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二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二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件海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二批)目录1 .三亚市娱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保护修复+休闲渔业”拓展海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12 .琼海市创新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着力解决生态产品度量难”问题63 .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推进“生态产业+绿色金融”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11三亚市蝶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保护修复+休闲渔业拓展海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导语:推行生态环境导向的经营开发理念和模式,是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模式。娱支洲岛海洋牧场建设,将生态环境治理与资源、产业有效融合,探索出一条海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基本情况娱支洲岛坐落在海南省三亚市北部的海棠湾内,海岸线2.7公里
2、,面积为1.48平方公里,呈不规则的蝴蝶状。岛上有2700多种原生植物,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海水能见度最高可达27米,周边海域珊瑚种类丰富,集热带海岛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于一体,赢得国内外游客青睐。娱支洲岛海洋牧场建设以来,以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为目的,以提升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为手段,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为宗旨,通过“海洋牧场+旅游”的方式开展潜水、海钓等项目,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二、具体做法(一)三方共建,筑造海洋生物多样性“方舟”海南娱支洲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海南大学等海洋专家团队不断探索研究,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绿色生态理念,通过投放人工
3、鱼礁、移植珊瑚、修复海洋环境等方式建设海洋牧场。省市相关部门进行针对性指导帮扶和资金支持。经过多年摸索,娱支洲岛海洋牧场形成了由公司和政府共同投资、公司经营、海南大学提供技术支持合作的三方共建格局。截至2024年6月,娱支洲岛海洋牧场投入人工鱼礁及船礁等8万空立方,水泥型人工鱼礁2586个,船型礁22艘,种植珊瑚5.1万余株,约4000亩海洋牧场完成确权,形成了完整的珊瑚礁、鱼虾贝等海洋生物圈,海洋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养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二)践行“生态+”,推动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娱支洲岛海洋牧场严格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原则,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方法,确保养殖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保护
4、海洋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经营开发。通过在人工鱼礁区附近建设码头、搭建海上平台、海底培育珊瑚苗圃等方式,发展以休闲垂钓、潜水观光、海上运动、海底探险、珊瑚移植体验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休闲渔业,打造了一系列深受市场欢迎、游客青睐的旅游产品。同时与公众人物、环保协会等共同致力于珊瑚保护公益事业,探索生态+旅游+公益”的新模式,以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向大众传递海洋环保理念,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三)强化管理,提升游客环保意识娱支洲岛海洋牧场积极践行环保理念,制定严格管理规定。要求所有参与海钓项目的游客必须遵守相关海洋保护法规,如小丑鱼、长嘴鱼、蝴蝶鱼等观赏性鱼类,带有毒素无法食用的河豚,15厘米以内的鱼
5、类等必须放生,游客潜水时不能触摸珊瑚等。同时,采取一系列严密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如海域范围内禁止捕捞,定期开展海洋垃圾清理活动和海域环境质量监控,岛上减少提供洗发水、沐浴露等日化洗涤产品,观光车全部使用电能驱动等。(四)数字赋能,助力海洋牧场智慧化建设娱支洲岛海洋牧场建立智能信息记录系统,在7个观测点安装了14个摄像头和3套水质监测设备,利用水上、水下摄像机、多参数传感器实时观测海洋牧场鱼群、珊瑚以及水质等情况,并利用大数据+AI视频分析气压、PH值、温度、海水盐度等环境数据进行灾害性事件预判,以便及时进行人工干预。信息化系统对海洋牧场的深入研究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先进技术条件。2023年10月,全
6、国首个“海洋牧场渔业碳汇示范基地”在娱支洲岛揭牌成立,标志着三亚娱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保护工程迈入崭新阶段,将进一步推动海洋牧场碳汇与渔业碳汇的蓬勃发展。三、主要成效海洋放牧远,蓝色粮仓阔。十多年来,娱支洲岛通过海洋牧场建设,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海域渔业资源增长了2倍以上,在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比周围区域高出5倍以上,珊瑚礁活珊瑚覆盖率由原来的18%提高到28.78%,海域水质一直保持在国家一级水质标准。2019年,娱支洲岛获评第五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发展休闲渔业,形成了“海洋牧场+渔业增殖+休闲垂钓+科研推广”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产业收
7、益又源源不断反哺生态环境,为当地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推动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蓝色引擎。四、经验启示(一)生态环境导向的经营开发理念和模式是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娱支洲岛海洋牧场建设是以生态环境导向的经营开发理念的生动实践,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基础上,通过社会资本运营主体,将公益性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与经营性的休闲渔业和旅游观光产业相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生态产业,改变了单纯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治理生态环境的传统做法,实现环境效益外部性内部化,生态价值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价值,同时也激发企业与个人自发保护环境的意识,获得良好社会效益。(二
