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专项规划研究内容深度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专项规划研究内容深度规定.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电计(2018)140号附件1适用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内容深度规定3.1 前言3.2 增量配电网区域概况23.3 电网及综合能源现状分析23.4 负荷密求预测33.5 规划技术原则53.6 电力供需平衡分析63.7 上级电网发展规划就况73.8 高压配电网发展规划73.9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83.10 电源接入系统方案123.11 综合能源发展规划123.12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规划133.13 变电站站址及电力通道规划133.14 规划效果评估153.15 增量配电网投资估算173.16 增量配电网经济效益评价183.17 主要结论及建议194.1 规划报告书附但不限于下述附表194.2
2、 规划报告需附但不限于下述图纸19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专项规划研究内容深度规定1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增量配电网区域配电网专项规划研究报告编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GB/50293-2014D1./T5391-2007D1./T5729-2016Q/CSG10012-2005Q/CSG1201001201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电力系统通信设计技术规定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3、配电自动化规划导则中国南方电网IIO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指导原则中国甫方电网县级电网规划设计导则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3内容深度规定3.1前方简述增量配电网区域主要概况、规划研究思路与内容、主要技术原则和边界条件等。1)规划目的和意义。2)规划思路和方法。3)规划范围和年限。4)供电分区。5)规划依据。6)规划主要内容。3.2 增量配电网区域概况1)对增量配电网区域地理位置、人口发展、产业结构、城市经济概况进行描述。2)对增量配电网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与定位进行分析。3.3 电网及综合能源现状分析3.3.1电网现状简述与增量配电网区域有关电网的电力系统现况,包括:1)增量配电网
4、区域电源规模、电源结构、发电量,与周边电网的电力交换情况。2)增量配电网区域用电量、最高负荷及负荷特性等。3)增量配电网区域高压配电网的变电站与线路规模、线路负载率、运行情况、典型接线形式、与周边电网的联系等。4)中低压配电网配变与线路规模、网架结构、线路负载率、运行情况、典型接线形式,与周边电网的联系等。3 .3.2存在主要问题分析总结各电压等级电网规模、电网设备情况、配电网结构、供电能力、配电网网架结构、建设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等。4 .3.3综合能源现状若增量配电网区域具备综合能源开发条件,需开展绦合能源利用现状分析,包括以下内容:1)简述相关区域综合能源资源的分布与特点、电源建设规
5、划、电源结构及发展变化趋势等,列出规划研究期内新增电源的规模、建设进度和机组退役计划。2)对区域性大电源,还应说明规划期内与外区的送受电关系。3.4负荷需求预测负荷需求预测是开展增量配电网专项规划的基础,主要包括电力负荷需求预测、热负荷需求颈测、冷负荷需求预测等。3.4.1 电力看求覆测电力负荷预测应分期进行,与规划期限保持一致。近期规划宜列出逐年预测结果,为逐年电网项目安排提供依据:中期规划可列出规划水平年预测结果,为阶段性规划方案提供依据;远期规划宜侧重饱和负荷预测,为高压变电站站址和高、中压线路廊道等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提供参考,并为目标网架规划提供依据。1)对近期负荷报装和潜在报装负荷情况
6、进行介绍,开展近期负荷预测分析;2)对负荷密度进行调查,选取合适的负荷密度指标,按照负荷预测方法及负荷密度指标开展饱和年负荷预测,并时预测结果进行对比,校脸预测结果的合理性。3)按照中期负荷预测方法,结合近期、远期负荷预测结果,开展中间水平年负荷预测。4)必要时负荷预测结果需结合分布式电源发展、电动汽车等特殊负荷的发展进行电力需求敏感性分析。5)开展电量需求预测,分析与本项目有关的区域负荷特性,列出电网各水平年的年最大负荷曲线、典型日负荷曲线等,并对电力预测结果分析。3.4.2 冷负荷需求预测1)对区域内历史用冷负荷进行分析统计,介绍区域冷负荷需求预测成果,简述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冷负荷增长需求
