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商丘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策】商丘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docx(9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商丘市“卜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1t-A刖百“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商丘新征程、实现生态文明进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五年,是牢牢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向新台阶的关键五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打造“美丽宜居生态商丘”。为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河南省“I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商丘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
2、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指导商丘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商丘市各级各类相关规划和制订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第一章开启新时代美丽商丘建设新征程“十三五”期间,商丘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卜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厚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第一节生态文明建设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十三五”时期,商丘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出台了商丘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商丘市城
3、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商丘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商丘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散煤污染治理的决定等地方性法规,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8年以来,商丘市大气、水、土壤攻坚连年被省污染防治攻坚办评为优秀和良好,商丘市污染防治攻坚经验多次在全省推广。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战。“十三五”期间,我市紧盯影响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精准治理扬尘污染。清扫保洁联合作业、拆迁“五步法”、渣土运输“两固定、四严格、一及时”等经验和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加大工业锅炉、工业燃煤设施拆改和挥发性有机物提标治理.,拆改10蒸吨/小时以下各类锅炉1333台,对3
4、6台1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完成了综合整治,提标治理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企业371家。2020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年优良天数为242天,较2015年增加52天,居全省第10名;可吸入颗粒物(PM1.O)平均浓度为78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2微克,下降幅度13.3%,居全省第6名;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3微克,下降幅度5.5%,居全省第10名;重度污染天数13天,占全年天数的3.6%,严重污染天数1天,占全年天数0.3%。2020年化学需氧量、氨氮的减排量分别为2575吨、257吨(相对于2019年),较2015年核算减排比例分别为20.
5、10%、20.3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量分别为1891万吨、3623万吨,较2015年核算减排比例分别为23.61%、23.70%,均完成“十三五”及202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商丘蓝”已成为“常态蓝”。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资39.76亿元,新建污水管网317.06公里,新建污水处理能力54万吨/日。2020年全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115.75万吨/日,2017年全面消除市中心城区9条内河黑臭水体。目前,各县(市、区)H条内河均已基本消除黑臭。全市8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21项考核因子平均值均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质要求
6、,消除了劣V类水体,5个国考断面均达到或优J:国家确定水质目标,3个省控断面均达到或优广省定水质目标。完成215个“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H类标准要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14年达到100机地下水质量挣续保挣稳定,初步建立我市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清单,掌握了17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地卜.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全市498家加油站、1865个地下油罐已全部完成防渗改造,探索建立加油站防渗监测监管制度。组织开展报废矿井、钻井、取水井排查登记和封井回填工作,逐步消除地下水污染隐患。截至2020年
7、年底,国家考核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达标率达到100%,地下水质量持续保持稳定。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初步遏制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乐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3年下降21.7%,完成了省定减排12%的目标任务,奠定了土壤污染防治坚实基础。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各县(市、区)均建成全域一体、城乡融合的市场化保洁机制和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行政村比例超过9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3.18$,超出全国平均水平7.68乐部分县(市、区)实现全覆盖;排查农村黑臭水体4条;
8、卫生厕所普及率86%以上,秸杆综合利用率90.4%、废旧地膜回收率9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3.4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99.82%。完成了492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25万户达到“五美庭院”标准,6个村获“全国美丽休闲旅游乡村”称号,17个村获“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称号,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民权县人和镇、柘城县牛城乡、示范区贾寨镇入选河南省首批“美丽小镇”。生态建设持续发力。“十三五”期间,积极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评估调整工作,持续实施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大力实施生态商丘和黄河故道生态保护实施专案,整体推进森林、湿地、流域等各类生态系
9、统建设,加快构造森林、湿地、流域、农由、城市五大生态系统,以优质绿色空间保障生态福利供给。累-A-计实施274个园林绿化工程,新建93个公园、游园,新增绿化面积2018万平方米。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6.75与、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道路绿化率达到98.38%、水岸绿化率达到97.72%、村庄绿化率达到57.08%、农印林网控制率达到97.95%o目前,我市已实现“园林城市(县城)”全覆盖,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生态创建扎实推进。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生态乡镇和省级生态村、市级生态县,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基地)创建工作。永城市
10、于2017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睢县、民权县全面启动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2017年2020年,全市新增省级生态乡镇21个、省级生态村163个。截止到2020年年底,全市湿地保有量达22927.93公顷。现有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梁园区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民权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睢县中原水城国家湿地公园、柘城县容湖国家湿地公园、虞城县周商永运河国家湿地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夏邑县沱河省级湿地公园、永城市日月湖省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商丘市黄河故道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睢县榆厢林场省级森林公园、夏邑县两河口省级森林公园、民权县黄河生态森林公园、宁陵县葛天森林公园)。民权