8、)合理利用海洋生态优势是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关键依托我省受权管辖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海域面积三分之二。海岸线长、海水质量优良、海域水深适中,适合各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在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发展潜力巨大。娱支洲岛海洋牧场建设充分利用区位和生态资源优势,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海洋牧场与休闲渔业的结合,使渔业资源、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实现了景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三)海洋牧场建设是促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海洋牧场是一种新型生态渔业发展模式,颠覆以往单纯的捕捞、设施养殖为主的传统渔
9、业生产方式,其核心理念是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等所需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用渔区丰富的旅游费源,开发建设渔家乐、海洋文化主题公园等,拓展渔业发展空间,拉长渔业产业链,实现渔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为渔民增收开辟新途径。琼海市创新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着力解决生态产品度量难问题导语: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基础,能对绿水青山所蕴含的金山根山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琼海市枳极开展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试点,建立核算制度体系,为全省GEP核算工作提供“琼海经险”。一、基本情况省委
10、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海南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明确将琼海市作为GEP核算试点,探索建立城市GEP核算制度体系。琼海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城市GEP核算及应用探索实践,率先建立了热带滨海城市GEP核算制度,有效解决了生态产品“度量难”问题。二、具体做法(一)因地制宜,构建本地化核算技术体系坚持以科学性、实用性、适宜性、本地化为基本构建原则,基于国家及海南省现行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根据琼海市热带滨海生态系统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构建了物质供给服务产品、调节服务产品、文化服务产品三大类共25项二级指标的核算体系,形成琼
11、海市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指导性技术文件(试行),于2024年7月印发实施。核算指标体系突出噪声削减、暴风削减、科研教育、休闲游憩、旅游康养、景观增值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本地化洪水调蓄、植被蒸腾速率、噪声消减股务、生态河道防护服务、景观增值服务等指标的核算模型和技术参数。(二)先行先试,建立常态化统计报表制度为规范GEP核算数据来源、数据格式、调查频率及报送要求,研究制定琼海市生态产品总值(GEP)统计报表制度(试行),将GEP核算中涉及的数据细分到各部门,并按照数据的统计调查频率将报表数据分为年度更新和低频更新。做好与相关部门的生态系统监测、环境监测、经济社会活动、地理信息等方面数据的共享,运
12、用问卷调查、实地监测、文献检索、遥感影像判读等多种方式,全面系统汇集生态产品各类数据,构建生态产品基础数据集。(三)科技赋能,开展精细化生态价值核算针对GEP核算专业性强、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琼海市在省内率先研发了城市GEP自动核算平台,提供GEP自动核算、报表管理、查询统计、预警分析、一张图应用等服务功能,可对琼海市任意区域的GEP进行一键自动核算与可视化管理并生成核算结果,初步实现GEP核算的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应用和智慧化服务。同时,核算平台以国土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融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多源数据,实现每个图斑均能单独计算GEP各项指标实物量与价
13、值量,每块土地都有精准的“生态身价”,能够实现更高精度的核算,服务更小尺度的区域GEP核算需要。三、主要成效琼海市因地制宜建立城市级GEP核算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本地化核算模型和适用技术参数,创新提出图斑级的精细化核算方式,编制了GEP核算统计报表制度,率先上线GEP自动核算平台,形成了“1+3”的城市GEP核算制度体系(1:实施方案;3:核算标准、统计报表、核算平台),为琼海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绿色评估”,也为全省其他市县开展本地区GEP核算提供了实践经验,为下一步搭建统一的市县级GEP核算平台打好了基础。经核算,琼海市2022年度GEP为820.11亿元,与2021年度相比,增长了31.6
14、1亿元,增幅为3.85船其中城市建成区GEP为5.55亿元,非建成区GEP为814.56亿元。琼海市通过常态化开展CEP核算,实现同类区域、同类生态系统的“横向比较”,以及不同年度的“纵向比较”,有助于动态掌握区域内生态产品价值年际“流量”变化,评估在生产生活影响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状态,并结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引导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助力琼海市高质量发展。四、经验启示(一)“有为政府”是落实GEP核算试点工作的有力保障城市GEP核算及应用是一项全新的改革任务,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需要跨部门协力合作、统筹推进,形成创新合力。琼海市作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市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动作为
15、、敢于创新,成立了琼海市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琼海市GEp核算及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研究责任分工方案,安排配套资金,统筹全市各部门各镇(区)的资源和力量,有力推动GEP核算试点工作顺利实施。(二)“因地制宜”是构建城市GEP核算技术体系的关键所在探索建立城市GEP核算技术体系,无成熟统一的范式可供直接复制,需要试点先行、因地制宜,针对指标体系与本地生态系统的匹配性、核算技术参数的本地化等问题,琼海市在借鉴国内各地城市GEP核算及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兼顾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化适用性和本地化,充分考虑琼海市城市生态系统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本地化核算指标的核算模型和技术参数
