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6——20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城市“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6——2020).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晋城市“十三五”应对,候变化规划(20162020)前言气候变化关系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015年底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确立了以国家自主贡献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减排或限持温室气体的模式,就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转移等各要素做出了相对平衡的处理,传递了全球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的信号.协定重申本世纪末实现2C的全球温度升高控制目标,同时提出要努力实现1.5C的目标,鼓励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国情逐步向全经济范用绝对量诚排或限排目标迈进,同时建立了“强化”的透明度框架和五年定期全球盘点制度。我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更杂,牛.态环境脆
2、弱,易受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历来s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5年6月30日向联合国提交的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一一中国国家自主贡献3提出,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珏比2005年增加45亿m3左右。同时,,中国将继续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在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城市、沿海、生态脆弱地区形成有效抵御气候变化风险的机制和能力,逐步完善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提出将深化低碳省区、低碳城市试点,开展低碳城(镇)忒点和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商业、低
3、碳交通试点,探索各具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研究在不同类型区域和城市控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低碳试点城市仍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2016年9月,在G20会议举办前夕,全国人大正式通过加入“巴黎协定”的决定,进一步提升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规格。晋城市作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是国家和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的先锋,对资源型经济地区应对气候变化、走低碳发展道路有重要示范效应。试点建设四年来,晋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试点体制机制基本建立、能力建设全面开展、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试点成果初步显现。面对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国机,为进一步适应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要求,晋城市发
4、改委会同有关部门,从实际情况出发,组织编制了晋城市“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以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峰值为核心H标,提出了全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政策导向、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构建晋城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第一章基础条件和面临形势第一节自然资源条件晋城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国土总面枳949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至700米。区位交通便捷,太焦、侯月铁路纵贯本境,晋焦裔速、长晋高速、晋阳高速、207国道、省道与县道、乡道交织成网,陆路交通网通八达,十分便利.晋城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华北地区相对的富水区。主要
5、水系为黄河流域的沁河、丹河两大流域以及海河流域的卫河支流,降水、河川径流和地下水都比较丰富,水资源总量为21.49亿m3。林业资源丰富,全市森林面枳36.07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8.25%。晋城市素有“生.物资源宝库”之美称,有阳城蟒河和沁水历山两个臼然保护区。晋城山川秀丽,自然风光旖旎,文物古迹遍地,旅游资源丰富,晋城市是典型的矿业资源型城市,矿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耍地位。煤炭资源以无烟煤为主,总储用808亿吨,储狂约占全国无烟煤储用的1/4以上.煤层气资源丰富,累计查明资源储员为2754.5亿m3,保有地膜储量2236.81亿m3,煤层气储量占全省储量的2/3,占全国总储量的1
6、/5左右,沁水煤田是山西省煤层气开发利用的两大重点区域之一。第二节气候变化事实及其影响建站以来,晋城地区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极为显著,上升速率为0.23C/10a,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速度为16.6mm/10a.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以40.Oh/IOa的速率递减,年降水日数平均为89.3天,年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Od/10a.12。11.3*11.0P;lo5a。典茕M嗽也忧EE冷然琮说yWW年份一*平均-Itt一多年q均Pttf均价一怅性(年平均)|图1-1建站以来晋城地区气温变化图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年暴雨H数略有增多:年灰猿日数显著增多:年雷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
7、极端灾害事件增多。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水旱、生物灾害不断加剧,影响粮食生产。水资源环境恶化,短缺形势严峻,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和水资源短缺矛盾将加剧,水土流失加重,森林植被和物种受到侵害。大雪、大雾、强降水、道路结冰等灾害天气频发,交通安全隐患增大。夏季高温热害事件多发,对能源供应提出更高要求。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很大喊胁,加速病菌繁殖传播并可能产生新的变种,从而引起死亡率的增加。第三节经济社会现状I、区划与人口晋城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1个市。截至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31.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32.93万人、农村人口为98.57万人,城侬
8、化稳步推进。2、经济实力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040.2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309.7亿元,年均增长8.4%。人均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32329元增加到44933元,年均增长7.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52元,比上年增长8.1%:财政收入由153.2亿元增加到192.5亿元,年均增长4.7%。“十二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076.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是82倍。全市生产总值Tl-增长速度图1-220112015年晋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3、产业结构与特征“十二五”时期,全市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10年的4.2:63.6:32.2调整到2015年的4.7:55.4
