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建材行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建材行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6)》.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建材行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6)的通知(管工信发(2024)9号)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建材工业协会、省水泥行业协会:现将山东省建材行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6)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工业和信
2、息化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6月28日山东省建材行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6)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也是山东省传统支柱产业。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的建材行业稔增长工作方案、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山东省传统产业技改升级行动计划耍求,推动山东省建材行业改造提升,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3、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全省建材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并行,稳定市场预期,做好产供销衔接,促进科学有序发展,在发展中推进建材产业深度转型。坚持强存量与扩增量并举,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推进设备技术更新,发展建材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坚持优供给与拓市场并重,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品牌影响力,促进建材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发展目标2024-2026年,全省建材行业保持平稳增长。加快数字化转型,主要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M以上。提升能效水平,水泥、陶瓷行业能
4、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型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到2026年,省及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4家,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达到40家以上,组织承担一批“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一一智能制造加快推进。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推动屯点企业加快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到2026年,力争建设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达到50个以上,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5家左右,全省规上建材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8%左右。一一绿色转型显著进步。主要
5、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降低,水资源消耗进一步降低.高标准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明显下降。工业固体废弃物在建材生产中的应用比例达到65%左右。一一产业集聚更加凸显。加快上下游产业配套,做优做强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到2026年,力争培育5个产值过百亿的产业集群。一一行业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引导低效产能有序退出,严禁新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枳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提质增效。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进规范有序发展。三、重点任务,以能效水平提升为承点,推动水泥行业风机、电机、变压器、泵、空压机、锅炉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17 .
6、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围绕减排降碳、节能降耗,改造提升原料制备、窑炉控制、粉磨破碎等相关生产工艺。推进低阻旋风预热器预分解系统、高效篦冷机、水泥窑窑衬系统模块化装配式集成、生料终粉磨料压机、富氧全氧燃烧、先进节能粉磨、水泥包装自动化等技术改造。18 .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应用。集中攻克水泥窑内循环沸腾煨烧、绿氢燃烧水泥熟料等技术。重点开发高贝利特水泥、石灰石燃烧黏土低碳水泥等产品。进一步完善已投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提升技术水平,为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热三、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细化工作措施,着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定期评估计划执行情况,研究解决执行过程中的真大问题及
7、时调整策略,确保水泥行业改造提升有序进行。(二)加大质量监管。推进各企业标准化化验室建设,贯彻落实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23)要求,提升水泥产品质量。加强标准的宣贯和推广工作,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建立标准执行监督机制,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三)发挥协会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牵头搭建行业合作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管理咨询版务。组织开展上下游企业对接活动,开拓市场营销渠道。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美进步做好水泥活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要求,组织实施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加强行业自律,防止企业恶性竞争,确保规范有序平稳发展。附件2山东省平板玻
