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会计制度【六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政府ii制度【六篇】【篇一】政府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对我来说算是回归本行了,这门功课早在十几年之前就学过。但是这天再听又有不同的感受。正如上海财经大学刘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样,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由于项目的多样化、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会计核算方法、项目预算、项目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因为如何将财务控制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如何在执行过程中寻求成本、进度和效果之间的平衡,以及如何构建一套将项目管理与财务控制有效结合的内控系统就成为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务必思考的重要问题。其实这门课的学问还是很深的,想当初我们学了一年还没怎样明白。透过在高顿教育的学习,我对重新新学习
2、这门课虽然东西没什么变化,但是感觉却完全不同。以前学的时候拼命的想记住各种比率的公式和推导过程。而这天学习就完全放在数值背后的涵义和潜在表现上。11月18B-19日上海财经大学老师会有公开课(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一路369号,针对项目管理中的财务控制进行讲解,你们听了肯定会受益匪浅。这些东西是以前老师虽然讲但是考试不考,不用死记硬背也死记硬背不来的东西。这可能也是此次上课最大的收获。再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谈一下我对财务管理的理解和疑惑。首先,我觉得财务管理是一个把企业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重要工具。就像以前的那个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放小麦粒的故事一样。国际象棋一共八八六十四个格子,如果不算过的话谁
3、明白从一粒开始每次加多一倍的话到最后一个格子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财务管理也一样,不算不明白。可能一算真得吓一跳。我碰到过表面上热火朝天实际上年底还亏本的例子。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我们学这两天可能不会学到什么,能掌握这种观念就值回学费了。大家相信下边都还有手下,他们可能刚刚毕业,各种比率怎样算记得滚瓜烂熟。让他们干,给他们一个工作的机会。我也是说得热闹的很,但是实际上在这十几年的工作中反倒没怎样用过财务管理的知识。因为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从财务报表上来连税务局的人都不相信报表你相信在大一点的企业基础数据通常由各个部门各自统计,不容易得到真是准确的数据,特别是
4、关键性敏感数据。反倒是在个体工商户或者家庭里边真是的数据准确得多。数据的问题是我最大的困惑,在课堂上老师讲课的时候举例用的那些简单的数字在实际中才是最大的难点!甚至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列举数字的时候我溜号在设想怎样得到这些数字。我觉得上项目管理中的财务控制课程能得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掌握更有效实施项目管理与财务控制的最新工具,改善项目的成本、预算管理,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加强项目的现金流管理、控制项目资金风险。当然企业真是的数据是高级机密,必须要留意竞争对手!【篇二】政府会计制度自20xx年1月1日起,会计制度正式执行了,各单位从制度宣传、组织动员、软件升级、政策协调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工作中遇到
5、的困难和问题具有普遍性,那么今天我尝试总结一下当前工作的主要努力方向,和大家分享:一、对于主管部门来说,应牢牢把握数据管理的主动权当前的会计核算已经不是一个单位的孤立的行为,而是与预算管理密切配合,数据管理应当以部门为核心。将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作为部门本级需要从以下四个层面配置资源:一是为部门整体配置基础设施,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整个部门系统内部的硬件、软件、安全设备、网络条件,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二是为部门整体配置骨干人才,主要有三个方面:会计政策专家,需要解决制度执行时候的财务与会计问题;财务软件应用专家,需要解决软件学习应用的问题,并为后期升级提供咨询服务;网
6、络及硬件专家,需要解决部门整体技术环境问题:三是拟定部门行业特点的制度性文件,需要站在部门业务特点的角度上,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投资管理、会计政策协调等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四是需要加快部门内部主数据的管理,协谡部门内部单位管理、部门内部人员管理、部门内部项目信息管理等,编制部门内部规范性数据字典,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通过四个方面的管理,部门内部数据管理才能做到可控,可用,可升级,才能为下一步的合并报表、信息公开、审计工作打好基础。二、对于基层单位管理层来说,应着力打通业财融合的数据壁垒这几年很多口号都在提:“数出一门、资源共享”、“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
7、最后一公里”、“不要把业务人员培养成会计”。破解这些需求,最重要的就是讲目前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具体来说可从下列渠道入手:一是打通目前各类计划管理的工作事项与财务数据的壁垒,整合出国计划、培训计划、会议计划、采购计划、用款计划等刚性计划,将计划数据与执行数据串联起来,解放经办人员多次跑腿,反复复印材料,反复审核的强度:二是打通目前各类审批事项与执行事项数据的壁垒,将出国审批、出差审批、乘坐外航审批、公务接待审枇、购置大型设备审枇、资产处置审批等事项信息实现共享,以信息共享取代层层审批,减轻经办人员和会计人员审核强度;三是打通会计核算数据与审计、检查数据的壁垒,将会计底层数据与审计系统对
8、接,定期传送标准数据,降低应对各类检查的工作成本;三、对于基层单位的会计人员来说,应努力提升学习准则和制度的效果很多单位的会计在学习准则制度时,总是提出期望学习实务操作的内容,而不愿意学习准则和制度等基础理论,这样的期望会导致在具体业务发生制,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含糊不清,只能照猫画虎,峻峻建议从三个方向入手学习:一是新旧制度对比学习,需要加强同类概念的对比分析,原行政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确认计量的原则是什么,新的会计准则制度确认计量的原则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如何新旧衔接,需要会计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二是相关财务政策学习,很多会计核算的问题不是本身的问题,而是对于业务上游的财务管理政第不熟悉:
9、例如有会计问:行政单位对事业单位拨款如何核算?对于这类问题,峻峻只能说,需要了解的政策内容很多,例如为什么不执行采购法,事业单位是公益几类?是否执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为什么使用拨款这个词?三是应用财务软件学习,很多单位不重视软件学习,新设置的账目仍然以科目账为主,缺乏多维数据分析的本领;【篇三】政府会计制度【摘要】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与国际有效接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加快财务体制的改革,新政府会计制度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经过修订试验后公布实施。本文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出发对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进行叙述,提出了其改革创新的特点亮点,以及落实实施建议,以利推动我国
10、财务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深入发展。【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创新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国际有效接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现代财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落实党中央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会计改革的要求,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发布了新政府会计制度,它的发布对国民经济发展运行风险防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有明显创新特点,它的有效实施标志着我国财政管理向国际化发展上升了一个新台阶。一、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以及财税体制改革和财务管理改革的深入发展,原有的政府会计制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不相匹配,与中