9、:39.9。现代农业稔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工业结构不断优化,煤后气、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第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图1-32010-2015年晋城市三次产业结构第四节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k能源消费“十二五”期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达缓慢上升趋势。2015年,全市能源消贽总珏1472.76万吨标煤,综合能源消或中,第二产业占比最大,从2011年的82%上升到2015年的91%。图1一420112016年晋城市综合能源消费情况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2015年煤、油、气占规模工业能耗的比例约为8
10、3:0.4:5.与“十一五”末相比,煤炭比例下降了约5.8%,燃气比例增加了约0.4%,能源结构得到定程度优化。图1一520102015年晋城市综合能源消费结构2、温室气体排放晋城市温室气体排放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甲烷为主,分别占排放总量的68%、30%左右。2015年全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3209.83万吨,比2014年上升了1.4%。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94吨C02,与2010年相比下降19.01%,圆满完成试点方案规定下降19%的目标.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源于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分别占全市排放总员的96%和4%。图1一620102015年晋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小位GDP碳排放卜降比例
11、图1-720102015年晋城市万元GDP碳排放量和下降比例3,碳汇搬至2015年底,全市森林障盖率达到38.25%,森林蓄积量达到1380万m3,可吸收二氧化碳502万吨,同时可释放氧气447万吨,林业碳汇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第五节工作现状I、建立了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是成立了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领导组:二是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列入市人大和政协议事系统;三是在市发改委新设了应对气候变化科,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试点工作的管理。2、低碳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一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先后出台广普城市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行动计划机晋城市工业节能行动计划等文件,支持重点行业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
12、建项目准入。二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编制完成了铸造、电动汽车、煤层气装备、燥化工四大产业发展规划:收集和整理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充实完善了项目库。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金融发展的若干意见B、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服务业比重必逐年提升趋势.四是积极发展低碳农业.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关键,大力推广以沼气、秸秆气、煤层气和太阳能利用为重点的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形成了猪一沼一菜、猪一治一果等循环农业产业链。3、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煤必气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水电比重逐年提升,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也已起步。煤层气产51达到34.7亿m3,占全国煤层气产员
13、的8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市非化石能源占次能源消费比重由09%提升至3%。4、森林增汇进展顺利编制了E晋城市碳汇林建设行动计划凯累计完成造林59.69万亩,完成率100%,林业碳汇能力得到明显提升。5、全面实施建筑节能不断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新建建筑节能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比例达81%:新建节能建筑109项,面积169.54万平方米:办理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备案229项:建筑节能施工执行率达100%: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54.08万平方米。6、交通节能效果显著建立了公交、出租、自行车慢行为一体的城市低碳出行交通体系。2015年市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
14、到15.2%,城市出租开通了“电召”服务,率先建设了公共臼行车系统;营运类清洁能源汽车达到4863辆:对所有2005年底前注册的营运黄标车进行/淘汰注销,治理和改造f出租车尾气和油罐车油气回收装置.7、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低碳试点工作.一是泽州县、高平市被列为第一批省级低碳试点县.-是确定城区及台社区为试点社区。三是全力推进“六个”低碳示范创建活动。强化了基础能力保障。是出台了晋城市碳排放考核哲行办法,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卜降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对各级政府的考核范围。二是出台了普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和核算暂行办法,建立了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和核算管理平台。三是落实资金保障,共安排市本级
15、资金8.3亿元。强化低碳科技能力支撑。一是组建由权威科研机构参加的应对气候变化专家组,二是建设低碳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制定J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支柱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推动公众参与。是开展了以低碳出行、低碳办公为重点的低碳机关创建活动。二是编写了低碳经济知识读本.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低碳知识培训,推动个人和家庭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三是开展了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创建工作。积极推进“15分钟便民商圈”示范工程,开展绿色市场认证工作。第六节面临形势“十三五”期间是我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梭略机遇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16、,从国际看,国际社会已就控制全球气温升高不超过2C达成政治共识,并提出要努力实现15C的目标,各国都在积极制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绿色低碳发展势必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成为产业和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从国内看,过去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高碳特征的能源消费结构均面临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气候变化对基础设施、农业、林业、水资源、人体健康、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等方面的影响加剧,气候灾害频发,也迫切需耍采取积极的适应行动。从省内看,山西面临着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的重大课题,生态环境“瓶颈”问题仍然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较重。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和高碳资源低碳发展,提高全省生产和生活方式绿
