮证
14、应用。实施24小时不间断政务服务,推行智能导办,“智能政务助手”在非工作时段解答问题超70万次。推行智能预填、智能预审,通过政务数据共享,直接拉取后台数据,实现系统自动填写表单;通过数据自动比对,实现对办事人办事资格的预审。推行智能审批,已实现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调整月还款额、社会保险缴费申报与变更等5个事项“智能审批”。依托“京通”手机程序推出社保、医疗、住房、就业等领域739个政务服务事项,累计授权用户数1600多万人。三是纳税服务便利度大幅提升。继续大力推进“智慧税务”,主要涉税事项网上办理全覆盖,申报率达到99.6%,年办理量达4.8亿户。推行申报纳税“智能填”,实现税额自动计算、数
15、据关联对比,申报异常提示。推行发票审批“智能办”,实现“全票种、全流程、全线上”自动审批,增值税发票审批时间最长20个工作日,今年已完成审批17.9万笔、占比89.5%。推行“智能退”,将申报、查询、退税3个环节整合为1个环节,系统自动抓取数据并填表,纳税人只需确认即可完成申请,企税汇算实现“一键退税”,增值税留抵退税“智能预填写”将申请时间压缩95%。3监管执法体系更加规范高效,政府监管效能和执法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确保对合法经营“无事不扰”,对违法行为“无处不在”。一是着力推进“6+4”一体化综合监管。印发本市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实施意见,
16、明确了65个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解决部分领域存在的监管责任不明确、协同机制不完善、风险防范能力不强以及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等问题。推动多部门协同综合监管试点场景落地,新增乡村民宿、口腔诊所等19个场景,场景总数达50个。在成品油流通、自建房安全等领域开展综合监管试点,推动“一业一证”改革和综合监管有效衔接。出台本市非现场监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了八类非现场监管方式、15项重点任务和100个重点场景。推进信息系统建设,使用“京办”小程序开展“一码检查”试点,累计扫码检查16.7万次,实现监管留痕。二是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印发第四版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对工程咨询单位、学
17、校办学情况等52个领域64个抽查事项常态化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开展双随机抽查,今年共联合抽查企业4.1万户次、同比增长5.3%。三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出台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行政检查、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各类行政裁量权制定和管理要求,最大程度压缩裁量空间。深入实施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让执法变得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目前26个市级部门已完成不予行政处罚清单的编制和公布工作,2021年至今,市场监管系统共办理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案件7800余件,免罚总额近5.3亿元。4.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切实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将法治化贯穿到营商环境建设全过程全领域,不
18、断提升司法质效,全力打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一是提高审执效率。持续加强智慧法院建设,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网上立案35.5万件,占比约88.3%,比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电子送达覆盖率已达75%,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继续深化小额程序适用,制定小额诉讼程序指引,力争在法律框架内用最少程序解决“当事人一件事”,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较去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审结案件达5.5万件。二是深化破产府院联动。印发本市深化企业破产制度改革2023年工作要点,重点推进企业执行转破产、预重整、金融支持、行业协会建设等39项重点工作。加大司法救治力度,通过重整、和解等司法程序挽救企业25家,为企业引入投
19、资160余亿元,化解各类债务2200余亿元。实现破产“一站式”查询服务再升级,推动各区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破产信息查询,破产企业政府债权申报与破产信息查询“一表申请、并联审批”,进一步提高破产管理人履职便利度。5,下大气力协同优化X营商环境,改革成效初显。聚焦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助力打造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一是推动区域商事制度协同互认。推进X企业开办、变更、注销政策一致、流程统一,X区与北三县实现营业执照异地“办、发、领”。二是推动监管执法高效协作。联合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检查,推进监管标准统一、结果互认。X公安联合推动115
20、项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职权统一。三是推动政务服务“同事同标”。推出50个类别、165项X资质资格互认清单,234个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200余项余+雄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移动办”,建立“X+雄安”12345热线合作机制。四是推动跨境贸易协同开放。推动三地空港、陆港、海港互联互通,实现257家重点企业名单“三关”互认,三地通关效率和便利度显著提升。五是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资源共享。签署X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行动计划,在专利审查、案件审判、海外维权等方面开展协同保护,9.2万条涉案专利数据实现共享,助力三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迈上新台阶。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本市营商环境改革深入推进,企业的期待和要求更高
21、,不仅希望单个事项办理时间、环节、成本的减少,更加希望在好办事、快办事的便利度上有所提升,在优化营商环境、产业生态等方面,更需要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加增强政府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一)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一是仍存在部分政策找不着的情况。本市官方网站统一发布的权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智能搜索功能有待完善,企业常规性用语与政府查询关键词匹配度存在差距,部分企业仍然反映政策发布渠道多、政策查找难。二是仍存在部分政策看不懂的情况。部分政策表述不够清晰、明确,部分企业对于是否符合奖励优惠、人才支持等方面申请条件难以准确判断,需反复咨询政府部门。三是仍存在部分政策用不上的情况
