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云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青云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1月20日在青云谱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青云谱区人民政府前1笫一章立足发展新起点,把握“两个大局”新形势.2第一节发展基础2第二节发展环境14第三节远景目标20笫二章贯彻新发展理念,展现“彰显省会担当“新作为21第一节指导思想21第二节基本原则22第三节发展目标24第四节空间布局27第三章创新驱动,制胜新发展阶段“关键一招”32第一节大力集聚创新创业人才32第二节推动创新资源集聚33第三节推动创新成果转化35第四章数字赋能,推动“一号工程”跨越发展37第一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37第二节加速推进数字
2、社会建设39第三节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40第五章产业升级,打造大南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引擎42第一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42第二节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新优势43第三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85第四节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86第五节扩大文化交流合作90第十一章致力民生,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92第一节全面提高教体质量92第二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96第三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00第四节健全公共服务制度体系105第十二章创新治理,提升“慧圃”建设新水平107第一节聚焦聚力建设平安青云谱107第二节创新市域社会治理体系109第三节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113第四节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青云谱实践114
3、第十三章注重落实,强化规划实施保障117第一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117第二节强化规划实施机制117第三节加强规划协调机制119第四节注重规划监督评估120前言青云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青云谱区委关于制定青云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重点对“十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总体部署,同时提出二。三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该规划主要阐明区委、区政府战略意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景。第一章立足发
4、展新起点,把握“两个大局”新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青云谱区深入实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准确评估“十三五”发展成效,深入分析“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对于准确把握青云谱区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蕴含的发展机遇,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持续建设“人文生态慧圃、都市产业新城”,牢固夯实大南昌都市圈战略支点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落实
5、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拼搏实干、负重奋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汛排涝救灾、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顺利完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综合竞争力喜得新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区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趋优”的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265.14亿元提高到2020年38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7.2%左右;财政总收入由2015年40.75亿元增加到2020年42.91亿元,年均增长1%;地方
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5年10.28亿元提高到2020年10.64亿元,年均增长0.7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6%左右;实际利用内资由2015年32.53亿元提高到2020年83.67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7.02%;实际利用外资由2015年1.49亿美元提高到2020年3.67亿美元左右,年均增长19.76%;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IK左右。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喜获新成绩“十三五”期间,全区紧紧抓住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撤迁改造首批试点这一国字号品牌的巨大机遇,“退二进三”加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老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性成果。2019年,青云
7、谱区老工业转型升级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成为全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典型,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区,并获省政府通报嘉奖。“阳光驿道”建立起一条政府与实体经济之间沟通无障碍、服务零距离的快速通道,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无限活力和经济发展的蓬勃动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十三五”期间,全区坚持统筹协调,全面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数从2015年48家增加至2020年93家,营业收入从2015年16.06亿元增至2020年36.8亿元左右。全区共有23家企业被评为市级以上服务业龙头企业称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9个(其中省级集聚区4个),服务业发展工作多次获得南
8、昌市服务业发展贡献奖。“夜间经济”迅猛发展,正盛太古港王府井夜经济特色商圈、青云小镇夜市开市运营,全省首届水果文化节等一系列主题活动顺利举力、商贸消费活力迸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十三五”期间,投资新建了区级文化综合大楼,打造了非遗展厅、少儿阅览室以及全市首个名人阅读室一一许渊冲阅读室等多功能活动室。八大山人纪念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区图书馆被评为2020年江西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青云谱镇灯彩之乡”作为全市唯一、全省唯三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南龙灯”闪耀登场2019年央视春晚井冈山分会场舞台;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生产车间旧址、梅汝傲故居、陈云
9、旧居和工作车间入选江西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托辖区内工业遗址和老厂房,推动南钞公司、阳光乳业等工业旅游项目建设;依托八大山人文化品牌资源,八大山人梅湖景区4A景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举办了八大山人艺术节、“八大山人”全国书法展八大山人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和“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2020中国南昌八大山人文化论坛”等活动;开展了青云谱区旅游1.OGo图案征集和宣传、“青云谱八景”评选以及“爱江西,健康游一一乐游青云谱旅游摄影大赛”等活动;推荐的文创精品南钞美丽中国井冈山立体贺卡旅游产的企业入驻,推动各类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型企业源头培育能力。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创客空间申报国家级、省级“企业孵