7、。2)对冷负荷密度进行调查,选取合适的冷负荷密度指标,按照冷负荷预测方法及负荷密度指标开展饱和年冷负荷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校骁预测结果的合理性。3.4.3 热负荷需求预测1)对区域内历史用热负荷进行分析统计,介绍区域热负荷需求颈测成果,简述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热负荷增长需求。2)对热负荷密度进行调查,选取合适的热负荷密度指标,按照热负荷预测方法及负荷密度指标开展饱和年热负荷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校验预测结果的合理性。3.5规划技术原则3.5.1总则为使增量配电网配电网规划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优化配电网结构,降低配电网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满足电力需求
8、不断增长的需要,使增量配电区域电网在电网供电能力、供电可靠率、设备技术水平、电网管理运行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达到先进水平。3. 5.2高压电网规划原则根据公司高压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相关规定,结合各地区本地化修编成果与增量配电网区域的实际情况,从高压电网网络结构、容载比、变电站规模、短路电流控制、无功补偿等方面提出高压电网规划技术原则。4. 5.3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原则根据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相关规定,结合各地区本地化修编成果与增量配电网区域的规划实际情况,从中压配电网网络结构、供电可靠率、开关站、配电站、架空线路分段设置、无功补偿配置、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路线、配网通信技术路
9、线等方面提出中压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从低压配电网网架结构、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低压无功配置等方面提出规划技术原则。5. 5.4电源及大用户接入系统原则1)电源接入应以审定的中长期电力规划为基础,从实际出发,遵循分层、分区、分散接入的原则。2)电源接入系统电压等级一般宜为1级,最多不超过2级,以两级电压接入系统的发电厂内不宜设两级电压的联络变压器。3)电源的接入、主接线应综合考虑电网解环运行要求,简化主接线,发电厂宜减少出线回路数。4)用户的供电电压等级应根据当地电网条件、用户分级、用电最大需求、用电设备容量或者用电设备总容量,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5)高压配电网用户接入容量较大,宜考虑由变电
10、站的专线供电、T接、直供、专供。6)用户变电站方案制定应根据客户负荷等级、用电性质、用电容量,当地供电条件等因素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3.6 电力供雷平衡分析3.6.1 电源发展规划简述相关区域能源资源的分布与特点、电源建设规划、电源结构及发展变化趋势等,列出规划研究期内新增电源的规模、建设进度和机组退役计划,综合能源、冷热电三联供机发展概况等。3.6.2 电力平衡分析论述平衡的原则,进行项目所在地区、供电区域的当前到水平年和目标年的电力、对增量配电网区域各电压的等级电量平衡计算,并对平衡结果进行分析。1)电力平衡应分区、分电压等级、分年度进行,并考虑各类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的影响。
11、2)风电、水电等分布式能源比例较高的地区,应根据不同类型电源在不同时段的典型出力特性进行电力平衡。对于分布式能源接入较多的区域配电网,应结合分布式能源实际出力情况考虑参与平衡的比例。3.7 上级电网发展规划枷况简述上级电网规划情况,即上级电网变电站规划与网架规划方案、电源接入规模。主要包括:变电站容量与布点规划、电网网架结构,电源接入电网方式与容量等。3.8 高压配电网发展规划开展增量配电网区域高压配电网远景目标网架规划方案研究,对变电容量进行测算,其中高压电网远景目标网架规划方案,应尽量与全省目标网架方案保持一致。3.8.1 变电容量测算及布点规划变电容量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计算层级负荷
12、,获得各电压等级变电容量需求,应结合容载比要求和现有变电容量确定新增变电容量需求,作为确定规划水平年高压电网项目安排的主要依据,从满足地区和供电区域负荷发展需要、提高供电可靠性、完善网架结构等角度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计算各电压等级容载比时,该电压等级发电厂的升压变压器容量及直供负荷不应计入,该电压等级用户专用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容量及其所供负荷也应扣除。另外,部分区域之间仅进行故障时功率交换的联络变压器容量也应扣除。2)对于区域较大、负荷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负荷特性差异较大、分区最大负荷出现在不同季节的地区,可分区计算容载比。3)在规划中应因地制宜确定容载比的取值,高压配电网容载比合理指标一