11、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国际重要湿地。产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十三五”时期,着力压减过剩和低效产能,着力推进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着力发展先进制造,着力推进动能转换,加快形成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5年的20.8:41.8:37.4调整为2020年的17.62:37.84:44,54。资源集约利用再上新台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开展能效倍增行动,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两高一低企业”,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升。2016年、2017年、
12、2018年、2019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分别为6.19%、5.53$、6.20%、4.46%,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目标。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分别为79.65立方米/万元、66.57立方米/万元、60.63立方米/万元、49.88立方米/万元,均达到省级考核要求,且逐年改善。第二节对标新时代美丽商丘建设任重道远“十三五”期间,商丘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对标新时代美丽商丘建设要求,对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结构性污染依然突出。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运输结构偏公路、农业投入与
13、用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同时,我市正处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动能深度转换的爬坡阶段,尚未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统筹协调,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惯性思维”仍难破除,减污降碳源头治理压力巨大。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加大。商丘市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南北空气对流交接处,受外源性输入污染及本地不利气象扩散条件影响较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四大结构”优化调整还有较大空间,大气污染源根本性问题尚未解决。扬尘污染、柴油大货车穿行市区污染仍是环境污染防治的短板。细颗粒物持续改善难度较大,臭氧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季节性、结构性大气污染发生频
14、率较高。特别是在臭氧防治方面缺乏有效管控措施,VOCs与氮氧化物协同管控尚无有效手段。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任务依然艰巨。商丘市地处黄淮海平原,水资源十分短缺,过境河流多为淮河支流的上游,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小,既无法保证水生态建设保障基准流量,又加大了水体跨界污染防控压力。同时由水环境容量超载、陆域污染输入较重、水生态保护及修复薄弱等原因,实现全流域污染源精细化管控难度较大,改善部分流域中下游河道水质污染较为艰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依然存在。商丘市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源数量多、分布广,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农业面源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工矿企业特别是“散乱污”企业无组织排放、非法排污,原辅料和
15、工业固废堆存,有毒有害物质跑冒滴漏等污染隐患没有根本性消除,矿山开采、企业拆除、垃圾填埋、农田灌溉等现象依然存在。生态经济基础亟待加强。商丘市经济总量在“K三五”期间较大幅度的提升,但生态经济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偏低,存在创新驱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等问题。绿色低碳产业、绿色服务业等绿色产业刚起步。在节能环保领域,骨干龙头企业数量少,竞争力不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于城市发展,市政污水管网配套工程覆盖面仍存在较大的缺口,污水收集能力不足、管网老化破损严重、合流制溢流、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保持地表水质持续稳定达标还有较大的压力。农村生活废水收集
16、管网建设滞后,生活污水直排现象突出,部分坑塘、沟渠及河流出现黑臭。农田退水污染凸显,农田退水循环利用、净化等过程控制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治理监管能力有待加强。大气和水环境预警防控网络建设有待加强,环境风险管控和应急能力建设较为薄弱,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监管能力、管理手段存在短板,尤其是基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还不适应环境管理要求,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仍需加强。第三节面向新时代美丽商丘奋勇前进“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商丘新征程、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商丘绚丽篇章的关键时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型攻坚期。党的十
17、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怎样的生态文明、怎么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推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基本原则”“五大基本体系”,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建设美丽商丘提供了方向和根本遵循。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为推动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
18、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承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我市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艰巨。“十四五”时期,必须实施污染防治和碳减排双轮共驱新模式,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引导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进一步厚植美丽商丘建设的绿色底色,力争碳排放总量提前达峰。新一轮科技革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为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大动能。科技革命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动力。当前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呈现“一主多翼”加速演进态势,信息技术
19、成为全球创新发展的先导通用技术,加速突破并向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材料技术融合互动的系统化、集成化创新转化,引发经济社会向更高级形态持续变革,成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新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新技术创新发展,将为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赋予新动能,绿色、高效、低碳经济体系逐步形成,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了良好前提条件,同时也为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技术保障,进一步提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水平,有效破解生态环境治理难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高位持续改善。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交汇,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