11、央的财政管理改革要求有距离,达不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相关规定。为改变这种现状,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尽快与国际接轨,根据国情通过全国调研预先试点,财政部与2017年11月9日在财政部网站发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被称为新政府会计制度(自2023年9月1日起实行)。它的意义在于:(一)与国际接轨适应财政体制改革需要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政府会计是指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政府和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的会计体系。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制定过程中根据国际会计制度准则和中央财政管理改革的要求。一是做到资产管理,摸清家底;二是明确债务管理防范风险,对政府负债明
12、确定义;三是加强成本管理,明确运行代价,对政府权责明晰界定;四是加强预算管理,服务部门预算,对政府财务分层次核算,促进了财政体制改革发展需要。(一)规范财政管理为政府治理提供会计核算基础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现代财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财政管理目标从预算平衡逐渐扩展到管理政府的费产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等各方面,就必需统一规范财政管理。一是废止原行政单位十一个会计制度,规范统一各政府单位的会计核算科目,报表格式及标准要求;二是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扩大政府资产负债核算范围;三是改进了预算会计功能,整合了基建会计核算,完善了报表体系和结构,增强了可操作性,建立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等。对
13、会计规则的重大改革,从法制层面保证了会计核算的规范统一,对政府费用债权考核、风险控制和监督评估都提供了可靠的会计核算基础。(三)体现落实中央深化改革成果,推动我国会计制度改革意义重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制定出台,体现了落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改革方案的重要成果,是服务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的政策支撑作用,对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二、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特点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改革方案的重要成果,是服务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提升
14、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的政策支撑作用,在我国政府会计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二、政府会计制度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财办会(2016)30号)修订内容2016年8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征求意见的函(财办会(2016)30号),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财政厅(局)和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同时一并征求财政部部内相关司局、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和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的意见。制度修改过程中主要采纳的意见和建议有:一是在总说明部分明确了政府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平行记账”的规则;二是合并了“在建工程”和“基建工程”两个
15、科目内容,并且在总说明中明确规定单位不再单独建账,但应当按项目单独核算;三是增加了保障性住房的会计核算;四是调整了净资产类科目设置及相关科目的核算内容;五是增加了“债务还本支出“科目;六是完善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中关于专用基金的核算内容;七是增加了净资产变动表,简化了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调节表的内容,并将该表从主表移至附注;八是细化了报表附注的内容。三、制度修订原则(一)归并统一原则。从行政事业单位通用或共性业务会计处理,以及单位财务报告信息和决算报告信息的可比性出发,归并统一现行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各项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二)继承创新原则。立足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现状,充分继承现行制度
16、中合理的、共性的内容。同时,为满足政府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核算需要,在会计科目设置和报表体系设计上力求创新。另外,在相关资产科目的核算内容和账务处理说明中,充分吸收2016年以来财政部印发的6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的创新与变化。(三)充分协调原则。制度依据会计法、预算法和基本准则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在严格贯彻改革方案要求、着力实现改革目标的前提下,力求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务制度、部门预决算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基本建设财务规则等要求保持协调。(四)提升质量原贝h从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目标以及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出发,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核算内容和范围
17、上着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全面性,在财务会计中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着力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说明上力求内在一致,着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在报表设计及填表说明、附注披露中着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五)务实简化原则。考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基础、会计人员接受程度和当前改革所处的阶段,以及核算系统中引入财务会计内容带来的复杂性,在会计科目设置、核算口径和方法、计量标准、账务处理设计、报表设计和填制等方面,力求做到贴近实务、方便操作、简便易行。(六)适当借鉴原则。在充分考虑我国政府财政财务管理特点的基础上,适当吸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改革的成功经验,适当借鉴国际公共部门会计
18、准则的最新成果以及国外有关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四、重大变化与创新制度继承了多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有益经验,反映了当前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发展方向,相对于现行制度有以下重大变化与创新:(一)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制度按照改革方案和基本准则的要求,构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一是双功能。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要素进行财务会计核算,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二是“双基础”。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
