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论述文阅读---访谈(教考结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论述文阅读---访谈(教考结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年论述文阅读-访谈(教考结合)一、文体知识必备1 .访谈的概念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访谈属于更广义的新闻,但又不同于新闻文体2 .访谈的基本特征(1)针对性。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境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2)专题性。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
2、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3)典型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3.访谈的要求(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a.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b.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C.结尾
3、: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如焦点访谈等。(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4 .访谈的提问技巧(1)一般提问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分为:a.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b.直问: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U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d.旁问: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
4、情况,访谈者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a.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b.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范围,避免片面性。C.对比:在访谈对象就某一个现象在回答不同问题时的陈述不尽相同时,访问者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5 .访谈的形式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进行交谈。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通常以答记者问、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因此,访谈问题的设计体现以
5、下特点:a.一组问题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主题要体现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b.每个问题明确单一。要始终围绕访问者(提问者)的思路(话题意识)。访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要尽力引导访谈对象回答,争取让访谈对象把问题讲透。C.不同问题采用不同语调和句式,所用语句是平实的、口语化的。要拉近与被访者的心理距离,从某个典型细节谈起。d.访问者在总结时,要注意:有观点,有事实依据,语言通顺。e.访谈的题材通常都是名人、大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将该访谈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
6、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特别是负面的,要指出正确的方向)。图片二、真题再现【2020全国ID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就必须有飞扬的灵魂。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对他的精神和情感进行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于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
7、一次对谈。钟红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经84岁的钟南山深夜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动。12年前我采访过他,写过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关部门希望我来写钟南山,我自己也有写作的冲动。于是,通过钟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头扎下去,开始了创作。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烟爰情
8、,他在英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是有重点有选择的。只有把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但人比人确实有高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图,正因为如此,钟南山的出现才显得珍贵无比。钟红明:如果从钟南山:苍生在上概括出几个关键词,就是时间与空间泪水挫折敢医敢言记忆二你在后记里说: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为什么你会用时代的记忆来概括钟南山?熊育群:因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灾难
9、,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显然,重要的人物缺少不了钟南山,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用非虚构”,我个人觉得,背后是一种文学观的差异,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你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甚至到国外进行追踪采访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熊育群: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常态。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虚构,不重视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想象,甚至是魔幻。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还有就是文章的细节是来自生活的,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