20、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及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与实施,为区域自然生态共保、跨界环境问题联治提供了重要契机。国家和省战略与我市自身优势叠加,有利于充分发挥和巩固市场、生态等优势,主动对接中原经济区和长三角乃至全球的优质要素资源,共建共享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为我市深化对内对外开放、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1、,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积极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全市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人民至上、生态惠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
22、产生活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低碳引领、绿色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系统观念、协同增效。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安全为基、守牢底线。不断完善生态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强化重点领域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着力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坚持
23、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科技、政策、管理创新力度,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第三节主要目标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重污染天气持续减少,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土壤安全利用水平持续提升。“一带一网两环五区多廊道”生态格局基本形成,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
24、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一一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稳步提升,重污染天气持续减少,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劣V类水体和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功能稳步提升。生态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系统稳定性稳步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监管得到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效果显著。一一生态经济提质增效。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生态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环境风险有效防控。土壤安全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能力明显增强,重金属环境风险管控持续强化
25、,核与辐射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一一治理体系逐步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落实,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短板加快补齐,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到2035年,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经济优势彰显,生态强市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新格局基本形成。专栏1“十四五”主要指标指标类序号指标名称2020基准值2025目标值指标属性环境质量改善1细颗粒物(PM-,)年均浓度(gmx)52省定目标约束性2城南空气质应优良天数比例(为)66.3省定目标约束性3
26、地表水国考断面水体J贞曼达到或好于山类比例(%)18.18约束性4地表水国考断面水体质量劣V类水体比例(%)00约束性5地下水国家考核区域点位V类水比例(%)25%以内预期性6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100(除氟化物外)保持稳定预期性7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全部消除预期性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Q33.1815预期性生态经济发展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翻化碳持放降低比例(%)19.5约束性10雎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比例(%)15.0约束性11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激比例(%)19.0预期性12生态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提升预期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13氮
27、氧化物(NOJ排放总量相比2020年减少(%)23.7*省定目标约束性14挥发性有机物(VOCi)排放总量相比2020年减少(Q省定目标约束性15化学需辄量排放总量相比2020年减少日)20.1*省定目标约束性16就怒排放总量相比2020年减少(%)20.32*省定目标约束性环境风险防控17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100约束性18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100约束性19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起/每万枚)1.51.3预期性20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95.3498预期性21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100预期性生态保护22森林覆盖率仆)16.7517.36约束性23生态
28、质星指数(新EQI)稳中向好预期性24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万亩)9.73省定目标约束性注:I.表水国省考断向以生态环境部调整后的断面为准.2.1桥.吴电水库国考断面水体质量达到川类,老杨楼国考断面水体咙吊:达到V类,其氽国考断面水体质房达到W类。3.大气、水环境质景和减排葩数按照省生态环境厅核定数据。4.带*为2020年较2015年核算减排比例。第三章坚持区域协调,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区域绿色协调发展为统领,以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和产业分区准入为依据,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加快清洁能源体系建设和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走产业生态化、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第
29、一节统筹推进区域绿色协碉发展建立生态环境分区引导机制。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市政府发布关于实施三线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意见。强化“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成果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立动态更新和调整机制,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强“三线一单”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健全环境影响评价等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严格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对重点行业依法开展规
30、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展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重大生态环境政策社会经济影响分析。推动形成区域绿色发展布局。着力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绿色发展格局。明清黄河故道、隋唐大运河生态保育带、示范区日月湖、归德古城城湖、睢县北湖、柘城容湖、虞城周商永运河国家湿地公园、夏邑天龙湖、宁陵城湖等重点区域要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力度,着力提升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商丘都市圈绿色竞争力,打造生态都市圈,实现黄河故道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统筹资源环境承毂能力状况,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中心、两组团、五卫星城、百镇区、网络化”新格局。
