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509430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策】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政策】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政策】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政策】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政策】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策】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策】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docx(4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it划(2023-2025年)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主要内容如下.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走在前、开新局,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1

2、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为中心任务,以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2 .目标

3、定位.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示范先行重大使命,充分发挥山东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支点作用,牢牢把握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总要求纵深推进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三个十大”行动;聚焦深化动能转换、绿色低碳转型、工业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员发展战略”四个发展导向;充分彰显强、富、高、优、美现代化强省建设“五个内涵特征”;努力实现打造全面创新先行区、协调发展引领区、生态保护样板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共同富裕新范例、安全和谐示范区”六个发展目标。到2025年,绿色低陵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重要成果,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走在

4、前列,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更加凸显,乡村娠兴齐雪样板成色更足,海洋经济全国领先,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成效显著,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重点行业和企业能效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城乡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共同富裕才咸推进,形成一批可豆制、可推广的经验.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全国区域创新中心深入实施科教强自人才兴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咯,显著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到2025年,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

5、翻番,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左右,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人才集聚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一)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3 .完善四级实验室体系,加快国家战略科技力母高质量建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农业、绿色矿山等领域按程序稳步重组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力争2025年全国重点实验室达到30家.高标准建设10家左右山东省实验室.在新兴和交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省重点实验室,力争2025年省重点实验室达到300家左右,全省一流自然学科全部建立省重点实睑室.部省共建国家生态环保重点实验室。4 .完善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壮大国家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

6、中心,在工业互联网、生命健康、虚拟现实、生态环保等领域培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好用好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到2025年,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50家左右,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150家左右;新增2家左右国家生态环保工程技术中心。持续加大省级创新平台培育力度,争创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到2025年,力争在盐碱地综合利用等领域新增3家以上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急诊医学、放射治疗等领域和方向建设3家左右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总量稳定在150家左右.5 .实施创新创业共同体培育

7、计划.打造新型研发机构群,高水平建设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能源研究院,探索“事业单位+公司制、理事会制、会员制等多种新型运行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到2025年,全省新型研发机构总量达到100o家,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超过500家.(二)加强基4出和关健核心技术攻关6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省级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建设,推动优势领域争创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构建山东特色基础研究体系.加大省自然科学基金投入,引导科技领军企业、科研单位等与省自然科学基金设立联合基金,强化共性基础技术攻关.7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广“揭榜挂帅、赛

8、马制、军令状”等重大科研任务组织方式,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舌动,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山东路径.聚焦十强产业”和重大战咯需求,每年实施100项左右重大技术攻关项目,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深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持续实施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科技示范工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力争取得一:比填补国内空白、具有牵引性的重大成果.(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8 .加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强化政策创新和要素集成,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普患性创新政策体系,推行企业创新积分制,定制化提供科技政策服务。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9、,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瞪羚、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到2025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入库企业达到4.2万家推动200家科技型企业成长为科技领军企业;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左右,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200家左右.9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鼓励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立研发投入增长机制和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大型骨干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鼓励骨干企业科技设施、科研数据、技术验证中试环境与中小企业共享共用,构建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搭建

10、科技型企业增信平台,探索“数据增信+产业信任模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撑.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协同创新网络,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10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完善统一的科技大市场,构建覆盖全省、标准统一、资源共享的实体化技术市场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等技术要素有效配置。加快打造高水平技术经纪人队伍,为技术要素市场化提供人才支撑.组建高校院所支撑、龙头企业奉头、市场主体空切协同的科技成果转化联合体,构建头部企业+研发平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产学研协同和成果转化模式.强化财政科技投入保障,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大力推迸“科创中国”试点,

11、积极引进知名创投机构和优质创新资源.到2025年,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区达到10个以上。(四)激发人才创新创湍舌力I1.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高水平建设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打造全球高端海洋人才引领区、先进制造产才融合示范区、现代农业人才创新先行区.指导各设区的市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人才集聚节点,加快建设形成以济吉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为引领、以若干人才集聚节点为支撑的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12 .集聚战略人才力量.建立顶尖人才直通车机制.全面提升领军人才“殂峰计划”,到2025年,与山东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的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到600名.深入实施泰山人才工程、齐兽人才工程,

