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会议上的讲话及发言材料(精选七篇通用范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513071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会议上的讲话及发言材料(精选七篇通用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在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会议上的讲话及发言材料(精选七篇通用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在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会议上的讲话及发言材料(精选七篇通用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在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会议上的讲话及发言材料(精选七篇通用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在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会议上的讲话及发言材料(精选七篇通用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会议上的讲话及发言材料(精选七篇通用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会议上的讲话及发言材料(精选七篇通用范文).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在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会议上的讲话及发言材料同志们:自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县按照“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总要求,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从严从实,认真抓好组织保障、改革部署、细节落实“三大抓手”,全县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氛围和改革势头,一批紧扣县实际、彰显县特色的改革事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抓组织保障,夯实工作基础。县委、县政府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重要任务,主动谋划、系统研究。一是构建机制。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县领导任成员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和农村发展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9个专项小组,负责各领域改革工作。明

2、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专项小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改革工作联系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则、专项小组规则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和改革信息报送制度和改革事项备案审查制度,确保工作机构协调、顺畅运转,改革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二是强化领导。县委6次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学习传达上级改革部署,专题研究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审议重大改革方案。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结合当前重点工作研究部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分管领导兼任,负责全县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推进工作。各专项小组由有关部门牵头组建,组长由县级分管领导兼任,各专项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本

3、领域内、专项小组办公室与县委改革办的工作协调衔接,累计组织召开会议40余次。三是夯实保障。县上专门预算县委改革办工作经费10万元,配齐电脑等办公设施设备,为改革工作开展提供必要保障,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绩效管理。结合改革工作任务实际,分类制定年度镇乡、部门考核实施细则,实行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书面考核与实地考核相结合,坚持以考核为杠杆,县委改革办及各专项小组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抓改革部署,把握工作关键。结合本地实际高标准谋划、大力度推进各项改革。一是明确任务。精心研究制定全县全面深化改革年度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明确各改革专项小组具体改革任务,逐项

4、明晰牵头领导、牵头单位、协作单位、时间要求和工作举措,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2024年研究确定并全面启动H项具体改革任;今年共确定127项具体改革任务,其中县委工作要点和县委改革要点安排具体改革任务82项,持续推进事项38项,年中新增事项7项。二是细化管理。按照市委改革办的统一要求,结合县实际,各单位、各专项小组分层分类建立了改革工作台账,明确牵头领导、牵头单位和具体责任人,落实进度安排、固化成果形式,时间倒排、任务倒逼,由县委改革办汇总实施动态管理,定期跟踪督查实施进展,采用上门点对点指导、每月通报改革任务进度、问题对点督办等推进改革,确保工作部署有力、推进有序。三是突出特色。在从严从实,

5、认真贯彻、不打折扣地落实好中央、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的基础上,主动作为,积极争取上级改革创新试点,自主开展县级改革试点。去年争取实施了“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试点、镇乡基本财力保障试点、首批集体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试点、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试点、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试点等10项上级改革试点;自主实施了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事业单位绩效考评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素质教育改革试点、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等13项县级改革试点。今年新争取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

6、试点、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设立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试点、足球改革发展试点、集体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试点、开展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试点等8项市以上改革试点。累计目前正实施11项市以上改革试点和自主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试点、镇乡场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试点等I1.项县级改革试点。一批改革试点的开展,发挥了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有效解决一批经济社会发展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其中我县承担的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试点,受到中央改革办高度评价;探索建立的不满意信访事项第三方评价“2151”工作机制,受到省市充分肯定。抓细节落实,确保工作

7、实效。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改革工作细节的落实。一是加强学习调研。注重外地经验的学习,在扩权强镇、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各项改革任务实施之初,充分学习调研,累计组织30余批次改革工作相关的学习考察,为制定科学、可行的改革方案奠定基础。加强县内实际情况的调研,以掌握情况、找准问题,厘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力争调研成果转化为推进改革工作的举措。县委改革办精心研究,结合年度改革工作重点难点,去年确定30个调研课题,由县领导牵头开展深入研究,已形成创新思路务实进取奋力谱写X教体新篇章构建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助推X城乡统筹发展等有价值的调研报告16篇;今年已精选初定25个与改革工作相关的调研课题。二是严格工作把

8、关。重视改革方案出台的必要性和科学可行性,对“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谁来改”“何时改”的问题严格把关,做到改有理论依据、改有现实需要、改有研判依据、改有务实举措、改有具体安排。同时,严格改革方案报审程序,对充分调研拟定的改革方案,必须经牵头单位主要领导审核后报经专项小组审议;对重大的专项改革方案,由牵头单位主要领导审核后报专项小组审议,经专项小组组长审签同意后提交领导小组审议。三是抓实宣传引导。加强宣传动员,采用召开座谈会、培训会等形式,不断浓厚全县改革工作氛围。今年2月,邀请省农工委副主任到X举行农村改革专题辅导,全县400余名干部参加。始终把信息工作作为重点,加大宣传报道力度,累