10、,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为何在疫情背景下写钟南山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钟南山,对他赴武汉抗疫之事很感动,有写作的冲动,有关部门也希望写他。B.被问到为何写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时,熊育群认为传记式的写法可以写透钟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写透他的人生,才能写出他为何敢医敢言。C.面对为何将钟南山视为时代的记忆的提问,熊育群表示新冠疫情是个历史事件,而钟南山凝聚着时代的记忆,是值得书写的。D.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自己也重视想象,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汇报作为组织方,聚焦文学与现实的
11、关系,期望文学可以复原和记录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时刻,从而展现文学的力量和飞扬的灵魂。B.钟红明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责编,关心作家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并举出对方经常进行大量实地采访的实例从而引发一些相关问题的过论。C.熊育群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作者,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故而重视主题的时代性、文学的现实性和文章细节的生活气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学想象。D.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新冠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3 .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考点1把握访谈内容例1这篇访谈中,张桂梅主要回
12、答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试简要概括。答案建校原因、目的。学校成立后遇到的困难。付出的艰辛和对学生的期望。个人的生活。技法点拨把握访谈内容两步骤第一步:迅速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讨论的话题、主要内容。第二步:重点精读访问者提出的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考点2赏析提问技巧例2在这篇访谈中,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的记者的提问有哪些技巧?答案开门见山直问:不拐弯抹角,把学校目前取得的成绩,您满意吗这一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由浅入深提问:先问人们普遍关注的成绩,然后再问筹建学校,最后问张桂梅的生活、人生价值观二关注社会热点、社会痛点问题:关注了贫困地区女孩的教育、前途问题,这十分契合我
13、国实施的全面脱贫攻坚战略。赏析提问技巧两步骤第一步:根据所掌握的提问技巧,结合文本确定访谈的提问技巧(趣问、直问、推问、旁问、追问、延伸问、对比问)。第二步:运用常用答题模板作答明确技巧+作用(这种技巧本身的作用+对主旨情感的作用)。考点3评价访谈观点例3张桂梅筹建这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不负党员时代使命。把用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兑现党的扶贫承诺。使山区女孩思想观念得到改变。她用教育改变山区女孩的生存状况,将1600多名学生送入大学。身体力行实现人生价值。四处奔波筹建免费女子高中;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忘我工作践行教育初衷,坚守教育岗位。评价访谈观点三注
14、意访谈的主要观点隐藏在谈话中,要注意对访谈内容进行解读,这是获取访谈主要观点的重要方法。注意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所说内容进行归类合并,从中找出观点。注意访谈的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2020全国m卷】1.D2.D3.(1)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对方的写作,作为责编,尤其熟悉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2)重视对方的观点:提问时采用对方文章中的说法来引出话题,营造对话氛围;(3)逐步深入地提问:从写作动机问起,问到写作方式和具体内容,最有回到对方的文学观。特色题型常见设问答题思路把握、评价访谈观点1.根据文意,怎样理解XX(访谈对象)的XX观点?2.K(访谈对象)在这次访谈中就XX问题阚释了哪
15、些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1.从访谈发生的背景以及文本能体现背景的语句中体会.2.从访问者有明显情感倾向的提问中体会.3.从受访者直接表示费成或反对某种看法的语句中定向体会。特色题型常见设问答题思路分析访谈提问技巧1.分析本文访谈者是怎样巧妙访问的。2.本文提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访谈的提问都是非常有技巧的,请就本文筒要分析。1 .从整体上把握访谈的目的、内容、对象.2 .将访谈者的问题按照访谈的进程进行整理,把握重点问题和访谈进程发生变化的关健问题.3 .根据访谈的一般提问方法和特殊提问方法,明确提问的特点或技巧,并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三、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6、有人说:每位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位苏东坡,一生坎坷,却处事豁达,将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独有的潇洒。四川看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蒋茂在新作苏东坡辞典中,创新地以近百个询条完成了对苏东坡重大地缘、人生事件、性格煌变、写作突变的描摹。用蒋蓝的话来说,这既是“文体方面一场小小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度照亮”。不过,颇为遗撼的是,在今天的华语写作领域中辞典式写作是极其鲜见的。读者报记者就此对蒋蓝进行了采访。读者报:您的开篇自序题目是百味人生一东坡,能否简单介绍下苏东坡的百味人生?蒋蓝:苏东坡未离仕途,在宦海升降浮沉,浊浪几乎没顶。仕宦生涯,在朝廷不过七八年,而长达27年都处于漂荡流彼的状态。弟弟苏辙以随风飘
17、游的鸿雁概指哥哥流寓不定的一生。苏东坡对苏辙也说“我生如飞蓬”,林语堂认为“飞蓬”一词正足以象征苏东坡的一生。他的足迹遍及天南海北,走过了北宋30多个州县,得以广开寓目,通睡中国山水之胜。在无意之中,实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人理想。如今在四川眉山、湖北黄冈、浙江杭州、广东惠州、山东诸城、海南保州等18个城市留下了500多个纪念性景点,可以意识到其无出其右的影响力。读者报:您认为,苏东坡的人生坎坷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蒋黄:正直之人,心直口快,加之木秀于林,多半会陷入“举步得狼狈”的处境。读者报:在遍地都是苏东坡这一章节里,您说自己把东坡的这一段话,视作“文箴”:“轼少时好议论古人,既老,涉世
18、更变,往往悔其言之过,故乐以此告君也。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这段话应该作何解?蒋优:这里提到的“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的观点,是苏东坡的美学思想和现实主义创作主张的重要组成部分,足使其诗文生辉,传诸千古。读者报:新书后记的最后一句话“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出自苏东坡的诗和陶西田获早稻,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所堇含的苏东坡的人生思想呢?蒋蓝:苏东坡人生思想的特点是“广、悔、细、杂”:儒释道思想先后贯穿于他的一生。这三种思想在境遇里又经常左右互搏、三足鼎立。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三者出发点、着力处、归宿地均不相同,宛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以为,儒家思想对于苏东坡伐骨洗短,