8、璃行业改造提升工作方案(2024-2026)一、发展目标到2026年,加快发展一批高端应用玻璃新产品,培植一批玻璃深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玻璃深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力争玻璃深加工率提升到60%以上。建成5条太阳能光伏压延玻璃生产线,推进钙钛矿、硅化镉光伏组件、TCO玻璃生产线建设和产品量产。推进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提升,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20%o二、重点工作(一)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1 .提升高端建筑玻璃产晶比重。坚持增加高端产品比重,巩固其在高端建筑玻璃市场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加快发展低辐射镀膜玻璃、超白玻璃、节能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彩色节能镀膜玻璃制品,发展超薄玻璃和特
9、种玻璃。2 .推动产业向高端应用发力。发展轨道交通用机车玻璃和矫敲门玻璃等交通领域应用玻璃产品,发展家电领域高硼硅玻璃产品,发展冷链产业应用玻璃产品,提高功能性镀膜玻璃的应用占比。发展电子信息、智能穿戴等领域玻璃产品,发展车载多功能盖板、高端手机盖板、TFT-1.CD基板等显示器用玻璃。(一)补齐光伏玻璃产业短板弱项3 .推进光伏压延玻璃项目建设。成点支持太阳能光伏玻璃项目建设,推进项FI顺利建成投产。支持光伏玻璃生产企业把握光伏发电发展新趋势,延伸产业链,拓宽产品种类,提升光伏组件供给能力。4 .加快发展先进光伏玻璃产业。加大钙钛矿、碎化镉光伏组件、TCO玻璃生产线建设和产品量产,发展建筑光
10、伏一体化(BIPV)的绿色建筑,支持一批钙钛矿光伏电池新技术多场景应用示范,做大做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将光伏玻璃产业打造成为新的优势产业。(三)提升玻璃深加工整体水平5 .提升深加工产品科技含量。重点研发真空玻璃、薄玻璃物理钢化、电致变色玻璃、气凝胶玻璃、3D曲面玻璃、发电玻璃等深加工新技术。6 .培育深加工龙头骨干企业。支持平板玻璃企业延伸产业链,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整合,培育一批玻璃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技术领先、质量优异的玻璃深加工产业基地。(四)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7 .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熔窑自动化水平,全面监测窑内玻璃液和耐火材料温度,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实施优化控制。提高锡槽
11、自动化水平,锡槽玻璃板宽、板面质量监控数字化,采用加热量少的退火温度作业制度和节能控制措施,保证退火质量。改进冷端采用优化系统,多订单优化切割,提高综合成品率。推行AGV智能仓储系统,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和灵活性。8 .推进节能降碳。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技术,提高综合传热效率和余热回收效率,减少窑炉表面散热量,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采用新型节能电机、空压机、风机等设备降低电耗。利用先进能效管理系统对燃料、电、水、蒸汽、压缩空气、氮氢气等能源的实时能耗数据采集、监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使用光电、风电等新能源,结合余热发电,提升企业能源自给能力,减少对化科能源及外部电力的依赖,促进平板玻璃生
12、产的绿色能源低碳转型。9 .加强环保管控。选用含硫量低的优质清洁燃料,从源头上减少硫化物排放。加强物料制备过程中无组织扬尘的管控,减少物料堆存、转运等操作过程中的扬尘。推广应用新型低氮燃烧系统,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烟气外溢,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推广干法脱硫-复合陶瓷滤筒除尘脱硝一体化技术及装备应用,实现烟气的超低排放。支持企业争创环保绩效级。新改扩建项目满足环保绩效A级指标要求。10 .建设智能工厂。推广自动化配料、熔窑、锡槽、退火窑三大热工智能化控制,熔化成形数字仿真,冷端优化控制、在线缺陷检测、自动堆垛铺纸、自动切割分片、智能仓储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平板玻璃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升级。设置智修
13、工厂网络系统及生产管理数字化系统,完善设备管理、安环管理、能源管理等系统,提高企业整体管控水平。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政府与行业协会、咨询机构、产业联盟、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等协同作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强化行业自律,提升行业治理能力,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引导经营者依法竞争,自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二)加大政策支持。构建促进绿色低碳高侦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衔接配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发挥财政资金的吸引和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按照市场化原则引入社会资本和行业资本投入。扩大技术装备投资,加大对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支持力度。三)强化人才支撑。
