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人之初》教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30655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二首》《人之初》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诗二首》《人之初》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诗二首》《人之初》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诗二首》《人之初》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诗二首》《人之初》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二首》《人之初》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二首》《人之初》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人之初1 .会读“之、初、性”等生字,认识“贝字旁”;端正、匀称地书写“之、义”等生字。2 .初步了解吟诵等朗读方法,感受三字经独特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3 .熟读背诵课文,体会后天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锦时安梆2课时赧学过程一、读题导入,简介三字经1 .初读课题。单字认读。出示“人、之、初”三个字,一个一个认读,提示三个字都是翘舌音,要读正确。学习“初”字。字形由“衣字旁”和“刀”组合,表示裁剪衣服的开始。现在,“初”就是“开始”的意思。给“初”字找找朋友。初:初中、正月初一、初夏起初。出示“之字形”公路图,这公路的形状就像“之”的样子。“之”字藏在许多四字词语中呢,读:一家之

2、主、言之有理、举手之劳、一年之计在于春。2 .简介三字经。你在哪里听过这三个字?教师讲述:人之初”是三字经的开头第一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读的第一本书。它只有一千多个字,却包含了很多知识和道理,有许多有意思的故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是哪些,中国的四条大河五大名山是什么,在我们出生以前中国都发生了些什么事,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三字经的第一部分人之初。二、各式读文,学习生字1 .跟读。古时候的小朋友在学三字经时,通常是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读。读着读着,就能把文章读正确,学着古人的样子来读读吧。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你觉得哪一句特别难读?进行重点句跟读。2 .对读。学生

3、对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教师读“人之初”,学生读“性本善”,以此类推。调换顺序,再读一次。3 .自读。借助拼音,鼓励学生自己把课文正确读下来。去掉拼音再次读。4 .变换读。(1)去标点读。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我们到的三字经就是没有加标点的,读读这个版本吧。(2)竖排读。古人写文章不仅没有标点,而且往往自上而下写,从右往左写,你会读吗?(多种形式的变化朗读,旨在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与生字多次见面,还能体会到古文书写的独特之处)5.识记生字。(1)读了这么多遍课文,我们己经不知不觉把今天要学的生字读正确了。教师引导学生到课文中把生字全部找出来,找到一个圈画一个,再拼读一遍。(2)拼读生字,强调读

4、准翘舌音。(3)去拼音认读生字。(4)识记字形。这些生字中,你记住了哪几个,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哪几个字比较难记?点拨难点字。认读形声字“贵、迁先认识偏旁是什么,再说说为什么是“贝字旁”和“走之二“贝字旁”跟宝贝有关,表示贵重、珍贵的意思。“走之”跟行走有关,含有移动、变动的意思。字理识字:“器、善”。“器”字拆分为“四个口+犬”,表示装东西的器具很多,用狗看守,“器”含有“容器、器具”的意思,再组词说一说:“机器、兵器、器官”。认读“善”字,用课件呈现“善”的汉字演变过程,“善”的甲骨文是“羊”加“一双眼睛”,表示眼神安详温和,所谓“慈眉善目二金文的“善,是“羊”加“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

5、切。神态安详,语言亲切,就是善良的“善”了。6.游戏巩固识字。以小组为单位,将本课的13个生字贴到拼图中,最先完成古文拼图的小组获胜。三、研读特色,朗读背诵1 .读了课文中的三字经,你有什么发现?2 .结合学生回答,点拨三个特色。(1)有节奏。三字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琅琅上口,还押韵,就像唱儿歌一样,让我们起边拍手边念吧。(2)有故事。三字经中藏着有趣的故事呢!教师讲述“玉不琢,不成器”的故事。(3)有道理。三字经还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从这几句三字经中,你读懂了什么。3 .多么有意思的三字经啊!不但能够有节奏地读,还能把它唱出来呢。师生一起欣赏三字经吟诵视频。4 .跟读吟诵。5 .背诵。(1

6、)师生合作对诵。(2)生生合作对诵。(3)先看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如果记得住就把它去掉,一起背。以此类推,分句背诵。最后请学生看空白大屏幕,齐背全文。四、学以致用,拓展阅读1 .三字经帮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可以帮助自己和别人呢!创设问题情境:(1)小雨同学总是不听父母的话,还常常和爷爷奶奶顶嘴。(2)小明同学学习不努力,总认为自己还小,长大了再用功也不晚。你能用三字经中的句子劝劝他们吗?相机点拨“人不学,不知义”中“义”的意思: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2 .三字经不仅读起来有趣,还有很多有用的故事和道理。(推荐大家再读读三字经中的精华部分)3 .学习小结。老师把三字经中

7、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小朋友们去阅读更多的经典作品-“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五、书写指导1 .书写独体字“之、习、义、玉”。教师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之”的主笔“横撇”要穿过田字格中心;“习”的主笔“横折钩”横平,折要内斜饱满稍有弧度,钩短而尖,钩尖落在竖中线上。“义”字撇高捺低,撇捺交叉在横中线下方竖中线稍左。2 .书写“近、远”。重点指导写好“走之”:点的落笔在左上格中心;横折折撇和上点远离,成左倾之态,下部微微靠拢右侧部件,使之紧凑;平捺起笔重,和撇尾相接,向右舒展,捺脚上沿成水平。激季日杯1 .认识“踪、迹、泉”等生字,会写“首、采、无”等生字。2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

