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周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目录前言1第一篇立足新时代新起点,开启追赶超越新征程.1第一章发展基础1第二章发展环境5第三章指导思想6第四章基本原则7第五章发展定位8第六章发展目标8第七章远景展望11第二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宜居金周至.11第八章构建生态安全屏障12第九章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14第十章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16第:.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筑牢经济发展根基.17第十章高质量建设工业园区18第十二章推进工业突破发展21第十三章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26第十四章壮大提升现代服务业31第四篇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34第十五章巩固拓
2、展脱贫攻坚成果34第十六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36第十七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42第十八章培育文明乡风新气象44第十九章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46第二十章实施人才强农战略48第五篇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50第二十一堂构建新时期城乡空间发展格局50第二十二章聚力打造品历县城51第二十三章建设产城淞合特色城镇S3第二十四章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55第六篇坚持创新驱动战略,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同.57第二十五章统筹推进区域协同发展57第二十六章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59第二十七章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61第二十八阜构建数字经济体系63第七篇我行人民至上理念,若力保障和改善民生.64第二十九章强化就业优
3、先政策64第三十章推进教育均衡发展66第三十章推动健康周至建设68第三十二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70第八篇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彰显周至人文魅力.72笫三十三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3第三十四章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73第三十五率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76第九篇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77第三十六章离水平建设“平安周至”77第三十七章推进安全体系建设79第十篇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确保任务高效完成.82第三十八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82第三十九章突出规划引领作用84第四十章强化要素支撵保障85第四十一章健全考核评价制度88前言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新时代周至加快追赶超越步伐,推动高顶垃发展的关键期,规划编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周至县域特色和县情实际制定。夕周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卜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点阐明十四五”时期周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定位、重大战略、重大任务和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周至赶超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第篇立足新时代新起点,开启追赶超越新征程全面总结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经验,深化县情认识,研判发展环境,明确发展定位,确定发
5、展目标,科学规划发展路径,描绘十四五经济社会赶超发展的美好蓝图。第章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五个扎实”要求,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坚持生态立县、开放办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抓好“一城一带一园一区”建设,统筹推进程增长、促改革、抓脱贫、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实现,高质量完成了脱鼓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完成。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全县生产总值2020年达到139.4
6、4亿元,是2015年的1.34倍。笈计实施重点顼目454个,总投资达39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92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438元、14162元,年均增速分别为4.6%和7.8%。城镇新增就业累计2.3万余人次,城依调查失业率年均控制在3.37%以内。周至县被列为全省20个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建设示范县之o2018年获得全市年度综合考核争先进位奖,2019年获得优秀等次.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粮食播种面积38万亩,产员达到12.5万吨。粉猴桃、苗木花卉、蔬菜产值分别达51.74亿元、6.02亿元、10.2亿元,周至脑猴桃连续七年稳居中
7、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琳猴桃类第一位,被誉为“中国麻猴桃之都,周至县荣获首批“全国特色产业百佳县,被评为“2019年度陕西省现代农业强县。高新集贤园投产企业100家,实现工业产值79.36亿元、税收1亿元: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已征用土地790亩,完成投资2.7亿元,已落地企业8家,工业发展“两轮驱动”效应日益显现.全域旅游加快发展,形成以-:大景观带、五大功能板块、六条精品线路”为蓝点的旅游开发格局,“卜三五”期间游客量达到73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8亿元,荣获全国首批“域具魅力生.态旅游县”称号。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持续加大秦岭生态功能区和黑河水源地保护力度,累计退耕还林5.7
8、万亩,新增造林面积11.4万亩,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等全面实现减排目标.县城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5万吨,新建5个镇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1.63%。城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农村去活垃圾无宙化处理率达60完成城乡“煤改洁”11万余户,PM2.5,PMlO等重要指标持续向好,空气痂室良好天数达标率达72%.民生保障高效实施。脱彼攻坚成果丰硕,如期顺利实现贫困县摘帽,6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4577户88402人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帮扶机制,长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9、成果,连续一:年荣找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优秀等次,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十佳脱茯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陕西省“双高双普合格县,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教育科技和文化类经费达181亿元。陕西省人民医院与周至县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全县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设立县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2S2个.扫黑除恶斗争成效显著,“法治周至平安周至建设深入推进。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城乡建设快速推进.县城建成区规模持续扩大,二曲广场、乐天公园、云塔广场等重点改造项目顺利竣工,城区16处景