12、建立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精准识别发现机制,集聚资源支持领军人才牵头攻关卡脖子技术.优化实施海外英才集聚计划刮2025年,新吸纳海外留学人才1万人以上.持续实施青年人才集聚专项行动,“十四五”期间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350万人以上.大力培育卓越工程师,中厚推动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改革试点,加快培育适应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到2025年,培养工程硕博士1000人以上.13 .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选择一批重点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以及省实验室等,开展人才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完善授权松绑和约束监督相结合的机制.探索建立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

13、四链”融合工作机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科技奖励、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机制,加快树立以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科技评价导向.实施以增力面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依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社会科技奖励品牌.(五)创新高校人才培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模式14 .持续实施双高”建设计划.在省属本科高校重点建设15所左右高水平大学、50个左右高水平学科,突出学科优势特色,加快向国家双一流”迈进.实施新一轮部省共建驻鲁部属高校,支持驻鲁部属高校强化双一流”建设,力争5-10年在若干学科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加快

14、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培养理工农医类紧缺人才.加快建设康友大学,积极筹建空天信息大学.15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实施一流学科建设81F项目,支持数学、海洋科学等8个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确定10个左右优势学科,冲击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确定10个左右潜力学科,打造冲击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后备梯队.到2025年,全省学科国内竞争力明显增强,5个以上学科基本具备冲击第三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实力.16 .打造职教高地建设升级版”.省部共建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改革新模式,编制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战略匹配方案。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支持校企共建专业、二级学院

15、和实训基地.推进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力瞅建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到2025年,打造30所左右高水平的高职院校、100所左右高水平中职学校和450个高水平专业(群).大力培养齐鲁大工匠、技术技能大师,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大军,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三、纵深推迸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质最强省、数字强省、海洋强省和未来产业策源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引领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左右.(一

16、)加快传统支柱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17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聚焦;蜂、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装备等六大优势产业,推动生产工艺革命、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低装转型.到2025年六大优势产业产值突破10万亿,建成世界一流的基础产业战略基地。开展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行动,滚动实施更高层次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全面提升产业内涵发展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6%左右。18 .开展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实施百年品牌企业培育工程,实现“山东制造与好品山东”融合发展,提升山东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支持创建消费品W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撷示范城市.深化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依托全国磁悬浮动

17、力技术基础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争创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力争到2025年,国家制造业质量标杆达到60项,省制造业质量标杆达到400项。19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编制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加快突破工业母机、关键原材料、机器人、光电子、高端软件等核心领域,精准补齐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等五基短板.完善政府首购首用、保险补偿等机制,促进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创新产品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20 .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全面推广链长制,精准梳理产业链图谱,培育一批集成能力和带动作用强的“链主”企业.积极推进产业链招商,大力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深入开展融链固链

18、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力争到2025年,集中打造11条标志性产业链、200家以上产业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21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开展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系统推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大力推进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到2025年,建成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500家、绿色园区20家,开发绿色设计产品500种以上.(二)加快重化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22 .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工产业基地.中推进裕龙岛炼化f化和万华化学乙堀东明石化UPC项目实施,争取更多重大石化项目列入国家嫩怖局。严格落实产能苦

19、换指标,隐妥推动后续地炼产能整合.优化提升枣庄、济宁、蒲泽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培育做强潍坊、东营、滨州等高端盐化工产业,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推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和集聚发展,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45%以上,化工园区(含纳入园区管理的化工重点监控点)产值占全行业80%左右.23 .推进钢焦铝产业布局优化.通过产能置换、指标交易、股权合作等方式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日一临沿海先进钢铁基地,优化提升莱一泰内陆精品钢基地,推动内陆非规划基地钢铁产能应退尽退,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大幅提升.围绕钢焦联动、煤基化工一体化,加快现有焦化产能优化整合,焦钢I:匕稳定在0.4左右.打造滨州、聊城、烟台世界高端铝精深加工