8、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3二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时麦排2课时数君过程第一课时:池上一、设疑导入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二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出示两首古诗)生: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夏天池塘里的情景。师:对,是这样的原因。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诗人描绘的画卷中,去寻找那时候夏天里的有趣事情和美丽景色吧。二、读诗1 .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己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作者吗?(出示: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9、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生齐读)2 .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同学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然后齐读)(读准生字:首、踪、迹、浮、萍)3 .师:将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请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画“尸做记号,表示停顿。(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且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可以有不同节奏)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池上?(指名读)(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用粉笔在黑板上给诗划分节奏,做上记号)师: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

10、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一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大家一起来练读一下。(生齐读,注意停顿)4 .师:同学们刚才诵读的节奏都是可以的,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诵读这首古诗,大家要注意声断气连。5 .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们读得有趣一些。你们看一(师拍手读诗,生跟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6 .师: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指名答)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这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

11、,你们最喜欢的拍手游戏,也可以边玩边读诗呀,我们一起来!(学生两两组合,边拍手边读诗)7 .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教师在学生练习后,指名表演读)8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了多种方式读诗,你们觉得这样读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三、解诗师: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生:不可以。师: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指名答。字典,工具书,图,询问老师同学等)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试自己理解诗

12、意,再把你从诗中读懂的意思讲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问题同桌先讨论,两个人都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教师在教室内巡视,为学生解决困惑的地方,例如: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0解:懂得、明白。藏:隐藏、藏匿。浮萍:(借助图片理解词义)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草,很多很多,连成一片,当船从水面上划过时,浮萍着水波荡漾开来。四、品诗1 .师: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包含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一个

13、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和一些浮萍)2 .师: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娃撑艇、偷白莲、不解藏、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师: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字数减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漂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得格外娇艳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写下来。3 .师: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

14、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4 .师:同学们,你们真会想,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这一首诗中的景物仿佛活了,它们正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无邪、调皮活泼)5 .师:如果他是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的孩子,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不会)师:是呀,正因为他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6 .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的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7 .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

15、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着背诵。8 .指名背诵占诗,集体背诵。第二课时:小池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夏秋冬哪个季节呢?为什么?(引导学生完整描述)今天又有一位诗人要带领我们走进古代,去欣赏那一方池塘里的夏天美景,你们想去看看吗?二、初读古诗1 .今天,咱们就再来一起学习一首有关夏天的诗。(板书诗题:小池)2 .指名读题。(注意读准:池,卷舌,整体认读音节)3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简介杨万里的生平)4 .学生自由读诗。(指导学法:画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5.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2)去掉拼音全班认读

16、。(3)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4)将生字放回到古诗中,指名读古诗。6 .课件播放音乐,教师范读全诗。(对学生提出听的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7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也可带读、指名读,齐读)三、再读古诗1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你好像看到了小池的哪些景物?2 .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述想象的画面,教师相机贴词卡。(泉眼、树荫、小荷、蜻蜓)3 .(课件出示课本插图)看看这些景物都在哪里,学生在相应的位置贴词卡。4.学习前两句诗。(1)指名读,师评价。(2)泉眼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点儿,便让泉水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教师边讲边画简

17、笔画)这样的泉水应该怎样画?(自由说,细一点,轻一点)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声音也是可以画画的,咱们来读一读,让老师感受这静静的、细细的泉水。(3)你喜欢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吗?(喜欢)是啊,连树荫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把这柔柔的池水和静静的景色读出来吧!(4)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5 .学习后两句诗。(1)感悟朗读。让我们走进诗中,想象你就是小荷,你就是蜻蜓,一边美美地读一边做动作可以吗?(加上动作练读后两句诗,激发想象)(2)师:小蜻蜓,你轻轻地落在小荷上干什么呢?(指名回答)预设:在跳芭蕾舞。踮起脚尖,展开双翅,多么轻盈的舞姿啊!请你读出这样的感受。在和荷叶握

18、手(聊天)。多么亲热,多么友好呀。请你读出这样的感受。蜻蜓把荷叶当作停机坪。啊,飞累了,就在上面舒服地休息,多自在。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读。师:蜻蜓轻轻地落在荷叶上,正舒服地休息呢!(生读)师:蜻蜓与荷叶有说不完的悄悄话。(生读)师:蜻蜓亲热地和荷叶握握手,咱们交个好朋友!(生读)6 .观看小池动画,教师配合画面描述:初夏,风和日丽。我来到一个小池边,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里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边倒映着浓密的树荫,池里长着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只是露出尖尖的小角。这时,飞来几只蜻蜓,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7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赛读、齐读、配乐齐读)四、背诵古诗1 .多美的景色啊,多美的

19、小池啊,多美的夏天啊!同学们,赶紧用你们甜美的声音去背一背吧!2 .和老师合作背诵。(男女生赛背)五、学习生字1 .出示课本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2 .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位置。3 .教师范写,同时讲解。(1)重点讲解“采”字书写,注意“爪字头”的规范书写。(2)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形近字“无”和“天”,强调“无”最后一笔为“竖弯钩”。3 3)“尖”注意上部的“小”的第一笔由“竖勾”变为“竖”。4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5 .学生展示成果,全班评价。六、课外拓展,布置作业1 .同学们,夏日小池的景色还有很多,快去看看吧!(课件播放夏日小池的图片)2 .回家把池上小池背给爸爸妈妈听,再告诉他们这两首诗的大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