10、化器”和“众创空间”。继续推进瞪羚企业、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培育。促进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抓住全省创新型县区建设试点机遇,围绕军民融合、智慧物流、检测检验认证、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领域,实现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速推动创新向重点产业领域赋能,启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强化产业链韧性,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构建高水准的创新生态体系,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节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一、完
11、善协同创新体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重点支持和鼓励企业引进大院大所的科技成果,争取每年都有重大研发成果引进应用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争形成重点领域的研发集群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产学字化转型。推进数字技术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融入“赣服通”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体系,提升政府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准确度、在线服务成熟度,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民众服务需求进行分析挖掘,不断改进政府服务效用。对数字经济形态实施“包容、审慎、开放”的监管模式,实施包容柔性监管,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全省生态服务产业高地,全面快速推动大
12、健康产业的发展。加快建立社会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社会化、综合性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健康养老产业格局。加大政策扶持,促进生态健康产业转型和产业链延伸,到2025年,基本形成涵盖医疗、保健、康复、休闲等综合产业形态。夜间经济。重点培育、建设、提升一批夜间经济消费街区,主要建设6大特色夜经济板块,即:“两圈两湾两街”,分别是王府井夜经济商圈、夜象湖商圈和玉河湾夜经济带、梅湖湾沿河夜经济带,以及青云小镇夜市街、湖滨小镇夜市街,培育建设各类“夜间零售网点”7家。打造“夜游两湖”“夜赏文创”“夜品佳肴”“夜购潮货”“夜习科普”“夜健体魄”等青云谱区特色夜间经济品牌,形成完整的夜间消费网
13、络,实现功能互补、客流共享、共同发展,满足消费者旅游、餐饮、购物、娱乐、教育、健身等夜间消费需求,构建夜间经济”点、线、面”立体消费体系,促进夜间消费经济的功能和品质提升。到2025年,全面建成风格各异适合夜间消费的零售网点”,形成夜间经济产业集聚,创造良好的夜间经济发展生态圈。网红流量经济。加快网红流量经济在消费提档升级、枢纽门户建设、对外互联互通及平台的深度应用,提升流量经济整合和重塑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空间链的能力。将流量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以直播短视频、自媒体内容为核心的新媒体流量经济相关产业创新与支撑加大对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和贸易基地的扶持力度,建立青云谱区重点文化
14、出口企业、项目名录和产品数据库。推动青云谱优秀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图书等走出去,优化走出去文化产品结构,推动体现青云谱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文创、动漫等产品走向世界。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拓展国际文化市场,支持文化企业参加重要国际性文化节展。我区现有高中教育用地规划的基础上,谋划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校园校舍。到2025年,力争引进、办好在全省具有领先地位和示范性的省级特色高中。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依托新经济产业集聚区和南昌汽车机电学校、江西省民政学校等驻区中等职业院校,推动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实
15、现校企深度融合,共享优质实习实训资源和教学资源。大力推进民办教育。支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办学体制,形成政府办学为主,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继续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以优化教育生态环境、切实减轻全区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为目的,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治理、综合监管,以青云谱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联席会为治理平台,持续有效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秩序和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着力推进社区教育。积极发展家庭教育、妇女教育和老年教育,积极开展与市民社会生活、休闲娱乐、文化体育、医疗保健密切相关、灵活多样的各种教育活动。实施市民继续学习促进工程,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新闻
16、媒体的社会教育职能。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培训,努力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积极提供经费和物质支持,完善相关优惠政策。锻造一支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队伍。创新教研机制,构建四级教研孵化平台。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新教师、学科骨干、班主任、教育管理者四大受众培训体系。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四、促进教育智慧化以打造智慧校园为中心,把学生、教师、家长联合一体,以信息技术服务教育,全方位地构建教育生态圈。开展智慧校园试点,打造一批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引领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改
17、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将教育信息化利用能力逐步纳入教师资格认定体系。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学习、网络观课、网络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对学生学业和素养进行个性化分析,改革考查方法和评价制度,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构建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依托阅读大数据系统,提升学生碎片化阅读时间效率和阅读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云平台应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探索基于网络的家校合作模式,提升家庭教育品质,形成家校共育合力。专栏8散体事业篁大项目(一)学校建设项目推进京山小学还建、楞上学校新建、博文学校新建、新地学校新建、振飞学校新建、迎宾中学重建、万溪学校新建。(二)城南体育
18、公园项目在昌安路以北、溪桥南路以南、高新大道以西、佛塔路以东启动城南体育公园建设工程。(三)名校引进项目引进一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名校,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第二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一、建立健全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推进防治结合,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推进慢性病和精神疾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旃慢性病综合防控;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优化防控策略,逐步建立以基层为重点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加强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加强传染病监
