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简单的统计》PPT课件教案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数学《简单的统计》PPT课件教案参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统计大班教案1目标: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重点: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难点: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准备:水果图片,统计图,展示板,多媒体课件,彩色即时贴。过程:一、探索新知1创设情景。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水果,看看是那四种水果?(视频出示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师:每组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数一数,比一比。(排队的方法有很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张表格,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来,我们给水果排队应该是从哪边
2、开始?(从下往上排队,水果标识在下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讨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贴到黑板上。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2介绍统计图。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师:谁有好办法?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涂颜色的方法。) 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师:涂颜色的看起来非常清楚。这时就会出现四个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出示统
3、计图展示板)想一想,图中的四个柱子、数字、水果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水果有几个,草莓比梨多几个,这图能告诉我们吗?我们该怎么办?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3看图提问题。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幼:统计图告诉我西瓜最多,梨最少。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苹果有5个,比草莓少1个。二、应用知识1创设情景。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开联欢会,可是老师不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所以我们以组为单位,统计一下最爱吃的水果,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即时贴贴到最喜欢吃的
4、水果那栏里,统计好之后,讨论一下,什么水果是你们组最爱吃的?2小组讨论结果展示。师:请每组出一名小朋友,拿着统计图说一说。3分析应用。师:根据这些统计图,我们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多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少买一点?为什么?三、巩固练习数学练习册统计练习题。统计大班教案2活动目标: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活动准备: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ppt。种子统计表1份;2、学具:每人一份种子、动物记录单,动物统计表每小组一份,农家菜园记录、统计表
5、作业单每人一份;4个篮子里装有白果、花生、蚕豆、黄豆种子(数量在9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每张桌上贴有水果标志2份。活动过程:一、农庄收种子,探索统计的方法1、设置情景,农庄里收获了许多种子,王爷爷不小心把种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们学做农庄小统计员帮助王爷爷把种子分一分,记一记。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出示种子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3、师幼共同完成种子统计表。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1、幼儿观看农庄小动物ppt,初次尝试记录小动物数量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动物数量。讨论
6、: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动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小动物。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小动物。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3、小组合作统计农庄里的小动物。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三、独立完成蔬菜统计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1、幼儿观看农家菜园ppt。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4、自主评价统计表四、颁发奖牌,结束统计大班教案3一、活动生成: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
7、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二、设计意图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8、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三、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四、活动准备: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五、活动过程1、创
9、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幼儿:愿意。(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平时老师请一两个孩子帮忙数玩具就已经让多数孩子羡慕不已了,所以,我的这个求助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强烈回应,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
10、、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了解幼儿的前经验及当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儿探究学习的基础。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尝试记录玩具的数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正确判断幼儿的水平和需要。而幼儿在原有经验和想法上发展和建构的新经验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这个环节中幼儿的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有的幼儿可以较为完整地记录出玩具的数量,如:画出一个套筒,在它的后面点了7个点或7个对勾,这是来自中班时一节统计图形数量的活动的经验。也有的孩子将数学的记录概念表现为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如:在一张纸上满满地画了12个穿线板、9个机器人、7个套筒。也有的幼儿没有完成记录任务。陈鹤琴先生
11、的教育观认为:儿童也可成为传授者,即“儿童教儿童”。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这些孩子从同伴那里获取到了新的经验,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
12、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在师幼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明确和支解,将其放大抛给幼儿,聚拢幼儿的探究视点,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引发幼儿进行新的探究。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由于孩子没有书写数字的经验和能力,对记录出的玩具数量还要再通过点数来比较数量,这时我的一个问题“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让孩子的探究欲望再次燃起,并将孩子的视点引入到条形统计图上。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引导幼儿自己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通过讨论两种记录表的不同,自己找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让孩子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说出自己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以促进幼儿养成在生活中注
13、意观察的良好习惯。)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以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学习,进一步感知、体验了条形统计,使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轻松获得简单的数学经验。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5、活动结束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
14、!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幼儿园的延伸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延续,为孩子更好地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契机。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统计大班教案4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以及在统计表中做统计记录。2、学习使用曲线图来表示事物的变化过程,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3、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和尝试精神。二、活动准备1、环境:
15、设置四个入口“玩具关”、“动物关”、“图形关”、“颜色关”。地上画有两个大统计表。2、统计表若干,铅笔若干。3、电脑课件,大空白记录表1张,录音机,磁带。4、骰子、保龄球、套圈、气温记录表、飞标、鲨鱼牙若干。三、活动过程。1、谈话引入,引起兴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到孙悟空的花果山里玩呀?不过进入花果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我们来问问孙悟空,怎样才能进入花果山呢?2、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1)配班教师扮演孙悟空,提出问题。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花果山做客。不过,想进入花果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花果山有四个入口,分别是“玩具关”、“图形关”、“动物关”和“颜色关”,而每个关内都设有难题,小朋友把这
