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自学考试00642《传播学概论》.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704295 上传时间:2024-11-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自学考试00642《传播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参考】自学考试00642《传播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参考】自学考试00642《传播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参考】自学考试00642《传播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参考】自学考试00642《传播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考】自学考试00642《传播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自学考试00642《传播学概论》.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0642传播学概论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传播学概论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它是本专业应考者在学习了新闻采编、新闻事业史、广播电视学概论等有关基础课后,进行理论升华、提高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其理论的思辨色彩较浓。学习这门课,可以拓宽新闻思维视野,活跃思路,改变我们旧有的新闻观念,从而获得一种分析新闻传播现象、问题的新角度、新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在掌握大众传播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前提F.能够灵活地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分析一些新闻现象和传播问题,并能从事报刊、广播、电视的受众调查和效果分析。IK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结论:现代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历

2、史、方法与现状一、课程内容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研尢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导消息,接受新闻及知识,怎样受教及教人,怎样消遣及娱人。(施拉姆)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学问,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利用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基础,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为研究对象的门交叉学科。传播学3040年代发端于美国,尔后逐步扩展到欧洲、亚洲,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故后两个阶段,后阶段在“新三论”的影响下,发展较快,出

3、现了拉斯匕尔、拉扎斯菲尔德、卢闪、霍夫兰以及施拉姆等著名学者。产生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流派。后来逐渐扩展到欧洲、亚洲,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个发展阶段。传播学理论最早来源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等其他学科,50年代以后开始逐步形成自身的体系。特别是后阶段,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论”的影响下,传播学有了较快的发展。传播学传统上涉及五个方面内容,即: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者、作为传播主题的受众、传播的内容与信息、传播的媒介、传播的效果。但是经过儿卜年的研究,拉斯维尔的这一5W研究体系被推翻了,人们发现,传播研究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既包含

4、原有拉斯维尔的5W的内容,也包含J传播的控制,传播与社会发展、国际传播等何堰,近年来又涉及到全球化等议嬷.可以说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不断丰富.传播学的研究潦派有: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将传播定位为一种行为,从广义看,它是运用经验方法来分析社会现型的社会科学学派。具体地说,经脸学派是运用实证方法,即运用可以量化、可以观察、可以测定的材料来对有关现象或传播行为进行考察,总结和发现其中规律的研究潦派.该流派研究程序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史性。批判学派是近代欧洲兴起的一个研究流派.该流派注重将实证方法与思辨性方法相结合,研究领域集中在:传播制度与社会阶乂的关系:大众传播功能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受众

5、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代表性的流派有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派、政治经济学派、多伦多学派等.传播研究的基本范式有:发现范式、阐释范式、批判范式.传播学的慕本研究方法大多是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借鉴来的,大体分为实证方法和批判方法,而以实证方法为主。传播学的传统方法有: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杳法、控制实验法。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始于80年代初,由开始的介绍西方理论到建立本国的理论体系,其历史还不算长,随若信息社会的到来,传播学的研究工作H益成要,一股传播学研窕的潮流正在到来.二、考核要求(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识记:传播学的基本内涵、对象、任务领会:传播学研究的一些特点(二)传播学研

6、究的起源识记:传播学研究产生的背景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先驱:拉扎斯菲尔例、拉斯维尔、雷大兰、卢因、施拉姆。(三)传播学的研究流派识记:传播学的几种流派领会:经验学派的特点:批判学派的特点(四)传播学的研究能式领会:传播学各种研究范式的特点(五)传播学研究方法识记:传播学研究的几种方法领会:传播实证研究的8个主要步骤内容分析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实地调查法的主耍内容、特点控制实验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应用:掌握几种方法进行受众调查、效果研究(六)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识记: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及广阔前景(七)传播学与新闻学的比较识记:传播学研究的特点、新闻学研窕的特点领会:二者的不同第一章人类传播的基本原理

