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在表演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意识在表演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创新意识在表演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摘要本文通过戏剧影视表演课程教学的渊源、现状及途径的介绍,对创新意识在戏剧影视表演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引发国内表演艺术教育界的同仁及专家们系统地思考和研究。关键词创新意识;表演课程;教学;应用目前.,我国艺术院校的戏剧影视表演艺术教育肩负着为表演团体或影视公司培养优秀的、具有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表演人才的使命。而传统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演艺发展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通过何种教学途径或手段来培养、开掘学生的表演素质和创造力,推动戏剧影视表演课程教学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是迫在眉睫需要重视的问题。1、创新意识与表演课程教
2、学的关系创新意识指的是人们根据个体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观念和事物的动机,并且在创造活动当中表现出愿望、意向以及设想。创新是人类活动意识当中富有成果性和积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人们进行创造出发点的主要内在动力。是富含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当今的社会正在逐步告别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物质经济,即将步入崭新的精神经济时代1O所谓的精神经济时代指的是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特别是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经济和文化不断地碰撞着、纠缠着,这两者之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或亲密或模糊的关系。文化创意已经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眼球,同时也掀起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它的作用与价值正在得到彰显,并逐
3、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表演艺术与电视广播等也都被归类为文化创意的范畴。我国艺术院校的戏剧影视表演艺术教育肩负着为表演团体或影视公司培养表演人才的使命。而传统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演艺发展的要求,既然包括戏剧影视表演在内的表演艺术已被列入到文化创意产业中,那么我们艺术院校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师就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坚持在戏剧影视表演课程教学的实践中创新教学途径、丰富教学手段来开掘学生的表演素质和创造力,从而推动戏剧影视表演课程教学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跟上精神经济时代的步伐。2、表演课程教学的渊源及现状由于对戏剧本质认知的差异,戏剧界的戏剧观也不
4、尽相同,“体现”和“体验”之争,一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才引起了国内表演界的充分关注2,引发了人们对表演教学和表演艺术理论的深度思考与研究。最终将戏剧表演大致划分为三大体系,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布莱西特表演体系和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强调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一致性,布莱西特强调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差异性,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强调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假定性。影视表演教学是在戏剧表演教学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在理论上具有同根性。我国的戏剧表演教学是由苏联专家在上世纪50年代初带来的,主要采用的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教学方法。但随着影视业的蓬勃兴起,斯氏体系的
5、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影视业对演员表演素质的需求,于是影视表演教学诞生,影视表演教学是对戏剧表演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在影视表演课程教学中,仍主要采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关于演员技能和技巧的培养方法。正是这场争论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将到“体现”和“体验”完美结合才是科学的表演教学方法和表演方法。就如著名表演艺术家金山先生所说:“没有体验,就无从体验,没有体验,何必体验,体验要深,体验要精,体现在外,体验在内,内外结合,才能相互依存”。这也正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理论中的主要观点之一。当前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文化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对影视的需求远大于戏剧,影视作品的影响力也远
6、胜于戏剧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影视演员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影视表演课程教学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就成了一个新课题3。3、表演课程教学的创新途径3.1表演课程教学的美学思考。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美、追求美。对戏剧影视艺术进行审美欣赏和评论是戏剧影视美学的主要内容。熟悉戏剧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了解戏剧影视艺术的构成因素,掌握戏剧影视艺术审美欣赏和评论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戏剧影视艺术的审美能力。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本身就是表现艺术美的专业,学生对美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更好地表现美。所以在戏剧影视表演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审美才能更好地表现美。表演艺
7、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在表演课程教学中需涉及音乐、舞蹈、美术、雕塑等等多门姊妹艺术,通过学生这一基本媒介,以表现、塑造艺术“美”为灵魂。在高效的表演课程教学中进行美学思考,不仅能培养学生对“美”的表现力,还能使他们表现的更加自如、更加灵活,同时也使其自然美得到彰显,进而培养其自身良好的气质,达到美育的目的。3.2表演课程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探索。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表演课程基础教学阶段之后,学生在掌握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的同时,影视技术应成为影视表演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或支撑手段。比如掌握影视设备性能、熟悉镜头前的表演等等。以镜头前表演为例,在镜头前的教学中应该把镜
8、头前表演的逼真性、细微性、中断性以及无对象性作为教学重点,首先要了解镜头前表演的特性以及影视剧的创作规律,这样才能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4o镜头前表演的逼真性,是指演员必须要在一个假设的环境里,演出逼真的生活状态。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对情绪和肌体的控制能力作为训练重点,不但要学会对自己进行一定的控制,还要学会有意识的监督自己,一旦发现夸张和过火的表演,随时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达到要自然、生活的表演状态,当然这需要长期的培养和锻炼。镜头前表演的细微性。准确把握镜头的景别,可以精确地表现人物表情、心理以及情绪的变化。所以演员在表演之前先弄清景别,才能控制表演分寸。特写镜头前的表演尤其要注意,它可以清楚
9、的呈现演员生活中不易察觉的细微表情,例如眼神和脸部、嘴角肌肉的微颤等,如果用好了,就会细致、准确地表人物的心理和情绪。镜头前的中断性是指非连续性的表演。因为拍摄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例如场地、蒙太奇手法以及制作成本等,很难进行连续性拍摄,甚至还会出现颠倒拍摄,所以演员一定要注意人物心理和动作的连贯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以便把角色的情绪、心理变化整体呈现在镜头前。镜头前表演的无对象性。在正常的拍摄中,往往会出现无对象的表演,也就是说没有具体的人或物来和演员进行沟通表演,所以这就要求演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想象空间5O可以把某个点或物作为是自己的交流对象,假设可以清楚地看到表
10、演对象的表情和动作。3.3实践拍摄。学生在掌握了基本人物塑造能力和舞台表演技巧后,学校可安排学生参与微电影或经典影片片断的拍摄,在老师的的导演下完成镜头前的表演;也可推荐学生进入相关实训基地实习,参与到影视表演、话剧表演的第一线,让他们得到历练。此外,复合型演员的培养也应引起高度重视。除了夯实学生的表演素质外,如何在四年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影视技术(制作)、音乐素养、形体塑型、琴棋书画、地方曲艺等相关专业技能方面均有所提升,这是戏剧影视表演课程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4、结语总而言之,在这个精神经济时代,演员的表演素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表演技巧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之间的竞争。因此
11、,在戏剧影视表演课程教学中不断地保持积极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表演艺术教育。参考文献:1苏建华,杨丽华,刘诗冰,王岩淑,崔新琴,王铁成。浅议影视戏剧表演在综合类大学中的实用性日-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2(07):1254-1257o2孙惠柱,国秋华,张楷柱,夏吉英,姜德峰,尹金风。社会表演学:现实与虚拟之间曰-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01):1953-1955o3董维佳,崔综祥,孙琳芳,马丁艾思林,张绍辉,朱兴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当今国内外影视表演教学手段之比较初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2(02):2004-2006o4朱奕,龚美萍,林洪彤,陈力行。“形表合壁”一一论影视表演专业形体的突破性教学J-电影评介2010,12(02):1542-1544。5杨丽华,王思嘉,徐宏卫,杨春明,黄林霞。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2(12):1579-1561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