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651227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措施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措施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线措施,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第首先,是有关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线根据。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与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应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主线根据。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尚有一种世界处在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评证法的对立。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

2、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性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详细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构造的某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班,做出唯物的科学解择,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

3、、物质无非是多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总和中抽象出来的J列宁:“物J贞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用,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笑写、摄影、反应工物质的唯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旗,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侦I1.T打向同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运动的详细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多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络: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括低级运动形式:多种运动形式同步并存、互相制约并在一定

4、条件下互相转化。静止是有条件的、临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物战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络。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件:规律具仃可反攵性,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者的整个世界的主线观点和总的见解,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通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8、意识的来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应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剌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5、: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窟识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增进r人脑,增进r语言的产生,增进F意识的形成.9、意限的本质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应: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应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10、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络联络的客观性、普遍性:联络的宓杂性、多样性:不样的联络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样影响和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络,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揖要作用.系统论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老式科学措施.开拓了从整体出发,从事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络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措施.它规定人们综合地、系统地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

6、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整体的最优化方向发展。系统论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仃关普遍联络的原理,有力地驳斥r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朴到宓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贵是旧货物的死亡和爵M物的产生。事物的互相联络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络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详细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朴到第杂的发展历史。12、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

7、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I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线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有关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一直;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一样的事物及其各个OS面,在不一样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一样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事物在不样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事物矛胞的各个侧面在不样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

8、法的关健和实质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络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性,由系列规律和范闱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关键和实质原因在于:1)对立统学说提醒了事物辩证法的主线内容。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互相依赖、互相对立的联络,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络,是事物最本质、最主线的联络.(2)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己运动和自我发展.(3)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丁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之中.14、马克思主义认设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应论可知论和反应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阐明了认识的本质,处理了怎

9、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从而消除门日唯物主义的主线缺陷,实现了认识论的主线性革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消除I口唯物主义反应论所导致的认识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过程,阐明了认识是一种充斥矛盾运动的过程,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反应论的假死不变的形而上学缺陷:由于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的引入对历史发展和历史意识问题作出了唯物和辩证法的解释,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15、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班活动: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

10、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母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域为重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谢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3)科学试验:16、实践是认策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筑要体目前:(1)实吸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查认识对的与否的唯一原则;(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7、认识的辩证发展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应,是来自客体的多种刺激和主体的感知系统的互相作用的产物。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

11、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详细性的特点。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历和内在联络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I)必须把剪发认识即理论同详细实践相结合:(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措施:(3)要将理论、计划、措施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然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且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18、真理和

12、讲误的互相转化真理和谬误可以互相转化,重要分为两种情形: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和区别。在一定条件卜.,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另首先,在不一样条件下,不样的葩国内,真理就会转化为逐误,谬误也也许转化为真理,真理与诲误的界线,乂是相对的。(2)失败和错误为对的的认识、为成功准备条件。19、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属r认识范围,是一种意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客观性是其理之因此成为其理的主线条件,是其理的本质屈性。在定条件下,对同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种,是惟的,真理多元性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脑上否认r人们对的认识客观事物的也许性,必

13、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20、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对的反应.(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21、真理的相对性更理的相对性是指F1.: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仃限的。2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根据。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23、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原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原因.地理环境

14、和人口原因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重要表目前: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若整个社会的堪本性质和面貌。(3)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24、社会意织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应,社会意识的构成可分为:按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个人意识和胖体遨识。按社会面:识的构造划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I分IE要的群体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抽

15、象化、系统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类是多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它们自身没有阶级性,可为不一样社会制度和不一样阶级服务。2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不停向前发展.生产力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和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体日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两个重要方面.经济基础是指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只仃那些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构成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16、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包括政治上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政府机构、党团、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制度和设施。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关键。上层建筑的性质,宜接受经济基础的决定,间接受生产力的制约。26、阶级和阶斗争阶级的产生:剩余价值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痂前提,生产资料私有制确实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阶级对立的实质就是一部分人可以占用另一部分人的劳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分析措施是观测和分析阶级社会社会

17、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措施。27、国家、国体和政体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本质上,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48、宏观调控法基本知识我国既有已制定和颁发的能源法律制度Ig要有:电力法h煤炭法、节能法讥财政法在理论上由财政管理体制法、财政收支管理法、财政活动程序法构成:在立法实践中,财政法包括了预算法、国债法、政府采购法和传移支付法。在我国梭收体系中,税收各类包括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特定行为税和资源税:梭收征收管理制度则包括税务管理、税款征收、违反税法的法律资任和税务争议的处理程序等方面。税收具有免费性、固定性、强制性特性.会计法的原则:真实、完