17、色低碳化水平,已经成为M十三五”和今后更长时间内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战略任务。从全市看,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要推动资源型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全市必须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作为推进转型发展的若力点,将低碳发展作为新的发展动力,以碳排放强度下降和碳排放总量控制“双约束”为统领,以结构调整为根本,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全民参与为基础,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能源资源集约利用、生态环境友好的低碳发展道路.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而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我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创新、协
18、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步调,坚持“一争三快两率先”总战略,坚持率先达峰总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优化发展环境的理念,统筹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人的发展与自然和谐。不断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能源节约,大力推广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方式,推行城市试点示范,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建立健全的政策和法律体系,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第二节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全局与突出重点紧密结合要从建设资源型综合改革试脸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全局出发,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为主题,落实
19、五位体总体布局要求。同时要突出优化经济结构、节约能源资源、调整能源结构,提升森林碳汇、增强低碳意识、提而适应能力等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环节。2、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同步推动积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排放过快增长的势头,率先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峰。加强气候变化系统观测、科学研究和影响评估,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适应措施.3、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相辅相成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快低碳节能技术的引进、研发与推广应用,增强应时气候变化科技支捽能力。注重制度创新和政策设计,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效的体制机制保幽“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机制作用,引导资金和技术投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4、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
20、紧密结合发挥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舆论匏围。充分发挥企业、公众和社会组织的枳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民参与低碳发展、倡导低碳生活等各项活动,形成全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合力。第三节发展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班化碳持放比2005年下降57%,非化石能源占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到15%左右,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5%森林蓄积量达到0140亿m3。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步优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碳取得明显成效,工业生产过程等亦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速继续减缓。远期到2030年,填位国内生产总值二
21、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以上,全市碳排放总量争取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衰2-1晋城市应对,候变化工作主要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单位201020152020指标属性低碳产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2.239.945约束性业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1217颈期性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ft占GDP比重%815预期性依碳减推4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万吨COie276732093527孩期性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1935约束性6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1834约束性7燃煤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807876颈期性8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9.021330预期性9非化石能源占
22、一次能源消费比重%0.936预期性碳汇能力1O森林蓄积量万m3109313801700约束性1森林穆盖率%35.38.41约1725束性1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845.8保持在45.8预期性低碳建筑13可再生能源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4060期性14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重%1530预期性低碳交通15公共汽车新能源汽车保有比例%15.8100建成新能源及清洁能源为主体的公交运输网络预期性16公交出行分担率%3050预期性17万人公交车拥有量台1015预期性第三章峰值Si浦中国政府在提交给联合国的6强化自主减扑行动中提出在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且努力早日达峰。晋城市作为国家级低碳
23、试点,已加入了“中国率先达峰城市联盟,力争产2025年左右实现碳排放峰值.率先达峰目标的提出.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要求通过结构调整和体制升级发展,拓宽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双标之路,实现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的脱钩。晋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争三快两率先”的发展战略,困绕发展故略,晋城市将于2017年左右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新路”的发展目标。结合转型发展、低碳发展要求和晋城实际情况,采用国际通行的IPAT模型,设巴音城未来发展情景如下:1、IPAT模型:专门用研究人口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建立的等苴:影响(I)=人口(P)X富裕程度(八)X保护环境的技术进步(T),在
24、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领域,可调整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口数量X(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5DX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量。2、情景设置:假定20162040年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分为低、中、高三种模式,三种发展模式的情景如下表:表3-1晋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峰值模拟情景设置模式交量2016-20202021-20252026-20302031-20352036-2040低模式P(%)0.20.150.10.050A(%)5432IT(%)-44,5-4.5一3.5-2.5中模式P(%)0.250.20.150.10.05(%)76543T(%)-5-5.55.5-4.5-3.5高模式P(%)0.30.250.
