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团体标准《水运建设项目碳中和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62776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团体标准《水运建设项目碳中和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团体标准《水运建设项目碳中和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团体标准《水运建设项目碳中和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团体标准《水运建设项目碳中和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团体标准《水运建设项目碳中和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团体标准《水运建设项目碳中和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团体标准《水运建设项目碳中和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1302010CCSZ04T/GXAS体标准T/GXASXXXXXXXX水运建设项目碳中和实施指南ImplementationguideIinesforcarbonneutraIityofwatertransportconstructionprojects(征求意见稿)在提交反愦怠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广西标准化协会发布-XX.-a-刖百本文件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点规则3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

2、西标色低碳产业技术协会提出、归11并宣赞.本文件起以唯位:广西产研院绿色低碳技术研究所彳!限公司、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广西大学、同济大学、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长沙理工大学、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北部湾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英辉、程耀、肖建庄、谢立全、彭上涛、李平、潘剑、陈丹、唐亮东、1-否黄凯、王文欢、胡臂玲、丁宇晶、张雄贤、陆冠球、陈建国、杨海峰、李艳红.、周育名、而飞、齐兆宇、许尤理、何建乔、吴文乾、娄晓玉.水运建设项目碳中和实施指南1范围本文件界定了水运建设项目碳中和实施涉及的术谱和定义,给出了水运建设项目碳中和实施总体原则的说

3、明.提供了碳中和实施流程、实施计划制定、碳持放核算、碳减排行动实施、碳增汇行动实施、碳中和实现、碳中和评价和碳中和声明的指导.本文件适用于水运建设项目搬中和的实能。2规随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干本文件.GB/T51366建筑微排放计算标准1.Y/T2988森林生态系统碳储疑计量指出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谱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水运建设项目watertransportconstructionprojects运涧工程、港口工程、航道整治、航道

4、疏浚、航运枢钮、过船建筑勃、住造州水工建筑物等及其附属建筑物和设施。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在实描碳减排行动基础上,通过购买族汉额、碳伯用或通过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肽的方式抵消水运建设项目的温室气体排放业.碳抵消carbonneutralityoffset用核算边界以外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战排量以及碳汇量,以碳信用、碳配额或(和)造林等产生碳汇位的形式用来补偿或抵箱边界内涉室气体排放的过程.4A碳汇carbonsink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史、红树林营造等措施,利用抗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墙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碳配

5、额carbona11owance碳配额指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取得,可用于交易和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抵扣的指标。注:I个吨位碳配额相当于It二触化碳为见.?A碳信用carboncredit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认定程序确认减排:此化效果后,由政府部门锭发或公认机构给发的碳减排指标。注1:碳信用过括但不限尸国家海空气体自用减持项目产生的中国核证自愿减井i11R)、黄金标灌项目.国际自身设持(VCS)项目的YER、泄油发展机制CmI的核过排/(CERs),以及政府批宸.生案或认可的磋件”项目减持fit等。注2l个颤度做信用相当干Ii二辄化碳

6、当跖碳储量Canalstocks在特定时间内保帝在某个库中峡的数城。4总体原则水运建设项目碳中和实施宜以“低碳环保、高效经济”为基本埋名,以“提升自主减排页就”为指导思想,以温空气体排放覆度和总量为核心管理指标,综合考虑水运隹设项目所在地区的资源情况、水运建设行业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碳中和实施工作。核算水运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迸循完整性和准确性原则并做到公开透明.5破中和实施流程水运建设项目碳中和实施流程包括碳中和实施计划制定、置排放核W、砂减排行动实施、碳增汇行动实施、碳中和实现、搬中和评价和碳中和声明。水运建设项目碟中和实施流程见图1。图1水运建设项目味中和实施流程图6碳中和实施计划制定水运

7、建设项目宜在建设准缶阶段制定碳中和计划并形成文件,碳中和实施计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遵循统筹兼须、资源媒合利用、诚少碳排放的原则,明确建设项目目标.建设规模、具体内容、资满!需求、地点.预计工期等进行嫌色策划与设计.X能设计,采用低碳节能的材料、技术、工艺、设福:b)确定湿空气体排放让核算的主体与边界、核算方法,并预估水运建设J目建设阶段温室气体揖放量:c)提出碳战持措施,诚少水运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并确保碳减排措施的有效性:d)提出碳增汇指6包增加水运建设项目中林木种植、景观绿化等具备碳汇能力主体的碳谛状:。)明确碳抵消方式,可选用一种或多种方式组合的形式进行抵消.包括预估的温室气体