7、一、课程内容第一节传播是什么传播是人类生活中最歪要的活动之一。从地球上刚刚出现人类,到口前人类向太空的探索,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传播活动。传播是物质世界的普遍现象,没有不传播的世界。传播是人类世界存在的物质甚础,传播维持若人们的生活,并活跃人们的生活。人类离开了传播将一无所成。正如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所说,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是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的主要标志。传播学产生以来,世界各地的学者关于传播的定义有一百二十余种,有所谓“共享说”、“劝服说”、“反映说”、“交潦说”、“互动说”等。第二节传播与语义学、符号学研究传播中的信号与符号。信号是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存在与否的

8、信息。其特点是将豆杂现象用简单的方法表示,使要理解的内容较为简单、更为易懂。内容与信号一一对应,并随时变化,变化的范围也较窄。符号是人类传播的战本要素,单独存在于传播关系的参加者之间,表示某种意思。符号不仅仅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的存在与否,它还使人能够引出指说对象的概念。索绪尔的符号观与皮尔斯的符号观有很大的不同.索绪尔认为符号系统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的符号,二元对立的副系统的及基本的结构形式0皮尔斯将符号分为图取符号、标志符号和指征符号:种类型.符号是一定社会成m所共有的0但共有的是符号,是能够有共同的指说对象,而不是全部含义。符号分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种。符号的外延意义:指符号透过概念与客

9、体的代表性关系,较具客观性.符号的内涵意义:指符号与概念之间的评价性关系.常受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符号与信号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甚至可以看作是人和动物之间最本质的区别。信号活动一般只能在相当固定的时空场合,并结合特定的客观事物进行。如果离开了此时此地的特定条件,信号就变得定无意义r.而符号则具有超越时空的力S1.人所创造的符号一经约定俗成便可以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和久远的时间范围内发挥作用.信号可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常握,而符号则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掌握和运用。符号和信号的另一个区别是符号可以表达信号所无法表示的各种抽象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事物表象遮盖下的性质、特征和范围。符号具有信号无法具备的抽

10、象能力。意义理论与社会互动I、意义的象征性理论:认为符号象征着客观事物的形状,符号意义的研究都在阐样符号如何在人们的心r中用以描述事物。2、应义的经验理论:认为意义最出要层面是在于语言和经验之间的关系。3、语言的使用您义理论:语言的实际使用,提供了其意义是什么的回答。第三节传播的基本要素慕本要素:传播的情境,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与通道,制码与译码,噪音,能力和行动,经验范国,反馈,传播效果。拉斯韦尔的5甯:谁(who),说什么(sayswhat)%对谁说(towhom)%具有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1.)二、考核要求(一)什么是传播识记

11、:传播的堪本概念领会:各种不同定义(一)传播与语言符号学研究识记:符号的内涵、外延:意义的象征性理论、意义的经验理论、语言的使用意义理论:语言的一般特性领会:信号与符号的本质区别:(=)传播的基本要素识记:传播的情境,传播者与受众,信息与槃道,制码与译码、噪音、反饿,经脸范围、传播效果等要素0第二堂人类传播的主要类型一、课程内容内在传播(亲身传播):指信息作用下,人的自身神经思维运动所作的各种反应.人的内在传播.由个体的差异性,其情形往往十分安杂,探讨人的内在传播行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人的其他传播行为。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狭义人际传播特指面对面传播。特点:传播具体直接性;获得反馈的机

12、会多:传播的规模小;传播的范围容易控制。组织传播:一定组织中的成员与成员,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环境之间进行的信息、情感交流,如宣传部门的文件传达。特点:具有很强的组织性:联系着管理科学、联系若公共关系学。主要形式与技巧:会谈、会议和文件。公众传播:个体为群体进行的传播活动,传播者与受传者常常是面对面的单向传播,如剧场。在公众传播活动中,最具有特色的传播方式就是演讲。公众传播的效果潦程:吸引注藏、保持兴趣、加强印象、建立信仰、指挥行动。大众传播:只借助媒介来实施的传播行为。其特点:有专门的传播机构,受众众多而分散,大规模信息传播。特点:有媒介、受众多而无组织性、不易获得反馈、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