14、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玻璃生产企业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引进工作,完善行业人才体系建设。发挥行业组织作用,了解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建立玻璃行业人才平台和专家库。附件3山东省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改造提升工作方案(2024-2026)一、发展目标2024-2026年,全省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规模效益平稳增长,品牌影响力较大提升。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3佻,低能效基准水平的全部完成更新改造,不能按期完成节能改造或改造后能效仍低于基准水平的生产线淘汰退出。二、主要任务(一)提升科技创新水平1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技术研究,币:点突破
15、干法制粉、原料制备精密控制、窑炉节能、机器人注浆修坏施釉等先进技术。币:点支持利用高硅尾渣生产绿色建材-陶瓷地铺石项目、陶瓷墨水生产线等项目建设。2 .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强陶瓷行业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窕和产业化的统筹衔接,充分发挥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中试平台作用,依托工业陶瓷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带动先进陶瓷、功能性陶瓷砖、陶瓷复合材料等领域的技术攻关。3 .提升产品品种和质量。增强陶瓷产品设计能力和新品研发能力,提升全省陶瓷行业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陶瓷复合板、集成墙板、整体厨房、整体卫浴、智能卫浴等集成产品和智能产品。积极研发生产具有耐磨、防污
16、、防滑、发热、抗菌、制冷、防静电、低光度等功能性陶究破以及各种艺术浇砖岩板等建筑陶兖新产品,由发展大板、岩板拓展到家具、石材、木饰面等应用领域,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丰富产品供给。()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4 .推进企业生产管理智能化改造。积极推进陶鹿企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开展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升级试点应用。推进智能生产,推行智能自动配料,烧成系统寻优控制,AGV自动运输系统、RFID识别系统。实施智能运维,推进视频巡检与主辅机在线监测,建立健全智能化能源管理体系,加强对事点设备的能耗动态监测,降低运营能耗。5 .培育智能工厂及智慧园区。鼓励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
17、同、数字化管理等新业态。鼓励新建一批智能化生产车间,培育一批集智能生产、智能管理和智能运维为i体的陶宛智能工厂,打造一批智能工厂示范点。在基础条件相对成热的陶瓷产业园区,进行以工业生产网、企业信息网、园区公共服务网以及云基础设施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智意园区建设工作。电点推进耐磨氧化铝陶瓷研磨体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项目。(三)强化绿色低碳发展6 .推进绿色生产。实施陶瓷窑炉热工效率提升行动,全面落实陶瓷窑炉节能改造任务,实施节能窑炉、窑炉余热利用、低温烧成、釉面砖一次烧成等技术改造。鼓励陶瓷企业开展能效领跑者对标达标活动,持续推进陶瓷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企业环保治理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支持企业争
18、创环保绩效A级。依照相关评价标准,培育一批省内陶瓷行业的国家级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7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鼓励陶瓷企业以黄金尾矿、钛铁尾矿、赤泥、铜尾矿、铁尾矿、石材锯泥等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生产中回收的物料、废瓷等为原料生产陶瓷产品,提高综合利用率。鼓励在石材产区建设发泡陶瓷生产线,充分消纳石材锯泥。鼓励在金矿产区建设建筑陶窗生产线,充分消纳金矿尾矿。到2026年,力争全省陶瓷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10家。(四)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8 .发展建筑陶克集群。依托淄博、临沂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大力研发绿色环保、高品质、大规格、功能性瓷砖,实施建陶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开展“工赋建
19、陶数字行动”,实现建陶产业智道转型。9 .打造工业陶瓷集群。依托淄博和潍坊在全国先进陶瓷领域的领先优势,促进工业陶瓷集群式发展。建设先进陶瓷产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推进产业链供需对接,推进工业陶瓷快速发展。10 .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加大我省建筑卫生陶兖产品品牌宣传力度,打响地域品牌。充分利用陶鹿博览会,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做强做大一批知名品牌,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打造以商贸服务为核心,集陶毙交易、品牌孵化、陶瓷设计、陶兖文化、产业链整合等功能为一体的“江北陶瓷贸易服务中心”等商贸眼务平台。加强与国内外设计机构的合作,开发高附加值的工业创意设计产
20、品,加快“产业设计化、设计产业化”进程。三、推进措施(一)加强规划引领。做好陶瓷产业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举措,在创新政策扶持、税费优惠政策、法律法规、技术研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配套服务设施方面,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陶兖产业的发展做好规划引导。(一)强化财政金融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全省陶究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F1.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陶瓷企业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提高对有市场、有效益、高成长性中小陶瓷企业的融资授信规模。(三)提高生产要素保障。加强对陶瓷生产所需的大宗商品供需动态监测。加强对燃料、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生产要素价格、运输保障等情况的监测和引导,加强供需对接,保障生产供给,推进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