10、观节点改造全面完成,荣获“2019年度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城乡体稔步实施,新改建农村道路646.8公里,行政村通客乍达100%。改造电网线路772.9千米,改造户表21.5万户。改扩建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134个,新建、改扩建公厕309座,完成户改厕5.6万户.创建美丽乡村97个,创史美丽庭院8184户,绿化美化示范村22个,5个村被评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二曲街道渭扰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厚畛了镇老县城村成功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马4镇安富园社区被授予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荣誉称号。改革创新逐步深化。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全力打造“周至政务服务”品牌,便民服务大厅进驻部门和机构
11、达64个,进驻行政审批类和便民服务类事项1099项,累计接待办事群众和企业72万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9.6%。强力推进“门、一网、一次改革,一网通办平台上线事项732项,为群众和企业办理事项5.71万件。建成T5分钟政务服务圈”示范点3个,减免各项税收5323.8万元。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农村三变改革成效明显,完成264个行政村集体组织赋码颁证工作,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237个,波授予“全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先进集体”和“陕西省新轮改革试验区(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营商环境明珏十佳县,2019年度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县1.专栏11“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2、表指标名称GDP增长速度“十三五”目标6%左右十三五完成情况4.1%类别序号1经济力瞧2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亿元6%左右2.3亿元-IC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亿元5.0%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96%5三次产业比重22.1:32.4:45.528.96:8.86:62,186结松升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12.12%7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5.562.18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59%47%9人口自然增长率64.77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00元8%23438元7.2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0元9%14162元9.112民生福祉城镇调查失业率5%
13、登记失业率3.62%13贫困发生率0.5%0.29%14全县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0.2%0.069%(不含高阳15平安建设满意度95%95.1%16营商环境指数61.595.417耕地保有员66万亩59.44万亩十三五类别序号指标名称“十三五”目标完成情况18年位GDP消耗五年累计降低率12%15%生态文明19绿化覆盖率26%26.1%2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8.855.6521空气质量达标率75%57.6%22PM2.5浓度累计下降10%27.6%23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100%第二章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耍机遇
14、期.必须明确发展定位,抢抓发展机遇,正视困难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手变局中开新局。新时期面临新机遇:十四五时期是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全面实施、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战略政策的袂加期,是国家和省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是周至通高速、通铁路实现大交通快速升级,加快融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赶超期,系列政策机遇的叠加,必将为周至“十四五”时期扩大对外开放,融入区域发展、争取政策支持、放大发展优势、实现追赶超越提供有力支撑.新任务带来新挑战:受宏观经济和自身结构影响,周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外部挑
15、战和内部矛盾。一是经济总斌不大。县域经济总量小、实力弱、欠发达的县情依然没有得到实质改变,后发赶超任务艰巨。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发展沛后,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尚未形成,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三是发展资金短缺。财政增收渠道窄、来源结构单,收支矛盾突出,发展资金短缺,财源建设任务跟巨.四是环境约束力增强.国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周至作为秦岭生态应要保护区、西安市主要水源保护地,水、气、土壤的排放指标约束性更强,区域项目准入门槛越来越高,正确处理好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将是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第三章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16、、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叩q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贯彻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坚持稔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打造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生态美丽宜居后花园,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陕西省乡村振兴样板县,加快构建均衡共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17、力现代化,建成经济行松致远、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幸福的美丽宜居金周至。第四章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为实现高侦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扩大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优质资源供给,推动优痂民生服务向最大多数群众海盖,健全完善实现商品防生活的制度体系,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持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