13、传播者有组织机构。大众传播的功能:认识功能、宣传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商业化功能。二、考核要求(一)内在传播识记:内在传播的鞋本概念领会:内在传播的特点(二)人际传播识记:人际传播的基本概念领会:人际传播的特点(三)公众传播识记:公众传播的基本概念领会:公众传播的效果潦程(四)组织传播识记:组织传播的定义领会:组织传播的特点(五)大众传播识记:大众传播的定义领会:大众传播的特点第三章传播与信息一、课程内容传播内容是位于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客观存在物,是传播过程中的第三个重要因素。传播内容是由信息所包含的意义和承载信息的符号两部分所组成的。无论是意义还是符号,都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和客观世界的

14、存在状态这两种因素构成的。第一节信息的内涵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的一种反映.信息是客观的,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地.关于信息目前学术界有多种定义,香农认为“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维纳认为:“信息是我们用于适应外部世界并且在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知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内容的名称。”还有人给信息下定义,认为信息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域性,如有属性、组织性、时空与能量分布的不均匀性、差异性。事实上,想给信息下一个包罗万象而又具有实用意义的一元化定义,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但信息有两个层次的原则性定义。第一个层次是哲学范昭的定义:信息是宇宙间存在若的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多样

15、性,它不依赖于是否被谁接受、反映而存在。第二个层次是行为科学范畴的定义:倍息是可以减小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形式的反映,它只有依赖F信源、信道、信宿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被人类感知的信息才是信息。第二节信息的传递1.信息传播中的信号和符号卡西尔说,人是进行符号活动的动物,,信号(signa1.)活动只能同限在固定的时空场合,而符号(SymbOI)则是联结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符号,就没有历史。另外,信号所处理的是个别的,不关联的、零星的表像或感觉,而符号所处理的是成系统的彼此相关的表像、!觉我概念.符号的抽彖程度远比信号高得多,符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符号之间存在若密切的联系.

16、2、信息传播中的编码和译码传播系统是把信息从一个系统传播到另一个系统的一种狂杂设施,将各种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传送和接收.我们把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专题片有机的组合经表达一定的思想、意思的工作叫做编码。与编码相反,把信道传来的信号变换成编码前的形式,这个过程就称为译码或解码。一般说来传播与接受两个系统必须具有共同的编码和译码机制与程序,有共同使用的符码系统才能进行传播。3、信息的提取首先是要判断你所得到的是一份包含什么内容的讯息;其次要找出解译这份信息的密码:最后是信息的还原。第三节信息源与信息量信息源:信码的集合在信息论中被称为信息源信息量:测量信息大小的量称为信息址。用公式表示,即1.=-1

17、.og2P第四节信息与新闻信息与新闻的异同:新闻是公开发表的,信息有些是不公开的:确定了的事实不能克信息,但可以是新闻:新闻要求让一般人能看懂,信息有时则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新闻传述必须依张大众传媒,而信息可以通过任何途径传递。信息增大的事件往往具有新闻价值。信息地小的事件往往不具备新闻价值。二、考核要求:(一)信息的定义识记:信息、信息员等概念领会:信息与物质存在的关系(一)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识记:编码、洋码等信息传递的概念领会:信息与讯息的本质差异,换取信息的途径,信息传递过程中耍注意几个方面O(三)信息与信息源识记:信息与信息源的概念领会:信息源的特点(四)信息和新网的异同识记:信息和新闻的

18、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第四章职业传播者与传播伦理一、课程内容传播者是传播过程中鼓为选要、城为活跋的一个因素。它相对于受传者而存在,主要指传播活动中传播人员或机构。传播者是组织机构中的人,是组织化的个人.第一节大众传播中职业传播者的特点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决定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传播者对于讯息有制作上的自主权:二、大众传播的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合作;三、传播活动常常受到来自媒介组织等的控制:四、职业传播者必须有较强的专业素养。第二节职业传播者的任务卢因最早把传播者比喻成“守门人”(ga1.ekeeper),守门人对传播的信息具有把关、筛选的作用。传播者的任务:搜集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取舍:

