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路径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94549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路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路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路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路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路径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路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路径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试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路径设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提出了构建学习任务群”的理念,并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设置为发展型任务群。语言与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关注语言,本质就是关注思维关注与践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思辨”的概念1 .思辨和思维的联系与区别思辨,指思考辨析,是思维的一种状态,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思维。荣维东教授认为,“严格说来,思辨和思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思维指人类的认知和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理解、阐释、分析、概括、判断、联想、想象、比较、推理、综

2、合、评价等思维方式和技能。思辨的内涵比思维要窄,应该指一种更细致、更精密、更审慎、更高阶的思维状态。如果说记忆、理解、运用属于低阶思维,那么思辨则主要指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方式和技能。我们所说的“思辨,与国际上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基本对应,也有人译为思辨性思维或审辩式思维它和一般的思维不一样,更讲究事实、证据和逻辑”思辨更趋向于对事物本质的探究,其过程更加严谨,更需要符合逻辑。2 .思辨的深化细读思辨是不迷恋权威,运用审慎”的态度,对现有的素材、证据,甚至是概念、方法进行客观考察,形成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进而采取相应的做法。因此,思辨主要包含两个关键维度:首先,

3、思辨的精神状态,主要包括求真的基本原则、积极开放的思维状态以及不可或缺的好奇意识和进取精神;其次,思辨”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对现象的解释与说明,对现有素材的洞察与分析,对当下现象进行有针对性、客观的评价,同时也包括认知进一步夯实之后的积极调整。这两个维度分别从精神状态和技术层面促进思辨行为的形成、运作、调整,也是历练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抓手。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内涵解读义教新课标提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分别从学习目的、内容研制等方面清晰地加以呈现,既是深度、全面解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凭借,更是在语文教学中践行这一任务群的重要抓手。该任务群旨在将思维力与表达力合二为一培养具有

4、理性思维、理性精神,负责任的表达者。1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方式和目标定位结合义教新课标的表述,明确具体的学习方式,包括在阅读中对比、在推断中质疑,并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讨论,激活思维状态。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梳理层面:业已形成的观点与文本呈现出来的事实素材之间的联系;(2)辨析层面:对明确揭示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以及蕴藏的是非、善恶、美丑进行辨析与判断;(3)表达层面:注重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的培养,在表达时要做到依据现有素材负责任地表达、有中心”地表达,梳理联系相关素材有条理”地表达,综合分析并运用素材重证据地表达。2.“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内容定位和教学提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5、”任务群的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其一,生活领域。关联生活,多维度解读蕴含生活体悟的优秀作品,学习作者深入思考和巧妙表达的方式,联系自己的生活,阐述自己的感知。其二,科学领域。通过阅读描述科学探究类的作品,借助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并付诸演讲、表达等输出性活动,推动思辨能力的发展。其三,文艺领域。阅读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诗歌、文论、书画评论等方面的内容,学习迁移运用赏析、品鉴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评价。其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阅读经典的思辨类文章,包括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文言小故事,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维方法,并紧扣社会热点话题,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等方式展开

6、探究,发展核心素养。通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提示可发现,其中蕴藏了思辨方法,教师可以将其与学段要求和学业质量”的有关内容进行关联,实现教一学一评一体化。如义教新课标第三学段的“学段要求中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是教的目标;第三学段课程内容中提出应引导学生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辨别总分、并列、因果等关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评价,这是学的方法;第三学段学业质量中提出结合作品关键语句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是评的方式。只有将教、学、评

7、勾连起来,才能进一步明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目标定位、学习方法和评价标准,为高效践行、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助力。三、“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群的践行策略1 .确定合理的思辨话题,创设综合运用素材的情境思辨的本质在于分析、批判和质疑,应倡导学生在梳理素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反省式阅读.教师要善于把握文本的主旨,为学生确定能够辐射全文、关联多维素材的思辨话题。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编选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名篇跳水.对于经验丰富的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举动,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船长临时想到的办法,体现了其临危不乱的优秀品