13、般为1.822,电源外送地区,计算升压变电容量不考虑上述容载比,一般按最大升压容量配置变压器即可。3.8.2 高压电网网柒发展规划根据增量配电网区域电网原有网架特点、负荷分布和电网发展规划等情况,结合全省电网规划方案、近期电建设网项目、电源接入项目等,提出本区域目标网架方案。应远近结合,综合考虑节约用地、节能降耗、电网新技术的应用,对不同方案进行必要的电气计算和分析,并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近期、中期的网架方案,并对远景年的规划方案进行展望。3.9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3.9.1 中低压配电网目标网架规划1)结合网格现状供电线路布局,网格可开发利用的线路走廊,规划远期供电线路主干线走向,规划主
14、干节点布局,划分主干节点供电管辖范围,初步形成远期网架接线方案。2)根据近期网架规划方案和中期网架规划方案,调整、完善远期网架规划方案,完成主要线路走廊的布局规划。形成网格电网从现状向目标网架过渡的整套方案,有序、分步实施。3)若近、中期网架方案难以向远期网架方案过渡,则需要重新选择远期网架接线模式或与周边网格进行协调调整网格边界,然后重新进行远期和近、中期网架方案规划。4)从低压配电网网架结构、低压配电装置及线珞、低压无功配置等方面提出规划和改造方案。3.9.2 中期网架方案基于中期负荷预测,在近期网架规划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格网架接线模式,完善主干节点布局,规划主要线路走廊的布局。构建
15、的中期网架结构应易于向远期目标网架接线发展过渡:不同类型网格网架的建设过渡主要遵循以下要求:1)负荷发展成熟网格。对于已形成标准接线的网格,该网格可暂时保留原有接线模式,以现状问题为导向,按照改造量最少的原则逐步向目标网架过渡。对于网架结构复杂、尚未形成标准接线的区域,在固化线路运行方式的基础上,确定各类联络点的作用和性质,然后按照网格内现状电网问题的评价,结合投资情况一次性改造成目标网架。2)负荷快速发展网格。暂不改变现有线路运行方式,确定各类联络点和分段点的作用和性质,结合变电站资源、用户用电时序、市政配套电缆沟建设情况、中压线路利用率等因素按照投费最少、后期建设浪费最少的原则逐步由现状网
16、架向目标网架过渡。3)负荷发展不确定网格。对于市政规划暂不明确,无法确定负荷增长点的区域,在不改变线路的运行方式下,确定各类联络点和分段点的作用和性质,然后按照网格内现状电网问题的评价,对突出问题进行处理,并结合负荷发展情况,先用简单适用的标准接线进行过渡。4)从低压配电网网架结构、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低压无功配置等方面提出规划和改造方案。3.9.3 近期网架方案基于近期负荷预测对各网格内现状网架结构进行升级改造,重点是在解决网格内存在的现状电网问题同时优化网格网架结构,规范用户接入;不同分类区域的网格应采取不同的思路进行建设改造:3.9.4 展成熟区网格化规划主要解决线路跨区供电,线路网架结
17、构复杂,线路利用效率偏低,线路负荷不平衡、变电站出线间隔紧张等城市供电问题。2)负荷快速发展区网格化规划主要解决负荷快速增长对网架造成的压力,如重过载、用户报装受限、网架无序发展等问题。3)负荷发展不确定区网格化规划主要以解决现状线路运行、设备自身缺陷问题,如电压偏低、设备残旧等,满足近期负荷发展需求为主。4)从低压配电网网架结构、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低压无功配置等方面提出规划和改造方案。3.9.5 配网自动化规划方案配网自动化规划应按照“需求导向、智能实用、适度超前”的原则,与配电网一次网架、配电网通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并根据网架方案提出配网自动化配置标准、配置方案、系统构架、建设规模等。
18、应从一体化配用电业务需求出发,配网自动化系统作为配网运行管理平台一个组成部分进行建设,以支撑配调集约化为应用主体,通过各种自动化终端一体化应用,实现数据“一方采集、多方应用”,通过各种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系统应用集成,提升配网自动化系统实用化、智能化水平,有效支撑各条线配用电业务的管理。计量自动化系统互联互通。自动化主站应具备充足的处理和存储能力,充分挖掘各系统的数据价值。新建线路按照配网自动化目标技术方案进行建设。改造线路具备条件的按照目标技术方案进行建设,不具备条件的按照过渡技术方案进行建设。3.9.6 通信规划方案遵循“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的建设原则,统筹考虑各类业务发展
19、要求,各地区制定统一的配电通信网规划,并对各类通信技术应用于配网通信进行专业化的统一管理。并根据网架结构提出通信建设标准、光缆汇聚层和接入层分级建设方案、通信网络方案、建设规模等。配电通信网接入层设备因地制宜选择,具备光缆接入条件的配网业务节点应配置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没有光缆但有无线专网覆盖的配网业务节点应配置无线专网终端;不具备光缆、无线专网接入条件,但有无线公网信号的配网业务节点宜使用无线公网终端;以上通信方式均不适用的配网业务节点可使用载波通信、北斗卫星等方式。3.10 电源接入系统方案根据电网规划、站址周边电网情况及线路路径条件,提出增量配电网内电源接入系统初步方案,电源接入应以审定的