25、20.150.1A(%)98765T(%)-6-6.56.55.5-4.5人口增长:“十二五”时期,晋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3%。左右,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本模型假设“十三五”时期,三种情景下的人口增长率分别为2%、2.5%。、3,并在未来每5年下降0.5%。人均GDP:2015年,晋城市人均GDP为44933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7.8%。本模型假设“十三五”时期,三种情景卜的人口GDP增长率分别为5%、7%、9%,并在未来每5年下降1%。单位GDP碳排放量:2015年,晋城市单位GDP碳排放量为2.94吨二氧化碳/万元,“十二五”期间年均下降4.1%.本模型假设“十.三五”时期,三
26、种情景下的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率分别为4%、5%、6%,20212030年期间,每年分别下降4.5%、5.5%、6.5%,并在20312040年期间每5年下降1%。3、经测算,普城市20162040年期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趋势如卜图:低模式中模式痛模式图3-1晋城市2016-204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Si浦数据显示,低模式情景下,峰值出现年份为2020年,峰值年碳排放总量为3373.8万吨:中模式情景下,峰值出现年份为2025年,碳排放峰值为3593.1万吨;高模式情景下,普城市在2040年前不能达到排放峰值.表32晋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峰值测峰值出现年份峰值排放,(万吨二气化碳)单位GDP碳排放
27、(吨二化碳/万元)人均碳排放3二氧化/A)低模式20203373.82.395814.4291中模式20253593.11.713515.1761高模式2010年前不能达到排放峰值按照上述设定值预测,考虑到经济发展以及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目标,本规划采用中模式的发展情景设理控排目标,即晋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员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第四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第一节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有煤矿依托的大型集团(竺花、晋傀)以煤的洁净化综合利用发展清洁燃料,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及石化替代品为发展方向,真正形成“煤一气一化一热电一建材”循环产业链。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实施财政补贴,加速淘
28、汰电力、铸造、化肥、建材等高耗能的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装备:严格项目准入管理,逐步提高新建项目准入门槛,加强新建项目节能审查,将碳排放纳入新改扩建项目立项前置条件,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总量增长和传统产业发展规模:开展重点行业碳评价制度,并研究制定减少碳排放行动方案,控制高排放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过快增长。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低碳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火电、冶铸、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提升,降低传统产业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大力发展敬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等具有定产业基础的优势产业和生物产业等低碳新兴产业,以超
29、高强度高切性新材料(ADI)项目为基础,发展壮大春城新材料加工业。以普城作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为契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高比能动电池开发: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设施改造提升传统煤炭物流产业,发展现代煤炭物流产业,要充分发挥兰花、苗匠等物流企业的引领作用,优化和整合物流资源,建设现代物流枢纽中心,推动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第二节优化能源结构深入推进“气化晋城”。以晋城市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为契机,抓住国家鼓励开发煤展气的机遇,加大煤展气的使用力度,推动煤旧气产业迅速发展,优化晋城市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全市碳排放强度。加大煤U气开采和井下瓦斯抽采力度,加
30、快郑庄、柿庄南项目的建设,建成全国最大的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加大煤矿矿井瓦斯、风排瓦斯和乏风的综合利用项目投入,到2020年,地面煤层气抽采量达到60亿m3,矿井抽排瓦斯利用率达到75%以上:重点推进集输中心和配套管网建设,形成能够统一接收、调度、合理分配煤层气资源的输配系统,加快建设端氏一长治一林州一安阳邯郸,年输气能力10亿m3和沁水一侯马一河津,年输气能力10亿m3的输气管道,到2020年实现市区、各县、各乡镇煤层气全被盖,管输能力达到67亿m3,率先建成“全国煤层气产业总部基地”:以泽州县巴公工业园区、阳城县陶瓷工业园为试点,进行煤旧气改造,推行煤以气替代燃煤经验,大范用推广煤层气使用,