9、计编发X改革动态18期,上报改革动态19条,被省市采用10条次,其中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试点经验,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刊载,县建立不满意信访事项第三方评价机制先后被省委改革办改革动态简报、省委政研室调查与决策杂志刊载。2024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专题专题党课讲稿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同志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

10、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系统集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特征,也是推进各项改革的重要方法论。新征程上,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各项改革关联性和互动性进一步增强,加强系统集成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系统集成是适应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需要。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内外环境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更艰巨、涉及面更广泛、程度更深入,只有将各项改革措施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改革需求和目标,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

11、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全面深化改革,所谓全面,就是要关照全领域、兼顾各方面,全面发力、一体推进。经验表明,改革越是深入,越要注重政策协调、整体效果,越要注重各项改革之间的协同联动程度。只有注重协同共进,同步推进配套改革,聚合协调共进的正能量,才能确保改革纵深推进,取得预期成效。加强系统集成是确保改革整体推进的需要。加强系统集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在于改革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多个主体的系统工程。如果各项改革措施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整合,就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导致改革效果不佳或失误失败。在实践中,各项改革措施之间原本就存

12、在着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而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则可以将之有机整合起来,确保各领域、各层面、各主体之间的改革措施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进一步提高改革措施及效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系统集成是实现改革效益最大化的需要。事物之间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系统整体,系统整体的功能不仅取决于要素的性能,还取决于结构(结合方式)情况。注重改革措施的系统集成有助于提高改革的整体效益。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各项改革措施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如果将它们孤立地看待,就难以发挥其最大作用。而通过系统集成,就可以将各项改革措施优化和整合起来,进而提高改革实践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这有助于避免各项改

13、革措施之间的冲突和不适应,有效降低改革的风险和成本,不断提升改革的整体效应和综合效益。加强系统集成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强烈、需求更多元,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过去的单项突破或局部突进的方式已无法适应发展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通过“集成式”改革,更加注重政策协同配套,不断在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前提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

14、性和协同性,推动改革协同共振、系统集成,形成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坚持系统观念。回顾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实践工作,坚持系统观念已成为指导实践和谋划工作的优良传统。同时,坚持系统观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新的实际出发在思想和工作方法上作出的新概括、新提升。作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它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

15、矛盾错综复杂,各项改革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改革一盘棋的整体思维,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以更加全面、系统、长远的眼光看待改革,将各领域各方面的具体改革置于总盘子中加以谋划,努力实现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创新和发展融为一体、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双轮驱动、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协同推进,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众多领域和众多方面,必须有一个全局性的规划,在整体布局中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

16、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性规划,以明确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路径和重点任务,为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指导和保障。在实践中,应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突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形成各方联动的良好局面。强化协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措施不协调,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其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新征程

17、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体系作战而不是各自为战,需要统筹兼顾、协同推进。这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其重要方法。在实践中,应着眼于“全面”,重点在“协同”,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加强跨领域、跨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改革合力,共同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促进制度创新。系统集成不仅是改革措施的组合和优化,更是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的重要契机。所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加强系统集成必须注重制度创新,要将各项改革措施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新的制度模式和运行机制,破除旧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发展活力和潜力。要通过系统集成加强

18、制度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形成和构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制度体系,提升制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重视效果评估。改革不仅要有好的规划和设计,更要注重落地实施和效果评估。通过加强改革的落地实施,可以确保改革措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加强效果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优化改革方案和措施,不断推动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此,要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改革进展和成效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确保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还要强化党的领导,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努力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19、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动各项改革措施协同共振、相互促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和释放更多改革红利。2024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专题专题党课讲稿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同志们: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

20、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以后党的历届代表大会,根据相应时期或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分别就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的改革作出决策和部署。改革主要是由生产力发展要求所推动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立足于所处发展阶

21、段的生产力状况和历史条件,党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不断推进各领域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和发展符合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同时相应地改革和完善其他方面的体制机制。实践证明,紧紧扭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能为其他各方面改革提供强大推动,协同其他各个方面改革相应推进。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改革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使社会主义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必由之路。当然,这种

22、变革不是要抛弃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历史进程是由浅入深、由经济领域不断向政治、社会管理、文化、生态、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等领域拓展,范围越来越宽、力度也越来越大,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所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事业发展没有止境,深化改革没有穷期”“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改革作出的科学论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