19、的,依照其规定。三是“双报告”。通过财务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报告,通过预算会计核算形成决算报告。主要体现在:一是时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进行“平行记账”。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二是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通过编制“本期颈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并在附注中进行披露,反映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因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所产生的本年盈余数(即本期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差额)与本年预算结余数(本年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的差额)之间的差异,从而揭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内在联系。(二)统一了现行各项
20、单位会计制度。制度有机整合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科学事业单位、彩票机构、地勘单位、测绘单位、林业(苗圃)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一是在科目设置、科目和报表项目说明方面,一般情况下,不再区分行政和事业单位,也不再区分行业事业单位;二是在核算内容方面,基本保留了现行各项制度中的通用业务和事项,同时根据改革需要增加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共性业务和事项;三是在会计政策方面,对同类业务尽可能作出同样的处理规定。通过会计制度的统一,大大提高了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合并单位、部门财务报表和逐级汇总编制部门决算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
21、础。(三)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一是制度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在会计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说明中着力强化财务会计功能,如增加了收入和费用两个财务会计要素的核算内容,井原则上要求按照权费发生制进行核算;二是增加了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核算内容,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自行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的成本,要求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和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引入坏账准备等减值概念,确认预计负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三是在政府会计核算中强化财务会计功能,对于科学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准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等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四)扩大了政府资产负债核算范围。
22、制度在现行制度基础上,扩大了资产负债的核算范围。除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增加有关往来账款的核算内容,一是在费产方面,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受托代理资产的核算内容,以全面核算单位控制的各类资产;增加了“研发支出”科目,以准确反映单位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成本;二是在负债方面,增加了预计负债、受托代理负债等核算内容,以全面反映单位所承担的现时义务。此外,为了准确反映单位资产扣除负债之后的净资产状况,制度立足单位会计核算需要、借鉴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将净资产按照主要来源分类为累计盈余和专用基金,并根据净资产其他来源设置了权益法调整、无偿调拨净资产等会计科目
23、。资产负债核算范围的扩大,有利于全面规范政府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准确反映政府“家底”信息,为相关决策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五)改进了预算会计功能。根据改革方案要求,制度对预算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以进一步完善预算会计功能。在核算内容上,预算会计仅需核算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一是在核算基础上,预算会计除按预算法要求的权责发生制事项外,均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有利于避免现在制度下存在的虚列预算收支的问题。二是在核算范围上,为了体现新预算法的精神和部门综合预算的要求,制度将依法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均纳入预算会计核算范围,如增设了债务预算收入、债务还本支出、投
24、资支出等。调整完善后的预算会计,能够更好贯彻落实预算法的相关规定,更加准确反映部门和单位颈算收支情况,更加满足部门、单位预算和决算管理的需要。(六)整合了基建会计核算。按照现行制度规定,单位对于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除遵循相关会计制度规定外,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但同时应将基建账相关数据按期并入单位“大眠二制度依据基本建设财务规则和相关预算管理规定,在充分吸收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对单位建设项目会计核算进行了规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按照本制度规定统一进行会计核算,不再单独建账,大大简化了单位基本建设业务的会计核算,有利于提高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
25、性。(七)完善了报表体系和结构。制度将报表分为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两大类。一是预算会计报表由预算收入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组成,是编制部门决算报表的基础。二是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和附注构成,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组成,其中,单位可自行选择编制现金流量表。三是制度针对新的核算内容和要求对报表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对报表附注应当披露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对会计报表重要项目说明提供了可参考的披露格式、要求按经济分类披露费用信息、要求披露本年预算结余和本年盈余的差异调节过程等。调整完善后的报表体系,对于全面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提商部门、单位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决策有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八)增强了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度在附录中采用列表方式,以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为依据,按照会计科目顺序对单位通用业务或共性业务和事项的账务处理进行了举例说明。在举例说明时,对同一项业务或事项,在表格中列出财务会计分录的同时,平行列出相对应的预算会计分录(如果有)。通过对经济业务和事项举例说明,能够充分反映制度所要求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平行记账”的核算要求,便于会计人员学习和理解政府会计8要素的记账规则,也有利于单位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开发或升级改造。政府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