19、测预警、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及时做好疫情调查处置;强化精神疾病防治,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服务管理和救治救助;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夯实常规免疫,做好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推进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提升预防接种管理质量;做好重点寄生虫病及地方病防控工作,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职业病危害普查和防控,加强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加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突发急性传染病综合监测、快速检测、风险评估和及时预警能力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监测预警水平、应对能力和指挥效力。二、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分级诊疗。以
20、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基本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促进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规范诊疗行为,全面实施临床路径,加强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管理,保障医疗安全。加强药师队伍建设,以抗菌药物为重点推进合理用药,加强处方监管,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以及医疗质量控制动态监测和反馈机制,健全
21、医疗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加强临床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对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提升临床专科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改善医疗服务,合理调配诊疗资源,加强急诊力量,畅通急诊绿色生命通道。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行电子病历,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查和经常性督导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完善监管信息系统,推进信息披露和公开,提高监督执法效率。强化药品安全监管。提升对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评价和风险预警水平。健全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五、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2、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健全覆盖城区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创新中医医院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推进各层次各类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设立国医大师馆。推进中西医协调发展。健全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互为补充、惠及大众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现代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机结合,寻找防治疾病的创新路径和手段,促进中西医药协调发展。加强中西医临床协作,提高重大疑难病、急危重症临床疗效。加强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鼓励西
23、医师全面、系统学习中医。中医类别医师可根据临床需要使用与专业相关的现代医药方法和技术,参加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特殊准入医疗技术培训。支持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基层西医和中医两种手段综合服务能力,力争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具备一定中医药服务能力,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机制。第三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养老保险全面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基金筹资相关政策;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落实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直
24、接结算制度;形成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按照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和物价指数增长情况,同步增加最低生活保障、困难群体保障、高龄和残疾等特殊群体补助救助。完善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援助“五位一体”的城乡医疗救助模式。按国家特困人员供养政策,做好城镇“三无”集中供养。建立社会救助信用体系,对弄虚作假、隐瞒欺诈骗取社会救助的,纳入诚信体系实施联合惩戒。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提升社会救助对象识别精准度,实现新增对象信息化核对率100%O二、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深入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深入落实农民
25、工工资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工作,着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杜绝因欠薪返贫现象,推动农民工逐步实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让农民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以公共养老服务设施为基础、产业化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覆盖城乡、覆盖全部老年人,形成区、镇街和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探索建立支持居家养老的政策体系,积极推进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和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优化床位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融合、
26、城乡一体的互助式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建设。运用互联网、通信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管理等技术,搭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充分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侧和需求端的高效对接。重点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务预约、物品代购等服务,开发更加多元、精准的私人定制服务,打造高效、便捷、安全的“虚拟养老院”。针对特殊老年人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智慧医护和养老服务。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开展“惠民工程”助推家庭新发展,努力提升计划生育家庭的发展能力。全面启动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办理人身意外伤害及重大疾病保险续保工作。开展帮扶结对活动,发动组织、协调政府及民间团体为特殊家
27、庭开展各项服务。始终把宣传教育作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治本之策,充分发挥教育、卫生、文广、人口计生及相关部门优势,搭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宣传教育平台,组织实施系列活动。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健全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教育的政策体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教育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专栏9应对人口老龄化宣点项目(一)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根据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需求,以施工改造
