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46466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内容提要: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对实现边疆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特殊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得到长足发展。进一步推进新时代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要突出学科领航地位,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培养质量,强化队伍素质,坚持守正创新,发挥学科优势,不断为边疆稳定凝聚思想共识。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校;学科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始终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同向同行。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2、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创设了广阔平台,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和实践滋养,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源泉。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随着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发展与壮大,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并得到长足发展,在服务边疆意识形态安全和边疆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重要价值边疆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区域。本文研究的视域范围主要是、西藏、内蒙古、宁夏、广西、青海和云南。边疆地区是我国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又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屏障,战略地位特殊、面临问题特殊,另外,还是“一带一路”的核心枢纽区,做好边疆地区

3、工作意义重大。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边疆治理,将边疆治理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实现了边疆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任何一门学科的成长与壮大都离不开特定的时空境遇和历史场景。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加强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实现边疆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特殊现实意义和重要历史意义。(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边疆地区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关

4、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边疆各民族党员,指导意识形态领域的实践,是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灵魂和基础。长期以来,境内外三股势力和西方敌对势力企图把边疆地区作为突破口,以达到其以疆治华、以藏治华的分裂目的,加紧对边疆地区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蔓延,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境内与境外、网上与网下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使边疆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更为友杂和激烈。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使得部分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和高校师生在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等方面存在模糊、狭隘、偏激甚至错误认知,边疆地区反分裂、反恐怖、反渗

5、透的任务繁重,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急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边疆地区高校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边疆地区高校始终是分裂势力渗透蔓延瞄准的重点。境内外敌对势力与我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斗争十分激烈。高校是学习宣传和研究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边疆地区高校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需要系统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边疆地区的实践和发展,加强边疆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一步突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

6、鲜亮底色。加强边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构建既能坚守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又能契合边疆地区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边疆篇章意义重大。(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边疆民族地区面临最长远的问题是民族团结问题。“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加强民族团结对边疆治理、国家治理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双泛”等民族分裂思想加紧向边疆地区渗透,妄图通过多种途径在历史、民族和文化上全面“去中国化”,割裂

7、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联,煽动民族仇恨,分离解构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对边疆意识形态领域造成严重冲击。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承担着彻底清除这些歪理邪说的重任,承担着进一步引领各族师生和基层群众强化“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职责,承担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的重要使命。二、新中国70年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到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建设和发

8、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实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取得了新突破和新进展。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经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奠基阶段、发展阶段和跃升阶段三个时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奠基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边疆地区发展需要,自50年代起各高校陆续建立了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单位,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课程,初步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为提升学生思想理论素质和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60-70年代,受“文革”影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曾一度中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逐步被政治运动取代,马克思主义理

9、论教育被淡化或流于形式。改革开放后,根据中央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重新开设。1982年10月教育部、中宣部决定在“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的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里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设立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双学位班的开设,为边疆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党中央的领导和支持下,从教育部到各高等院校以及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教育者都为建设马克思理论学科做出了不懈努力,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做好了充足准备。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3所高校设立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予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层次(本

10、科、硕士、博士)己经完备,学科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这期间,根据边疆地区实际情况,不断加强“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团结教育,从维护边疆意识形态安全出发,1995年宁夏大学、大学、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始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一步发展,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决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6个二级学科先后建立,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11、科进入快速稳健的发展时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新局面。此后,在部分有条件的院校审定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建立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大发展带动了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2006年内蒙古大学和大学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二级学科授权,云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师范大学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宁夏大学等7所民族地区高校获得硕士二级学科授权。2008年师范大学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石河子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获得一级硕士学科授权。边疆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和所属二级学科的发展

12、,促进了边疆地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了发展平台,培养了一批忠于马克思主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政治坚定、情怀深厚、扎根边疆、献身边疆的学术研究队伍和教学队伍,为边疆地区意识形态建设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学科基础和人才支撑。(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跃升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着眼,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明确定位,提出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挥高校优势,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动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

13、思主义,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中宣部、教育部通过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一级学科、增设党建二级学科、设置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后备人才博士硕士培养计划、启动“一流学科”建设等措施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实现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2013年师范大学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一级学科授权,2017年广西大学、云南大学和大学三所边疆地区高校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一级学科授权,2017年西藏大学、青海大学等高校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一级学科。在2016年启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博士授权的边疆民族地区5所