18、设,破除深层次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激发发展新活力.坚持协同发展。借助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平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枳极参与产业分工转移,持续改善投资环境,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强化区县协作,开创合作新局面,构建开放新格局。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发展生态型低碳循环经济,推动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土地集约利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第五率发展定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吉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
19、明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互进共嬴,建设全国生态样板县,打造八百里秦川最美山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高效整合周至丰富的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创新旅游发展模式,丰富旅游产品,完善旅游要素,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旅游发展质量,打造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朱观F富、自然风光秀美的关中特色生态文化休闲旅游聚集区。陕西省乡村振兴样板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加快推进美丽亢居乡村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和弱项,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实现周至农
20、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周至样板。第六章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创新邨动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全县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特色现代农业、绿色生态工业、全域文化旅游发展质价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建成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农产品保供区、生活空间外延拓展区和生态支撑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传总额年均增长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8:16: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城镇化率达到45%,
2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生态文明得到新进步。秦岭生态功能区和黑河水源湎葬区生态系统安全粒定,全县森林法盖率达70.5%以上,地表水环境肪fi达到11类水质标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耕地保有量、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万元GDP用水量累计降低率、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城累计降低率等生态环保类指标全部控制在市上下达目标内。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实现新突破,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技术、平台、政策、机制创新深入推进。产业徒和创新链有效融合,科技、金融、产业、人才的有机结合更加充分。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主体创业、创富、创
22、新,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民生保障获得新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万元和2万元.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5%以上,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卜.,防返贫外项机制有效落实。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周至文化软实力进步提升。社会治理实现新飞跃。全民法治意识显著增强,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彰显,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明
23、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专栏1-2:周至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表“十四五加目标指标名称2020年2025年年完成目标I地区生产总值139.44亿元196亿元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0.1%IS经济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业增加值增速31.92亿元-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9.1%-8%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2%66%-“十四五目标指标名称I服务业增加值增速2020年2025年年完成目标0.4%-7.!地方财政收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32亿元3.7亿元1036%45%-森林覆盖率-270.
24、5%-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纣色生单位GDP用水量降低()-按市上下达任务确定-城市空气质最优乩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n类水体比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38元33154元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62元20463元8%城镇调查失业率4%4%-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3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9.5%-民生福祉雌发生率-0.29%-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加数人均预期寿命- 2.8人- 78.5岁-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个粮食综合生产能力-9万吨第七章远景展里到2035年,县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
25、和人均收入显著提高:创新型现代工业园区形成规模,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环境质员得到有效改善,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城镇化功能体系日趋完备,历史文化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影显: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商质量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有效构建,经济外向性和投资吸引力显著增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平安周至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基本建成生态宜居美阍的现代化金周至。第二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宜居金周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其践行两山理念,探索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将秦岭