8、排放盘及其核算边界、抵消方式、用以抵消的碳佶用或(和)碳汇的数Jit及其他情况(如碳信用类型、碳汇产生时间等、抵消步骤和实施流程、实现搬中和时间去等。采川碳信刖抵消的方式,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不晚于水运建设项目收尾结束后一年:如果用新建碳汇林抵消的方式,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不晚F项目收尾站束后二十年:f)碳中和的对外宣传方案。对使用的碳信用或(和碳汇可推度的时外评价、声明形式(独立笫三方评价或第三方评价.7核排放核算71核算内容7.1.1 隹材生产过程的碳棒放、二氧化碳排放包括燃料燃烧排放、净购入使用电力除含的排放和净购入使用热力做含的排放.7.1.2 燃料燃烧持放为冷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辄化碳

9、排放.包括移动源和固定源排放.7.1.3净购入使用电力除含的二氧化碳排放实际发生在电力生产企业,净购入使用热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实际发生在热力生产企业,7.14水运建设项目因土地利用变化守轨原本储俘于森林中的二辄化碳正新择放到大气中产生的搬储优损耗量。如建设过程中的林木砍伐,森林、红树林、农田等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或破坏等。72核算方法直选用以下方式之一迸行碳排放核算:a)工程建材、开论土方等道路货物运猫产生的碳排放可根据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J相关规定或交通运输行业、地方政府发布关于的排放核算和关方法、标准进行核算:b)工程施工建设及建材碳排放t可根据GB/T

10、51366给出的方法迸行核算:C)世储玳的核眸方法可根据1.Y/T2988、全国林业碳汇计收监洌技术指附(试行)3或国家、地方政府及行业发布的关于碳储量核算的相关方法、标准等进行核算。8成减排行动实施R1清洁能源使用8.11宜根据所属地的能源政策、自然条件和水运建设项目规模、用能需求等确定清洁能源使用类型.用能比例。清洁能源类型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空气热能、氮能、纵能、生物能、海洋能等.8.1. 2宜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和直接碳排放,采用一种或多种组合的清洁能改笆代传统化石能源.8.1.3宜构建清洁能源供能系统采用“清洁能源+谛能”、“储能+充能”、“清洁能源+储能+充能”等多种组合方式,优

11、化能源交换环节、能源储存环节、终端综合能源供用单元,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实现各类能源互补及“能源、供能网络、用能负荷、储能”一体化.9建材使用8.2.1宜刷加标色建材、可循环利用建材使用比例,然hi使用高碳建材产品.8.2.2宜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环保型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等绿色混凝土。82.3包采用高强度钢筋。8.2.4宜采用高贝利特水泥、硫(铁)恺酸盐水泥等低碳水泥新品种.R1机械设备使用831宜选用低能耗、高效率、具备节能低碳产品认证的设施设符,逐步升级改造或淘汰耗能高、效率低的老IH设备,不采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用能设备.8.3.2宜引入具备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机械设备,可自动精确调节机械

12、设备运行参数.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并M少碳排放。83.3宜使用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履能动力、翅-电混合动力等新型节能降碳作业机械设在。834以燃油为动力的水平运输载运工具宜家用先进内燃机节油技术,降低内燃机燃油消耗.8.3.5施匚过程在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机械设的生产效率,降低碳排放.4建造技术使用84.1R根据水运建设项目情况合理选用低碳建造技术施.j如大体根混凝土浇筑施I:宜采用低水泥用肽混凝土技术,喷射混凝土施匚宜采用低碳喷射混凝土技术.8.4.2房建工程宜采用建筑工业化、侑息化和色化相结合的新型建造方式脩工.建筑工业化宜屯点推进结构构件预制化和建筑配件整体装配化.At固废处置与资