31、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比较优势,优化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三大空间格局。强化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开发,引导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逐步有序向城市化地区转移,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强化农产品主产区耕地保护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面源和农村环境整治,保障农产品安全。推进城市化地区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优化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静脉产业园布局,建设韧性、绿色、低碳、海绵城市。加快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落实“一企一策”,加快城市建成区的重点污染企业退城搬迁。鼓励支持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等重点行业通过产
32、能置换、装备大型化改造、重组整合,推进项目优化布局。推动钢铁、建材、有色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强化企业搬迁改造安全环保管理,加强腾退土地用途管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第二节积极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产业生态化底线,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作为切入点,促进产业生态化绿色转型,打造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任务,以“三提”(亩均产出提高、集群培育提速、绿色发展提升)、“两改”(智能化改造、体制机制改革)为主要途径,全面推进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二次创业,在传统产业上高端演进,在新兴产业上抢占先
33、机,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围绕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加快推进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制鞋、食品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3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500亿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壮大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推动高起点、高速度、高品质发展,培育4个1000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强化前沿领域跟踪突破,超前布局生命健康、碳基新材料、生物质新材料、石油基新材料、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煤基医药中间体、元宇宙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引领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严格环境准入。从严从紧从实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
34、,加大钢铁、烧结砖瓦、电解铝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原则上禁止新建、扩建单纯新增产能的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传统煤化工(甲醇、合成氨)、焦化、铸造、铝用炭素、砖瓦窑、耐火材料、铅锌冶炼(含再生铅)等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的产业项目,原则上禁止新建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和35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禁止新增化工园区。国家、省绩效分级重点行业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达到B级以上要求。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按照河南省淘汰落后产能综合标准体系,落实河南省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年度工作方案,严格执行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法规标准,建立淘汰类工业产能和装备清单,对国家和省
35、、市明确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落后产品,实施落后产能清零行动,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淘汰升级。推行重点产品绿色设计。健全产品绿色设计政策机制,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低(无)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等环境友好型原料。推广易拆解、易分类、易回收的产品设计方案,提高再生原料的替代使用比例。推动包装和包装印刷减量化。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实施工业低碳行动,以钢铁、煤化工、水泥、铝加工、玻璃、煤电、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电镀、制革、造纸、纺织印染、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鼓励支持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等重点行业通过产能置换
36、、装备大型化改造、重组整合,推进项目优化布局。鼓励玻璃熔窑采用富氧或纯氧燃烧方式。鼓励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企业转型为电炉短流程企业。实施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烧结机烟气循环比例;改造完善高炉均压煤气回收系统、高炉休风煤气放散回收系统、轧钢双蓄热式加热炉吹扫煤气回收系统,进一步提升钢铁行业清洁化生产水平。推进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优化为导向的采购、生产、销售、P1.收和物流体系。发挥汽车、电子电器、通信、大型成套装备等行业龙头企业、大型零售商及网络平分的示范带头作用,
37、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和绿色制造研发应用,在重点行业推广先进、适用的绿色生产技术和装备。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实施绿色采购、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实现产品全周期的绿色环保。提升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和排污权等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制度实施,增强企业节能节水和减排的内生动力。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实施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等重点工程。开展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在重点行业深入推进强制性
38、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因地制宜采用“一区多园”和择址新建等形式建设一批新型生态产业园,推进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循环化发展。加快静脉产业园建设,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利用。支持永城市申报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城市试点,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巩固永城市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果,做好粉煤灰、煤肝石、炉渣、矿渣等综合利用。第三节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围绕国家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目标,落实河南省“内节外引”能源发展战略要求,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先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
39、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坚持把传统能源转型升级和大力发展新能源相统筹,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统筹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强氢能技术研发应用。支持沿黄河故道县(区)大力发展零碳绿色能源,建设黄河故道高质量发展新能源项目。加强能源行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支持永城市建设210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支持永城市、虞城县、宁陵县建设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示范县,支持睢县、柘城县、宁陵县、民权县、夏邑县建设整县屋顶光伏开发试点县。积极实施“引电入商”工程,统筹推进50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规划建设。到202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