19、加工、制作信息:对传播内容和过程进行控制: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第三节职业传播者的权利和责任职业传播者的权利主要有:采访权、编辑权、知识产权、消息来源保密权、安全保护权。职业传播者的社会义务和贲任:满足公众知楮权、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政党利益、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第四节职业传播者的素养1、传播者首先要有对传播事业的敬业精神:2,具备较高的恩想亲历:3、要有渊博的基础知识和很强的业务能力:4,要有信息敏感性.第五节“守门人”理论“守门人”理论1958年由卢因提出,他在研究美国家庭主妇决定选购什么样的家用食品这一社会行为有何特点时发现,信息总是顺若一些有门的通道而流通.而这些门欲守门人个人决定卢因

20、的想法被怀特取来用于对传播者的研究上。“守门人”理论的核心内容:强调受门人把关行为的主观性,“守门人”的把关工作对下媒介的社会效果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第六节传播者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职业传播者的伦理规范:包括:1、对新闻其实原则的维护2,公平与公正报道3、媒介活动的社会责任伦理:新闻报道内容取向的量与质:媒体的为与不为:对受众反应的关注.二、考核要求(一)职业传播者的特点识记:传播者的含义领会:职业传播者构成特点,哪些可算作是职业传播者(二)职业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的任务和作用识记:职业传播者的任务职业传播者的作用领会:职业传播者在收集、处理信息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三)职业传播者的素养识记:职业传播

21、者的基本素养领会:如何培养传播者的素质(四)“守门人”理论识记:“守门人”理论的基本内涵领会:“守门人”理论主要内容(五)职业传播者的伦理规范识记:职业传播者伦理道想的基本内涵领公:传播者的社会贡任第五堂大众传播的媒介一、课程内容传播媒介是传播过程赖以实现的中介.它既是工具,又不是工具。作为一种中介因素,它存在一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类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媒介的发展过程,则勾画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各个阶段.从人类原始时代到现代社会,媒介发展可分为: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媒介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环境、科技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第一节大众传播媒介的

22、发展历程I、印刷媒介的发展历史上的印刷媒介主要指报纸、杂忐、书籍三种。它们在人类文明发屣史昌曾发挥过巨大作用特别是在思想教白、知识传播等领域占有十分全要的位置。2、电子媒介的发展电子技术在传播方面的应用,包括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传其等,而计算机、电讯、控制技术的使用又把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推向新的阶段。“新媒介”80年代在西方出现,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第二节传统媒介的特点传统媒介指的是传统的印刷媒介报纸、杂志和书籍等以及旧的广播、电影、电视等电子媒介。1、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的特点有:一是读者可自由控制阅读;二是可重复阅读;三是可充分提供某一问题的相关信息:四是能满足读者的特殊举和需要

23、;五是能够形成一定的权威性。2、电影的主要特点是视觉性和逼真性.3、广播的特点:首先是传递速度快、时效性强:其次,广播传递信息还有声情并茂的特点:再次,广播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4、电视媒介的特点:第一、电视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视听兼备:第二、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现场感:第:.、电视媒介更能使观众产生参与感。5、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比较各种传统媒介的特点:第一、时间与空间:第二、参与程度:第三、速度;第四、延续时间的长短:第五、权威性.第三节新媒介的特点大众传播新媒介是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运用于传播事业的结果.特点有:(1)受众的自主性高:(2)服务条件现成;(3)传播手段科学;(4)传播速度快捷:(

24、5)互动性强:(6)虚拟性影响大。新闻媒介中的网络媒介特点:(1)网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2)网络媒介消除了地理就城的界限;(3)多媒体传输使得信息量更大,更具有吸引力;(4)网络能够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5网络媒介具有成本较低的特点。第四节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早在20世纪40年代,拉斯韦尔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大众传媒对整个社会的功能,认为主要有几大功能:侦察环境、协调反应、传衍经验,他将这些功能解驿为所环境的瞭望者、政策的维护者、知识的传授者、精神的调剂者。范拉姆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五大功能:守门人功能、决策功能、教师功能、娱乐功能和商业功能。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不断