20、产业基地.24 .促进“两高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坚持严控“两高、优化其他,落实四个区分”,持续优化两高管控政策.新上两高”项目执行窗口指导、提级审批,落实“五个等量或减量替代,主要产品能效水平对标国家能耗限额先进标准并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存量两高”项目实施分类处置、改造提升,稳妥有序退出低效落后产能.搭建“两高行业电子监管平台,推行清单化、动态化、精准化监管.聚焦重点耗能行业,强化环保、质量、技术、节能、安全标准引领。推进“两高行业能效升级2025年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30%.()培育壮大新兴产业25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聚焦新T弋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

21、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领域,立足各地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打造一批新的千亿级、万亿级增长引擎,培育壮大7个国家级、50个以上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中布局济南.吉岛新能源汽车两个基地,联动发展烟台、日照、淄博、德州、聊城五个集群,加快建设济南匕匕亚迪、青岛奇瑞、烟台通用东岳等重大项目,打造枣庄中国北方锂电之都、泰安泰山锂谷。26 .实施先迸制造业突破工程.巩固扩大智能家电、轨道交通、动力装备等领先优势,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争创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打造威海打印机基地、蒲泽生物医药智能化柔性共享产业集群,支持济南、枣庄、潍坊打造工业母机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达

22、到200个左右,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达到20个左右,省级以上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20个左右.27 .实施海洋产业壮大行动,面向油气开发、深远海渔业、核心配套等领域,建设世界领先的海工装备基地。加快海洋新材*斗研发应用,延伸海洋化工产业链。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取得5个以上海洋新药及创新医疗器械证书、10个以上临床研究批件。实施现代渔业蓝色良种”工程,建设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打造集风能开发、氢能利用、海水淡化及海洋牧场建设等的海上能源岛,建设烟台丁字湾双碳智谷。实施智慧海洋工程,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28 .积极

23、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营造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的创新应用生态,创建国家氢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及服务业,建设济南、青岛、淄博3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培育10个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100家左右生态环保龙头骨干企业.支持镌州高新区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在烟台、潍坊、滨州等市布局大功率海上风电、高效光伏发电、智能电网、先进核电等清洁能源装备与关键零部件制造,打造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智能光伏装备制造基地、国和先进三代核能基地。29 .前能布局未来产业.突破发展未来网络、诚基半导体、类脑计算、深海极地等未来产业,做强氢能及储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磁悬浮

24、等示范园区.建设济南、青岛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潍坊元宇宙产业园,建设烟台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济南中科卫星AIRSAT卫星星座。加快东方航天港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建成匕斗导航、天地一体化、济钢防务空天信息产业园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力争到2025年,建成10个左右链条完备、配套完善的未来产业特色园区,打造10个左右特色鲜明、创新力强的未来产业集群.(四)培育壮大数字经济30 .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梳理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技术目录,集中培育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网络安全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集成电路强芯行动,加快晶圆制造生产线建设,提升高端芯片设计

25、、通用器件封测能力。实施智能终端扩量”行动,打造全国领先的虚拟现实、智能传感器、超高清显示等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济南一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济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高端软件名城、名园、名企、名品”提升行动.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10%左右.31 提速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快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规模化部署应用,到2025年,力争建成开通5G基站27万个以上创建10个以上国家级干,&城市,积极发挥济南、青岛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集聚辐射效应,推动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地,建设济南、青岛国家E级超算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新型绿色数据中心.

26、加快构建核心区、集聚区、行业节点u2+5+N的省级一体化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实施窄带物联网终端应用工程,加快建设感知山东”.完善国家级一省级一边缘级工业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建设5个左右省级区域中心、50个左右省级行业中心和300个以上边缘中心.32 .全面深化数字赋能.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一业一策制定转型目标和实施路径.开展“工赋山东”专项行动,打造一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成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0个以上,建设星火链网济南超级节点,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加快推进济南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工作布局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每年

27、培育100家以上新T弋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创新示范企业、100家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实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打造计划,创建“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培育世界级灯塔工厂”后备军.到2025年,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400家左右,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中应用工业互联网的比例达到45%左右,全省两化融合指数排名保持全国前三位.(五)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体系33 .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数字创意、广告策划、商务咨询、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检测认旧艮务、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