26、北箱绿水青山建成生态休闲的公园,建设三季仃花,四季有兔”的生态美丽宜居金周至。第八章构建牛态安全屏障按照生态功能区定位谋划发展,严控城镇开发、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三条红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全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一、当好秦岭生态保护卫士始终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豆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巩固秦岭北麓违建别里专项整治成果,深化五乱”和农家乐等突出何题整治。编制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设置秦岭生态保护区标识标配、建设秦岭保护智皴化管控系统,全面实行秦岭北建峪长制,切实筑牢秦岭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让秦岭美景永驻、酉山常在、绿水长流,还秦岭以字睁、和谐、美丽。在核心保护区,实施生态功能全
27、方位保护,严防人为因素造成破坏,加强秦岭北麓生态红线划定与监管,维护秦岭北麓生物多样性,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建设救护繁育中心和基因库。在重点保护区,以植被保护为主,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对低产林区进行抚育改造更新,建立秦岭北施生态补偿机制,引导超出生态环境承载力人口逐步迁移,在一般保护区,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将环山路打造成生态旅游线路,推进秦岭国家植物园、黑河森林公园片区建设,以森林公园景区建设为载体,建设好山好水好风光,协调好秦岭开发与保护,实现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相得益彰,使秦岭成为绿色经济带、生态大屏障、城市后花园。二、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全面禁止采伐,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次生
28、林改造等措施培白森林资源,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上游、取水口及淤塞区域周边生态保护,加大水源地及荒山荒坡造林绿化力度,不断提升森林调节径潦功能,完善水源地保护的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强化水源地监管,建立秦岭北麓饮用水资源保护示范区,加大对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水源地排污口监管,建立污水处理厂,建立水质监测、超标预警、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等水环境保护制度,严禁在水源地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影响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项目,杜绝在水源地排污,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通过实施能源替代及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提高森林植被越耗率,保证水源质量.加大湿地保护与利用,兼顾旅游开发和综合治理,统筹规划河堤堤顶
29、道路修建、防护林带建设,推进防洪、治污,加大绿化美化力度,做好沿线观光农业、生态景观和湿地建设,打造诗情画意、风景秀美的景观长麻。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建立并推行“林长制”,加大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提高森林生态防护功能及生态系统稳定性,保育三大林带,在南部秦岭山区培育水源涵养林带,提裔森林质量,强化主体功能,筑牢生态屏障,保证生态安全。在秦岭北麓峪口沟坡台城区建设百里杂果景观林带,打造花果飘香、丰常多彩、错落有致、步移景舁、赏心悦目、独具特色的环山生态旅游新干线。在北部平原建设集苗木花卉、农田林网、城乡绿化、湿地恢发为一体的平原绿化林带,建成绿色廊道互联网。实施“生态保护、生态修夏、生态富民
30、、生态服务、生态安全、林业科技六大工程,五年新增森林面积667公顷,完成封山育林2000公顷,完成湿地修史90公顷,年均完成全民义务植树60万株,到2025年全县森林瞪盖率达到70.5%以上。第九章推动生态环境质员持续好转坚持标本兼治、依法依规铁腕治污,坚决打好蓝大、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进环境治理提效、生态功能提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铁腕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围绕打造周至天然氧吧,推动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突出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持续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烧、增绿等措施,加强对散乱污”企业常态化巡查,提升环境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切实发挥各级网格
31、员队伍作用,夯实治污减痛网格员责任,强化检隹,从严执法,提升治污减痴管控实效,严格实施产业准入清单管理,运用先进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提升矿产等产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及时开展建筑工地圈盖围挡、道路运输扬尘治理、机动车限号等工作,消除严重污染天气,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二、加快实施全域治水扎实推进全县主要河湖水系生态保护治理,统筹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嬴,加快推进渭河滩区治理,确保2021年实现渭河生态治理全线贯通,打造渭河周至段绿色生态廊道.推进黑河平原段筑坝蓄水,分段实施综合提升工程,扮觊“呼亲河
32、”,打造水生态建设样板。加快实施沙河、耿峪河等小河流全段综合治理,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补齐防洪体系短板,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大秦岭北麓水生态保护力度,实施西沟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项目、泥峪河水库供水工程,建设就峪、田峪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防撞防拦等相关设施,确保水安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要求,加大污水排放巡杳监督力度,深入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专项整治,确保2022年基本实现“长治久清”。加强水污染治理,优化污水处理厂布局,持续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和雨污水管网分流改造,确保全县河湖水侦全部达到准IV类。加大砂石资源整治力度,依法打击盗采,实现合理有序开发。三、全面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深化土壤污染状
33、况调查,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从源头控制新增土耀污染。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严格落实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制度,加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的监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垃圾集中处理,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加快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处理站建设,扩大垃圾无害化处理范围,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土壤环境风险。严格落实限塑令,强化臼色污染治理。加强上填环境监测、执法、应急绝力建设,健全上填环境全过程联动监管防控。第十章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持节约优先,加强源头管控,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加快发展节