25、得到丰富和发展,主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促进时代潮流的发展:赋予价值和地位:维护社会规范:激励和麻醉精神。第五节大众传播媒介与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为主要传播手段,以社会大众为传播对象,以文化时尚为传播内容的文化样武。西方学术界对大众文化的定义归纳为: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威尔逊认为大众文化是集新旧传播媒介于一身,集中体现通俗化、大众化和流行化的文化样式.喙塞认为大众文化包括通俗艺术和大众艺术两部分,前者包括“通俗小说”、“轻音乐”等文化形式,后者指电影、广播和电视的传播物“莱恩则认为大众文化是20世纪较为新型产业的文化样式,即“文化工业”.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差异:大众文化的背后是很强的商业

26、动机,产生的文化具有商品性而不具备“艺术作品”的特性;其次,大众文化由于商业利涧的驱使,情感必然带有虚假色彩:再次,大众文化是以受众为中心的文化,具有模仿性,模式化的特点。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关系:第一,大众传播是大众文化得以产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第二,大众传播媒介对大众文化的更制与传播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主动的、有选择的。第三,大众文化在客观上影响若大众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大众文化的正负功能随若社会情境变迁而改变,大众文化的社会条件是政治民主和平民教育的普及:大众文化与高级文化格格不入:大众文化商业活动的产物,消费者选择是有限的:大众文化由于是标准化和规格化的,所以是肤浅的文化。第

27、六节几种主要的媒介理论1、麦克卢汉与他的媒介“三论”a媒介即信息传播媒介真正传递的是媒介本身的特性,而同具体内容无关,就功能意义说,传播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与信息的广泛流通对社会的影响是相等的。b“冷”、“热”媒介说“热媒介”:能够提供“高清晰度”信息,不需要人的思维作过多的补充,即受传者参与程度低的媒介.“冷媒介”:指的是那些提供信息不完备,留有许多供想您、思考、回味空间的媒介,即受传者参与程度高的媒介0C媒介人体的延伸:面对面交流是五音的延伸,文字和印刷是人的眼睛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电视是耳朵的眼睛的延伸.2、英尼斯的“儡向说”偏倚时间的媒介:在时间上控制较为便利的媒介.可以长久保存,但

28、却不便携带的媒介。如羊皮纸、石头等.偏倚空间的媒介:在空间上控制较为便利的媒介。可以跨区域传播和运送的媒介,如印刷媒介,电话,广播和电视等。3、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又决定了众的行为。他认为电子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它削弱了自然场所与社会“场所”之间素来紧密的联系,重新组织了社会环境。二、考核要求(一)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历程识记:媒介各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媒介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at要发明,盘要任务,如蔡伦造纸,戈登堡发明机械印刷术,贝尔电话,爱迪生与电影等。领会:媒介发展的趋势(二)大众传播I日媒介的特点识记:旧媒介的能围、各自的特点领会:传统媒

29、介的特点(三)大众传播新媒介的特点识记:新媒介的位围,新媒介总体特点领会:网络媒介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四)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识记:大众传媒的五大功能领会: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五)传播媒介与大众文化识记:大众文化的基本概念,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高雅文化的差异,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关系领会:大众文化的各种影响(六)几种主要的媒介理论识记:麦克卢汉的几个著名观点,英尼斯的媒介观点,梅罗维茨的媒介观点领会:各自媒介理论的借鉴之处与缺陷。第六堂传播的对象一一受众分析一、课程内容受众是传播过程中讯息的接收者,是读者、听众和观众的统称受众是信息传播的对象或“目的地”,是传播活动得以存在的前提,同

30、时又是大众媒介的积极主动的接近者和反馈信源,因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受众内涵受众是传播对象受传者的集体概念,它是传播过程的五要素之一。包括:潜在公众、有效公众、特定公众。受众内涵:受众是大众传播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它是传播活动的目的地,是传播内容的归宿,同时它又是传播活动的枳极参与者,没有受众的参与,传播活动就不完整。受众外延:包括报纸、杂志、图书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新传媒的观众(读者等。受众观念的发展历程:靶子论、缓冲体论、使用与满足论、亚文化群体论、受众商品论。密尔的文本解码方式假说。文化研究派的“民族志的受众研究”第二节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构成特点