28、、设施配备等形式,支持特殊困难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一)兜底性照护服务保障建立失能照护服务机构,护理型养老床位不低于60%,为特困人员、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提供服务。(三)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建设建设标准化管理的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机构,鼓励养老机构向社区提供居家上门康复训练、培训等服务。(四)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支持街道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设施,到2025年,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0%。(五)普惠托育股务机构建设建设规范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支持全社会力量发展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四、保阵妇女儿童青少年和残疾人基本权益
29、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健全妇女权益保障,切实保障妇女教育、卫生、就业等权利。优先保障孕产妇、关心贫困妇女、老龄妇女、残疾妇女等特殊困难群体,消除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性别差距,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积极保障妇女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环境。提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水平。坚持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阵地建设、壮大师资队伍、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提升全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设立儿童福利处
30、,打造有温度的高质量关爱服务,服务对象从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扩展到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推广关爱模式,服务方式从“送进来”转变成“走出去”,从以往的救助保护转变为关爱保护,保护更加全面,切实兜牢我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底线,为未成年人织起牢固的保护网。引领青少年高质量发展。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筑青年一代的强大精神支柱,完善“导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督学”体系,优化线下宣讲和网络课程,坚持立根铸魂、价值引领、实践育人,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鲜明价值取向、养成良好品德,引领青少年高质量发展。推进江西省中长期
31、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全面落实,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活动,引领我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实施“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为统揽,在全区中小学中普及推广“红领巾讲解员”活动。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通过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开展“校园零欺凌”“青少年法治宣传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打击和遏制侵害青少年发展权益的行为。实施青年见习计划,全年组织至少150人参加就业见习,推动和促进青年就业。培育壮大青年社会组织,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大青年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充分发挥“青年空间”和流动志愿服务车的作用,进一步凝聚青年和服务青年。提高
32、残疾人发展能力。切实改善残疾人民生,着力满足残疾人基本需要,提高残疾人发展能力,着力推动相关制度落实,切实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思,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切实展现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风貌,努力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社会作贡献。第四节健全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一、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进一步完善区、街道(镇)、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加快形成覆盖全区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健全援企稳岗扶持政策体系。顺应新时代发展新趋势,继续深入开展具有青云谱特色的“就业创业”活动,强
33、化人才、平台、技术三项支撑。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引导零工经济、小店经济、夜间经济等就业形势规范发展。加强基层创业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力度。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二、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实施稳就业三年行动计划、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三年青年见习计划,促进经济发展从“向人口要红利”到“向人才要红利”转变。建立集“就业服务、职业指导、企业招聘、信息发布、劳动力信息登记、人才对接平台”等为一体的青云谱区人力资源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人才工作开展,优化
34、人才环境和投资环境,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基层劳动关系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完善失业风险预警和快速响应工作机制。三、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培育行动,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重视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第十二章创新治理,提升“慧圃”建设新水平对标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新期
35、待,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以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为重点,全面提升平安青云谱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第一节聚焦聚力建设平安青云谱一、坚定维护国家安全坚持维护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进一步完善国家安全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强化“大安全”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专项工作机制。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加强国家安全执法,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重点群体反渗透工作机制,严厉打击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组织各类非法活动,严
36、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加快建设军民融合样板区。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第三节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一、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体系效能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推行高危企业现场处置方案卡片式管理,形成覆盖政府、部门、企业无缝对接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基础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定期组织开展建筑工地、消防安全、
37、生产企业等领域各类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技能专项演练以及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做好随时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准备工作。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医疗救治能力。二、健全完善应急管理预防机制制定完善城市和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规范,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估,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确定相应的管控方法,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完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措施,健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警示标志、应急预案、处置措施、联动机制,充分掌握生产工艺、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产生的风险现状,及时分级管控,预防事故发生。建立区域安全风险数据库、