34、能环保产业,实现经济发屣和环境保护同步推进。一、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能源开展保护节约土地行动,严格建设用地预审、审批,强力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加快城镇闱置土地处置工作,加大批而未用土地清理力度。开展全民节水行动,推进农业节水,推进企业循环用水系统、园区用水循环网络系统建设。全面落实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卜降。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严格执行至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清单制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转型,构建集约高效的绿色低碳生态产业体系。坚持建管并举,严格落实封山禁牧条例,切实保护生态建设成果。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等总量管控,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以
35、果带畜、以冷促果、果荷结合、循环发展”的思路,抓好秸秆禁烧工作,推进果布循环园建设,推广楮禽养殖规模场高温堆肥发酵、有机肥加工、有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完善粪污储存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推进资源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四、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大力推动和倡导绿色消费,发展绿色服务业。枳极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充电基咄设施建设。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支持建筑节能改造。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创建低碳社区、低碳校园、低碳村镇,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专栏2T:生态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秦岭生态保护.秦岭保护天地智能监控及数字秦岭系统工程,秦岭北麓峪口峪道生态环
36、境治理.生态实验林场提升改造项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林业生态资源保护项目,S107环山路马召绿化工程及12个特色节点建设。水源地保护。周至县泥峪河水库枢纽工程,主要建设拦河大坝、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等工程,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发项目,湿地植被快更1350宙。地卜.水监测站网建设。全域治水项目。建设污泥处置厂、哑柏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及除臭加盖工程,区治理工程,黑河潦域水生态修宓以及黑河河道治理、堤防工程,沙河河道治理工程,田峪河防土塘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土地综合推治项目。第三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筑牢经济发展根基依托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提升与培育并举,
37、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力,乖点打造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屣水平,创新发展新业态,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深度融合、内涵发展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在高质量发展中获得新动力、微造硬实力。第十一章高质量建设工业园区以高新集贤园和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作为建点,推进工业园区海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构建园区循环化综合管理平台,建立生态工业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神定园区首位产业和主攻产业,促进园区扩增量、提质量。、协调推进高新集贤园建设做好高新集贤园建设配合服务工作,协同高新区管委会、集贤园,统筹协调园区用地,提升园区承载力,配合做好园区内所
38、有停产和半停产僵尸企业、低效企业梳理汇总工作,通过“腌笼换鸟、嫁接改造等方式,破解用地难题。根据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转型发展新型建材产业,积极培育新一代电子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动衔接,深度配合,协同推进,增强园区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形成基础设施完备、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协同创新能力突出的园区发展新格局。二、重点打造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按照先进制造产业区、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终端配套区、新型建材产业区、产业孵化和综合服务配套区四大板块布局,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装备制造业为基础,定位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为核心的工业集中区。吸引批高关联配套企业弟聚,完善电
39、商、物流等配套体系,建设全南工业品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把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成为全县产业升级核心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区域协同活力区、产城融合样板区,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全市增长速度最快、带动能力最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县域工业园区。住栏3T:西插智能装备声通空间发展格局装备制造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要素优势,建设以精密加工、智能环保装备、电力装备及无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终端配套区。囹绕西安千亿新能源汽车集群发展和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做女.化技术服务,建设以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汉德车桥零部件配套、通用机械设金为生的汽乍零部件和轨道交通终端配套生
40、产基地。新型建材区。按照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建设以新材料、智能印包、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新型环保手的智能建筑材料生产基地.产业孵化和综合服务配套区。依托陕西高端装备与都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完?务体系,建立创新服务中心和企业公共服务中心。三、完善工业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支持优质公共资源向工业园区领斜,加快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水、电、路、气、讯、环保、仓储物流、标准化厂房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园区后续土地征收工作,按照“打造一批、成熟一批”的思路,分批、分片推进园区招商、运营、建设等工作。大力推进园区智惑化建设,积极搭建批技术研发、检验检测、金融服务、市场开拓、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等第:方专