31、争取到2020年,现为和规划的工业园区气化率达到90%以上。到“十三五”末,建设完成煤层气、天然气集输首站两座,气源点4个,气源联络管道两条,各县(市、区)高压管网和分输站,26条煤层气高()压管道和4个CNG(1.NG)减压站建设。到2020年,全市用气规模为24.8亿m3,实现温室气体减排量约为500万tC02,约占全市排放总量的16%。合理开发水电.利用晋城市沁河、丹河流域水利资源,以农村小水电为重点,合理开发水电。“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小洞河、白水河五级站等5座水电站.对杜河、郭壁、武安、龙渠、杜甲、石峡、白水河、孔庄、三姑泉级站、土河电站进行改造。到2020年新增水电装机0.5万K
32、Wa积极开发风能。结合风能资源和建设条件,在阳城、陵川、沁水等市开展风电示范项目建设,积极稳妥地探索分散式接入风电的开发。重点推进大唐国际阳城县风力发电场、华电集团泽州风电场和远景集团沁水风电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太阳能。在光照辐射条件良好地区,鼓励建设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以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为重点,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工程.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推广太阳能热水和太阳能辅助采暖工程.全部十二乂及以下新建居住建筑、高丛居住建筑的逆十二必和生活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全部安装太阳光热系统。发展生物质能。推广大中小型沼气和生物J贞发电技术。重点推进高平、泽州等规
33、模化养殖场和秸秆资源丰富的地方发展大中小能源利用型或生态环保型沼气工程,加快推动年处理5万吨农作物桔秆综合利用项目、12MW生物质发电和18MW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实施。第三节加强能源节约推进煤炭高效利用“煤炭为晋城市重要的基础性能源,加快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推动煤炭“高碳能源”实现“低碳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选煤厂,加大煤炭洗选比重,全面提高煤炭入洗率,提高商品煤质量:优化煤炭加工方式,逐步建立科学的煤炭分级利用体系,提高煤炭后续利用效率;推进大型煤电基地建设,统筹碳减排、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水资源,按照集约化开发模式,鼓励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合作,推
34、进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进程,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推进适用于晋城无烟煤的先进煤气化技术、煤防适应性试验,鼓励企业集团开发、引进国内外大型煤气化装置、烯燃合成技术等先进装置和技术,探索发展低碳煤化工,减少单位产品煤电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20年煤炭消费占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下降至58%。加强重点领域节能。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农业、废弃物六大重点领域的节能改造,重点加强火电、化工、冶铸、煤炭、建材等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深入开展高碳排放行业的低碳改造,在水泥、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焦化等耗能行业各选择12家企业进行低碳化改造试点:不断开展企业节能降碳活动,实施节能改造、能源高效利用
35、推广工程,大幅降低碳排放.不断推进循环经济。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企业、区域、社会三大循环体系中,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上,把发展循环经济与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工业布局有机结合起来,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不断增强高效利用能源能力,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建成工业产业链:规划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通过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实现资源消费过程中和过程后的全面循环。第四节Ii加森林及生态系统碳汇增加森林碳汇.发挥晋城市森林碳汇优势,积极开展林业生态重点工程,