31、大众传播的受众构成的特点:I、大众传播的受众在数量上难以统计;2,大众传播的受众构成万分豆杂;3、大众传播的受众是富有个性的单个人,这就决定了受众的“无组织性”;4、大众传播受众的接受活动通常是闲暇时在家庭中进行:5、受众在接受活动中其态度是积极的.第:.节关丁受众的理论个人差异论:由美国学者班夫兰于1946年率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核心认为,媒介信息包含特定的刺激性,这些剌激性与受传者的个性特征有着特定的相互作用。个人差异的存在,造成受众对同样的信息会产生不同的理解.,馆福初把这些差异归为五种:(1)个人心理结构方面的:(2)先天案赋与后天习性的;(3)认知态度价值标准方面的:(4)社会理论所形

32、成的观点或主张方面的:(5文化素质方面的.社会类别论:它是时个人差异论中的文化素养、职业习惯等因崇的放大和扩展.受众按年龄、种族、宗教、职业、居住区域等划分为不同的社会类别,同一社会类别的人一般选择相同的媒介或相同的传播内容,并做出相近的反应.社会关系论:拉扎斯菲尔镌、贝雷尔森的研究成果证实了组织或团体对于受传者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影响力的存在。而且当某一组织利用某一媒介来批判、攻击另一组织时,被攻击的组织成员必聘会排斥这一媒介。在不甚严求时,被攻击的组织就会对传媒的不同意见做出解择,以消解对方宣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文化规范论:这一理论认为,传播媒介能够对受众产生很大的影响,足以使受众产生新的观

33、念,并按照媒介所树立的文化道德规范行事,接受信息,并以此对信息进行是非判断。第四节受众在选择媒介与信息过程中的心理机制1、施拉姆的“选择或然率公式”,指出了“预期能获得的报偿”与“需要付出的努力”之间的反比例关系。2、克拉伯的三种选择性心理特点选择性心理包括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3、柏勒逊于1945年对报纸读者的阅读动机研究;4、赫尔佐格对广播剧收听妇女的研究,表明妇女收听的三种动机:a情趣上的解脱;b替代式参与;C日常生活的参与;5、受众对媒介与信息选择性接触的原因:习惯作用、易得性、一致性、遵从心理、实用意图。第五节大众传播中的受众与信息反馈系统反馈是指受众对传播信息的一种反

34、应,这一反应传回给传播者以供参考。大众传播中的信息反馈的特点:代表性、间接性、延迟性、盛积性、收集活动机构化、量化。受众反馈的类型:受众的主动反馈:媒介调查反馈常见的反馈方式:致编辑的信、ABC、受众总体数据第六节受众的调查受众调查的内容主要是r解受众的需要和兴趣,/解各阶必受众对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反应.它是-种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手段及数理统计方法收集、整理、统计、报告受众意见,测定传播效果的社会活动。受众调查的类型和方法:1、受众来函、来电:2、综合调查:3、专题调查.第七节大众传播与民意测膑民意测验是对人民群众的见解和态度进行调杳的活动。民意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首先,大众传播是体现民意的最:

35、要的通道:其次,大众媒介不断培养人民的参政意识:最后,大众传播媒介在民间发挥政治作用过程中起监督和保障作用。第八节大众传播与舆论舆论即公众意见(PUbIiCoPinion).在现代社会舆论的形成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起着十分延要的作用:首先,大众传播媒介是舆论的制造机器:其次,大众传播媒介鼓终是社会舆论的代言人:再次,大众传播媒介是公众舆论的激活器;最后,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舆论的控制器。二、考核要求()大众传播的受众内涵识记:受众的基本概念,内涵与外延(一)传播过程中受众的特点识记:受众的一些特点领会: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兔杂性(三)关于受众的理论识记:几种常见的受众理论:个人差异论,社会类别论,

36、社会关系论,文化规范论(四)受众在选择媒介与信息过程中的心理机制识记:受众接触各种媒体的心理动机领会:影响受众选择性心理、遵从性心理的因素(五)大众传播中的受众与信息反馈识记:反馈概念、特点领会:反馈对丁大众传播的重耍意义受众反馈的类型:受众的主动反馈、媒介调查反馈常见的反馈方式:致编辑的信、ABC、受众总体数据(八)受众的调查识记:受众调杳的某本概念领会:受众调查的类型和方法(七)大众传播与民意测验识记:民意测验及其特点领会:民意测脸的价值意义应用:受众调性方法(八)大众传播与舆论领会:大众传播与舆论的关系第七章大众传播的效果分析一、课程内容传播效果是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