18、整、合法:审计法的原则:依法审计原则、独立审计原则、客观公正原则、强制性原则、保守秘密原则.对外贸易法的原则:国家实行统的对外贸易制度:依法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坚持平等互利:准许货品与技术自由进出口,逐渐发展国际服务贸易。49、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国家、用人单位、个人竞任分担的原则;基本社会保障与提高生活痂量相结合的原则:社会保障水平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原则。重要分为社会保险法、社会救济法、社会福利法、优抚安顿法。我国社会保险法包括医疗、疾病、失业、老年、工伤、生育、伤残和遗属八个项目.优抚安顿是优待、抚恤、安顿三种待遇的总称。优待是指对义务兵家

19、和和抚恤补助对象发绐由群众承担的优待金;执恤是国家对伤残人员和牺牲、病故人员家却所采用的物质安愚形式,包括伤残抚恤和死亡抚恤:安顿是提对夏员退休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及其随军家眷和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的安顿.第四部分行政管理我国的机构编制工作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其在编制管理方面的址要任务是: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政府机构的名称一般包括域名(地理位置或管理范围)、矢名(管理内容)、格名(表明规格级别)。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10、政府机构设置原则(1)职能优先原则,即:职能是机构存在的前提:科学界定政府总体职能;科学配巴和划分政府职能;以政府职能与否顺利实现来检

20、查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2)完整统一原则,即: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行政权力是完整统一的:政府机构设置是完整统一的。(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应遵照如下几条规律: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不变的状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事务的难易程度成反比:管理幅度同管理者的能力以及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成正比;管理幅度与下属人员的能力成正比关系:管理层次与组织效率成反比。(4)权责一致原则,指在机构设置中,要使机构的职权与职责相称、平衡,它包括三层意思:设计合理的职位体系;权贵相称的制约机制:奖惩分明的鼓励机制。(5)精简与效能原则,即做到机构设巴要精简;人员编制要精干;办事程

21、序要简化。(6)依法设置原则IK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因: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精简机构和人员的需要:减轻财政承担的需要: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1982年机构改革。一是提出干部的“四化”,即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尤其在处理干部队伍老化和领导职数过多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将其写入宪法。1988年机构改革。一是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并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二是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原则,初步理顺党政关系、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的关系。1993年机构改革.一是在提出建立社会

22、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毋下,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机构改革的目的:二是强调了转变职能的主线途径是政企分开;三是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概念,扩大了机构改革的内涵。12、1998年机构改革目的与原则改革目的:建立办事而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足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原则:一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定,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我正交绐企业;二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机构,实行精兵简政,加强

23、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合适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三是按照权费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费和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似或相近的职能交由种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救出多门的弊湍;四是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规定,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13、垂直管理部门垂直管理部门的工作业务、人事任免、经费拨付,均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决定,其职能具有专属性、执法性、监控性特点,目前,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等系统,实行省级垂直管理的机构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母技术监督

24、管理等系统。14、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1)第-阶段198411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创立。这阶段重要以研究、草拟、修改公务员法规为重点,以克服老式人事行政弊端为背电,以实现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落脚点。第一阶段可分为如卜.三个小阶段:19821986年,制定国家行政槎作人员条例9:1986-1988年.将上述条例更名,并在党的十三大和七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分别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政治体制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形成公务员制度的三大要件:人事部、国家行政学院、公务员法规:19891993年,根据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的精神,先后在审计署、海关总署、环境保护局、才克务局、记录同

25、、建材局6个部门和深圳、哈尔滨两个市进行试点,并于1993年8月14日正式颁布布国家公务员哲行条例h2)第二阶段以全面施行、分步推进、不停完善各项配套的法规为盘点,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为首荒,以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为落脚点。1993-1996年,根据统筹规划、从上而下、由易到难的原则,枳极而稳妥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公务员制度。15、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1)同西方文官制度比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搞“政治中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国家公务员不揩“两官分途”:坚持他才兼备的用人原则。(2)同老式人事制

26、度比较:具有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具有比较科学的竞争鼓励机制:具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具有廉政勤政的保障机制。16、国家公务员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科级职务职数的50,28、行政领导职务晋升的条件(1)在近两年度若核为优秀或近三年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2)晋升科、处级正职,应分别任卜.一级职务两年以上:普升科、处、司、部级副职,应分别任卜.一级职务三年以上。(3)晋升处级职以上领导职务,一般应具有五年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晋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副职和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司级副职,应具有在卜.一级两个以上工作部门任职的经历,晋升地(市)级以上政府机关处级以上职务的,需有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27、4)晋升科级正副职,应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杼升副处级到正司级职务,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晋升副部级职务,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9、行政决策转向科学决策的标志1)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2)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转向程序化。(3)“谋”与“断”的相对分离。(4)“断”与“行”的相对分离“(5)决策手段的运用日益增强,量化和技术化,成为现代科学行政决策的标志。30、行政执行基本知板行政决策执行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编制行政执行计划包括如下四方面内容:进行工作安排;进行人力安排:进行物力安排:进行时间安排。行政执行通过确定目的、衡量成效、纠正偏差三个环节,对决策执行进行控制。3