36、提升晋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开展太岳山和中条山生态防护林工程,加强森林火灾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开展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相结合,扩大森林面积,同时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提高林分质量,提升森林质量: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保护森林植被,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加大宜传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枳极引导企业和民众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依据国内外碳汇计量标准,建设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体系。到2020年森林法蛊率达到49%,森林蓄积量达到0.140亿m3。增加城市碳汇.以“太行明珠,宜居晋城”为主题,不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合理建设园林绿地,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和园林绿地固碳率,加
37、快建设市域道路绿化、企业绿化、村庄绿化、城郊森林公园等增绿工程:发展环市区、环高平、环阳城、环陵川、环沁水县城5个环重点城镇的绿色屏障工程;建设白马寺、吴王山、落花寺、龙王山、珏山、七佛山、西山、骏马岭、棋子山、崇安、碧峰山等城郊型森林公园,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增强城市碳汇能力。第五节控制工业叙域排放能源工业.鼓励采用大容易、而参数、高效节能发电机组,推进现有火电机组采用IGCC高效循环发电技术、高用变频技术、水系统能量优化、汽轮机通流改造、纯氧燃烧技术等低碳技术进行改造,实施高效电机替代低效电机专项节能技改,推进智能电网建设,采用先进输、变、配电技术和设省:开展煤炭行业工艺装备节能改造,重点推
38、行矿井通风、供电、提升、运输、排水等系统改造,推广以煤阡石充填为主的井下充填开采技术和井下余热利用技术,开展煤基循环利用工业园区和煤化工循环工业园区示范;在冶炼、铸造、耐火材料、陶瓷、玻璃、新材料等行业推广利用煤以气,推进煤旧气发电、供热、供冷联产系统,发展煤层气分布式能源.钢铁铸造工业。利用高炉水渣、转炉煤气等建设超细微粉项目、煤气回收发电项目、轧钢加热炉改造、余热发电、TRT发电、常氧喷煤、钢渣处理等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实现工业废渣、废气的综合利用,推动钢铁铸造企业节能降耗、低碳发展:引导企业海汰小型炼铁高炉、转炉和电炉以及与其配套的系统,加快整合正组,促使铸造产业集约化发展,提高碳生
39、产力。建材工业。推广利用脱破石膏、粉煤灰、矿液等固体工业废渣等非碳酸盐原料生产水泥,加快发展新型低碳水泥,推广节能粉磨设备,磨机、烘干机节能改造技术:开发利用陶瓷干法技术、低温快烧、利用低质原料等先进生产技术,支持阳城建设地方特色的陶在生产基地:推广烧结枝陡道窑余热利用和窑炉风机变频调速等低碳技术,建设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化学工业。优化提升以尿素、合成氨等产品为主的传统煤化工,改进工艺技术,建设大型装置:调整生产复合肥、发混肥、增效尿素等高品质化肥产品,实现化肥产品多元化: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烯燃、乙二静、己二酸等新型煤化工和精细煤化工,开拓发展煤层气化工;抓紧无烟煤新气化技术工艺的突破,逐步推广
40、应用先进煤气化、高效脱破脱碳、低位能余热吸收制冷等节能低碳技术:开展化工行业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等技术的产学研用和工程示范,推动化工行业二辄化碳资源化利用,减少单位产品二辄化碳排放垃.轻纺工业。晋城市拥有我国大麻纺织产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和国内唯以大麻为主导产品并被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确定为“国家大麻纺织品开发基地”的麻纺生产企业,以此为契机,优化织造业工艺路线,加强先进工艺和装备的引进,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应用和推广节能、节水,降耗的纺织加工新技术,采用高效、环保、安全、符合生态纺织品生产需求的染化料和纺织生产助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妨织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第
41、六节拄制城乡建设领域排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低碳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为“两区四片的组团式结构,城市各区片之间以快速交通相联系、以生态绿地相隔离,形成环绕白马寺山生态区的六位一体、带状向心、联动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新格局,城市各区片分工协作,承担不同的城市职能:逐步完善低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减少通勤量,提裔设施和能源利用率。强化城市低碳化建设。结合“一核、一圈、六大城镇群”城镇化建设和改造过程,全面实施符合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强化城市建设低碳化,引导城市用地的复合利用,集中连片发展绿色建筑;鼓励供水、供热、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方面采用节能诚排新技术:规范区域建设的节约化、低碳化