22、。部分惠企政策申报仍然存在材料多、手续繁琐的情况,“直达快享”“免申即享”覆盖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四是政策稳定性和执行还有提升空间。部分行业主管部门与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政策解读、执行标准不统一。(二)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存在差距。近年来各部门、各区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一网通办”取得积极进展,但与企业群众对办事智能化、便利化的期盼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存在部分数据较难打通的情况。部分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较为分散、对接程度不够、基于流程再造改革的支撑系统整合难度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能级有待提升。二是数据共享质量仍需提高。各部门共享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亟待提升,仍存在难以
23、全面满足共享部门数据使用的需求。三是政务服务应用新技术力度有待加强。在诉求响应、智能问答、智能审批等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不够充分,难以支撑24小时在线审批、虚拟空间约谈等应用场景。“掌上办”“移动办”尚未广泛普及应用。(三)需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一是人才支持政策仍有不足。落户方面,企业对人才落户呼声较高。住房方面,适合年轻人、高端人才的多层次住房保障政策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公寓配租配售供给不足,与企业需求差距较大。外籍人士对申请办理出入境、停居留和职业资格互认等方面的便利度、构建“类海外”环境等方面仍有较大需求。二是中小企业融资依然较难。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24、2022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46.8亿元,占普惠贷款不足1%。三是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亟需优化提升。从X区域看,三地产业结构差距较大,特别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在X发展面临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缺失、配套环节不足、集聚度不足等问题。四是包容审慎监管的氛围有待加强。仍然个别存在选择性执法、以罚代管、处罚过重等情况,给企业带来较大压力。三、下一步工作考虑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将贯彻落实好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X服务”意见,把持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作为首要目标,把打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的“X服务”作为X营商环境最鲜明的品牌,将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拓展到各个领域,让企业群众能办事、快办
25、事、好办事、办成事,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良好氛围,加快建设与X功能发展需要相一致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充分释放X功能中蕴含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把“X标准”“X效率”“X诚信”作为“X服务”的3大基石,贯穿营商环境各领域、各环节,更好发挥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一是打造国际一流的“X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化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简化、统一、协调、最优的原则,以优化行政管理为重点,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标准化建设,围绕政务服务、科技创新、高精尖产业、绿色发展等领域,构建与X功能相适应、与高精尖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国际一流标准环境,强化“X标准”的引领性。二是打造人民满意
26、的“X效率”。提升政府效率与优化营商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核心是法治化、便利化,与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密切相关。打造“X效率”要以数字化智慧化改革为牵引,全面提升制度供给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审批效率、公共服务效率,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时间更短、跑动更少、成本更低,跑出“X效率”加速度。三是打造首善之区的“X诚信”。诚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石,信用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经济社会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营造浓厚的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诚信氛围,让守信践诺成为X营商环境最醒目的标识。(
27、二)全面优化6大环境,提升“X服务”影响力和美誉度。一是打造高效协同的X一流营商环境。下大气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创新X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体系,重点围绕政务服务、创新创业、产业生态,推动更多事项“跨省通办”,促进要素广泛汇聚、自由流动,为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创造更好环境,促进区域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努力使X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二是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力行简政之道,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完善公平竞争制度、破除隐性壁垒,纵深推进商事制度和以承诺制为基础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经营主体设立、经营、退出便利高效,持续营造国企敢