28、1、行政梆调的分类(1)以协调的主客体及其内容为原则,可划分为三种:与外部环境的行政协调:内部纵横向的行社会舆论监督的形式有:提出批评和提议: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信访监督:新闻宣传,舆论曝光;民主协商。第五部分公文写作与处理1、写作基础知织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大纲,是文章的关键:主题源于材料,主题不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材料中引出主题。实用文体主题的体现表式重要有:直接论述:单集中:以意役法:片言居要:善用标题.文章构造安排的环节选要包括:选择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应等。文章的构造应到达严谨(严密精细,无懈可击)、自然(顺理成章,开阖自如)、完整(

29、匀称饱满,首尾网令)、统(友好一致,通篇贯,决不互相抵触,自相矛盾)文章常用的体现措施有论述、描写、议论、阐明,其中议论的措施乂可详细分为:例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反驳法:归逐法.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定:合体、得体,精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2、公文的特点和种类公文,也称公务文献,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仃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丁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重要有:由法定作者制发: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具有规范的体式:履行法定的程序。根据不一样的原则,公文可从不一样角度进行如下分类:(1)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30、2)根据内容波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3)公布性文献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通告。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4)陈说呈请性文献议案,用丁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请示.用丁向上级机关祈求指示、同意。汇报,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应状况,提出意见或者提议,答复上级机关的问询,调查汇报,用于反应隔查研究的成果,揭示事物的真相与规律。(5)商洽性文献函。用于不相从属机关之间商洽工答、问询和答更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祈求同意等。(6)会议文献会议纪要。用于记载和传达

31、会议状况和议定事项。4、党政机关的通用公文文体(1)规范性文献条例,用丁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规定。用于对特定范闱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为约束力的行为规范。(2)领导指导性文献决策。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安樗。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理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规定。意见。对于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措施。告知。用于公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从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公布规定下级机关办理和仃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通报。用于表扬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状况

32、。批复,用于答发卜级机关的请示。(3)公布性文献公报.用于公开公布IIi要决定或者Hi大事件。4)陈说呈请情文献汇报,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应状况、提出提议,答复上级机关的问询.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祈求指示、同意.(5)商治性工作函。用于机关之间的商洽工作、问询和答复问题,向无从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祈求同意等。6)会议文献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重要精神和议定事项。5、公文文体与构造常织应用文体区别了其他文体的特殊属性重耍有直接应用性、全面真实性、构造格式的规范性。公文属下特殊应用文,其区别I一般应用文的特殊性特性体现为:被强制性规定采用白话文形式:兼用议论、阐明、论述三种基本体现措施。公文

33、的基本构成部分有:标网、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订、主甥词。公文的其他构成部分有文头、发文字号、签发人、保密等级、紧急程度、主送机关、附件及其标识、抄送机关、注样、印发阐明等。印章或签订均为证明公文作者合法性、真实性及公文效力的标志。6、公文格式排版规定保密等级:“绝密”“机密”“秘密”标注后,加“二必要时加期限(如机密*5年),3号或4号黑体。紧急程度:“急”或“特急”,在保密等级卜.一行,字号字体同保密等级。发文字号:位于文头下方,居中;如有签发人,居左,两者推一行,3号或4号仿宋字。签发人:发文字号右侧,空一格,字号字体同发文字号。标题:标题由作事,事由、文种构成(可省),字数一般不超

34、过50字:除出现法规、规章的标题外,不用书名号:详细形式有齐肩形、正梯形、倒梯形、除号形,公文如经会议讨论通过或同意的,应加题注,即用圆括号居中附件:附件应标明标题、件数、份数,在正文如卜日期以上,排出附件号。注解:注择排在日期下方,用4号或小4号仿宋体,7、公文的稿本(1)草稿。不具有正式公文效用,常有“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草稿”“草稿”“二稿”“三稿”等稿本标识。(2)定稿。具有正式公文效用,是制作公文正本的原则根据。有法定的生效标志(签发等)。(3)正本“正本是格式正规并有印章或签订等表明真实性、权威性、有效性的标.(4)试行本。在试验期间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力.(5)河行