13、源化利用8.5.1宜采用适宜的固体垃圾处埋设备,将现场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源头分类处埋.可回收利用的峻弃物,进行回收处理并循环利用”8.5.2宜采用再生混凝土技术将建筑垃圾经处理忘得到的再生骨科按定的比例代替天然件料制法预摔混凝土。8.5.3宜制定合理的土石方运输和消纳方案,通过拍塘造地、园区回填、工程自用、色建材、矿坑生态修复、十.地电星等手段达到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的效果.AA智超化管理8.6.1宜采用智慧化管理系统,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水运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人、机、科、法、环等要素产生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与处理,实现施工现)勿的数字化、精细

14、化、智转化管理,促进能工现场节能减碳.86.2宜采用智技化管理系统对人员进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合理配混和协同鼠分,通过智能化的人员定位技术等将确S控施工人员的娘工轨迹、工作状态,提高施工效率和管理效率.8.6.3宜对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进行智修化的集成管理.实时掌握机械设备运行数据时运行中设备的轨迹和油耗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设备无效损耗:对脩1.区域内的车辆诳行智能区域路径规划,为车辆制定合理的行驶路税.规避车辆拥堵和怠速行驶等情况,提升行驶效率.86.4宜通过智能化的材料管理系统对材料入库、材料陈、材料出底、材料计划等信息进行管理,M少材料的浪费和损耗,8.6.5宜采

15、用智恕化管理系统对影响工程安全、质址、进度的相关工法进行管理,建设施工技术标准操作平台,利用新型建造技术进行精细化施I:.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平价进行施工模拟,结合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测结果,制定施工可行、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管理方案,避免出现需返工整改、拆除重建等问题.8 .6.6宜采用智魅化管理系统对绿色施工业务场景诳行管理,实时监测隗工现场扬尘、废水排放等环境指标.并进行精准治理,避免过度防控;安装水电等能耗类监测设备,提供阶段消耗告警、分时段后停控制、远程开关操控等促进节能被排的智能操控功能.9碳增汇行动实施9 1宜通过植树造林或红树林营造等措施提升碳汇能力,并与建筑设他相融合,

16、注重当地生物买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及观常性,Q5优先选用碳汇能力强、抗灾能力龙、环境净化能力强、维护需求低的植物,植物种植遵循自然规律和生物特性.10碳中和实现1。1畀定条件水运建设项目碳中和实施计划中所覆盖的核算边界的讯室气体排放量小于等于用以抵辆的碳配额单位、碳信用额度或(和)碳汇Ift时.即可判定达成碳中和:反之.则无法判定达成碳中和.19碳抵消10 2.1获取碳配SS或碳信用抵消宜按照以下优先顺序使用碳配儆或碳信用进行抵消:a)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认可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产生的碳佶用:b)全国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搬配额;c)国际黄金标准(GS犍排项目产生的减排相、国际自Ig诚排项目(VCS

17、)产生的犍排量、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产生的减排出.优先选择林业碳汇类项目及本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d)经政府批准、备案或拧认可的出普惠项目减排价.10.2.2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量抵消采用此方式实施喘中和时宜满足下述要求:n)新建林业项目的碳汇量核算依据国家或省或自治区有关部门公布的造林/可造林题域温室气体白照减排方法学,并经具有造林/再造林专业领域资质的温室气体口展版排交易审定与核证机构实施认证:b)新建林业项目用于中和水运建设项目的碳汇量不再具有任何其他用途;c)在公开渠道对外公示新建林业项目的地理位比、坐标范围、WH).造林面积、造林/再造林计划、监测计划、碳汇量及其对应的

18、时间段等信息.11碳中和评价11I水运建设项目碳中和实现后宜进行第三方评价,确认并证明水运建设项目实现碳中和的实施过程按本文件执行。11)第三方评价结果可用于向公众公开并证明其声明已按本文件要求进行独立评价的碳中和活动.12碳中和声明I,1水运建设项目碳中和实现并经评价后,宜发布声明。5碳中和实现声明宜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水运建设项目基本信息:b)水运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核算边界和排放盘:c)碳中和置i的时间段(年份):d)潮空气体的战排策略、阶段性减排目标或碳中和实现情况:e)温室气体的抵销方式及抵销最;f)评价方式、第三方评价机构联本信息(如有)及评价结论:K)合格的蝌择性陈述(QES).野考文献1国家林业局彻查燃划设计院.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指南(试行)3.2011年2月.2国家发展和改版委员会Y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期(试行)3.3GB/T51350-2019近冬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