20、中长期电力规划为基础,从实际出发,遵循分层、分区、分散接入的原则。其中:接入11035kV电网的电源,宜采用专线方式并网;接入10(20)kV电网的电源可采用专线接入变电站低压侧或开关站的出线侧,在满足电源并入电网后能有效输送电力并且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电能质量要求时,也可采用T接方式并网。3.11 综合能源发展规划根据增量配电网区域实际情况开展综合能源规划,若增量配电网区域具备综合能源开发利用条件,需开展综合能源规划与接入方案规划,包括以下内容:简述相关增量配电网区域综合能源发展规划,电源结构及发展变化趋势等,提出综合能源规划配置和接入系统方案。1)提出综合能源规划供应方案,主要包括分布式
21、能源站、港口岸电、储能设施等方面的配置方案;综合能源燃气机组、供热和供能设备选型和配置,光伏及储能设备选型和配置等,并对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指标进行分析。2)对综合能源接入配电网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对配电网网损、短路电流、电压分布供电可靠性的影响。3)综合能源并网点的确定原则为电源并入电网后能有效提高供电电力并且能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4)综合能源的接入不应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接入总容量需满足其并网出力或退出时引起的电压波动在本规划技术原则允许围内。3.12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规划简述增量配电网区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规模和分布及发展变化趋势等,提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接入系统方案。完善的充电
22、基础设施体系是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保障,充电基础设施规划主要包括各类集中式充电站和分散式充电桩规划方案等。3.13 交电站站址及电力通道规划3.13.1 规划变电站站址选择对增量配电网区域变电站初步位置进行说明,站址所在的市、县、乡镇、村落名称,相对所在地市、县中心的方位和距离。站址的自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水库、通过道路、海拔高度、自然高差、植被、树木、农作物种类及分布情况。拟建站址围墙与集中民居的最小距离。说明目前土地利用现状(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使用权情况。变电站布点应满足如下要求:1)根据供电区分类及负荷分布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布点,满足供电能力、供电范围、网架结构、供电可靠性
23、等方面的要求。2)站址选择宜深入目标区域的负荷中心,实现就近供电,降低损耗和投资。3)站址进出线条件较好,能满足各电压等级出线对走廊的需求3.13.2 电力通道规划方案结合增量配电网电网接线特点、规划网架方案、供电区分类等编制线路走廊规划,并将线行、地下管线控制要求纳入市政规划的统筹当中,积极加以保护控制。对增量配电网区域电力通道规划方案进行说明,重要电力通道走廊与市政配套路径进行说明。1)架空线路路径的选择,应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2)增量配电网区域内架空电力线路的路径,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
24、结合。线珞路径走廊位置,应与各种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统一安排。3)电缆线路路径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应与各种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统一安排,且应征得城市规划部门认可。4)电缆敷设路径应综合才虑路径长度、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等因素,统筹兼顾,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5)电缆通道应按电网远景规划预留,并一次速成。6)电缆通道设计时,应预留随电缆线路敷设的电力通信光缆用的管孔或支架。3.13 .3电网项目用地规模估算结合增量配电网区域规划变电站、配电房站址选择和通道规划方案等提出用地规模估算。包括变电站用地规模估算、线路走廊用地规模估算、重点线路走廊征地和电缆沟通道需求、开关站和配电房占地规模估算等。3
25、.14规划效果评估3.13.1 存在问题解决情况对增量配电网区域内存在问题解决情况进行分析,对解决当前配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满足负荷需要方案进行总结分析。3.13.2 规划指标分析评估对增量配电网区域内水平年和远景年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技术,对规划方案实施后的预期指标进行技术和测算,对比分析规划前后指标的改善情况,评价规划效果。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供电能力。供电能力一般以容载比为主要表征指标,用以反映地区负荷与变电容量合理性。2)转供能力。转供能力一般以主变NT通过率、线路NT通过率为主要表征指标。计算该指标时,需合理考虑区域本级电网和下级电网的转供能力。