28、、生产性金融服务等,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达到120家.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建设一批印染、模具等区域性共享平台,适应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需求.培育创建一批工业设计研究院和第三方专业I艮务商,开展”工业设计进百企“、”工业设计中小企业行”活动,支持举办世界工业设计大会。34 .强化服务业载体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暂集聚发展,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央企和跨国公司总部基地。支持企业打造金融交易、数据应用、人才增值、商贸物流等服务平台.培育认定40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60家服务业创新中心,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四、坚持扩大内需找Hg基点,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

29、局把实施扩大内鬲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梅性改革有机结合,纵深推进“十大扩需求”行动,更好服务畅通国内大循环,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2-3个百分点,居全国领先水平.(一)推动消费犷容提质35 .充分激发消费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消费,便利二手车交易.提质发展养老育幼、体育健身、家政服务,拓展绿色消费、数字生活、文化旅游、生态体验等消费新场景.新模式,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器,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培育一批家电售后服务领跑企业.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副合,加快培育电商基地和特色产业带,打造电商发展良好生态,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占社会

30、消费品等售总额比重逐年提升。因城施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36 .积极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支持有条件的市打造智慧商圈和特色街区,推进老字号集聚区建设,积极培育首店、首发经济发展.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强乡镇商贸中心和县级物流配送中心等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丰富适合农村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供给.到2025年,实现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内外贸质量标准、认证认可衔接。(二)全力扩大有效投资37 .分类推进优质项目建设。聚焦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社会事业、科技创新等补短板项目,规范项目推进和资金使用,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聚焦重大战略、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滚动接

31、续实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突出绿色低碳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两新一重以及民生保障,每年推动2000个左右省级重点项目.加强投资运行调控,强化对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等重点研究、跟踪监测,确保投资运行在合理区间.38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稳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用好专项债券资本金政策,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全力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申报,优化专项债券资金投向,提高项目集中度,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力度,对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等单列部分额度,支持重点区域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带动作用,加大与央企、省属大型产业集团、头部创

32、投机构合作力度.(三)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39 .提升多式联运服务能力.统筹现代流通体系硬件、软件、渠道和平台建设,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推广冷链运输、高铁快运、网络货运等先进运输方式,推动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引导支持济南、吉岛大力发展国际性多式联运服务,增强烟台、潍坊、临沂、荷泽多式联运区域辐射功能,建设10个辐射地方的多式联运节点.推进中韩陆海多式联运(威海一仁JII)试运行协调推进重点物流园区、大型工矿企业等集疏运体系建设,推动基本实现铁路专用线连接.引导传统运输和物流企业转型升级,鼓励道路运输、铁路货运、港口航运、网络货运平台等企业延伸服务鹿条,由单一运输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多式联运转型

33、。40 .完善物流网络体系.推进济南、青岛、临沂、日照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增加中欧班列图定线路及国际联运计划,推进“班列+”新模式,搭建数字班列平台.织密空中航线网络,打造黄河流域重要国际空港、航空物流中心.深入推进济南、临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实施.开展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支持日照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41 .打造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充分发挥山东连接京津冀、长三角主轴的交通优势,实施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三大工程,构建四横五纵沿黄达海十大通道,推动一字型大通道架构落地,加快打造黄河流域”东联日韩

34、、西接欧亚陆海大通道.完善沿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形成沿黄两岸双高速走廊,优化完善过黄桥隧布局,加快构建黄河流域综合交通一体化大网络,提升沿黄地区互联互通水平.42 .打造”轨道上的山东。着力推进纵贯南京雄商、京沪辅助山东段不瞒贯东西的青济郑高速铁路主骨架建设,建成济南至郑州、潍坊至烟台、济南至滨州、莱西至荣成等高铁.加强省会、胶东、瞥南经济圈内城际铁路规划建设,推进济南北站及相关连接线规划建设,推进淄博至博山、龙烟市域铁路改造工程建设.加快济南、青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展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研究.完善“四纵四横货运铁路网,实施普铁电气化改造、支线铁路进港入园工程,推进港

