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结合”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壹支笔文库2024】&党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个结合”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壹支笔文库2024】&党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二个结合”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怎样理解这一深刻论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五个“突出特性”,蕴含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规律。第一,创新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发展规律。中华民族有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种强大的文化创造力贯通于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之中,“述”与“作”、传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有机统一。中华文明既一脉相承而又革故鼎新、既坚守根本又不断与时俱进。中华文明创新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深厚基础,在于中华先民很早就探索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社会稳定、安顿自我生命之道,农业经济、基层
2、治理、中央集权、儒学教化等社会子系统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这使得中华文明虽历经波折而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第二,统一性与包容性相统一的发展规律。中华文明是“天人合一”“天下有道”条件下的生产累积型文明形态,“定于一”的安定和平是劳动人民安身立命、繁衍生息的基本前提,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民族既奉行“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和平交往之道,又赞扬“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的民族大义,崇尚“百姓亲睦”“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形成“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o中华民族有着多元一体的融合过程,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孕育了“和实生物
3、”“和而不同”“殊途同归”“厚德载物”“上善若水”等先进文化理念,形成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包容性相辅相成,自强不息的刚健品德和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相得益彰。第三,在创新中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的发展规律。历史主动权或自由权是中华民族掌握命运、创造历史之根本。从历史上来看,中华民族具有对外来文化的强大汲取、融通力量,能够扬弃外域文明成果而有更高水平的自主创新,从而保持文化主体性。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在与西方文明的较量中暂时处于被动地位,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影响甚巨。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两个结合”中打开了思想解放的空间,“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活的马克思主义”使
4、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为什么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命运、成为创造新文明的伟大力量呢?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魂”和“根”,二者的融通创新奠定了中华民族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指出了扬弃资本主义文明、创造“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正确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凝聚着改造自然、维系稳定的深湛智慧,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又
5、具有相对的恒久性和普遍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追问和解决“人之所以为人”或“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的根本问题,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上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融通而互相成就。一方面,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比如“阴阳大化”“道法自然”的天道思想、“民为邦本”“仁者爱人”的人文关怀、“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一阴一阳之谓道”“相反相成”的辩证思维、“文明以止”“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协和万邦
6、”“以德服人”的天下思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等,都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成分。另一方面,我们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儒释道的“成人”思想丰富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涵,“道在器中”“理在事中”的辩证思维丰富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实践辩证法。历史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乃是一体之两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内涵。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人民至上的基
7、本立场和为人民解放而探求真理的大无畏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遍意义和现实价值,揭示了中华文明批判继承、综合创造、守正创新的方法论,彻底超越了近代以来贬低乃至否定中华文化的民族自卑和西方自大的两种极端心态;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结合、互相成就的基本规律,彻底超越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论证了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对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作用,“打破了现代化二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打开了人类前途的多样性可能空间。这些原创性贡献,在多个维度实现了五四运动以来的又一次思想大
8、解放。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关键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人类文明的进步,归根到底体现为“个人的自由发展”与“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交织互动的发展过程,是由“人的依赖关系”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再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演进。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个体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保证“自由个性”“全面的能力”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协调发展。人类自由和解放,意味着“人和自然界之
9、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意味着人与自然之和谐、个人与社会之和谐、个人与自身之和谐。在汲取和转化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和根本目的。(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文化综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杜运辉来源:学习时报党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同志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并作出“以新安全格局保
10、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为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要想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准确把握构建新安全格局的三重关系,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一、准确把握构建新安全格局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写进党章的关于指导国家安全的战略思想,既继承和总结了我们党历来国家安全战略思想,
11、也充分体现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时代指向性,使我们党愈发重视国家安全工作,将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高到新的境界。这既有利于为我国国家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帮助,也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国家安全相关理论体系。构建新安全格局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家安全工作的主线,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辩证统合国家安全“五大要素”和“五大统筹”,既要精准把握国家安全形势新特点新趋势,又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加强对涉及国家安全资源和能源、体制和机制、法律和制度、能力和技术、精神和文化等不同要素的“谋篇布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12、国家提供坚强保障,保证国家安全这一头等大事。二、准确把握构建新安全格局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充分表明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愈来愈高的需求,是对新发展理念的一种全新诠释。新发展格局作为党中央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随着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安全对于发展的意义凸显,安全在发展中的分量加重,提高对安全的认知,在发展中更多注重思考安全方面的因素,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构建新发展格
13、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新征程上“两个格局”的统筹构建,既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理念的一种较为全面直观的体现,也是党中央基于我国所遵循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角度审时度势的战略部署。发展和安全历来都是关涉人类命运的永恒主题,也是一个国家所要面对的两件大事。对于我国来说,发展和安全既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举的目标和手段中,又需要坚持系统思维一起谋划、同时部署、协同推进,更是不能有失偏颇、顾此失彼的两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就是最大的安全。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新发展格局作为党中央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
14、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历史上和国际上可遵循的经验不多,再加上外部环境中不确定难预料因素的增多,为新发展格局的顺利构建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更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安全来维护和保障,构建新发展格局时,还需要辅之以与其相匹配的新安全格局,而在后者的构建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防范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特别要重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扫清各种阻碍。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塑造适应新时期新特点的安全环境,化被动为主动,采取积极的措施,在谋划发展时注重对安全进行策划,全力做好安全良性互动,避免出现迟滞甚至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现象的发生。三、准确把握构建新安全格局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15、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做了清晰的阐述,这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进方向,是日后开展各项工作所要遵循的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至民族复兴根基的高度,并且将社会稳定推到国家强盛的重要前提。这充分说明国家安全在中国式现代化各项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也充分体现党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的深
16、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构建新安全格局作为今后国家安全工作的统领性战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构建新安全格局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对开启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起着基础性战略支撑作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处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转变为如今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阶段,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点都不比发展时少,甚至更为多样、更为复杂。一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此外还存在许多推进高质量
17、发展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如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防范金融风险等更是呼唤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其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及相关的产业变革也在逐步加深,国际力量对比也发生重大调整,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一些问题几乎在同一时间从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发起对国家安全的挑战。新时代新征程面对的问题和挑战,都在强烈呼唤抓紧构建新安全格局,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完善国家安全体系,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挑战,使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能够快速有序推进。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