26、3)供电可靠性。供电可靠性多采用RS指标,根据规划设计方案中网络结构完善提升转供能力、设备水平提升、降低故障率以及配电自动化实施后减少停电时间等因素,对可靠性指标进行预测。4)综合电压合格率。综合电压合格率是一个运行指标,在规划层面,该指标主要体现在潮流计算中,各电压等级电压越限节点(一股指母线)数量比例。5)网损率。网损率是一个运行指标,在规划层面,该指标主要体现在潮流计算中,线路及变压器损耗的有功功率与发电有功功率的比值。3.14 .3号能用电规划方案评估根据增量配电网区域特点,分析其智能用电需求,说明智能用电规划目标及方案,包括电动汽车充放电服务、分布式能源增值服务、智慧用能增值服务等方
27、面的规划情况。智能用电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实时双向互动,其影响涉及发电、电网和用户多个方面,对发电侧开展智能用电措施可通过调节电网负荷减少对化石燃料调峰机组的依赖,降低系统的整体发电能耗评估;对电网侧开展智能用电措施减少系统对调峰容量的需求,避免因调峰容量不足造成的系统安全问题等评估;对用户侧开展智能用电措施通过引导用户科学用电,合理用电,降低用户的电费支出等进行评估。3.14.4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方案评估根据增量配电网区域实际情况开展综合能源规划,若增量配电网区域具备综合能源开发利用条件,需开展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方案评估,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增量配
28、电网区域特点,提出综合能源网一体化管理系统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实际区域的能源网的建设为基础,建设综合能源网一体化智能系统管理平台,承载全资源综合调度、运维管理和综合用能服务等功能,实现可控能源、可控传输设备、可控负荷等元件的统一协调控制与调度,并将区域综合能源网一体化智能运行管理各环节业务的横向和纵向贯通,实现电网与用户、热网与用户、冷网与用户的全面互动,以及电网与热网、冷网之间的全面互动,对区域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企业运行管理效率进行评估。3.15 增量配电网投资估算3.15.1 建设规模对增量配电网区域各水平年各电压等级建设规模进行统计,并对进行分类汇总。3.15
29、.2 投资估算确定投资估算指标和依据,投资估算执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及其他相关文件的规定,并应满足以下要求:1)投资估算应根据给定的电网工程单价对规划期内项目总投资进行估算,配电网项目工程单位造价应由各省市或设计单位根据现场情况自行提供。2)投费估算章节中,宜从单位变电容量造价、单位长度线路造价、配电网网损等方面进行经济评价。3)投费估算宜根据不同的投资目的、投资类型、电压等级、投资主体等类别分别进行统计。3.16 增量配电网经济效薇评价3.16.1 评价依据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国家能源局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导则
30、;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济评价业务指导书;4)其他依据。3.16.2 评价方法经济效益测算需开展正算和反算两种方式:正算是明确项目的成本,用用区域预测的输配电价来计算内部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反算是确定项目的成本和预计收益率,计算达到此收益水平所要求输配电价成本。本次经济评价将分别采用反算和正算两种方式来进行效益测算,并开展电量发展高方案和低方案对经济评价效益影响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3.16 .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根据上述评价方法对规划区配电网(考虑包含和不包含高压配电网投资两种情况)进行经济评价。并对经济效益计算(正算)及(反算)结果进行分析,考虑政策对电价的影响,开展敏感性分析,得出
31、经济效益评价结论,从电网角度提出自身风险控制措施以及需要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建议。3.17 主要结论及美议1.1 量配电网规划方案主要结论,主要包括负荷需求预测、综合能源供应规划方案、高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方案、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评价几个方面。2)工作建议与需进一步分析研究的关键问题,对需要下一步研究的专题进行展望。4附表及附图1.2 规划报告需附但不限于下述附表1)高压配电网现状规模数据表2)中压配电网现状规模数据表3)高压配电网项目明细表4)中低配电网项目明细表5)配电网项目规模及投资估算统计表1.3 规划报告需附但不限于下述图纸1)最新版本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图2)规划区域供电分区图3)各水平年负荷分布图4)高压配电网规划地理接线图5)中压配电网规划地理接线图6)电力通道管廊分布图7)中压配电网电气接线图8)变电站、开关站、配电房规划选址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