28、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三是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全面推进“6+4”一体化综合监管落地实施,推进规范文明执法,推动“智慧法院”建设,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四是打造自由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加快营造与“两区”建设相适应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出台外商投资条例,建立多层次常态化外资企业沟通服务体系,拓展跨境贸易“单一窗口”国际化功能,营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环境,为外资外贸企业提供更多公平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发展机遇。五是打造暖
29、心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建立标准统一、运行规范、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改革创新,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数字化水平,打造群众身边的暖心高效的政务服务。六是打造智慧便捷的数字社会环境。坚持将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全面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化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和重大应用建设,提升数字社会建设水平,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助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三)加快实施8大行动,带动“X服务”实现突破和跃升。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发力。一是实施人才服务品质
30、创优行动。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科技人才、青年人才、国际人才为重点,全面构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服务保障制度体系,鼓励各区“一区一策”完善配套政策,打造最具国际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二是实施科技创新服务提升行动。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以健全企业全周期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成果转化、加强融资支持等为重点,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环境。三是实施产业生态优化升级行动。以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重点围绕政策支持、服务配套等方面协同发力,创新构建产业生态服务体系,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市级综合审批机制,健全完善政府授权、市场化运营的园区管理机制,打造产业链与资金链、创新链
31、、服务链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四是实施数字政务提质增效行动。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持续优化“京通”服务体验,实现从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好办易办转变,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五是实施政策环境规范提升行动。着力解决政策找不着、看不懂、用不上等企业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围绕政策制定、实施、兑现全环节完善机制,建设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六是实施助企暖企护航行动。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问效于企,持续发挥12345企业服务热线、企业“服务包”、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作用,实现更多企业诉求“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为企业提供主动服务
32、、优质服务、高效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七是实施宜居城市建设行动。着力解决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领域公共管理服务存在的不规范、不便利等问题,重点推进“八站两场”互联互通,提升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物品寄存等服务,建设“家园式”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森林环抱的花园城市,为群众提供体验感更佳、有温度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品质和承载能力。八是实施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宣传行动。以全力塑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X服务”金字招牌为主线,通过媒体宣传、形象推广、特色活动等方式,树立“X服务”标杆,提升“X榜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影响力,开展广泛社会宣传和政策解读,让“X服务”成为X社会文明新风尚。(四)强化组织保障,形成
33、全市上下推进改革强大合力。一是完善改革推进机制。建立优化营商环境任务形成、改革推进、督导落实、监测评价、改革激励等工作闭环推进机制,压实各部门各区责任,不断增强营商环境改革的执行力。加强营商环境队伍建设,研究建立优化营商环境表彰制度,大力表彰激励先进集体、个人和创新典型案例。二是完善多元参与共商共建机制。充分发挥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市监委重要作用,建立常态化的沟通、督导、协商和共同推进工作机制。发挥市人大立法引领保障和监督推动作用,发挥市政协“优化营商环境直通车”等渠道作用,广泛收集企业群众诉求和问题,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及时整理形成改革任务清单。充分发挥优化营商环境专家咨询委员会、市工商联社会监督员、政务服务“体验员”、第三方机构、媒体等作用,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改革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监督。三是构建营商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对标国际规则,结合X实际,针对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涉及的外部因素和条件,设计综合反映本市营商环境水平的评价指标,构建具有X特色的营商环境指数体系。四是加强数字化建设支撑。试点首席数据官制度,全力打造一支“懂业务、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数据资源管理队伍。以“共建、共享、共用、共评、共治”为原则,加快推进数字营商平台建设,促进各类系统平台数据联通、功能优化。五是修订完善X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标世行发布的新评估体系,研究推动X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