38、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实行差异化动态监管,增强事故预防功能,提升企业风险抵御能力。三、有序开展智慧应急能力建设创新推进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建设,构建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一体化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形成全区应急管理“一张图”,全面实现“基本数据清单化、数据信息实时化、隐患报警智能化、事发现场可视化、形势研判精准化、组织指挥扁平化以及过程留痕数字化”。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探索建立社会救援力量、消防救援力量、专业救援力量的共训、共练、共战机制。第四节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青云谱实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
39、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各方面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亳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完善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制度,改进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项工作评议组织方式,探索运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方式,切实增强监督实效。二、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0、参政党建设的要求,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方法,健全直接向地方党委提出建议的直通车制度。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制度、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度、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制度、区政协工作制度、政协系统联系指导工作制度。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优化界别设置,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三、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完善照顾好同盟者利益政策,促进
41、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完善联系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机制,凝聚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力量。四、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第十三章注重落实,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实干,既
42、要有科学的目标引领,更要靠强力的保障推动。第一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明确政府主体责任,科学制定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规划顺利实施。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财力保障,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形成规划实施合力。各级党委(党组)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十四五”规
43、划提供坚强保证。第二节强化规划实施机制一、大力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四最”营商环境上来,为规划落到实处创造更好的条件。以“五型”政府建设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把服务客商、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摆在突出位置,精准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在强化依法行政、增强科学行政能力、培育健全要素市场、促进民营经济新飞跃、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二、严格芬实目标责任和推进机制落实经济、社会、产业等发展目标和指标,科学分解规划任务,责任到各单位以及单位负责人。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规划推进机制,提高规划实施的约束性和实效性。优化财政支出
44、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建立与规划任务相匹配的政府投资规模机制。完善落实规划的机制,按照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衔接配合的要求,年度计划要贯彻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将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分解纳入年度指标体系,设置年度目标,并做好年度间综合平衡,结合形势发展确定年度工作重点,明确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举措的年度实施要求。三、争取各类政策的支持运用统筹政策资源,用足、用新、用活现有政府和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重点在老旧小区(配套设施)改造、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打造强大内需市场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准确把握国家、省、市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认真准备项目申报,对接上级申报部
45、11,努力争取其认可支持。对纳入国家、省级、市级层面的重大工程项目,简化审批核准程序,优先保障重大工程项目选址、土地供应和融资安排。加强部门联动,推动相关专项领域的发展思路和规划研究编制,与上级部门衔接,谋划一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第三节加强规划协调机制一、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各项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保证规划对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的引导约束作用;强化财政政策对规划的保障作用、金融政策对规划的支撑作用,其他政策对规划的协调作用,坚持规划定方向,构建规划、财政、金融等政策协调和工
46、作协同机制。二、统筹各类规划的有效衔接系统性考虑“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社会事业规划等各类规划有效衔接,为相关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国土空间利用、城镇空间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加强青云谱区各部门及各街道(镇、集聚区)组织制定和实施区域规划、专项规划间的衔接和协调。第四节注重规划监督评估建立健全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评价办法,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十四五”
47、规划实施监督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加强对项目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跟踪分析,及时发现项目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法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评估报告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评估,创新评估方式,对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专题评估,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完善政府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提高公众参与规划监督评估的程度。胜利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区上下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奋发有为、彰显担当,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云谱,为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