19、一直就是他的本体论,其余均是阶段性的避风港,是方法论。读者报:您在自序中评价说,苏东坡是宋代以来散文标准的制定者,也是汉语有史以来第一个随笔领域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家。我们都知道,您恰恰也在这两个写作领域建树颇本,那么在您看来苏东坡的散文、随笔有什么带点呢?蒋蓝:东坡尤其喜欢写小品,大都作于贬请时期,其简洁的文字凸显一个历经磨难而又峪达旷阔的心灵。铅华褪尽的小品,犹如竹梢聚集的露水,露水里甚至沉浮着事物的碎屑,唯有这样的竹露才能指心见性,展示他率真而无饰的人品。而他的这种启示录写作,无疑是其儒、释、道思想的默化之影,尤其是汇通了儒家与道家精神,将“乐”与道家精神尤其是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融为
20、一体。黄州的山水风物,承蒙,了东坡生命的价值旨归。在黄州期间,他相继完成书临皋亭记游松江记游定慧寺等佳作,其中,峭拔而起的无疑是仅有85字的记承天寺夜游东坡南妙,一点不写自己深处的情感,似乎只是画了一幅月光与树的文字素描,但藏匿其间的智慧,昭示了他一尘不染的情怀,并使无形的、静态的月色有了空间感与动态感。由此可见,世界上最美的良宵与最美的景致,却是为“闲人”准备的;而最美的景致,竟然是因为两个“闲人”的闲庭信步而创造出来的。更为关键的还在于,“闲人”未必没有“闲事”慧开禅师所言“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唯有心中无“闲事”,了无牵挂,方能真正做一回拥有天地大美的“闲人”.庄子说:“天地
21、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东坡心念一动,心有大美者,方能“闲笔”录之。所谓“闲”,在东坡的语境里是具有反讽意味的一他与张怀民,不再是忙碌的公事人而已O所以“闲”不是身份,更多的是内在的一种惬意内期和宁静闲淡。真正的“闲”不仅仅是避开觥筹交错的应酬,更重要的是在心中,一派明月明照,竹影婆要。仔细看,似乎文中并无玄奥的生命之论与境遇之叹,但东坡的文字素描,已经摄取了生命游弋在地面的投影与纹理。“句有可删,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东坡的这等笔法,在明清小品文乃至日本清少纳言随笔枕草子的“物尽”笔法里,呈现出别样的传承的致。(摘编自何建:深度访谈I蒋蓝一我与苏东坡的思想
22、对撞)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飞蓬”的比喻形象概括了苏东坡宦海浮沉、流寓不定的一生,苏辙的相关言论也表述了类似的看法。B.苏轼所作“文箴”中的“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这一观点符合他现实主义的创作主张,足使其诗文生辉,传诸千古。C.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三者贯穿于苏轼的一生,但它们的出发点、着力处、归宿地均不相同。D.苏轼的小品,犹如竹梢聚集的露水,其间甚至沉浮着事物的碎屑,欣赏者可以在竹露之中窥见其心性和人品。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蒋蓝认为苏东坡辞典是“文体方面一场小小的革命,是因为他创新地采用了当下
23、鲜见的辞典式写作来描摹苏东坡。B.苏轼在无意中践行了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理想,他走遍了中国多个城市,有着无出其右的影响力。C.黄州对苏轼来说,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黄州的山水风物,承载了他生命的价值旨归,在黄州,他的随笔成就最高。D.记承天寺夜游不直接抒写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月光与树的文字素描中,这种笔法影响深远。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3分)()A.拾薪汲涧煎茶外,依杖闲看云去留。B.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D.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4 .关于本篇访谈在问题设置上的特点
2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记者由苏东坡辞典的开篇自序入手提问,直接切入访谈话题,访谈对象明确,设问开门见山。B.访谈紧扣主题,记者围绕新书内容对苏东坡人生、思想及成就来设问,话题集中,问题不蔓不枝。C.记者按照苏东坡辞典的章节顺序来设置问题,从开篇自序到新书后记,设问层次清晰,环环相扣。D.对受访对象,记者在其熟悉的散文、随笔领域进行设问,既让设问具有针对性,又营造了良好的谈话氛围。5 .请结合材料内容就赤壁赋中所体现的苏轼哲学思想进行点评。(6分)材料分析现代文阅读I选取了一则对蒋蓝的深度访谈,所谈及的对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人物苏轼。选文意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苏轼及其身上所体现的精
25、神,给学生很好的“立德树人”的导向作用。试题有效对接了赤壁赋临安春雨初霁,借助文本及命题能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1. B解析:B项,“苏轼所作文箴中的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这一观点”理解有误,原文为蒋蓝“把东坡的这一段话,视作文箴”,表述的主体不同。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C解析:C项,“在黄州,他的随笔成就最高”推理不当,由原文苏轼是“第一个随笔领域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家”,不能推出苏轼在黄州时他的随笔成就最富。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判断能力。3. C解析:C项,诗句写白日漫长,诗人只好闲作草书、细乳分茶
26、,看似闲适恬静,但日中无聊更多地暗示诗人无事可做的郁闷和惆怅,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等待中的落寞,这种“闲”的内在不是“惬意舒朗和宁静闲淡”。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观点与论据关系的分析能力。4. C解析:“记者按照苏东坡辞典的章节顺序来设置问题”分析错误,记者的最后一个问题依然是就苏东坡辞典的开篇自序设置的,本文设问的顺序不是章节顺序,而是由“苏东坡的世界观和人生坎坷的原因”出发,到“他的创作主张“,再到“他的散文成就”,问题设置从人到文,从浅到深。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文体特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5. 答案:儒释道思想贯穿于苏轼的一生,并在赤壁赋中呈现出左右互搏、三足鼎立的状态。“渺渺兮予怀
27、,望美人兮天一方”以及对曹操的赞颂表明苏轼“尊主”“泽民”的儒家入世思想。“渔樵江渚”“蜉婚天地”“共适美景”体现了物我等同、天人合一、回归自然本真的道家避世思想。“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万顷茫然”符合禅宗追求空灵的审美意境,以水月为喻,阐述事物的瞬息变化中寓含着永恒,符合佛家趣世思想。儒家思想对于苏东坡伐骨洗一直就是他的本体论,其余均是阶段性的避风港,是方法论。虽作于贬谪时期,但赤壁赋传达的却是历经磨难后的谿达旷阔,赤壁赋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虚妄,佛家与道家消极避世思想在他身上呈现出顺不骄、逆而安的人生态度与乐观洒脱、超逸旷达的襟怀,这是对儒家入世思想遭遇挫折的补充和完善。(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