14、高校进入B档。2017年师范大学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唯一进入全国21家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边疆地区高校始终紧紧围绕国家和边疆地区发展重大战略和边疆治理实践发展的需要,通过课题研究、人才培养、承担重大宣讲、撰写研究报告等方式为边疆治理提供资政服务,自觉为边疆地区社会稳定服务,在维护地区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边疆治理提供了理论、实践的支撑和人才保障,进一步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可持续发展。如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立足特殊区情,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前沿,重点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15、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党中央治疆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作的重要讲话,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贯彻到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研究中,贯彻到稳疆兴疆的具体实践中。学科团队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学科团队成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近百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150余篇,撰写的部分研究报告获得中央领导、领导批示并采纳,学科整体实力逐步提升。三、新时代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展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匏杂工程,涉及诸多内容和要素。中国特色社

16、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要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服务边疆地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高地、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宣传教育骨干基地、边疆地区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国家战略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一)突出领航地位,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使命担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其真理性体现学术发展的需要,其价值性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巩固意识形态的需

17、要。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消亡。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由此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会迷失方向,甚至研究成果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因而,边疆地区高校在学科建设中,要进一步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领航作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和研究中,深刻

18、揭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真谛,展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辨明研窕方向,分析解决问题,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自觉抵御和防范民族分裂思想和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有效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一)注重内涵建设,建设服务边疆地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高地“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建构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任务,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强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

19、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是基础,学术体系是核心,话语体系是表达形式和传播方式。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扎根中国大地,体现中国特色,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边疆地区发展需要,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规划,进一步凝练学科建设方向,注重整体布局,全面科学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规律和内涵,构建学科体系;要立足边疆地区特殊区情,不断拓展研究方向,重点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党中央治疆方略,以研究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为主要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增强“五个认同”为研究重点,以铸牢中华民

20、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凸显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研究鲜明学术特质,构建边疆特色鲜明的学术体系,为边疆安全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通过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大项目,特别是针对民族分裂分子歪曲篡改边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和文明交融史等问题,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学理上进行深入挖掘和批判。要善于从意识形态斗争和批驳错误社会思潮中分析问题,正本清源,纠偏正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立马克思主义“五观”,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学术自觉实现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统一,彻底清除部分基层群众和师生在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等方面存在的错误认知和模糊

21、认识,为边疆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打造服务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高地。(三)提升培养质量,打造边疆地区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基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实现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键在教育,基础在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代代相传,需要培养大批理想信念坚定、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才。新中国成立至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深化改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形势下,在实现边疆社会稳定进程中,依然面临着境内外三股势力”渗透的挑战,应

22、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与形势,边疆地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渴求比以往更为强烈。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的高层次人才,是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使命和责任。边疆地区高校要充分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等平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后备人才及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培养,着力为边疆地区培养用得上、靠得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通过教育部设立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研修基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等平

23、台,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的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深厚的学理支撑,以高水平的学科成果带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跃升,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在教学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直面边疆地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严峻现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解疑释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进一步筑牢各族大学生反分裂斗争思想政治根基,在培养爱党、

24、爱国、爱社会主义、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方面发挥好关键作用。(四)强化队伍素质,提升学科队伍服务边疆地区社会稳定能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建设尤为重要。边疆地区高校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特色,彰显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高校党委要从实现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欠兴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建设,通过制定学科队伍发展规划,从体制机制等方面为学科队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事业发展平台,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

25、”“人格正(Il)的学科队伍。学科成员要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自觉成为政治素质过硬、自觉担当奉献、扎根服务边疆、家国情怀深厚的教师,不断提升学术研究能力与水平,实现教学和科研能力双向提升,良性互动;成为功底深厚的理论大家、敬业乐业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思政课教师。通过几年的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成为维护边疆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的生力军,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力军,成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专家。(五)坚持守正创新,发挥学科优势,不断为边疆稳定凝聚思想共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生命力在于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

26、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新时代的战略要求,也是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中国发展大势、国际发展形势、边疆发展区情,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回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不断研究新阶段的新问题。发挥学科优势和学科团队优势,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通过承担国家或地区重大研究课题,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阐释和深入解读,牢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

27、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2)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是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使命担当。要进一步宣传、普及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做好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注重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薪火相传和服务社会的功能,积极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民族团结教育及“去极端化”等重大主题宣讲,通过政策解读、发表理论文章等积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主动发声亮剑、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批驳错误思潮,深入浅出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生动道理传递