35、本。在规定的衍行时间内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6)副本。正本纪份(与正本同步印刷)在外形上与正本没有区别,具有相似的法律效用:作为史印件的公文副本(如抄本、笑印件)不具有公文的法定效用,需加注“副本”字样标识。(7)修订本。可以标题结尾处标作:“(修订本)”,也可在标题下做题注,在例括号内注明“某年某月修订8、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定合“法”、求实、合体、简要、严谨、精确、规范、完整、清晰、耐久。9、行文规则可以采用越级行文方式的状况:一是由于状况特殊紧急,如逐层上报卜达会延误时机导致重大损失:二是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机关而问题长期未予处理:三是有上级机关交办并指定直接越级上报的详细事项:叫是出现需

36、耍直接问询、答发或联络不波及被越过的机关职权范围的详细事项:五是需要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等。行政机关不能迳向党的组织公布指令性公文,一般也不得以行政机关名义迳向党的组织汇报工作或祈求指示或同意。10、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公文语言的特点:庄严、精确、朴实、精练、严速、规范。公文中需用历史年号时,要先标出公历年份,再注历史年号并加圆括号,如1923年(民国元年)。数量表达时,表达增长时用倍数或分数,表达减少时只能用分数.11、多种文种的摄写(I)规范性公文。规范性公文般包括文献标题、公布或通过或同意的日期、章题、正文:规范性公文的标题由事由(问题)、文种两部分构成:正文中开始部分的制定目的是规范性

37、公文的关键内容与指导性“大纲”。(2)决定。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3)决策。其性质、功用与决定没有大的差异,特点在于必须通过会议讨论通过或同意。4)告知。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5)通报“标题由发文机关、表扬或批评的对象与事实性质(状况)以及文种(通报).(6)批发。标题写明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必要时也可在标题中标明“同意”“同意”与否的态度。(7)通告。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有时可省略事由或只标注文种。8)请示。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与文种构成.9)函“依格式正规、郑重的程度,函有公函、便函之分:依行文积极与否,函又可分为发函、且函.格式正规、郑得、波及相

38、对成要问邀的是公函;相对灵活(略去标题、发文字号等)并波及一般详细事项的是便函。12、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1)法制原则。指处理措施手段、程序手续、行为准则与措施规化、制度化。(2)实事求是原则;(3)全面技师原则:(4)时效原则;(5)集中统一原则;(6)党政分工原则:(7)保密原则;(8)简化原则13、收文处理的一般过程(1)公文的收受与分潦签收,指覆行规定确实认、清点、查对、检查、签注手续后,收到公文。登记形式有薄式、卡片式、联单式外收文登记。由外收发人员在完毕签收工作后,对收文状况做简要记载。启封。外收文登记完毕后,统一交由内收发人员,统一启封或径送有关领导亲启。内收文登记。由内收发人员对

39、收文状况做详细记载.分办。有关人员将公文分送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阅知办理。摘编:文献管理人员对部分准知投入办理过程的重要文献编写文摘、提纲、综述、汇集有关数据资料。(2)办理收文拟办。由部门负责人或有关详细工作人员提出处巴意见,供有关领导审核定夺。批办机关领导者或部门负贡人提出处置意见.承接。有关工作人员按意见详细处置公文所针对的事务和问题。注办。由承接人签注公文承接状况,以备忘待查。(3)组织传阅与催办查办组织传阅,使公文有工作人抗中的有效传阅活动。催办,由公文处理管理机构或承接人对公文承接过程实行的催促检查.查办。由公文处理管理机构或其他专门组织对重要公文实际执行状况进行的核查协办工

40、作。(4)处置办毕公文包括:阅卷归档、消退、哲在、销毁。14、发文处理程序与措施(1)文稿形成拟稿。撰拟公文文稿。会商。当公文内容波及其他有关同级或不相从属机关或部门的职权范用,需征得其同意和协助。核稿。文稿在送交有关领导签发或会议通过前,由专人进行全面核包。签发。指由机关领导人或被授以专门权限的部门负责人对文稿终审核准之后,批注正式定稿,按签发人身份、地位及工作程序的不一样,签发分为正签、代签、核签、会签等数种。(2)公文的制作注发。定稿形成后,批注结写印发规定的活动,以使签发意见深入详细化、技术化。缮印。制作供对外发出的公文。用印或签订。在印毕的公文上盖发文机关公章,或请有关领导签名。(3)公文的对外传递分装,按规定详细拣配和封装公文。发出。将分装完毕的公文以合适的方式发给受文者。(4)处置办毕公文包括:阅卷归档、暂存、销毁。15、公文销毁的方式和范围销毁的重要方式有:焚毁、重新制成纸浆、粉碎、清洗消磁(磁盘、磁鼓、磁带)。以多种方式箱毁公文均应履行如卜.程序手续:由文书部门组织对公文进行鉴定;确认应销毁后逐文逐件核定造册:呈请本机关或上级机关有关领导审定同意:获准后再行销毁。任何个人均不得私自销毁公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