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PPT课件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PPT课件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ppt(4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前儿童的言语,言语概述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评价与培养,第一节 言语概述,一、语言和言语概念(一)语言 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通常讲的语言一般包括音、形、义、词汇、语法等要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二)言语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二、言语的种类(一)外部言语 1.口头言语 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信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语。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2.书面言语 书面言语是借助于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的言语。(三)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个体内心“无声的言语”,通常我们思考问题时候所运用的都是内部言语。,三、语言
2、和言语的关系,【话题辩论】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是先有语言,还是先有言语?(一)区别1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2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二)联系1言语活动依靠语言来进行。2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发展起来的。,四、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二)言语使得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质变。(三)言语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一)学前儿童言语的准备(01岁)1发音的准备,婴儿的发音准备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简单发音阶段(13月)新生儿
3、因呼吸而发声,哭是儿童最初的发音。新生儿哭声中,特别是哭声停止的时候,可以听出ei、ou的声音。2个月以后,婴儿不哭时也开始发音,当成人引逗时,发音现象更明显,已能发出ai,a,ei等音。发这些音不需要较多的唇舌运动,只要一张口,气流自口腔冲出,音也就发出了。这与儿童发音器官不完善有关。这阶段的发音是一种本能行为,天生聋哑的儿童也能发出这些声音。,(2)连续音节阶段(48月)这一阶段,婴儿明显变得活跃起来。当他吃饱、睡醒、感到舒适时,常常自动发音。发出的声中,不仅韵母增多,声母出现,而且连续重复同一音节,如ababa,dadada等,其中有些音节与词音很相似,如baba(爸爸),mama(妈妈
4、)等。父母常常以为这是孩子在呼喊他们,感到非常高兴。其实,这些音还不具有符号意义。但如果成人利用这些音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就可以形成条件反射,使音具有意义。,(3)模仿发音学话萌发阶段(912月)这一阶段,儿童所发的音明显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音调也开始多样化,四声均出现了,听起来很像是在说话。当然,这些“话”仍然是没有意义的,但却为学说话做了发音上的准备。这一阶段,近似词的发音更多,同时,儿童开始能模仿成人的语音。这一进步,标志着儿童学话的萌芽。在成人的教育下,婴儿渐渐能够把一定的语音和某个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用一定的声音表示一定的意思。虽然此时他们能够发出的词音只有很少几个,但毕竟能开口说
5、话了。,2语音理解的准备,(1)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 婴儿对言语刺激是非常敏感的,出生不到10天的儿童就能区分语音和其他声音,并对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爱”。近期的研究又发现,几个月的婴儿还具有了语音范畴知觉能力:能分辨两个语音范畴之间的差别(如“b”和“p”),而对同一范畴之内的变异予以忽略。语音范畴知觉在言语理解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不能分辨不同的语音(两个范畴之间的差异)自然无法理解词义,但如果不能忽略同一语音范畴内的各种变异(如说话个人发音的差异等),语音便不再具有稳定性而成为因人而异的不可理解的东西。语音知觉的发展为语言理解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只有“听准音”才可能“听懂义”。,(2)语词理解
6、的准备 八九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言语,表现为能对言语作出相应的反应。但这时,引起儿童反应的主要是语调与整个情境(如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等),而不是词的意义。如果成人同样发这种词音,但改变语调和语言情境,婴儿就不再反应。相反,语调不变而改变词汇,反应还可能发生。,【研究分析】给9个月的婴儿看“狼”和“羊”的画片。每当出示“羊”时,就用温柔的声音说“羊,羊,这是小羊”,而出示“狼”时,就用凶狠的声音说“狼,狼,这是老狼”。若干次以后,当实验者用温柔的声音说“羊呢?羊在哪里?”婴儿就会指画着羊的图片,反之亦然。这时,实验者突然改变说话的语调,用凶狠的声音说“羊呢?羊在哪里?”婴儿毫不犹豫地