28、到广大师生和基层百姓家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聚边疆基层群众思想共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发挥好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积极作用。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无止境,学科发展也无止境。边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要不断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与更前瞻的学术视野和使命担当,切实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资政育人等方面的能力,为维护边疆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做出贡献。附参考资料: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回

29、顾与展望摘要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学科学术史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先后经历了教学形态、理论学术形态和学科形态的发展历程,在自身建设发展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程度上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因此,不仅要从形态学意义上探究学科发展的阶段历程,总结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更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当前和今后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宏观性的大问题、元问题入手,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科学术史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征程中,伴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创新发展和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坚定迈向中华民族伟大更兴的铿锵

30、步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始终与时代同进步,与实践共创新,与党的创新理论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的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积累了宝贵的学科学术发展经验,对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发挥了独特的和极为重要的作用,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条件下肩负历史使命、推动自身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一般来讲,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学科学术史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经历了从教学形态、理论学术形态到学科形态的发展,在自身建设发展的规范化、专业化程度上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很好地实

31、现了科学理论内核、独特政治品格、鲜明中国特色和明确实践指向的统一。因此,从形态学意义上探究学科发展的阶段历程,总结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分析当下自身存在重大矛盾问题基础上提出建议思考,应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当前和今后建设发展的战略性、宏观性的大问题、元问题。一、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基本历程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发展历程、学科学术的源头,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总体上看,建国后近70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总共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教育教学形态、改革开放初期的理论学术形态和以设立一级学科为标志的学科发展形态三个阶段。后两个阶段出现在

32、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并且是在很好地整合、融合前者的基础上包含式地实现自身科学转化和功能耦合的。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为主要线索,先后经历了两次大的建设与调整:第一次是1949年10月8日,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在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中规定,“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新民主主义论和政治经济学是文法教育学院学生的必修课;1952年10月,教育部对此类课程设置作了统一部署,规定必须开设“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并在1953年又将“新民主主义论”改为“中国革命

33、史”,增设“马列主义基础课程”,于是我国高校第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是1962年,教育部提出一个新的课程教学方案,开设“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三门政治理论课;1980年7月,在恢复原来的三门课程基础上,文科专业加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也可试开“科学社会主义”,从而形成了第二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1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要承载形式,系统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全党全国特别是高等院校、党校得到了广泛深入展开。必须指出的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同根同源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系统“、2马克思主义学科群中的其他学科方向(主要是马克思主

34、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在学习运用和借鉴苏联教科书体系过程中,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教学内容体系,最为典型的就是1961年艾思奇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这部一枝独秀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两代中国人的思维3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是同体而生,关联极为密切。历史地看,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在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上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基本抓手,因此,在中国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学科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其建设之始,就始终肩负着党的政治建设、思想

35、理论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肩负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责任和担当。也要看到,这一时期我们党和理论工作者在总体上还处在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的起步阶段,苏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影响还很大、很明显,我们的理论建设自身还缺乏学科自觉。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到2005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学术发展时期,鲜明的学科自觉在实践积淀和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成为推动自身发展的重要动力。主要包括三个发展阶段:一是1978年到1984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准备时期。改革开放吹响了当代中国全面发展进步的号角,也激励了全体理论工作者投身时代实践,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从工作形态、教学形

36、态向科学化的理论学术形态转化。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从政治工作、地方学者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都提出了科学化的命题。特别是1982年11月,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宋任穷在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并强调指出:“要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工作,这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4这一时期,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发表了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研究文章。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概论成为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理论成果的集中代表。这种科学化的迫切需求,既来自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时代声音,以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后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

37、,也是经历工作形态、教学形态的长期经验积累之后,在科学的意义上、在规律的层面上推动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说,这个科学化、学术化、规范化发展的大潮影响了当时中国几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抓住了时代、实践和理论发展的重要契机,迈出了科学化、学科化发展的坚实一步,二是1984年到1996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创立时期,1984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决定在南开大学等院校试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1987年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施意见,决定从1988年开始在复旦大学等十所

38、高校招收首批从事该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新中国成立后第六次学位授权审核中,批准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等三所院校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在1997年颁布的第三版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中,将其更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形成。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孕育发展和创立的时期,也是重大现实问题、思想理论问题、人们的现实困惑最为凸显的时期,大学生和社会民众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化逐渐呈现,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是这一学科不断实现科