16、些难题解决了,就可以进入我的花果山玩了。(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刚才孙悟空告诉老师,这些难题就是数一数图形关里面的图形、动物关里面的动物、玩具关里面的玩具、颜色关里面的颜色的数量有多少,然后用数字在表格上记录好。看哪一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最先攻破难题,进入花果山。(3)幼儿合作操作。3、小结:统计的概念4、学习曲线图的记录方法。(1)出示课件,引起兴趣。(2)幼儿第二次尝试操作。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骰子、记录表),探索掷骰子的记录方法。(3)教师小结操作情况。(4)学习曲线图的记录方法。A、示范记录孙悟空掷骰子的变化过程。(幼儿看课件,教师在大空白表格上示范记录。)B、引导幼儿小结记录的步骤
17、。(5)幼儿第三次尝试操作。幼儿分组操作:猜拳、掷骰子、打保龄球、记气温、圈套、掷飞标、按鲨鱼牙。(6)教师小结操作情况。5、游戏:会跳舞的曲线图。幼儿戴上头饰扮演音符,在地上的表格上找到相应的位置站好,组成曲线图听音乐跳舞。6、听音乐出场。小朋友,天黑了,我们要回家了。统计大班教案5设计意图: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
18、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活动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活动准备: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活动过程:(一)复习巩固: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
19、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二)联系生活: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2、在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三)提出任务: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
20、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2、要求:合理分工与合作;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4、幼儿汇
21、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相关的文章。统计大班教案6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活动准备:PPT、人手一张统计表、水彩笔、黑板、白纸、各种超市用品。活动过程:一、带幼儿参观超市,初步探索统计的方法1、货架上有什么商品?每
22、种商品有多少?2、幼儿分组自由选择货架进行记录,记录方法由幼儿自由决定。3、教师点评幼儿统计结果。二、通过观察法和推理法来学习统计1、我的朋友也有一家店,是糖果店,糖果店的阿姨和蜘蛛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来看看吧!(1)东东来买糖,蜘蛛出示了东东的买糖记录表。提问:东东来过几次糖果店?买过什么糖?这次他可能会买什么糖?(2)洋洋来买糖,蜘蛛出示洋洋的买糖记录。提问:洋洋买了几种糖?她怎么来过5次,只买了4种糖?这次可能会买什么糖?小结:好吃的东西会经常买。(3)菲菲来买糖,蜘蛛出示菲菲的买糖记录。提问:菲菲来过几次?买过几种糖?这次他会选棉花糖还是果冻?下次会买什么糖?小结:两种喜欢吃的东
23、西轮流买。三、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1、阿姨又准备进货了,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果才是最受欢迎的呢?2、出示“一周糖果销售记录表”及“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理解。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统计表,找出最受欢迎的糖果。4、教师讲解:数字最大的就是卖出数量最多的,就可以多进货,数字最小的就是卖出数量最少的,就要少进货。活动结束:小朋友们真棒!你们用统计的方法不但帮助了庞老师,还帮助了我糖果店的朋友,谢谢你们!平常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统计的事情要做,我们再去看一看吧!统计大班教案7【活动目标】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4、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活动重点】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活动难点】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活动准备】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活动过程】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1、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小结:你们用了数字、表格、画点点的办法,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二、尝试用条形图涂色的办法进行第二
25、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1、介绍条形统计图和记录方法。师:这也是一个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有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下代表统计什么东西,纵坐标上的刻度代表统计的数量。如果统计出来苹果有2个,那么就画两个格子。2、师幼共同完成一份条形统计图3、再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师: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小结:用条形图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三、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时候会见到统计图。统计大班教案9设计
26、意图: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活动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
27、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活动准备: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活动过程:(一)复习巩固: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二)联系生活: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28、(三)提出任务: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
29、对一对应)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2、要求:合理分工与合作;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
30、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观察小记:(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
31、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
32、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老师,我们
33、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此活动选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案例点评:此活动选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
34、效发展。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到充分地发挥,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和重要。统计大班教案10设计意图今学期班上进行线的专题活动,小朋友都很有兴趣,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线。一时间,班上就有了不同质地、不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用途的线。为了能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我组织进行线的分类、统计活动。让幼儿更深入了解线的种类。活动目标1、在观察、比较、讨论中,对线进行颜色、粗细、质地、长短的分类。2、教师和标记的引导下,学习自己设计简单的统计表。3、语言表达操作的情况,使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得到发展。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
35、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1、各种各样的线若干。2、纸、笔每人一份。3、统计示范图。活动过程1、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线,请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学会初步的分类技能。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好多不同的线,待会就请你们自己去观察,看看能不能分清这里一共有多少种线?幼儿听后就三三两两的在各种线前观察,对线产生了兴趣。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教师能让幼儿自己先去观察,比较,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可以让他们尝试分类,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2、教师引导幼儿按颜色、粗细等不同特征来分类。师:刚才我听到有小朋友说,可以把相同颜色的放在一起。我们来试一下。幼儿尝试按颜色分类,把相同颜色的摆放在一起,全部分好后再数数各有几种。
36、师:还可以按什么来分呢?除了颜色不同外,你们还发现了其他不同的特点了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继续引导幼儿,让幼儿在发现、比较下不断地想到分类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长、短和用途来进行分类,并做好分类记录。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中,教师起启发性作用,主体还是幼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说出来,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3、教师把幼儿观察、讨论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自己设计统计图来记录。A、幼儿看记录进行操作活动,把所有记录的结果统计出来。B、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各种方法。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方法来进行分类,我把小朋友所说的都记录在黑板上了,现在就要你们想想,
37、帮我设计一个最漂亮的。幼:老师我可不可以设计两个。教学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提出要求,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尝试,老师只是个观察者,在巡回的观察着幼儿的工作,如果不是幼儿有求必答,老师都不去打扰他们,充分体现出幼儿是主体,不再受老师的影响。4、教师小结,并找出不同范例,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方法,让大家学习。师:这是谁的,请你来说说你是怎样设计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中,每个幼儿的回答都会不同,有的会说得很好、很多,说得很完整,有的却不知道怎样表达,但都要进行鼓励表扬,因为要肯定他们的设计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5、活动评价:这个活动设计充分抓住了幼儿心,小朋友面对这么多样的线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也记得快,所以教师善于观察,发现问题,从生活中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材料准备的很充足,教师的语言简而少,很具有启发性,而且也留了时间让幼儿充分的认识探索,是一节充分以幼儿为主的课。6、重要词汇:质地、用途、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