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 第1课 认识自主可控 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科技三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单元 第1课 认识自主可控 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科技三年级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课认识自主可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2023年江苏风必科学技术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课.本节i果分为四个活动:“议一议:了解中国离铁系统”自主可控技术作用”“议一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做做:自主可控技术产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探咒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升信息社会费任,保合提升信息素养。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指向1、了解我国的高铁和12306系统(信息意版、信息社会责任)2 .知道自主可捽技术的作用和相关产品(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3 .对于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肮系统形成详细/解(信总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
2、责任)教学t点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的高秩和12306系统2、了解自主可控技术的作用和相关产品设计朦因:1.解认识自主可控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点的涔透需要作为电点内容.教学魔点:对于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详细了解设计K因:时于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详细了解时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此部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诲,应作为难点内容,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3分侨)收断活动学生活动情境羽入,爸爸想要买一部新手机,小智准得陪他一起去商场挑选.手机真多呀!它们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呢?学生听教师引导生活中的案例.学生讨论【可答提问仅从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小智应该推荐爸爸买什么样的手机呢?安装手机软件时.又需
3、要考虑哪些安全何虺呢?以1好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排放视IN设计意图I激发学生对认识自主可控的学习兴趣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2、新知济投(30分敏如活动学生活动展探讨交流,完成任务议一设,了解中国宣铁和系统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上网搜索,了解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尝试了解什么是12306系统,它实现了人们的卯些需求“误淡你的感受.(tt.*t*r,A*tWIBB*X*Jbt.*:nH.HT*.t,t*.就像在商铁领域一样,我国已经在很多领域拥有了自主可拄的技术.这些技术,有些是我国拥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有些是我国自主研发设
4、计的.播放视频想一想,自主可拄技术的作用对于高铁、空间站等高新领域,国外己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技术,如果我国内接采用国外的技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自主可控技术的作用对于拓铁、空间站等高新领域.国外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技术,如果我国直接采用国外的技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议一议1北斗卫星导航系或在我社会离不开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定位导航系统.小智的爸爸坚持要购买支持北4Y.星导航系统的手机,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哪些作用?做一做;自主可拄技术产品上网搜索,了解我国还拥有哪些重要的自主可控技术产品.尝试填写在下图中.自主可控技术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关圾
5、技术,可以让我们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议一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现社会离不开导航系统北斗P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定位导航系统。小智的爸爸坚持要购买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手机,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哪些作用?一卫2WW播放图片做一做,自主可控技术产品排放图片上M搜索,了解我国还拥有哪些正娈的自主可控技术产品,尝试埴耳在下图中。只彳i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可控关键技术,国家安全、人民生活才能得到保障。你还希望哪些技术能实现自主可控?技术名称:自主可控的理由,阅读第五斜域网络空间是国家安全的正要组成部分,己成为国家继陆、海、空、天四个疆域之后的“
6、第五麹域,与其他那域一样,网络空间也须体现国家主权,保障网络空间安全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播放图片自主可控技术的四个方面(1)知识产权:通过自己掌握知识产权、部分知识产权能完全买断或能买到有足够自主权的授权,达到自主可控。(2)技术能力:技术能力自主可控,意味着有足够规模的、能真正学提该技术的科技队伍:意味着研发团队有规模,有能研发、生产、应用的能力,而不是停用在理论或者样机阶段,需要有规模化的应用,在特定行业具的一定的市场竞争力。(3)自主发展:需要有将知识产权和技术能力升级迭代的能力,能根据发展需要在原来产品层础上制造出更好的产品.(4)国产化:相关公E和产业桂足国家可以实际捽制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核心素养.3、课堂小结(7分停)教郎涉动学生活动总结本课内容:议一议:了解中H高铁系统想一想:自主可控技术作用议一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做一做:自主可控技术产品学生一同回答并楮理知识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