35、口集疏运、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通铁路运输前后一公里”.力争到2025年,铁路营业及在建里程达到9700公里,其中,高铁营业及在建里程达到4400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建成和在建高铁省际出口达到10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力争达到700公里。43 .完善四通八达公路网.实施高速公路加密、扩容、提速、增智四大工程,加快繁忙路段升级改造,有序推进并行线、联络线建设.实施普通国省道品质提升工程,畅通省界路、提升低等路、试点快速路、建设旅游路、改造瓶颈路,加快推进三级及以下公路升级改造。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实现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到2025年,高速公路通车及在建里程达到1

36、00oO公里,省际出口超过30个,基本实现县县双高速。44 .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加快物流港、贸易港、金融港、国际中转港四港一体,推动海河陆空四港联动。推动青岛港和日照港、烟台港等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推动共建环渤海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健全进港铁路、疏港公路等集疏运体系.到2025年,沿海港口万吨及以上泊位达到360个,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20彳乙吨、4000万标箱.45 .构建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完善提升京杭运河、小清河、新万福河等一纵两横、三千多支航道网,实施济宁港、枣庄港、泰安港、商泽港及小清河沿线港口泊位和集疏运体

37、系建设.推进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适宜航段且航研究,加快推进小清河复航工程建设。到2025年,全省内河三级以上航道达到500公里.46 .建设现代化机场群.统筹民用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布局建设,加快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枣庄机场、烟台机场二期、临沂启阳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等在建运输机场项目以及吉岛即震、临沂费县、临沂蛟龙等通用机场项目建设,推动新建聊城机场、淄博机场、滨州机场以及迁建潍坊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到2025年,民用运输机场总数力争达到12个,通用机场总数达到30个.47 .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大力支持青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增强济南、烟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38、国际运输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和培育潍坊、临沂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因地制宜建设10个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沿黄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加快建设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的枢纽场站,到2025年,建成综合客运枢纽25个、综合货运枢纽40个。48 .加快交通智慧低碳转型.推进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构建以电气化铁路、节能环保船舶为主的中长途绿色货运体系,加速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车辆推广应用,支持青岛港扩大氢能用、日照港建设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实施零碳”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不小氐碳高速公路示范.建立综合交通运输“智慧大脑”,开展智慧高速、智慧港口试点,建设济育中线智

39、慧高速、沿海港口云生态平台、高速公路无人驾驶测i旗唠示范项目。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打造公交都市.五、协同推进降碳减污犷绿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何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山东.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斐占比提高到13%左右,设区的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2.5%。(一)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49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坚持海陆并进、集散并举,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基地化、大规模、高比例发展.以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片区为重点,加快打造山东半岛海上风电基地

40、.建设“环渤海和沿黄海海上光伏基地,在具备条件的海域开展漂浮式海上光伏示范,打造“风光同场海上清洁能源开发模式。强化规划布局,适度有序推进陆上风电开发建设。打造善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构建黄河下游绿色能源带.建设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统筹推进采煤塌陷地治理与新能源开发。开展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示范和百乡千村绿色能源发展示范.积极推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000万千瓦以上。50 .积极安全有序推动核能开发利用.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海阳、荣成等核电厂址开发建设推动三代及以上自主先进核电堆型规模化发展,打造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加快

41、推进核能供热、海水淡化等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实现由核电向核电+”多元利用转变。推动建设国家区域核与辐射应急监测物资储备库.到2025年,全省核电在运在建装机容量力争达到1300万千瓦左右。51 加快煤电机组更新改造.切实发挥煤电兜底保供作用,在抓好“十三五结转大型煤电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新规划建设一批大型清洁高效煤电机组。加快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核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促进煤炭消洁高效利用。按照先立后破原则,在确保电力、热力接续供应前提下,有序推进低效小煤电机组关停并转,优化电力结构,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原则上不再新建自备燃煤机组.“十四五期间,建成大型清洁高效煤电机组100o万千瓦以