23、诸多风险挑战。从国际上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复苏乏力,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从国内来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着一系列长期积累以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去探索和实践。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强定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呼唤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就是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推进中国式现

24、代化呼唤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生产力质的提升。20世纪8090年代,党提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解决的是短缺问题;新世纪初,党提出发展“先进生产力”,解决的是小康问题;新时代,党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生产力发展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面突破向系统集成跃迁的重要时期。新质生产力主要追求的不是数量的增长,而是现代化经济体系质的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败,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需要建立新型

25、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革新具有过程的同一性,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进而发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力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必然选择。新型生产关系既包括对现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部分进行变革,也包括构建先进生产关系。对此,既需要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也需要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等主体不断创新,让各类先进优质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

26、共同作用。建立新型生产关系重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发展难度世所罕见、矛盾问题尖锐复杂、改革任务极其艰巨。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重大原则。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其中一项主要议程是,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全

27、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科技创新动力、提升社会发展动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是增强经济发展动力。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分配方式及其实现形式。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基础制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在市场能够高效配置资源的领域、在市场机制可以有效调节的方面,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和要素配置主体,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28、。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让市场对货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各类主体充分竞争提供公平有序、开放融合的市场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科技创新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要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机制,坚决清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

29、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通道;完善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社会发展动能。全面深化改革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养老托幼、生育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赋予社会发展新的生机活力。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强灵活就业和

30、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面向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就一定能够不断赢得优势、嬴得主动、嬴得未来。2024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专题专题党课讲稿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起

31、点和伟大成就回顾同志们:大家好!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开放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一、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

32、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引领中国走过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推动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向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两个三中全会都是划时代的。(一)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建设百业待兴,风起云涌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呼唤中国共产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路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在这样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振聋发璃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就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33、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人民团结奋斗、锐意改革,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改革首先从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举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接着,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具

34、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通货膨胀加剧等问题,1988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经过三年努力,到1991年底,治理整顿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1992年10月,基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具体化。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可以而且应该有多样化的实现形式。由此,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

35、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展开,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至200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至2011年,党和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二)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再看一下从1978年到2012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是当代

36、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锐意推进各方面改革,同时不断扩大开放,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经济建设上,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只有2.8%,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

37、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在政治建设上,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日益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更加有力,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在文化建设上,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成为当代中国

38、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在社会建设上,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1978年增长71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1978年增长58倍。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较好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基本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大局长期稳定,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困扰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忍饥挨饿、缺吃少穿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

39、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夏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积极参与和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人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更加美丽宜人。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上,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积极应对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面临的风险考验,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三)改革开放以后显露的深层次矛盾和问

40、题在总结了伟大成就之后,我们也来看一下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断推进,许多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大难题得以破解,但是还有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不仅如此,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发展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新老问题互相交织,国内外因素互相影响,需要攻克的体制机制障碍日益显现,需要破除的利益固化藩篱愈加凸显,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面临新的重大考验。比如,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41、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但是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还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各方面的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关系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性质、关系全体人民福祉的大事、要事。同时,在党领导下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方面,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有新的作为。再如,通过改革正

42、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显著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总量已达世界笫二,但是创新活力不旺、大而不强的问题还非常突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进一步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通过市场规则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前瞻性战略性产业聚集。又如,通过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我国社会生

43、产力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区域布局日渐均衡、合理,但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的一个重大问题,突出表现为优势产业、优质生产要素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东部地区,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要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只有通过改革推动更多优质生产要素和先进生产力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国民经济布局更加均衡合理,真正实现东西并举、共同富裕。还如,通过改革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但一段时间内,党内也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

44、问题,存在不少因管党不力、治党不严而导致的有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出现严重危机,X和部门选人用人风气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等问题。对此,全党是忧心忡忡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动解决自身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的大好局面。(四)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的新认识新判断党的十八大以后,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面对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显现的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藩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45、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首次离京考察便来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深圳。在莲花山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向伫立山顶的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并感慨地说,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要敢于

46、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2012年12月310,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深化改革开放,必须明确改革开放也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有的人把改革开放定义为往西方“普世价值”、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开放。这是曲解我们的改革开

47、放。不能笼统地说中国改革在某个方面滞后。在某些方面、某个时期,快一点、慢一点是有的,但总体上不存在中国改革哪些方面改了,哪些方面没有改。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面改革,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互相促进、良性互动。很显然,面对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显露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意用更大

48、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加有力的措施和方法,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深化改革开放。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就此开创。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国内外环境都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

49、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只讲第二句,不讲第一句,那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就第一句而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之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方面的具体制度,这些制度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唯一能够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必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那种动辄想抛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傍什么别的主义而重起炉灶的主张,都是极端错误的。同时也要看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