7、指向画着狼的图片。这说明了什么?,(二)学前儿童言语的形成,先学前期,儿童口语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1不完整句阶段(1)单词句阶段(11.5岁)单音重叠【典型表现】把汽车叫做“笛笛”,把小狗叫做“汪汪”。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一词多义【典型表现】孩子见到猫,叫“猫猫”,见到带毛的东西,如毛手套、毛领子一类的生活用品,也都叫“猫猫”。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以词代句【典型表现】孩子说出“拿”这个词,有时代表他要拿奶瓶,有时代表他要拿玩具,还有时代表他要拿别的孩子手里的食物。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双词句(电报句)阶段(1.52岁)1岁半以后,孩子说话的积极性高涨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会从不大说话变得
8、很爱说话。说出的词大量增加,2岁时可达200多个。这一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说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2完整句阶段(2岁以后)(1)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 这一年龄的孩子渐渐能够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开始会说一些复合句。儿童说出的句子较长,日趋完整、复杂,由各种词类构成。(2)词汇量迅速增加 到3岁时,孩子已经能掌握1000左右个词。,二、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语言形式、语言内容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上。(一)学前儿童语言形式的发展1语音的发展语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逐渐掌握了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11.5岁的儿童开始发出第
9、一个类似成人说话时用词的音,到6岁时,儿童已经能够辨别绝大部分母语中的发音,也基本上能发准母语的绝大部分语音。34岁是儿童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4岁的儿童基本上能掌握本民族全部语音。,儿童学习语音的过程,先后有两种不同的趋势。起初是扩展的趋势。婴儿从不会发出音节清晰的语音,到能够学会越来越多的语音,是处于语音扩展的阶段。34岁内的儿童,相当容易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发音,所以有人称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为“国际公民”。儿童掌握母语(包括方言)的语音后,再学习新的语音时,出现了困难,年龄越大,学习第二语言的语音,更多受第一语言语音的干扰。这个时期就处于语音的收缩阶段。,【话题讨论】与普通话相比,你的方言中
10、有哪些难发的音和容易发错的音?除此之外,湖南省不同地区的幼儿还有哪些难发的音或易发错的音?(2)语音意识的发生幼儿期,主要是在4岁左右,语音意识明显地发展起来。幼儿语音意识形成主要表现:能够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能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1)语句的发展 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儿童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语句逐渐分化。例如,最初的单词句阶段,一个词可以代表多种含义,“妈妈”可以表示呼唤妈妈,或是要求妈妈帮他捡起某样玩具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语词逐渐分化。,2语法的发展主要考察儿童句子的获得与发展,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逐步严谨。最初的单词句只是一个简单的词链,不是体现语法规则的结构。3
11、岁半以前儿童的话语常常漏缺主要词类,词序紊乱。3岁半以后出现较多复杂修饰语句。如运用介词“把”:“他们把绳子接起来跳”。到五六岁,儿童的关联词比较丰富,但还常常用得不恰当。,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幼儿最初的语句结构不能分出核心部分和附加部分,只能说出形式上千篇一律的、由几个词组成的压缩句。稍后能加上简单修饰语,再后加上复杂修饰语,最后达到简单修饰语的灵活运用和语句中各种成分的多种组合。【典型表现】叭叭呜还要叭叭呜嘀嘀;叭叭呜去北京爸爸坐火车到北京我爸爸坐火车到北京开会去了幼儿园放假的时候,我准备和外婆坐火车到北京去玩。,(2)语法意识的出现,幼儿对语法意识是从4岁开始明显出现的。主要表
12、现为幼儿会提出有关语法结构的问题,逐渐能够发现别人说话中的语法错误等。当然,他们不是根据语法规则的知识去发现错误的,只是由于这些错误说法使他们听起来感到“刺耳”,不符合其语言习惯。,(二)学前儿童语义的发展,1对词义的获得(1)词义获得的发展趋势。从部分的、个别的语义向掌握全面的语义特征发展。儿童对词的最初理解是不全面的,只是掌握了词的部分的、个别的语义,出现了理解词的“泛化”和“窄化”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向掌握词的全面语义发展。从一个词的单义向多义发展。儿童最初只能掌握词的本义,不能理解词的转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词的理解逐渐由单义向多义发展。,(2)词汇的数量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词