39、学化的结果,更是这一时期时代进步、实践发展和回应矛盾问题的客观需要。三是1996年到2005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完善时期。主要表现在:课程教材体系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方面的体系化发展;以专著和论文为主要形式的科学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科学研究比重和水平大幅度提升,教学科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学科化发展路径基本形成。需要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革命史等相关学科方向,在改革开放之后到2005年的20多年时间里,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一起得到了快速发展,学科建设几乎同步实现了培养层次上本科、硕士、博士的跃升。1987年,已有11所高校分别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础、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本

40、科专业或第二学士学位班;1990年,教育部在全国分别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国革命史、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等硕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全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挂靠在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学科点。199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独立二级学科合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因此,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来讲,从改革开放初到2005年的20多年,经历了从分到合的发展大格局,最典型地体现在1985年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两课”模式

41、;而在同向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各自的学科发展共同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最终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学术准备和学科前提。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立发展阶段,主要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从2005年到2011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规范化发展时期。以2005年国务院学位办颁布的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为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正式创立,实现了这一知识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课程教材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院系建设全面展开;这一时期学界同仁关注的重点聚焦在学科发展的规范

42、性问题:有学科设置的依据和意义、学科功能定位、学科研究对象厘定、学科体系及内部二级学科的边界划分、硕士博士学位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也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学术规范、学科的科学化、学科制度、人才培养、学科队伍、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5从科学研究状况来看,各种学术专著不断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报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报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为代表的一批学科研究(发展)报告系列化推出;2008年成立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在组织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等学术活动、推动学科学术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从2012年至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43、时期。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2013年、2018年)、文艺工作座谈会(2014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2015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2016年)等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尤其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年)上的重要讲话,更是直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既指导新的实践,又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在新时代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全面推进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2012年,国务院学

44、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义、基本原则和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以及加强领导、严格管理,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等三个部分、12个方面对加强学科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2015年)、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2015年)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15年)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其中涉及的“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重点支持和培

45、养计划”等项目的建设已全面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效。可以说,从党的十八大至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新时代,正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得益于新时代新实践新发展,学科内涵和体系、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二、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基本经验肇始于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创立于新时期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社会的深刻历史变革和全面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经历了艰苦创业和凤凰涅,学科学术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第一,始终坚持学科建设中的高度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

46、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因其特定研究对象和职能定位等基本原则要求,始终坚持把自身建设发展的根本着眼点,放在党的思想理论和政治建设大局上,坚持从战略高度推动学科发展。改革开放之初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探讨,是全党工作重心发生重大转移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创新发展和全面提升建设水平的迫切要求,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通过理论化、科学化转型升级,自觉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大局服务,提高全党思想政治建设质量水平的必然要求。这种学科自觉包含着始终内蕴其中的使命意识和政治自觉,以科学性为根本原则的学科理论,对推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开创新格局、实现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5年学科正式

47、创立的20多年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面对错误思潮的影响,旗帜鲜明地巩固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在提供理论支持、培养本硕博专业人才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政治性和大局观,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学科学术建设发展中科学性与革命性在实践基础上的高度统一。第二,始终坚持学科发展中的鲜明实践品格和人民立场。时代是思想之源,问题是理论之母。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创新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始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贴社会发展实际,积极回应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关切,体现出鲜明的实践品格和科学的价值立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社

48、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挥自身学术理论优势,积极思考和回应社会上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位价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市场经济原则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引导”、“正确看待各种社会思潮”等重大现实问题;发挥自身人才培养优势,在充分调研论证和学科专家同仁共同努力下,本科、硕士和博士专业相继设立,专门人才培养层次水平不断实现重大突破,为党和国家输送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学科自身融入社会进步、推动实践发展的力度空前加大。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想多元多样特征鲜明,

49、各种杂音噪音时有出现,有时严重干扰人们的正确思想认识,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始终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大局推动学科学术发展,坚持为人民群众发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支撑,为社会发展提供正确思想舆论引导,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示范。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理论成果,始终将实践性和人民性特征作为自身建设发展的鲜明特色和根本属性。第三,始终坚持学科意识上的科学化标准和规范化要求。任何一门学科自身建设发展必须尊重并注重运用学科建设一般规律,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来讲尤为如此。改革开放4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一个基本经验就是注意将学科建设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紧密结合,在自身工作实践的经验积累和学科学术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学科建设的“后发优势”取长补短,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