37、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传播效果产生于受传者接受信息、消化信息和改变态度、采取行动这两个时刻之间,它的具体内容以及形成传播效果的具体过程,都深藏在受传者的脑海中,人们无法窥视其全貌甚至局部,而只能依据经验,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从其明显的行动和其它表现中推测和探索.传播效果研究经历f三大阶段:第一阶段,1935年至1955年,认为传播媒介成力无比,是可能的:第二阶段,1950年至I960年,认为大众媒介极难改变一般人的意见、态度和行为,其效果是十分有限的;第三阶段,I960年至今,采取折史的立场,比较客观地看待媒介的传播效果,即既承认媒介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强调他它并非万能.从早期强效果论到中

38、期有限效果论再到近期强效果论,传播效果理论经历了一个轮回过程,这一循环特点绝不是那种简单的机械性的往熨循环,而是呈螺旋式前进的.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长期以来,传播学传统学派的研究,其主流就是效果研究.所谓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传播效果是传播活动的中心,西方过去的研究大致仅仅同限T劝服的功能,即如何利用媒介进行宣传,鼓动选民或顾客接受某种理念,是在权力与商业利益的指挥棒下进行的实用的形而下研究.关T传播效果问题的讨论在西方已经开屣了70多年,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凯兹将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传播研究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1935

39、T955),魔弹论阶段,认为传播媒介是万能的:第二阶段(19561960),检验效果论阶段,对第一阶段质疑反驳,认为媒介并没有多大威力甚至是无能的;第三阶段(196。年至今),论证效果论阶段,认为传媒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并非万能,将研究焦点由传播者中心转向了受众中心,第二节劝服的传播效果研窕属于劝服研究的有万能效果论、两级传播研究、创新一扩散研究、耶停研究。I、万能效果论:主要指的是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论,或称机械的“刺激一反应”论,是一种认定大众传播具有巨大威力的观点。魔弹论流行于本世纪20年代,是被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双方宣传机械所培养,为后来的法西斯宣传而极度增大的,魔弹效果的产生

40、所有条件的。2、有限效果论:有限效果论的产生源于一次意外的发现,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第在调杳中发现,大众传播对于选民投票诲向的影响其实很小,从而破除了媒介威力无比的神话。拉扎斯菲尔镌等人的研究还发现,信息不是简单地直接到达构成群体的孤立的受传者,而是通过“诲见领袖”的“过渡”和“加工”再到达与“感见领袖”有社会接触的个体成员的,这就是著名的“两级传播论”。第三节适度效果论与受众中心的传播效果研究适度效果论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效果理论模式。适度效果论由美国学者赛弗林W坦卡特在G传播学的起源、研窕和应用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反映70年代有关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研究的特点它包括了以下系列研

41、窕:信息寻求范式:使用一满足模式;议程设定模式等.第四节强大效果的再论证强大效果论是80年代初,由沃纳、赛弗林与坦卡特针对正在形成中的传播社会效果研究现象或趋势做出的概括。前联邦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内尔纽垓在其著作6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说,大众传播媒介对丁舆论有强大效果,然而过去由丁研究的限制,却对这种效果低估J她依据自己所进行的若干相关研究,并对其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认为大众传播的一致性、累积性和普遍性有机结合能对舆论产生强有力的效果.纽夏还据此提出了“沉默的螺旋”论,长期效果理论:(D谯福勒提出的文化行为模式理论,认为大众媒介透过选择性的报道及演出,强调某些主题,在受众之间建立了相关

42、的印象,被强调的内容所体现的文化行为模式往往具有引导性,媒介因而就间接地影响了人们的行为.(2)李普蛀提出的心理图像理论,认为媒介所发出的信息足以影响人们脑海中世界的固有图像。受众按照以前的信息来建构意象,这一现象他称之为“塑型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刻板印象。第五节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理论I、知沟理论:1970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学者提契纳、多诺惠和奥利安提出了“知沟假设”,堪本内容包括:流入社会系统的大众媒介信息一旦增加时,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吸收信息的速度会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快,以致这两类人的知识差距会扩大。这一假设经验证扩充后,已与原来有所不同,所以被学界称为“知沟理论”或“知识沟论”