40、高6个百分点以上,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60%以卜.,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和发电量比重分别达到35$左右、2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进一步增加。严控煤炭消费总量。严格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和区域能评制度,将用能权市场扩大至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重点行业新(改、扩)建耗煤项目一律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或等量替代,着力压减高耗能、高排放、过剩落后产能煤炭消费总量。新增用电需求主要由区域内非化石能源发电和区域外输电满足。审慎发展煤化工等高耗能项目。到2025年,煤炭消费总量较2020年卜.降8$左右。实施终端用能清洁化替代。推行国际先进的能效标准
41、,加快农业、工业、建筑、交通等各用能领域电气化、智能化发展,推行清洁能源替代。持续推进散煤清洁化,巩固提升清洁取暖成果,持续推进农村电网保障能力建设。基本完成食用菌等农业种植养殖业燃煤设施清洁化能源替代“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提高城市建成区集中供暖普及率。到2025年,城镇清洁取暖达到100乐农村基本实现取暖清洁化。第四节完善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加快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和主要铁路专用线建设,积极推动商丘经济技术开发区、豫东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区、中电(商丘)热电有限公司、商丘纳瑞公铁联运、豫东(宁陵)公转铁物流园区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内河水运畅通等工程
42、,落实河南省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实施方案,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支持煤炭、钢铁、电力、水泥等大宗货物年运输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以及大型物流园区新(改、扩)建铁路专用线,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为主的格局。以资源富集区、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为重点,严格重载柴油货车大宗散货长距离运输管控。到2025年,大宗货物绿色运输方式达到90%以上。构建高效集约的绿色流通体系。构建“外集内配、绿色联运”的公铁联运城市配送新体系,支持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大力推行实施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建设集约化绿色综合货运枢纽,发展绿色仓储,鼓励和支持在物流园区、大型仓
43、储设施应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与装备以及能源合同管理等节能管理模式。深入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支持大宗物料、农产品以及冷链产品等开展集装箱运输、全程冷链运输、电商快递班列等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加强商贸流通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发展。推动车(机)升级优化。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鼓励将老IFI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替换为清洁能源车辆。深入实施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有序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全面实施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开展铁路货场、物流园区等重点场所非道路移动机械零排放或近零排放示范应用。推动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化,促进绿色零碳交通,除保
44、留部分应急车辆及新能源汽车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情况外,新增及更新公交车、出租车(含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环卫车辆、公务车辆应全部为新能源汽车。新增及更新城市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95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加快充电站(桩)布局,在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物流集散地和公交市政车辆停放地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统筹推进“车、油、路”一体化监管。强化“天地车人”平台数据应用。按时完成国省道路检路杳点位标准化设置,加快推进大宗物料运输企业门禁系统建设,开展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进口、销售环节监督检查,推动I/
45、M制度落地实施。加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年销售汽油量大于5000吨的加油站应安装油气回收白动监控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2023年底前实施国六车用汽油b阶段标准。开展新生产机动车、发动机、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检查和执送,基本消除未登记或置黑烟工程机械。专栏2绿色发展重大工程(一)现代产业体系完善提升工程。形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纺织服装制鞋三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四个100O亿级产业集群。(二)“引电入商”工程。建成宁陵沙盟500伏输变电工程,扩建庄周500千伏变电站,建设500F伏“第三通道”线路工程,重点实施市区方平、或城县郑集、夏邑县冯楼、民权县子休
46、等一批220伏变电站新建(扩建)工程,推进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和城市新区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建设以及老城区电网改造。形成500千伏“三站三廊字型网架供电结构,每个县(市)建成至少2座220千伏变电站。(三)环境友好型风电工程。建设虞城县、民权县、睢县、柘城县、宁陵县、夏邑县、永城市风电项目:积极推动黄河故道沿线百万千瓦风电示范基地建设,力争新增风电并网容量MO万千瓦以上。(四)氢能示范工程。推进黄河故道零碳绿色能源项目,建设“绿氢”制备库。(五)货运铁路交通建设工程。加快商丘经济技术开发区、段东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区、中电(商丘)热电有限公司、商丘纳瑞公铁联运、像东(宁陵)公转铁物流园等铁路专用
47、线建设。(六)内河航运建设工程。加快建设沱泠河通航及码头工程、惠济河通惠渠至像皖界航运工程、涡河通许至马厂段航运工程。第四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枳极落实省定碳达峰目标与减排任务,开展碳排放峰值预测、达峰时间表和路线研究,加快推进能源、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等领域低碳化发展,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降低碳排放强度,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第一节开展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积极落实省定达峰目标与减排任务,制定碳排放达峰时间表和工作计划,综合运用相关政策工具和措施,持续推动实施。以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和钢铁、建材等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建立温室气体
48、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构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常态化机制,确保实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约束性目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在现有统计制度基础上,将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指标纳入政府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涵盖能源活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废弃物处理等领域适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统计体系,并实行年度核算制度。加强排放因子测算和数据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开展碳数据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制定碳数据管理工作计划,统筹碳数据管理各项工作。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本地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排放因子本地化等方面的研究,提升统计核算的准确性。加强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能力建设,开展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支撑研究机构、企业统计相关人员的针对性培训,逐步建立负责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的专职工作队伍。建立重点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