8、质。如果停留在这一认知上,这篇课文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价值会大打折扣。鉴于此,教师要紧扣文章中心,将原本看似简单的问题置于重新考量的体系之中。基于此,可设计如下思辨话题:亲情和人情之间有什么区别?船长爱儿子,船员们爱吗?很显然,这个话题构建了一个人性广义场”,人性中包含着的社会因素、亲情因素,在这篇文章中均展现了出来。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先确定一个大概念:亲情的力量远远超出了人情的力量。然后设计目标:思辨后,学生能够明确说出亲情和人情的区别。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一组任务:小组合作,找寻人情因素和亲情因素;读出当时的场景,并说说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说说亲情产生了什么,人情产生了什么

9、。这个话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综合运用文本素材、生活素材以及现场教与学所生成的各类素材的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2 .遴选切入路径,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思辨性阅读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教师需要找准相应的切入口,助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思辨的切入口需要教师把握,如提出有关文本主题、人物动机、情节发展等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探究文本中的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分析其意义和效果,发展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就文本中的观点或问题表

10、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自圆其说,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就某个议题展开激烈争辩,了解立场和行为导向之间的逻辑关系等。以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编选了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这篇寓言故事以小古文的形式呈现,虽然篇幅短小,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寓言故事的特点在于借助小故事阐述大道理,因此寓言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充分、深入地理解故事,又要引导学生概括出蕴含其中的哲理。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关注文本的内涵,借助思辨意识准确感知故事中所蕴含的寓意。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认知素养呢?教师可以将思辨的落脚点设定在而身为宋国笑”这句话上。首先,引导学生探寻笑的根源,将学生的思辨聚焦在人物的言行之中,

11、从言行细节中捕捉“可笑之处;其次,引导学生想象笑的状态,还原宋国人笑的动作、神态,借助其语言和表现将自己对故事人物举动背后的问题揭示出来最后,在宋国人笑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的思辨向更深处拓展,如宋国人笑过之后,组织学生想象补充:如果让宋国人来劝说这位农夫,应该怎样劝说呢?教学如果停留在这里,就只能理解“守株待兔的人被人笑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拓展阅读诸如亡羊补牢自相矛盾狼和小羊等寓言故事,并思考这些故事有哪些值得深入探索的地方。就这样,学生一步步朝着寓言内在哲理的探索进发,一路的思辨实践也让学生获得了语文素养的发展。3 .全面把握基本内涵,关联多维立体的思辨要素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教师常常

12、以语文是模糊的为借口,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比如,对于“乐于助人,可能让学生从一年级一直理解到六年级,而不去辨别这个“乐于助人与那个乐于助人到底有没有区别,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义教新课标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论述,引导学生的认知思维从原本的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从而获得“深入表象背后的洞察。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的教学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基于此,教师可将教学内容设置为以下几个方面:其-,组织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全面感知与理解,明晰课文从两个方面展现了毛主席听到岸英牺牲时

13、以及处理岸英后事时的态度;其二,引导学生阅读、梳理、圈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相关细节,感受毛主席内心的真实状态,感受其作为一名父亲的常人胸怀和作为国家领袖的伟人胸怀。教学至此,教师已经带领学生完成了感知理解的训练,随后可搭建读写平台,为学生重新创设一个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习所积累的方法,通过描写毛主席的具体言行细节,将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展现出来。比如,毛主席做出决定的那个夜晚,究竟是怎么度过的?教师要求学生以那一夜”为话题,迁移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但这只是模仿和迁移层面的要求,并没有相应的评价、分析与创造。学生即使进行了随文练笔,也没有真正达到高阶思维状态。基于此,教师可以提供评价与分析的支架,将练笔转化为创造,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可提出如下思辨性问题:同一个人,面对同一件事,毛主席为什么前后表现差异如此之大?你觉得其表现合理吗?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以毛主席、爱毛主席、国家毛主席、亲情”等为关键词搜索有关资料,搜索毛主席创作的诗歌,体会毛主席那一夜的心情变化,以及毛主席在那一夜的动作、神态和想法总之,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重要方面,教师要准确解读和把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目标定位,找准其与教材、与学生之间的链接点,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