42、,倡导区域景观建设的生态化和低碳化:推广住宅小区节能试点、新建设施节能模式,推广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建筑。强化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注重与晋城市规划、热源改造、市容环境整治等相结合,强化对新建建筑的节能监管和指导,研究制定建筑能耗限额标准,逐步实行能耗指标控制,在政府投资的农村建设项目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推广农房节能技术:鼓励采用先进的节能减碳技术和建筑材料,因地制宜推动太阳能、浅乂地温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鼓励采用低碳新型墙体材利以及优质环保节能的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推广应用发展电热膜供暖技术、低温循环水供暖技术等新型低碳供暖技术,推进绿色低碳建筑试点示范工
43、作。第七节控制交通镇域排放构建优质公共交通系统。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公交数量,提高公交粒盖率,优化公交线路,改善公交环境,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城市公共交通资源;优化衔接城市内外交通,推进快速通道建设,构建“二环:纵三横”主干道为主骨架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实现城市主干道路与环城快速通道畅通、外环与高速公路快速贯通的新通道,尽快打通主城区与片区城市主干道连接线: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安装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修建自行车专用车道,逐步推广公共自行车和个人自行车存放系统,建设公共自行车指挥调度中心,进一步加强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有效管理和合理谢度,结合晋城市丘陵
44、地形的特点,选择安放可变速的自行车车型,为市民提供假行出行方式提供便利条件,培育市民低碳出行的好习惯。提升公共交通能力.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布局,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发展形势,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实行公交优先战略:加大政府对公共交通的支持力度,完善现有公交道路、公交站等基础设施改造,并对现有公交下进行燃气化改造:建立城办公交智能化管理和调度系统:建立城乡公交、城市公交、农村客运、旅游客运的多层次客运服务体系,开通城际公交客运线,开展城乡、城际公交一体化建设,争取到2020年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0%。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铁路、公路运输优势,完善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构建区域交
45、通运输网络,加快道路连接线建设,提高城市道路通行力;加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作配合,促进多种交通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和现代物流技术,建立高效快捷的运辘网络:推广低碳铺路和养护道路技术,开展低碳高速公路服芬区改造工程,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自给:加快铁路运输改造,淘汰老I日机车,发展低碳机车,提升铁路运输能力,推行铁路节能调度,同时加强铁路车站设施低碳化改造。到2020年,全市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路网供需结构性矛盾明显缓解,各种运输方式衔接顺畅,运输服务便捷效,运输管理规疮有序,科技信息先进适用,资源环境低碳绿色,基本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
46、体系。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废旧车辆,加大车辆燃气化改造工程,同时推进加气站、充电站等场所配套设施的改造建设:以晋城列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为契机,推广采用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新技术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开展新能源公交车线路试点示范,降低城市交通尾气排放量。到2020年,全市实现的位地区生产总值二轨化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累计卜降31%以上。第八节倡导低碳生活第五章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第一节提高城乡基础设薨适应能力城乡建设,城乡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新城选址、城区扩建、乡镇建设要进行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积极应对热岛效应;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进行城市建设和改造,防止内涝,禁止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保留并逐步修爱城市河网水系,鼓励城市广场、停车场等公共场地建设采用渗水设计,加强雨洪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解决反坡开挖路面等行为,促进城市集约而效和转型发展,提升建造、运行和维护技术标准,保障设施在极端天气气候条件下平稳安全运行,并在金村低碳新区建设开展综合管廊试点。水利设施。继续建设和完善以沁河、丹河两大河流为南北纵向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