13、汇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一岁左右,儿童才开始说出词,到入学前,儿童已能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研究表明,45岁是儿童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幼儿期末,掌握3000-4000个词。儿童的词汇有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之分。消极词汇是指儿童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实际上理解也是不深不透的。积极词汇是指儿童自己能说能用的词汇。,(3)词类的扩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不仅词汇量增多,同时掌握词的种类也不断扩大。儿童先掌握的是实词,然后是虚词。在实词中,儿童掌握的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对其他实词如副词、代词、数词掌握较晚。儿童对虚词如连词、分词、助词、语气词等掌握也较晚。在各类词中,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代词,其次是
14、动词和名词。,2对句义的获得 儿童在理解自己尚未掌握的新句型时,常常根据自己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则”去理解它们。研究发现,幼儿常用的理解句子的策略大致有如下几种:(1)事件可能性策略 儿童常常只根据词的意义和事件的可能性,而不顾语句中的语法规则来确定各个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案例分析】当老师说“小明把王医生送到医院里”这个句子时,相当多的幼儿误认为是小明生病了,王医生送小明去医院。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词序策略 儿童往往根据句子中词出现的顺序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句义。【案例分析】一幼儿将“小明被小华碰了一下”理解成小明碰了小华一下。另一幼儿把“小班儿童上车之前大班儿
15、童上车”,理解为小班先上车,大班后上车。这说明幼儿语义的发展有什么特点?(3)非语言策略 幼儿在理解句义,包括句中某些词的词义时,时常使用一些非语言(与语言本身无关的)策略。【典型表现】如果给儿童的物品是容器(盒子、箱子等),儿童倾向于把玩具放在它们的“里面”,而不管指示语是“放上面”、“放旁边”;如果物品有一个支撑面(如小桌),儿童则倾向于把玩具放在“上面”,尽管指示语是“放下面”、“放旁边”。,(三)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1交际功能(1)从对话语言逐渐过渡到独白语言 3岁以前,儿童基本上都是在成人的帮助下和成人一起进行活动的,所以儿童的言语基本上都是采取对话的形式。到了幼儿期,由于独立性
16、的发展,儿童常常离开成人进行各种活动,从而获得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印象等。这样,独白言语也就逐渐发展起来了。当然,幼儿的独白言语刚刚开始形成,发展水平还很低,尤其在幼儿初期。在良好的教育下,五六岁的幼儿就能比较清楚的、系统地讲述所看到或听到的事情和故事了,有的幼儿甚至能够讲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情境性言语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往往还需要说话人运用一定的表情和手势作为自己言语活动的辅助手段。连贯性言语的特点是句子完整,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使听者仅仅从言语本身就能完全理解讲话人所要讲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思想。3岁前的
17、儿童只能进行对话,不能独白,他们的言语基本上都是情境性言语。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情境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下降,连贯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上升。整个幼儿期都处于从情境性言语向连贯性言语过渡的时期。六七岁的儿童才能比较连贯地进行叙述,但其发展水平也不是很高。,【案例分析】一个3岁的孩子向别人讲自己昨天晚上做的事时说:“看到解放军了,在电影上,打仗,太勇敢了。妈妈带我去的,还有爸爸。”讲的时候好像别人已经了解他要讲的内容似的,一边讲,一边作出一些手势和表情。问题思考:该幼儿言语表达有什么特点?这是什么言语?,(3)讲述逻辑性逐渐提高 幼儿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主要表现为讲述的主题逐渐明确、突出,层次逐渐清晰。
18、幼小儿童的讲述常常是现象的堆积和罗列,主题不清楚,不突出。随着儿童的成长,其口表达的逻辑性有所提高。儿童讲述的逻辑性反映了思维的逻辑性。研究表明,对幼儿来说,单纯积累词汇是不够的,幼儿讲述的逻辑性的发展,需要专门培养。,(4)逐渐掌握言语表达技巧 幼儿不仅可以学会完整、连贯、清晰而有逻辑地表述,而且能够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声音的高低、强弱、大小、快慢和停顿等语气和声调的变化,使之更生动,更有感染力。当然,这需要专门的教育。,在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中,有人可能会产生一种言语障碍口吃,其表现为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单音重复,这是一种言语的节律性障碍。学前儿童的口吃现象常常出现在24岁。有几种因素会导
19、致口吃:生理原因 由于24岁儿童的言语调节机能还不完善,造成连续发音的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有所缓解。心理原因即因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造成的。说话过程是表达思想的过程,从“思想”转换成言语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和更好的表达形式而感到焦急,也可能会因为发音的速度赶不上思想闪现的速度而造成二者的脱节。这都会使儿童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这种紧张可能造成发音器官的细微抽搐和痉挛,出现了发音停滞和无意识地重复某个音节的情况。经常性的紧张便会成为习惯,以致于每次遇到类似的语词或情境时,都出现同样的“症状”。,模仿幼儿的口吃常有很大的“传染性”。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强,爱模仿,班上某