41、业化服务平台。加快两大园区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搭建中小企业孵化平台、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与省内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一批实险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科研中心,建设人才培训中心、公共实验室、中试厂房、检验检测中心、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中心等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产学研体化发展,加快培育成长型初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探索开展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电价市场化改革等试点,推动要素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聚、政策向园区帧斜、人才向园区流动,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和发展能级。四、推进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强化园区发展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协调衔接,科学构建工业园
42、区与全点镇产业空间、公共空间、生活休闲空间三位一体发展蓝图。发挥产业园区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引导区域合理布局产业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平衡产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公共服务用地需求,配套住宿、餐饮、商务、休闲等生活设施鼓励园区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相互促进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园区的文化、教育、卫生、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打造“布局合理、产住分区、配套完善、产城网合”的现代工业园区,以产城融合为依托,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第十二章推进工业突破发展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按照绿色循环、智能生产的理念,推动关道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43、构建纵向成链横向配套的产业链体系,高侦星打造全市产业布局承载区和西安高新区工业发展拓展区。一、打造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高新集贤园和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坚持两大园区产业无补、错位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建设连接两大园区的快速道路。加快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先进制造业,着力打造高新技术、前沿科技和研发创新一体化的产业集中区和技术创新平台,形成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一装备制造。依托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向,加快实施军民融合基地、精密加工基地建设、能源装符制造基地三基地建设。积极对接省内军工资源,探索推动北斗卫星
44、导航终端等军民融合产业落地,打造全市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引入以石油勘探设备、电力设备、高性能工业臼动化控制系统及检测装备为蓝点的能源装备类项目,推动全市能源装备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开放式能源装备制造科技研发平台,建成全省能源装备新兴发展区。依托比亚迪轻凯等新型轨道交通项目,积极对接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及总成项目,引进服务于智越交通”建设的交通领域设备制造项目,打造全省“智慈交通”产业配套基地.一一新能源汽车。积极融入省市汽车工业产业链,利用好大西安协同发展、关中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政策红利,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区。围绕新能源汽车配售产业链,按照大项Fl带动、龙头企业拉动的
45、原则,推进比亚迪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扩大产业规模,增加产业门类,丰富产业链条,深度融入全国汽车发展大环境,实现未来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的目标。一一电子信息。按照培育及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毗邻高新区的区位优势,引入华为、中兴、三星等智能终端龙头企业,以比亚迪智能终端产业园为核心,引进电子元器件、零部件制造、组装代工、外接配套配件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智能终端产业配套,助力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等市场布局。以或点项目的落地,提升全县电子工业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区域品牌,从服务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向对接全国需求转变,打造西部高端电子工业制造象域区域品牌和高地。一一生物医药。积极融
46、入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以中药材饮片、中药提取物等全市优势产业类型为切入点,迅速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引进国内知名医药集团和科研机构进驻,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构建生物医药研发、医药全产业链,打造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地、生物医药研发聚集区、生物医药总部经济区。积极发展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形成生物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筠,使生物产业成为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好、带动效应强的故略性新兴产业。一一新型建材。按照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具有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辐射作用强的龙头企业,推动全县建材行业提质增效,推动远大住工装配式建筑等重点项目落地,打造全省装配式建筑发展集中区。鼓励存量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推广新技术,选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等绿色建材,推进传统建材领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二、大力引进新兴产业抢抓集成电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机遇,积极对接三星三期项目落地,做大做强以大数据和云计算软件开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做精做优以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工业研发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探索以新型半导体材制、增材制造材料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模式,积极融入省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一一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争取省市大数据节点中心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