42、上,三类改造各完成1000万千瓦左右.到2025年,30万千瓦以下抽凝机组基本替代退出。52 .分类推进燃气机组建设.统筹天然气供给、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电网稳定运行,因地制宜推进重型燃气机组、分布式燃气机组、风光燃储一体化”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燃气机组价格机制,为能源供应保障和清洁低碳转型提供坚实支撑。到2025年,全省在建在运燃气机组达到800万千瓦左右.53 .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建设,发挥储能装道的双向调节作用,加快电网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智慧电力系统.举办全球智繇能源论坛.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大力推进文登、潍坊、泰安二期等项目,开展

43、枣庄庄里、五莲街头、莱芜船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中小型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普直和项目储备.提升新型储能应用水平,加快储能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广能量空锂电池、压缩空气等先进储能技术,在大规模风光基地接入点、特高压落地点等重点区域实施一批新型储能示范工程。探索开展风光发电制取绿氢试点.到2025年,抽水蓄能电站在建在运装机规模达到800万千瓦,新型储能规模达到500万千瓦左右.54 .推动煤炭绿色高效开发。优化省内煤炭开发布局,实施退出东部、收缩中部、稳定西部、储备北部煤炭开发战略,推进万福、永胜矿井建成投产,稳定省内煤炭生产供应.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绿色开采技术,加大煤炭洗选和提质加工力度,

44、推动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实施智能化提升工程,提高煤炭开发技术与装备水平.到2025年,智能化产量比重达到90%左右.55 .促进油气提质增效.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建设页岩油开发国家级示范区推动渤海油气资源在山东登陆。以青岛港、烟台港为重点,建设一批百万吨级沿海1.NG接收站,打造千万吨级沿海1.NG接卸基地.推动中俄东线山东段、山东天然气环网等骨干管网建设,构建一网双环”供气格局.利用油田富集风光资源和枯竭油气藏,推动油气田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到2025年,原油、天然气产量稳定在2100万电4亿立方米,沿海1.NG年接卸能力达到2500万吨.56 .强化能源跨区域合作.努力

45、扩大绿电入善规模,加强与送端省份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加快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建设,不断提高输电通道中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适时启动新直流输电通道研究论证工作.到2025年,年接纳省外电量达到1500亿千瓦时左右.(二)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57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编制实施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稳步推进市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加快构建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合理确定农业、生态、城镇

46、等功能空间,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58 .建立绿色低碳标准化创新发展机制.完善节能降碳激励约束政策,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实施省级碳达峰试点,开展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方法及标准研究,加快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区域计量测试中心,组建山东省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制定实施全省“两高”建设项目碳封璇指标收储调剂管理办法,实行碳排放指标省级收储调剂。开展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工业园区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和美海岛。支持烟台市深入推进排污

47、许可制度改革.59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调查评价。开展森林、湿地、海洋、土壤等碳汇本底调有、碳储量评估和潜力分析,构建自然生态系统嵯汇资源调查、储量评估、潜力评价、技术标准四大体系.推动地质碳储调查评价,探索开展地质碳封存试验.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到2025年全省重点区域实现常态化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60 .打造炭浦集利用全链条产业示范基地.探索实施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工程,推动胜利油田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点,在具备条件的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探索建设大型示范项目,支持日照钢铁基地先行先试开展钢铁行业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利用废弃油田、矿井等多样化低成本

48、碳封存,拓展二氧化碳在油气开采、大棚种植、冷链运输、高端化工品转化等领域应用场景。紧盯二氧化碳加氢制烯煌、芳煌等前沿技术,积极推进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示范工程.61 .开展近零碳试点创建活动.印发实施全省近零碳试点创建活动工作方案,以低碳基础较好、减排潜力较大的县(市、区)、社区和园区为突破口,开展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打造零碳泰山、黄河零碳三角洲、长岛国际零碳岛等一批标志性等跋示范区,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实施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深化青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支持烟台开展智能低碳城市建设试点。62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实施绿色低成全民行动,扩大节能环保汽车、节能家电、高效照明等绿色产品婚。印发实施全省碳普患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探索建立个人核账户和多层次碳普患核证减排同消纳渠道.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全面推行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强化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覆盖范围,引导企业深入执行绿色采购指南.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标准,推动建筑光伏f化和S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三)坚决守住生态安全边界63 .强化自然保护地管理.科学设立国家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