16、,因地制宜构建具有琼海特色的城市GEP核算指标体系,并在连续开展2021、2022、2023年度GEP核算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城市GEP核算技术体系。(三)“数字技术”是推动GEP核算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手段城市GEP核算涉及经济、生态、人口等多个领域、不同类型的大量数据,核算过程较为复杂,技术要求比较高,对科技赋能GEP核算的需求非常迫切。琼海市充分运用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搭建城市GEP自动核算及可视化平台,为生态家底调查、生态资源底图编制、生态产品建库、GEP自动核算、统计报表管理和核算结果应用等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撑,不仅大大提高GEP核算效率和准确性,还能够对GEP核算
17、结果数据的时间、空间、趋势情况进行全要素、多角度、可持续的分析,为研究制定生态环境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也为GEP核算“进决策、进规划、进项目、进考核、进监测”等场景应用提供平台支持。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推进生态产业+绿色金融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导语:生态产业化经营模式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金融服务在其中则提供重要支撑和资金保障。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以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绿色金融为抓手,盘活闲置资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注入源头活水。一、基本情况红旗镇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中部,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202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近年来,红旗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
18、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两山”理念,统筹土地资源流转和整合开发,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进生态产业化发展,创新“生态信用+”金融信贷服务,促进乡村振兴,架设起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桥梁”。二、具体做法(一)建立运营服务体系,畅通生态产品经营开发和交易通道红旗镇建立“1+1+11”运营体系(1个线上智慧服务平台、1个红旗镇股份经济合作总社、11个行政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线下服务机构),对优质生态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管控、开发和招商,建立红旗镇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和技术服务体系,搭建“农民-村集体-企业-政府”有效沟通桥梁,提供收储、评估、交易、运营、金融等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服务。(二)引入社会资
19、本,推动生态产业化发展红旗镇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实行“平台+企业+集体+村民”模式,引入五田家、荣丰、大湖桥、现代集团、万颂壹等企业,打造红海度假村、大湖桥三角梅主题公园、红旗书院、花青素紫玉米产业链、道崇农产品仓储分拣包装中心、琼山福稻粮食烘干厂等农业观光、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文旅综合体项目,促进农企合作共建共赢。(三)强化科技引领,推进生态产品品牌战略建设近年来,通过与谢华安院士、袁隆平院士团队合作,引进53种高品质水稻种质资源,建立“优质稻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打造优质高端大米品牌,2600户农民从原本的种田亏本到种田赚钱,亩产净收益也从500元提升至3000元。同时,积极打造琼
20、山福稻、红旗福鸽、红旗山油茶、紫玉米、红旗苹果枣等十大生态产品品牌,申请国家地理标识,提升品牌价值。(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解决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红旗镇联合琼山区发改、资规、生态环境等部门组成评定小组,结合企业生态行为和信用状况,对辖区内企业开展生态信用等级评定。与海口农商银行合作,根据企业生态信用评价等级为企业提供不同额度和差异化利率优惠,为生态信誉良好的个人、企业提供专属无抵押的“生态富农贷”金融产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根据生态信用评级,个人最高贷款额度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企业最高贷款额度由300万元提至100O万元,在贷款年限、贷款年利率方面也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三、主要成效通
21、过积极发展生态产业,红旗镇202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集体经济组织收入275万元。近年来,红旗镇盘活农村低效闲置资源,共流转土地6255亩,谋划新增建设用地7块共174亩,整合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6块共106亩,预估合作或入市价值1.8亿元,吸引五田家、现代集团、大湖桥、奔富红等49家企业落户投资生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红旗揍政府联合海口农商银行,创新“生态信用+”贷款。截至2024年6月,全镇发放5笔共750万元企业生态信用贷款和438笔共5445万元个人生态信用贷款,将生态信用转化为流动资金,为个人、企业发展生态产业解决融资难题。四、经验启ZF(一)发展生态产业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生态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琼山区红旗镇充分依托优势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琼山福稻、紫玉米、山油茶等特色生态产业,将其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此外,文化服务类是生态产品的三个分类之一,通过建设田园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等方式,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能够实现更多的生态产品价值。(二)生态信用贷款是解决生态产品经营开发融资难的有效手段实施生态信用正负面清单和企业生态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对辖区内企业开展生态信用等级评定,既能引导企业主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又能解决中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难题,真正使生态环境的保护者获益,形成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良性循环。