43、。2、涵化理论:亦称培养理论、教养理论,由格伯纳针对电视对受众的影响进行研究时提出。核心内容是:电视文化可以涵化、建构受众的世界观。第六节大众传播面对的社会现实问题1、受众难以摆脱负面影响的原因。2、传播所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造成受众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念的改变:导致个人心灵的封闭:对思维习惯和判断能力的影响.3,大众传播时丁社会风尚的不良影响4、少年儿童与大众传播.5,大众传播对于受众鉴赏力的影响“第七节影晌传播效果的因泰1、传播内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1)传播的信息来源(2)传播的媒介(3)传播的态度、方式、技巧(4)传播的内容2、传播外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1)先验观念的影响(2)团体规范

44、:的影响(3)人际传播的影响(4)个人差异的影响二、考核要求(一)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识记:有关传播效果研究的阶段划分及具体内容(二)早期强效果论识记:枪弹论、皮下注射论内涵领会:早期强效果论对媒介与受众的设定()有限效果论识记:“意见领袖”、“二级传播”论领会:劝服效果研究的特点:大众传播的效果减弱的根源(四)适度效果论识记:“使用一满足”、“议程设定”理论领会:适度效果论合理与不合理的部分(五)新强效果论识记:“沉默的螺旋”理论领会:大众传播的累枳性、普遍性、和谐性对效果的影响(六)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理论识记:知沟理论、涵化理论领会:知沟理论与涵化理论合理与不合理的部分(七)大众传播的社会影

45、响领公:大众传播对社会的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八)影响传播效果的因案识记:影响效果的主要外部、内部因素第八章传播制度与传播控制一、课程内容大众传播媒介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作为整个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必须受到整个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的制约.大众媒介的传播活动总是在“自由”、“控制两种力量的消长与制衡过程中进行的.大众传播的控制,包括:消息来源的控制,传播机构内部的控制、垄断控制、广告控制、政府控制、公众控制以及自我控制等,第一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理论西方最有影响的“控制分析”学说,最有影响力的是施拉姆与人合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这四种理论是:集权主义传播理论、自由主义传播理论、社会费任理论、

46、苏联共产主义传播理论。第二节国家政府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中国封建时代的“传播控制”实质是对于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古代西方教会组织、僧侣贵州对人们思想和义理的压制。这些都表明所有的制度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它们的媒介加以管制和控制。西方国家控制大众传播的手段:制定法律:检杳传播内容;政治与经济的软化、拉拢;暴力干预;利用官方媒介进行舆论导向。我国现行的政府控制措施的特点:第一,强调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二,监控机制多元化、有序化。第三,控制的FI的是为了保障发展。第三节行业或团体组织对传播的压力西方国家,行业或团体组织已形成很大的势力,他们可以决定大众传播的内容,甚至干涉传播活动限制传播内容。而

47、我国媒介所属的机构组织对媒介实行的控制,实际上是对媒介传播内容的一处监督,控制的出发点是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这是二者最大的不同之处.第四节受众对传播行为的影响和控制受众以传统伦理规范、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宗教信仰等对传播自觉实施监督.受众对于大众媒介的控制和影响方法有:一是抵制:二是评定等级:三是来电、来函:四是质询.第五节传播业职业道撼的自律性大众传播机构是高度社会化的机构,它耍求大众传播从业人m应具有独立的人格和高度的社会贡任意识.这种职业道德最主要地表现在遵守法纪、法规,执行国家新闻政策和宣传纪律诚实、客观、公正、无私地传播大众需耍的信息等方面。正确j解“新阿自由”与新闻控制,对不同背景下的新闻自由的实质要有充分的认识.二、考核要求(一)传播控制的概念识记:什么是传播控制领会:四种传播制度理论;对传播活动其正起控制作用的几个方面。(二)国家政府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识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