20、个孩子偶尔出现“口吃”会使他们觉得有趣儿、“好玩儿”而加以模仿,最后不自觉地形成习惯。据北京等医院统计,参加口吃矫治的人中,有近2/3的人有幼年模仿口吃的历史。,除生理原因外,矫正口吃的重要办法是消除紧张,此外及时鼓励和引导也是很好的方法。,2概括功能,言语的概括功能一方面使得学前儿童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下面以感知过程为例来说明。【研究分析】要求47岁幼儿分辨蝴蝶翅膀上花纹的细微差异。9只蝴蝶分为三种颜色,每种颜色又分为带斑点的花纹、条状的花纹和没有花纹的三种。实验结果表明,用语言说出花纹的名称,则幼儿辨别花纹的成绩明显高于不用语言时。为什么研究结果有明显差别?,言语的概括功能,还可以改变对
21、复合刺激物感知中刺激物强度的主次地位。【实验研究】在一个实验中,让幼儿看灰或淡黄色背景上的彩色圆圈。从单纯感知看,彩色是比灰色或淡黄色更强的刺激物,幼儿主要注意感知彩色圆圈而不是灰色或淡黄色的背景。可是当实验者用语言告诉幼儿,彩色代表飞机,淡黄色代表晴天,有太阳。灰色背景代表天气不好。晴天飞机能起飞;天气不好,飞机则不能起飞。幼儿接受了这些语言指示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即使是34岁幼儿也能注意较暗淡的颜色(灰和淡黄色)而不去对彩色发生反应了。以上说明,有了言语的参加,幼儿不再被动地认识世界,而有了自觉的能动的分析综合能力。,3调节功能,儿童言语对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最初是受成人语言调节的。
22、以后儿童会用自己的言语活动进行自我调节,一开始使用的是出声的言语,即“自言自语”,再往后儿童开始用内部语言进行自我调节。,(1)自言自语的特征自言自语既有外部语言的特征(出声),又有内部语言的特性(不是用来交流,只说给自己听,进行自我调节)。(2)自言自语的形式 游戏言语 儿童一边做各种游戏动作,一边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在绘画活动中也常常有这种情况,用语音来补充不能画出的情节。问题言语 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简短、零碎,常常在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喜等。当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也会用这种言语表示所采取的办法。四五岁儿童的“问题言语”最为丰富。,【案例判断】
23、以下两种言语分别属于什么言语?1一幼儿独自抱着娃娃“喂饭”,边喂边说:“快吃!快吃!不要把饭含在嘴里,要嚼嚼,再咽下去!”喂完饭,她把娃娃放在小床上,盖上被子,说:“吃完饭,要睡觉,不要乱动。你呀不要踢被子,要着凉的,生病要打针的”2在拼图过程中,儿童自言自语说:“把这个放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就应当把它放在这里”,三、活动中幼儿言语的特点分析,(一)自我中心言语 1什么是自我中心 指儿童不能区别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一切都看作与他自己有关,是他的一部分的一种现象。2自我中心言语 是指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倾向在言语上的得到反映的结果。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非
24、社会性言语,它不考虑听者的需要,可以用来指导行动但并不用来进行交流,有时是为了感到说话的愉快而重复这些字词和音节。儿童的语言约38%是自我中心的。,3自我中心言语的范畴(1)重复。主要是无意义字词。这种言语发生的原因就在于幼儿为了感到说话的愉快,喜欢说话。(2)独白。幼儿的自言自语,并没有说话的对象。(3)双人或集体独白。多个幼儿之间的相互说话,但并不构成交流,因为他们“自说自话”,彼此之间根本没有沟通任何思想和传递任何信息。,(二)社会化言语,1适应性告知 适应性告知就是幼儿传递思想给别人,设法使别人听其讲话并受其影响乃至做出反应。如,幼儿讲故事给别人听就属于适应性告知。2批评与嘲笑 这其实
25、是对别人的行为或言语进行评价的一种言语行为,但是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肯定自己而贬低别人。3命令、请求和威胁 这些都是幼儿对自己需要和要求的描述。4问题与回答 幼儿的问题包括两种。【例】盐为什么是咸的?关于事实的问题。【例】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关于请求或要求的问题。,第三节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小组讨论】1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2请设计几个训练幼儿言语能力的游戏。一、通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给幼儿交往的机会三、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示例】在一次外出春游时,中班蒋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春天的变化,突然一位孩子掀起衣服,要让自己的肚脐眼也看看春天,所有的孩子好奇地跟着学样,老师随机让幼儿闭上小眼睛,用肚脐眼看看春天是什么样的,小朋友都说看不见。老师便请孩子们把肚脐眼藏起来,用小眼睛看看春天是什么样的,这时孩子们都兴奋地说:看见了绿绿的草,看见了美丽的花每个幼儿都争着讲自己的发现。蒋老师在对孩子们的发现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外,并没有忽视幼儿对肚脐眼的兴趣,她从肚脐眼有何用处引发了幼儿探索人体奥秘的主题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提问特别积极,生成了许多新的主题。,四、教师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五、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言语发展【模拟游戏】从学生设计的训练幼儿言语能力的游戏中选择23个,让学生模拟幼儿开展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